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譯文: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打獵到的馬~鳥獸馳過我的身旁。
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答案:
1、日暮時分,站于東皋極目遠望,視野十分開闊。
秋的手掌撫過每一株樹木,黃葉紛飛,層林盡染。
落日西沉,紅霞映天,余暉鋪灑在每一座山頭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靜穆和安詳。
放牧的人趕著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獵的人牽著馬,馬上馱著獵物也回去了。
描寫手法:白描的手法寫景物,自然樸實;
(景與人)動靜結合,活現一幅濃濃的秋暮晚歸圖。
(關于“采薇”,你得知道:
相傳周武王滅商后,伯夷、叔齊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餓死。
薇,是一種植物
關于王績,你得知道:
王績一生郁郁不得志,曾三仕三隱。
以琴酒詩歌自娛。
)
2.“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通過追懷古代的賢人伯夷和叔齊,認為只有他們是和“我”同類的。
表達了詩人帶著不滿于社會黑暗,不愿意墮身委服于現實名利之心退隱山林,然世人無有同自已志同道合的,表現了作者的孤獨之感和苦悶惆悵之情。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野望》(王績)一些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