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帶“涼”字的詩句或成語
成語:
滿目凄涼】 所見的全是凄慘冷落的景象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比喻前人為后人造福。
世態炎涼】 世態:人情世故;炎:熱,親熱;涼:冷淡。指一些人在別人得勢時百般奉承,別人失勢時就十分冷淡。
天末涼風】 天末:天的盡頭;涼風:特指初秋的西南風。原指杜甫因秋風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摯友李白。后常比喻觸景生情,思念故人。
大樹底下好乘涼 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辦。
避涼附炎】 謂疏遠避開無權勢者,親熱攀附有權勢者。
辨日炎涼】 古代傳說中辯論太陽離地遠近的故事。后以之形容兒童的聰明早慧。
不涼不酸】 方言。形容態度冷漠。
踽踽涼涼】 見“踽踽涼涼”。
辛棄疾——《丑奴兒》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得愁滋味,
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二、帶涼字的古詩
秋 夕
(唐) 杜牧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吳文英(唐多令)
流傳漢地曲轉奇,涼州胡人為我吹。(聽安萬善吹咸(上)角(下)篥歌
李頎
)
地分丹鷲嶺,途間白云鄉。儲誠虔曉夕,宸愛積炎涼。
熏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主__柳公權
金創生肢節,相與拔箭鏃。聞道西涼州,家家婦人哭。
邯鄲少年輩,個個有伎倆。
香車玉輿恒闐咽。若個游人不競攀,若個倡家不來折。
深山誰向石橋逢。定攀巖下叢生桂,欲買云中若個峰
三、帶有涼人的詩句
中有逐涼人,單床獨棲息。——白居易《晚涼偶詠》
松暗水涓涓,夜涼人未眠。——張籍《寄西峰僧》
山暝客初散,樹涼人未歸。——許渾《將離郊園留示弟侄》
夜涼人未寢,山靜聞響屐。——蘇軾《宿望湖樓再和》
夜涼人被酒,乘月快浮家。——洪咨夔《仙鶴樓避暑》
庭院乍涼人共喜,園林經雨氣尤清。——邵雍《秋游六首》
戀涼人坐臨流石,帶暝禽投隔岸林。——王奕《寶香院》
微涼人堂酒味好,一杯徑醉愁如掃。——張耒《喜晴》
前山落雨此地雷,我自生涼人厭熱。——趙蕃《招審知步月》
天氣已涼人尚還,晚妝羞戴麗秋花。——周端臣《古斷腸曲三十首》
涼人虛堂睡思濃,夜深剪盡燈花紅。——黃庚《涼夜即事》
月沒蛩吟砌,露涼人在庭。——司馬光《南園雜詩六首·螢》
望到錢唐門外路,晚涼人倚小紅樓。——王镃《蘆門歸雁》
長柏高柟蔭廣庭,夜涼人靜夢魂清。——文同《郡學鎖宿》
誰見晚涼人立處,數株楊柳一蟬鳴。——高啟《晚立西浦渡》
四、帶冷字的古詩詞
《秋日即目》李世民
爽氣浮丹闕,秋光澹紫宮。衣碎荷疏影,花明菊點叢。袍輕低草露,蓋側舞松風。散岫飄云葉,迷路飛煙鴻。砌冷蘭凋佩,閨寒樹隕桐。別鶴棲琴里,離猿啼峽中。落野飛星箭,弦虛半月弓。芳菲夕霧起,暮色滿房櫳。
《秋日斅庾信體》李世民
嶺銜宵月桂,珠穿曉露叢。蟬啼覺樹冷,螢火不溫風。花生圓菊蕊,荷盡戲魚通。晨浦鳴飛雁,夕渚集棲鴻。颯颯高天吹,氛澄下熾空。
《秋日翠微宮》李世民
秋日凝翠嶺,涼吹肅離宮。荷疏一蓋缺,樹冷半帷空。側陣移鴻影,圓花釘菊叢。攄懷俗塵外,高眺白云中。
《初秋夜坐》李世民
斜廊連綺閣,初月照宵幃。塞冷鴻飛疾,園秋蟬噪遲。露結林疏葉,寒輕菊吐滋。愁心逢此節,長嘆獨含悲。
《守歲》李治
今宵冬律盡,來朝麗景新。花余凝地雪,條含暖吹分。綬吐芽猶嫩,冰□已鏤津。薄紅梅色冷,淺綠柳輕春。送迎交兩節,暄寒變一辰。
《同玉真公主過大哥山池》李隆基
地有招賢處,人傳樂善名。鶩池臨九達,龍岫對層城。桂月先秋冷,蘋風向晚清。鳳樓遙可見,仿佛玉簫聲。
《彩書怨》上官昭容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馀。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詠燈》李昪
一點分明值萬金,開時惟怕冷風侵。主人若也勤挑撥,敢向尊前不盡心。
《九月十日偶書》李煜
晚雨秋陰酒乍醒,感時心緒杳難平。黃花冷落不成艷,紅葉颼飗競鼓聲。背世返能厭俗態,偶緣猶未忘多情。自從雙鬢斑斑白,不學安仁卻自驚。
《秋鶯》李煜
殘鶯何事不知秋,橫過幽林尚獨游。老舌百般傾耳聽,深黃一點入煙流。棲遲背世同悲魯,瀏亮如笙碎在緱。莫更留連好歸去,露華凄冷蓼花愁。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李煜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云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閑坐細思量。
五、帶有“涼”字的詩詞有什么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代: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夏夜追涼
宋代:楊萬里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已涼
唐代:韓偓
碧闌干外繡簾垂,猩血屏風畫折枝。
八尺龍須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
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二十四年(1154)進士,授贛州司戶參軍,調零陵丞。乾道,知奉新縣,擢國子博士,遷太常博士,權吏部右侍郎官,將作少監。淳熙間,歷知常州,提舉廣東常平茶鹽,遷廣東提點刑獄。十一年(1184),召為吏部員外郎。歷任樞密院檢詳官,尚書右、左司郎中,秘書少監。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楊萬里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稱為“誠齋體”。
代表作品有《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閑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過安仁》等。
六、求帶“涼”字的詩句或成語
成語:滿目凄涼】 所見的全是凄慘冷落的景象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比喻前人為后人造福。
世態炎涼】 世態:人情世故;炎:熱,親熱;涼:冷淡。指一些人在別人得勢時百般奉承,別人失勢時就十分冷淡。
天末涼風】 天末:天的盡頭;涼風:特指初秋的西南風。原指杜甫因秋風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摯友李白。
后常比喻觸景生情,思念故人。 大樹底下好乘涼 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辦。
避涼附炎】 謂疏遠避開無權勢者,親熱攀附有權勢者。 辨日炎涼】 古代傳說中辯論太陽離地遠近的故事。
后以之形容兒童的聰明早慧。 不涼不酸】 方言。
形容態度冷漠。 踽踽涼涼】 見“踽踽涼涼”。
辛棄疾——《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