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
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此詩寫出了游子的思鄉懷親之情。
原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釋義:
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維在十七歲時的作品,當時他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正在長安謀取功名,重陽節到來,舉目無親的他,在繁華熱鬧的異鄉顯得越加孤獨,思念故鄉親人和兄弟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寫下此詩。
賞析:
詩人運用一個“獨”字,兩個“異”字,表達了自己孤獨和對他鄉的陌生之感,這種游子思鄉的情緒在平時不一定會表露出來,但是一旦遇到“佳節”,見別人都在熱鬧的團聚,自己的孤獨與思鄉情緒,就會一下子涌現出來。
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登高時佩戴裝有茱萸的香囊,據說可以避災。
詩人在此,寫故鄉的兄弟們登高,佩茱萸,卻發現少一人的遺憾,來反襯自己身在異鄉不能回去,自己心中的遺憾。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