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精彩欣賞
1.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欣賞:第1句運用擬人方法先總體勾勒,寫出了大地春回,萬物復蘇的情態。
然后分寫山,水,太陽“睡醒”的情態。
山“睡醒”的情態用“朗潤”形容,寫出山色由暗淡漸漸明朗,由枯干轉為潤澤;水“睡醒”的情態用“漲”形容,表現了冰雪融化后春水渙渙的樣子;太陽“睡醒”的情態用“紅”形容,表現了春日融融的暖意。
作者抓住春山,春水,春日的特點,勾畫出春景的輪廓,為具體描繪春景創設廣闊的背景。
2.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
欣賞:第1句從“點”上描繪。
運用擬人方法把春草人格化了。
“鉆”字寫出春才沖破土層的擠勁,表現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嫩嫩的”寫質地,“綠綠的”寫顏色,表現了春草新的特點。
第2句從“面”上描繪,由遠及近;“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出春草的長勢,表現了春草的勃勃生機。
第3句運用坐,躺,打,踢,賽,捉等一系列動詞寫孩子們的嬉戲,從側面寫春草給人的歡樂。
第4句用風的“輕悄悄”襯托草的“綿軟軟”,從感受角度表現春草的可愛。
3.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欣賞:著力寫“樹上”三種花。
“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運用擬人修辭方法,把百花爭春,百花爭艷的“爭”字寫活了。
然后用“趕趟兒”寫花朵多;“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運用排比,比喻修辭方法寫花色艷;寫花味甜,由實及虛,由春花聯想的秋實,表現花兒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欣賞:第1句寫“花”下蜂鬧蝶舞,從側面表現花兒的繁茂,鮮艷和甜香。
一個“鬧”字不僅有聲響,而且隱含了一片喧鬧的景象。
第2句寫出野花的數量繁多,種類豐富。
運用兩個比喻描繪了陽光下野花閃閃爍爍,逗人喜愛的樣子。
5.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
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欣賞:第1句先總寫江南春雨多。
第二句“可別惱”顯得親切而有情趣。
然后運用排比,比喻寫出春雨的特征:多而細密,亮而閃爍,柔而綿長。
“一層薄煙”運用比喻形象表現了春雨細密迷蒙的景狀。
一個“籠”字準確寫出了這層薄煙的情狀。
6“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欣賞:由“一年之計在于春”的俗語聯想的“一日之計在于晨,一生之計在于勤”。
作者引用俗語啟迪人們:春是一年的開始,應該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
激勵人們把握時機,奮發向上,辛勤勞作,也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進而要創造美好生活,積極向上的感情。
7.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欣賞:運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贊美了春天的新生,嬌美,活力。
這三個比喻句排列有序,不能顛倒,形象的表現了春天的成長過程,“領著我們上前去”,表達了作者追求美好未來的強烈感情。
同時這個結尾概括了五幅春景圖的含義,也點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四.學習心得
①這篇散文以詩的筆調,描繪了百花爭榮,生機勃勃的春天的圖畫,贊美和抒唱春的創造力和帶給人們以無限希望,從而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勞作,奮發向上。
可以說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一首春的贊歌。
②這篇散文多方面描繪了春天的景色,把一個渾然一體的春天形象推到讀者面前,就像一幅長卷風景畫,而且這幅畫是活動的,鮮靈的。
同時,本文構思新穎精巧,不落窠臼,創造了文中有畫,文中有詩,詩畫合壁的藝術境界。
③這篇散文是詩情與畫意的結合,和諧地創造情景交融的境界。
作者對春天深沉贊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說”,而是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春天的各種風景畫來抒寫的,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
如對花的描寫,既繪形繪色地描繪了各種果樹的花,又這樣描繪盛開的野花:“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作者賞花的欣喜之情,傾注在字里行間,一切“景語”都是“情語”。
由于感情的傾注,這些小野花兒都仿佛變成了富于感情的活靈靈的小動物了,內在的詩情與外在的景物和諧地交融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畫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了一層濃郁的抒情色調。
④這篇散文結構嚴密,層次井然中見跌宕變化。
作品根據揭示主題和抒情的需要,一共制作了五幅畫面。
畫面之間連接自然、緊湊,并以前四幅畫面作為第五幅畫面的鋪墊、烘托,從而開拓意境,揭示題旨。
在揭題后,最后奇峰突起。
文章層次清楚,脈絡分明,而又有變化。
⑤這篇散文語言樸實、雋永。
朱自清善于提煉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口語。
他的散文語言具有清新樸實的特點。
如寫草“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如寫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些短句淺語都是從口語中來。
從達意說,平易好懂,從修辭說,經過作者的藝術加工之后,節奏明快,不平淡,有濃厚的抒情味。
作者還善于運用奇妙的比喻,增強語言的情味。
如寫春風拂面,說“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如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等,這些比喻新穎、貼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現力,蘊藉深厚,句外有意,樸實清新中有雋永的意味。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