一、明確散文的概念及其特點。
散文是與詩歌、小說、戲劇并稱的一種文學體裁,指不講究韻侓的散體文章,包括雜文、隨筆、游記等,是最自由的文體。
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束縛及限制。
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行文體例,通常一篇散文既有一個或多個中心思想,以抒情、記敘、論理等方式來表達。
那么散文具有哪些特點?第一、形散而神不散,第二、意境深邃。
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第三、語言優美、凝練,富有文采。
二、寫景散文是形與神的完美統一。
寫景散文的形是指寫作的內容即景是外在的形式。
它的神是作者的寫作目的及情感,它是外在形式所流露的一種意境,是作者的寫作宗旨。
作者為什么寫景,選擇什么景來寫,采用什么表現手法,都是由神來決定的。
即由作者的寫作宗旨來決定,所以說寫景散文是形與神的完美統一。
三、賞析寫景散文
寫景散文既然是形與神的統一,那么我們就要分別從形與神方面去分析。
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1、 賞對象
(1)確定寫作對象。
文章是作者思想情感表達的載體,而寫景散文中的景又是作者具體情感流露的工具,亦即寫作對象。
自然,
2
賞析寫景散文時,我們首先就要賞析景。
確定作者寫什么,也就是小景,這還不夠,還要具體到大景,小景要為大景服務,要為寫作目的服務。
作者選取景時,往往考慮到它的文化意義與自我獨特的感官、心里所得。
通常情況下文章的標題就是寫作對象,如:《白楊禮贊》寫作的對象就是白楊樹,《濟南的冬天》寫作的對象就是濟南的冬天。
而一些特殊的寫景散文,游記或非游記的寫景隨筆等,它們寫作對象往往在文中,像酈道元的《三峽》,其景具體是三峽的山、水、樹······
(2)賞對象的特點。
明確了作者的寫作對象之后,接著便是賞析景的“形”。
任何寫景的文章,作者都要突出景物的特點,只有特點才能把景物彰顯開來,只有特點才能打動讀者。
那么怎樣找出事物的特點?我認為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據寫作內容直接在文中找出具有概括性的詞語。
《濟南的冬天》一文,第一自然段中“響晴”“響亮”“溫晴”,這些詞語高度概括了景物的特點,整篇文章在選材上都是圍繞此三個詞語來展開。
二據作者對景物的描寫來歸納景物的特點。
這種方法主要是抓住景物描寫中的 修飾詞。
從詞性方面上看,大多是形容詞、數量詞及短語等。
2、 賞感官
“形”需求助于觀察方式與觀察角度,簡單地說就是作者使用什么感覺來觀察,又是站在什么地方去觀察。
通過感官我們能看到景,聞到它,觸摸到它,品嘗到它等等。
所以我們賞析景時就要分析作者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嗅到什么,觸摸到什么,嘗到什么,想到什么。
如:朱自清《春》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看到小草,作者觸摸到小草“嫩嫩的”、“軟綿綿的”。
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看到桃樹、杏樹、梨樹,顏色是紅的、粉的、白的。
作者品嘗到
3
花的味道是甜味,聽到蜜蜂“嗡······”從中感受到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
因此分析形時,通過視覺去看它的形、色、態,通過聽覺去感受美好的聲音,通過觸覺去感受質地,通過味覺去感受事物的酸甜苦辣等。
除此之外,感官的應用還要考慮到觀察角度,作者是移步換景,還是定點觀察;是俯瞰,還是仰望;是從上到下,還是從里到外······如此才能全面、準確的感受斌把握到景,進而體微到作者對景物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3、 賞手法
當寫作對象確立并調動了系列感官后,接下來我們要分析作者所運用的手法。
怎樣去分析呢?
第一、修辭手法。
初中常見的八種修辭手法,在閱讀該類散文時,必須掌握其知識點,學會運用它們。
使用修辭手法文章就增色不少,還能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抒發情感。
就如朱自清的《春》第一自然段中寫到“盼望著,盼望著”使用反復的修辭手法突出了作者急切盼望春天到來的情感;第四自然段中寫到“像母親的手撫摸你”,句中運用比喻、擬人,生動而形象地突出了春風的溫暖、親切,給人母愛搬的感覺。
第二、表現手法,要懂得寫景常見的幾種表現手法:對比、襯托、象征、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等。
就拿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來說,第一自然段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把北平、倫敦的冬天,熱帶的氣候與濟南的冬天相對比,明顯地突出了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
因此,抓住手法,我們就能把握住作者對景物的情感,也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賞情感
4
寫景的目的是抒情,一切景語皆情語。
賞析情感可看作者所用的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等。
寫景散文最主要的表達方式是描寫,議論、抒情、記敘等也會使用;作者要表達對景物的情感,運用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是極好的手段。
有時是直抒胸臆,就可能用到抒情或議論,梁衡的《夏感》文末“我卻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運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了他對夏天的熱愛的贊美之情。
而間接表達情感時,作者可能就運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陋室銘》《愛蓮說》便是這樣的篇章。
無論何時,作者在字里行間就滲透了充裕的情感,我們賞析時,每個字,每個詞,還是一句話都要認真揣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