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有葉字的詩句
1、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山行》杜牧·唐 【釋義】:停下車來,是因為愛賞楓林晚景,那經霜的楓葉竟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火紅。 2、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采蓮曲》王昌齡·唐 【釋義】:一群采蓮的少女,她們的裙子綠得像荷葉一樣,紅潤的臉頰與盛開的荷花相映增美。 3、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蘇幕遮》范仲淹·宋 【釋義】:白云滿天,黃葉遍地。秋天的景色映進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著寒煙一片蒼翠。
4、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蘇軾·宋 【釋義】: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
5、慈姑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不見還。——《江南行》張朝·唐 【釋義】:年茨菰葉爛的時候在西灣送別,眼下又已是荷花盛開了,可盼望的人還沒有回家 6、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宋 【釋義】:連綿無盡與天相接的荷葉一片碧綠,與太陽交相輝映的荷花格外紅艷。 7、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柳》賀知章·唐 【釋義】:不知那絲絲柳葉是誰裁出,原來二月的春風像巧匠手中的剪刀。 8、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范仲淹·宋 【釋義】:請您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在滔滔風浪里。 9、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長恨歌》白居易·唐 【釋義】:春風吹的時候桃李花就要開了。 秋雨來的時候梧桐就要落葉了。
10、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感遇》張九齡·唐 【釋義】:蘭草到了春天長得分外繁盛,桂花到了秋天開得十分皎潔。
二、含"葉"的詩句
瓠葉
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嘗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一葉落 李存朂
一葉落,搴珠箔。
此時景物下蕭索。
畫樓月影寒,西風吹羅幕。
吹羅幕,往事思量著。
霜葉飛 吳文英
斷煙離緒。關心事,斜陽紅隱霜樹。
半壺秋水薦黃花,香噀西風雨。
縱玉勒,輕飛迅羽。
凄涼誰吊荒臺古?
記醉踏南屏,彩扇咽、
寒蟬倦夢,不知蠻素。
聊對舊節傳杯,
塵箋蠹管,斷闋經歲慵賦。
小蟾斜影轉東籬,夜冷殘蛩語。
早白發、緣愁萬縷。驚飆從烏紗去。
漫細將、茱萸看,
但約明年,翠微高處。
一葉落 白居易
煩暑郁未退,涼飆潛已起。
寒溫與盛衰,遞相為表里。
蕭蕭秋林下,一葉忽先委。
勿言微搖落,搖落從此始。
題落葉 司空曙
霜景催危葉,今朝半樹空。蕭條故國異,零落旅人同。
颯岸浮寒水,依階擁夜蟲。隨風偏可羨,得到洛陽宮。
一葉落 薛能
輕葉獨悠悠,天高片影流。隨風來此地,何樹落先秋。
變色黃應近,辭林綠尚稠。無雙浮水面,孤絕落關頭。
乍減誠難覺,將凋勢未休。客心空自比,誰肯問新愁。
蓮葉 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在君塘下種,埋沒任春浦。
葉落 吳融
紅影飄來翠影微,一辭林表不知歸。伴愁無色煙猶在,
替恨成啼露未晞。若逐水流應萬里,莫因風起便孤飛。
楚郊千樹秋聲急,日暮紛紛惹客衣。
隕葉 無可
繞巷夾溪紅,蕭條逐北風。別林遺宿鳥,浮水載鳴蟲。
石小埋初盡,枝長落未終。帶霜書麗什,閑讀白云中。
聞落葉 齊己
楚樹雪晴后,蕭蕭落晚風。因思故國夜,臨水幾株空。
煮茗燒干脆,行苔踏爛紅。來年未離此,還見碧叢叢。
落葉 齊己
落多秋亦晚,窗外見諸鄰。世上誰驚盡,林間獨掃頻。
蕭騷微月夜,重疊早霜晨。昨日繁陰在,鶯聲樹樹春。
落葉 修睦
雨過閑田地,重重落葉紅。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風。
幾處隨流水,河邊亂暮空。只應松自立,而不與君同。
落葉 陸游
萬瓦清霜伴月明,臥聽殘漏若為情。
無端木葉蕭蕭下,更與愁人作雨聲。
35 關于葉的詩句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范仲淹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晏殊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蘇軾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蘇軾
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周邦彥
九張機,雙花雙葉又雙枝。----無名氏
榕葉滿川飛白鷺,疏簾半卷黃昏雨。----李彌遜
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嘗面收新繭。----范成大,
冷紅葉葉下塘秋,長與行云共一舟。----姜夔
一字無題處,落葉都愁。----張炎
豐翹被長條,綠葉蔽朱柯。----楊方
屈原《九歌》: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謝莊《月賦》:洞庭使波,木業微脫。
陸厥《臨江王杰士歌》: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普云歇山。
王褒《渡河北》: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
三、含葉的詩句 帶賞析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賞析】這首詩,看來是從長途旅行圖中截取的“山行”片斷。
第三句的“晚”字透露出詩人已經趕了一天路,該找個“人家”休息了。如今正“遠上寒山”,在傾斜的石徑上行進。
順著石徑向高處遠遠望去,忽見“白云生處有人家”, 不僅風光很美,而且趕到那里,就可以歇腳了。第二句將“停車”提前,產生 了引人入勝的效應。
天色已“晚”,“人家”尚遠,為什么突然“停車”?原 來他發現路邊有一片“楓林”,由于“愛”那片夕陽斜照下的“楓林”,因而 “停車”觀賞。“停車”突出“愛”字,“愛”字引出結句。
黃叔燦《唐詩箋注》云:“‘霜葉紅于二月花’真名句。”俞陛云《詩境 淺說續編》云:“詩人之詠及紅葉者多矣,如‘林間暖酒燒紅葉’,‘紅樹青 山好放船’等句,尤膾炙詩壇,播諸圖畫。
惟杜牧詩專賞其色之艷,謂勝于春花。當風勁霜嚴之際,獨絢秋光,紅黃紺紫,諸色咸備,籠山絡野,春花無此大觀,宜司勛特賞于艷李秾桃外也。”
不錯,籠山絡野的楓林紅葉的確美艷絕倫,但被 “悲秋意識” 牢籠的封建文人卻很難產生美感。用一個大書特書的“愛”字領起,滿心歡喜地贊美楓葉“紅于二月花”,不僅寫景如畫,而且表現了詩人豪爽樂觀的精神風貌。
“寒山”、“石徑”、“白云”、“人家”、“霜葉”,由“上寒山”、“停車”的主人公用驚喜的目光統攝起來,構成一幅秋山旅行圖。當然,說這 是“圖”, 并不確切, 因為“上寒山”、“白云生”、“停車”都是動態“愛”更是活潑潑的心態,都畫不出來。
全詩的重點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鋪墊作用。第一 句用“寒”字,是為了喚起第四句“霜葉”;每二句寫“白云”,是為了用色 彩的強烈對比反襯第四句的“霜葉”異常“紅”艷,給人以“紅于二月花”的感受。
更有力的鋪墊還是由急于趕路而突然“停車”以及由此突出的那個“愛”字,前面已分析過了。還有“楓林晚”的那個“晚”字,意味著夕陽將落,火紅的光芒斜射過來,更使滿林楓葉紅得快要燃燒。
構思新穎,布局精巧,于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精神發越。兼之語言明暢,音韻和諧,宜其萬口傳誦,經久不衰。
《無題》李商隱萬里風波一葉舟,憶歸初罷更夷猶。 碧江地沒元相引,黃鶴沙邊亦少留。
益德冤魂終報主,阿童高義鎮橫秋。 人生豈得長無謂,懷古思鄉共白頭。
【賞析】首句賦而兼比。一方面實寫自巴蜀買舟東下的情景,又以之比宦途的風浪險惡,說自己象一葉扁舟在風波中顛簸無靠。
由儒家思想薰陶的封建知識分子,其心態是達則兼濟天下,揚眉吐氣,很少想念家室;而當在外困頓失意、窮途末路之時,對家庭骨肉、親情的溫暖,又倍覺可貴。“萬里風波一葉舟” 正是這種宦海蒼茫、回歸不得的心境下的喻象的外化,感慨深沉而出語自然渾成。
二句寫出了“憶歸之心,愈欲撇開,愈加縈系”(姚培謙箋)的矛盾心理。“初罷 ”,剛剛罷休、丟開。
“夷猶”即“猶豫”。全句說才把憶歸的心事丟開,決定在武昌稍事停留,一下子又猶豫起來,恨不得插翅飛回家中。
詩人對妻子一往情深,詩集中不少寄妻贈內詩流露出為仕為家不能兩顧的矛盾和痛苦。稍后所作《荊門西下》云“人生豈得輕離別”、“蕙蘭蹊徑失佳期”,即同一意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