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愛國勵志詩句大全
1. 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2. 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 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 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 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13. 位卑未敢忘憂國--宋陸游《病起書懷》
14.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15.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16.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戰國楚屈原《國殤》《離騷》中愛國詩句應該不止四句,但我認為這四句最能表現其愛國思想。
17.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8.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19.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明·顧炎武 譯:國家的興旺衰敗,每一個人都負有很大的責任。
20.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譯: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煉,使人更堅強。相反,時常滿足于享受,會使人不求上進而逐漸落后。
21.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譯:雖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從沒忘掉憂國憂民的責任。
22.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譯:自古以來,誰都難免會死的,那就把一片愛國的赤膽忠心留在史冊上吧!
23.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24. 譯:為國家分憂時,比別人先,比別人急;享受幸福,快樂時,卻讓別人先,自己居后。知緣齋主人
25. 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唐·岑參《關人赴安西》譯:從小就想著報效祖國,而不是想著要封侯當官。)
26. 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明·呂坤《呻吟語·卷上》譯:對國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險也不躲避。
二、愛國勵志詩句大全
1. 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 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4. 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白馬篇》 6. 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 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病起書懷》 9.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11. 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13. 位卑未敢忘憂國--宋陸游《病起書懷》 14.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15.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16.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戰國楚屈原《國殤》《離騷》中愛國詩句應該不止四句,但我認為這四句最能表現其愛國思想。 17.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18.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19.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明·顧炎武 譯:國家的興旺衰敗,每一個人都負有很大的責任。 20.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譯: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煉,使人更堅強。相反,時常滿足于享受,會使人不求上進而逐漸落后。
21.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譯:雖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從沒忘掉憂國憂民的責任。
22.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譯:自古以來,誰都難免會死的,那就把一片愛國的赤膽忠心留在史冊上吧! 23.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24. 譯:為國家分憂時,比別人先,比別人急;享受幸福,快樂時,卻讓別人先,自己居后。知緣齋主人 25. 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
——唐·岑參《關人赴安西》譯:從小就想著報效祖國,而不是想著要封侯當官。) 26. 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
——明·呂坤《呻吟語·卷上》譯:對國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險也不躲避。
三、愛國勵志名言名句
1. 愛國如饑渴。
—— 范曄 2. 位卑未敢忘憂國。 —— 陸游 3. 國恥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4. 近鄉情更切,不敢問來人。
—— 宋之問 5. 茍利國家,不求富貴。 —— 《禮記儒行》 6. 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
—— 陳毅 7. 精忠報國。 —— 《宋史岳飛列傳》 8.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 司馬遷 9. 當須徇忠義,身死報國恩。 —— 李希仲 10. 錦繡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
—— ** 11. 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界。 —— 巴甫洛夫 12.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 陸游 13. 報國行赴難,古來皆其然。 —— 崔顥 14. 熱愛自己的祖國是理所當然的事。
—— 海涅 15. 中國人搞出的理論,首先要為中國人服務。 —— 吳仲華 16. 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
—— 李白 17. 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處處為國家著想。 —— 馬卡連柯 18. 為祖國而死,那是最美的命運啊! —— 大仲馬 19. 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得來。
—— 伽利略 20.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 21. 要讓我們愛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國家應該可愛才行。
—— 愛德蒙柏克 22.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 23. 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 —— 陸游 24. 祖國更重于生命,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土地。
—— 聶魯達 25. 我的那些最重要的發現是受到失敗的啟示而作出的。 —— 戴維 26. 瞞人之事弗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
—— 呂坤 27. 國家有優良的公民,那么這個國家就一定會強盛起來。 —— 沃納 28. 愛國不是口號,而是神圣天職。
—— 何厚鏵 29. 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個義務,是一種光榮。 —— 徐特立 30. 英勇非無淚,不灑敵人前。
男兒七尺軀,愿為祖國捐。 —— 陳輝 31. 沒有祖國,就沒有幸福。
每個人必須植根于祖國的土壤里。 —— 屠格涅夫 32.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 佚名 33. 真理的大海,讓未發現的一切事物躺臥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尋。 —— 牛頓 34. 不愛自己國家的人,什么也不會愛。
—— 拜倫 35.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 ** 36. 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 范曄 37. 愛祖國高于一切。 —— 肖邦 38.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范仲淹 39.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 曹植 40. 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話,我就有義務把它獻給祖國。
—— 林耐 41. 國既不國,家何能存! —— 楊靖宇 42. 愛祖國,首先要了解祖國;不了解,就說不上愛。 —— 任繼愈 43. 我愛中國固因他是我的祖國,而尤因他是有那種可敬愛的文化的國家。
—— 聞一多 44.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 丘逢甲 45. 愛國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
—— 謝覺哉 46. 當愛國主義涉入認知領域時,是一個應該被扔出門外的混小子。 —— 阿瑟 舒本華 47.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 孟浩然 48. 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 —— ** 49. 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
—— 列寧 50.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 吉鴻昌 51.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人才有真進步。 —— 《魯迅全集》 52.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 —— 戚繼光 53. 我們為祖國服務,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個人應該按照資稟,各盡所能。
——歌德 54. 人的天職在勇于探索真理。 —— 哥白尼 55. 為祖國倒下的人,他的死是光榮的。
—— 荷馬 56. 與其忍辱生,毋寧報國死。 —— 何香凝 57. 我懷著比對我自己的生命更大的尊敬、神圣和嚴肅,去愛國家的利益。
—— 莎士比亞 58. 愛國主義是無賴最后的避難所。 —— 塞繆爾 約翰遜 59. 人類最高的道德標準是什么?那就是愛國心。
—— 拿破侖 60. 百姓所以養國家也,未聞以國家養百姓者也。 —— 王安石 61. 我們法蘭人,當國家遭到奴役的時候,是無權離開自己的祖國的。
—— 居里夫人 62. 我無論做什么,始終在想著,只要我的精力允許我的話,我就要首先為我的祖國服務。 —— 《巴甫羅夫選集》 63. 我死國生,我死猶榮,身雖死精神長生,成功成仁,實現大同。
—— 趙博生 64. 要學會做科學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實,對比事實,積聚事實。
—— 巴甫洛夫 65. 國家之前進在于人人勤奮、奮發、向上,正如國家之衰落由于人人懶惰、自私、墮落。 —— 斯馬爾茲 66. 管理一個家庭的麻煩,并不少于治理一個國家。
—— 蒙泰格尼 67. 人不僅為自己而生,而且也為祖國活著。 —— 柏拉圖 68. 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69.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 魯迅 70. 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
歸去來兮。 —— 華羅庚 71. 我堅持奮戰五十余年,致力于科學的發展。
用一個詞可以道出我最艱辛的工作特點,這個詞就是失敗。 —— 湯姆遜 72. 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
四、愛國勵志的句子
1、愛國是一個人對自己祖國的一種誠摯的熱愛和深厚的情感,是一個人最原始的感情之一。但作為一個涉世不深的我,一直認為愛國是高不可攀也是比較渺茫的事。最近,我讀了《民族英雄鄭成功》一書,對愛國之情有了深刻的感悟。
2、愛國不是用嘴說的,而是要用行動來落實的。那些熱愛祖國的人,會團結互助不會不講愛國,如果不講愛國,那國家就像一盤散沙。損人利己的人,人人都討厭他。要愛國,就要誠實守信,不能不講信用,要無時無刻地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要關心國家大事。
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從古至今,無論是“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陸游,“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的范仲淹,還是“一槍碧血勤珍重”的秋瑾,“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都懂得愛國是“作為一個臣民必備的素養”的道理。
4、愛國無大小,處處是愛國。在現代社會中,在平凡的崗位上,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默默無私的奉獻,是新時代的愛國表現。2007感動中國人物之一方永剛,幾十年如一日,即使重病在身,堅持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巴黎街頭,殘弱的金晶坐在輪椅上緊擁火炬的身影,感動了無數炎黃子孫;我們都是一顆螺絲釘,盡管微不足道,但我們要把弱小的力量匯聚起來,為建設一個強大的祖國而無私奉獻!
5、不要認為我們中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只享受祖國的陽光雨露;我們同時還是祖國的成員,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要時刻把“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牢記心上,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面對關乎祖國利益的事情,要發揮主人翁精神,堅決捍衛祖國尊嚴,維護國家利益,勇于和破壞國家統一,損害民族團結,危害社會主義事業的行為作斗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每周一升國旗時大聲唱國歌,對國旗行注目禮;對國家文化遺產,自覺承擔保護責任。
6、都說國家、國家沒有國何來家,沒有愛國又何來愛家,讓我們行動起來吧,不是要我們去做什么舍生取義、為國捐軀的愛國烈士。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成為世界大國做出一點點的貢獻吧!我們有權利,更有這個義務去做這件事,相信祖國的明天會更好,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加油吧!
五、勵志愛國的詩句
1.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李百 唐《北齊書·元景安傳》 意思是: 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寧愿為 正義事 業犧牲,不愿喪失氣節,茍且偷生。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 宋 《登飛來峰》 意思是: 欲成就大事業,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亂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敗于此。
詩人良苦用心,于此詩已見端倪。 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孟軻 戰國《孟子·滕文公下》 意思是: 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強暴武力威脅不了,這就是所謂大丈夫。 4.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杜甫 唐 《蜀相》 意思是: 諸葛亮為了伐魏,曾經六出祁山的事。蜀漢后主建興十二年(234年),他統率大軍,后出斜谷,占據了五丈原,與司馬懿隔著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
八月,病死在軍中。“英雄”,這里泛指,包括詩人自己在內的追懷諸葛亮的有志之士。
5.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 魏晉 《后出師表》 意思是: 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已:停止。
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為止。 6.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司馬遷 西漢《史記·滑稽列傳》 意思是: 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7.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 唐《登科后》 意思是: 中了進士后的喜悅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中"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成為千古名句。
"春風得意"原指讀書人考中后的得意心情,現在一般形容事情辦成功,達到目的后那種得意洋洋的情態。 8.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鄭燮 (清) - 《竹石》 (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
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巖竹一樣剛強勇敢,體現了愛國者的情懷。) 9.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曹操 魏 晉 《龜雖壽》 意思是: 烈士:志向遠大的英雄。已:停止,衰減。
英雄到了晚年,壯志雄心并不衰減。 10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 唐《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意思是: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達觀。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
六、少年勵志,愛國的詩詞
愛國勵志的詩詞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戰國楚屈原《國殤》《離騷》中愛國詩句應該不止四句,但我認為這四句最能表現其愛國思想。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譯: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煉,使人更堅強。
相反,時常滿足于享受,會使人不求上進而逐漸落后。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陸游 錦繡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 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界。
--巴甫洛夫 人類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愛國之心。--拿破侖 中國人搞出的理論,首先要為中國人服務。
--吳仲華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譯:為國家分憂時,比別人先,比別人急;享受幸福,快樂時,卻讓別人先,自己居后。
知緣齋主人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 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陳毅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白馬篇》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示兒》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七、關于愛國或青春勵志的詩歌
戴望舒《我用殘損的手掌》 我用殘損的手掌 摸索這廣大的土地: 這一角已變成灰燼,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 (春天,堤上繁花如錦障, 嫩柳枝折斷有奇異的芬芳,) 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 這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 這黃河的水夾泥沙在指間滑出; 江南的水田,那么軟……現在只有蓬蒿; 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盡那邊,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 無形的手掌掠過無恨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 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 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殘損的手掌輕撫, 像戀人的柔發,嬰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運在手掌 貼在上面,寄與愛和一切希望, 因為只有那里是太陽,是春, 將驅逐陰暗,帶來蘇生, 因為只有那里我們不像牲口一樣活, 螻蟻一樣死……那里,永恒的中國! 這是詩人1942年在日寇陰暗潮濕的土牢里寫下的一首情真意切的詩篇,抒發了詩人對災難祖國由衷的關切和真摯的愛,同時也表達了對中國**領導下的解放區的向往。
詩的前半部分寫“我”用“殘損的手掌”深情地撫摸在敵人的鐵蹄蹂躪下的祖國廣大土地:“這一角已變成灰燼,/那一角只是血和泥”。接著,詩人無形的手掌觸到家鄉一片湛藍的湖水,現時“微涼”的湖水與昔日“堤上繁華如錦障”的美麗春光形成強烈反差,表現出詩人對敵人踐踏故土的無比憂憤。
為了使詩歌表達的主題不流于膚淺狹隘,詩人想象的世界由近拉遠,由北到南,從長百山的雪峰、黃河的泥沙到江南的水田、嶺南的荔枝、南海的海水。詩人選擇每一地域中最典型的風景加以點染,它們既是人民的苦難與不幸的象征,又是侵略者罪惡的見證。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兩句既是對上半段的總結,又與開頭三、四行遙相呼應。 詩的后半部分仍在想象的世界中展開,描繪的是與前面災難景象形成極大反差的心中渴慕的圖景:那雖是“遼遠的一角”,但山河完整無損,沒有陰暗和血污。
而是充滿了溫暖、光明和生機,“那里是太陽,是春”。與前半部分的哀怨、憂傷的基調相比,這一部分跳動著詩人按捺不住的快樂與激動;與前半部分意象快速流動的抒情相比,后半部分則顯得安靜而舒緩,使這首詩在感情的哀怨與歡快上得到了完美的統一,抒情風格顯得變幻多姿。
在那個以狂暴的吼叫代替藝術的凝想的年代里,這首詩像一朵美麗而永不凋落的奇葩:意象高度凝煉而不晦澀,感受細膩而不暗淡,深刻的現實內容與現代抒情方式完美地交融起來。 作者: 麒淵 2005-4-13 17:38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愛國詩歌鑒賞 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 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我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 照你在歷史的隧洞里蝸行摸索; 我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灘上的駁船 把纖繩深深 勒進你的肩膊; ——祖國啊! 我是貧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輩輩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飛天”袖間 千百年來未落在地面的花朵; ——祖國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是緋紅的黎明 正在噴薄; ——祖國啊! 我是你的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 喂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此詩借鑒了前蘇聯詩人沃茲涅先斯基《戈雅》中的圓周句式“我是戈雅,……我是……”,但又有創造性的發展。圓周句式大多出現在抒發強烈情緒的作品中,悲傷痛苦的情調最宜用它來渲染。
舒婷寫的是“我”與祖國的關系,用這種句式,增加了痛苦和摯愛的深度。第一節是對祖國歷史的反思,精心選取五組意象,象征祖國千百年來落后、貧窮、災難深重的面貌:前四行平穩深長,富有音響和色彩,給人以深思沉重之感;五、六行則短促,不事描繪;后三行又伸長,行短意緊,顯示出情感的起伏,出現主詞。
第二節承上啟下,揭示出蘊藏在中華民族靈魂中的希望之花從未消亡過,災難雖重,理想永存,只是暫未實現。此節先短句后長句,然后主詞復現,似意猶未盡,一種深深的遺憾之情便瀉于筆端。
第三節傾吐希望,激情昂揚,連用五組意象描繪出處于歷史轉折期的祖國百廢待舉的面貌。每一個意象有自己獨特的意義,五組連用形成博喻排比,強化了亢奮熱烈的情緒,表達出詩人歡欣鼓舞的情懷。
第四節頭兩行用“十億分之一”與“九百六十萬平方”構成小與大的對比,寓意“我”是祖國的一分子,但“我”的胸中又包容著整個祖國。接著以**養“我”與從“我的血肉之軀上去取得”又成一對照,突出“我”同祖國的血乳關系;甚至迷惘、深思、沸騰,與富饒、榮光、自由,也是性質相反的對襯,以見出痛苦和歡欣的無限。
如果前三節是寫“我”與祖國的關系,第四節則是反過來寫祖國和“我”的關系。句法參差正是心情激動至極的表現,在對主詞的雙重呼喚中結束全篇,達到最高。
八、有關愛國的格言
1、人民不能沒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沒有祖國而生活。
——雨果 2、愛國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謝覺哉 3、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誰不屬于自己的祖國,那么他也就不屬于人類。
——別林斯基 4、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5、人類最高的道德標準是什么?那就是愛國心。
——拿破侖 6、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個義務,是一種光榮。——徐特立 7、愛國主義的力量多么偉大呀!在它面前,人的愛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么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甚么呢!——車爾尼雪夫斯基 8、愛祖國高于一切。
——肖邦 9、最大的榮譽是保衛祖國的榮譽。——亞里士多德 10、只有熱愛祖國,痛心祖國所受的嚴重苦難,憎恨敵人,這才給了我們參加斗爭和取得勝利的力量。
——阿·托爾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