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有葉字的詩句
1、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山行》杜牧·唐 【釋義】:停下車來,是因為愛賞楓林晚景,那經霜的楓葉竟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火紅。 2、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采蓮曲》王昌齡·唐 【釋義】:一群采蓮的少女,她們的裙子綠得像荷葉一樣,紅潤的臉頰與盛開的荷花相映增美。 3、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蘇幕遮》范仲淹·宋 【釋義】:白云滿天,黃葉遍地。秋天的景色映進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著寒煙一片蒼翠。
4、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蘇軾·宋 【釋義】: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
5、慈姑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不見還。——《江南行》張朝·唐 【釋義】:年茨菰葉爛的時候在西灣送別,眼下又已是荷花盛開了,可盼望的人還沒有回家 6、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宋 【釋義】:連綿無盡與天相接的荷葉一片碧綠,與太陽交相輝映的荷花格外紅艷。 7、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柳》賀知章·唐 【釋義】:不知那絲絲柳葉是誰裁出,原來二月的春風像巧匠手中的剪刀。 8、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范仲淹·宋 【釋義】:請您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在滔滔風浪里。 9、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長恨歌》白居易·唐 【釋義】:春風吹的時候桃李花就要開了。 秋雨來的時候梧桐就要落葉了。
10、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感遇》張九齡·唐 【釋義】:蘭草到了春天長得分外繁盛,桂花到了秋天開得十分皎潔。
二、含葉的詩句 帶賞析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賞析】這首詩,看來是從長途旅行圖中截取的“山行”片斷。
第三句的“晚”字透露出詩人已經趕了一天路,該找個“人家”休息了。如今正“遠上寒山”,在傾斜的石徑上行進。
順著石徑向高處遠遠望去,忽見“白云生處有人家”, 不僅風光很美,而且趕到那里,就可以歇腳了。第二句將“停車”提前,產生 了引人入勝的效應。
天色已“晚”,“人家”尚遠,為什么突然“停車”?原 來他發現路邊有一片“楓林”,由于“愛”那片夕陽斜照下的“楓林”,因而 “停車”觀賞。“停車”突出“愛”字,“愛”字引出結句。
黃叔燦《唐詩箋注》云:“‘霜葉紅于二月花’真名句。”俞陛云《詩境 淺說續編》云:“詩人之詠及紅葉者多矣,如‘林間暖酒燒紅葉’,‘紅樹青 山好放船’等句,尤膾炙詩壇,播諸圖畫。
惟杜牧詩專賞其色之艷,謂勝于春花。當風勁霜嚴之際,獨絢秋光,紅黃紺紫,諸色咸備,籠山絡野,春花無此大觀,宜司勛特賞于艷李秾桃外也。”
不錯,籠山絡野的楓林紅葉的確美艷絕倫,但被 “悲秋意識” 牢籠的封建文人卻很難產生美感。用一個大書特書的“愛”字領起,滿心歡喜地贊美楓葉“紅于二月花”,不僅寫景如畫,而且表現了詩人豪爽樂觀的精神風貌。
“寒山”、“石徑”、“白云”、“人家”、“霜葉”,由“上寒山”、“停車”的主人公用驚喜的目光統攝起來,構成一幅秋山旅行圖。當然,說這 是“圖”, 并不確切, 因為“上寒山”、“白云生”、“停車”都是動態“愛”更是活潑潑的心態,都畫不出來。
全詩的重點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鋪墊作用。第一 句用“寒”字,是為了喚起第四句“霜葉”;每二句寫“白云”,是為了用色 彩的強烈對比反襯第四句的“霜葉”異常“紅”艷,給人以“紅于二月花”的感受。
更有力的鋪墊還是由急于趕路而突然“停車”以及由此突出的那個“愛”字,前面已分析過了。還有“楓林晚”的那個“晚”字,意味著夕陽將落,火紅的光芒斜射過來,更使滿林楓葉紅得快要燃燒。
構思新穎,布局精巧,于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精神發越。兼之語言明暢,音韻和諧,宜其萬口傳誦,經久不衰。
《無題》李商隱萬里風波一葉舟,憶歸初罷更夷猶。 碧江地沒元相引,黃鶴沙邊亦少留。
益德冤魂終報主,阿童高義鎮橫秋。 人生豈得長無謂,懷古思鄉共白頭。
【賞析】首句賦而兼比。一方面實寫自巴蜀買舟東下的情景,又以之比宦途的風浪險惡,說自己象一葉扁舟在風波中顛簸無靠。
由儒家思想薰陶的封建知識分子,其心態是達則兼濟天下,揚眉吐氣,很少想念家室;而當在外困頓失意、窮途末路之時,對家庭骨肉、親情的溫暖,又倍覺可貴。“萬里風波一葉舟” 正是這種宦海蒼茫、回歸不得的心境下的喻象的外化,感慨深沉而出語自然渾成。
二句寫出了“憶歸之心,愈欲撇開,愈加縈系”(姚培謙箋)的矛盾心理。“初罷 ”,剛剛罷休、丟開。
“夷猶”即“猶豫”。全句說才把憶歸的心事丟開,決定在武昌稍事停留,一下子又猶豫起來,恨不得插翅飛回家中。
詩人對妻子一往情深,詩集中不少寄妻贈內詩流露出為仕為家不能兩顧的矛盾和痛苦。稍后所作《荊門西下》云“人生豈得輕離別”、“蕙蘭蹊徑失佳期”,即同一意緒。
三、含有“葉”字的詩句有哪些
1、詩句: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
出自:元代·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釋義:梧桐葉上的每一滴雨,都讓人感到濃濃的秋。芭蕉葉上的每一滴雨,都讓人感到深深的愁。夜里做著的歸家好夢,一直延續到三更之后。
2、詩句: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出自:兩漢·佚名《江南》
釋義:江南水上可以采蓮,蓮葉多么茂盛,魚兒在蓮葉間嬉戲。
3、詩句: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出自:唐代·馬戴《灞上秋居》
釋義:面對他鄉樹木落葉紛紛,寒夜的孤燈獨照我一人。
4、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出自:宋代·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釋義: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5、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出自:唐代·杜牧《山行》
釋義: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深秋楓林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四、含葉的詩句 帶賞析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賞析】這首詩,看來是從長途旅行圖中截取的“山行”片斷。第三句的“晚”字透露出詩人已經趕了一天路,該找個“人家”休息了。如今正“遠上寒山”,在傾斜的石徑上行進。順著石徑向高處遠遠望去,忽見“白云生處有人家”, 不僅風光很美,而且趕到那里,就可以歇腳了。第二句將“停車”提前,產生 了引人入勝的效應。天色已“晚”,“人家”尚遠,為什么突然“停車”?原 來他發現路邊有一片“楓林”,由于“愛”那片夕陽斜照下的“楓林”,因而 “停車”觀賞。“停車”突出“愛”字,“愛”字引出結句。
黃叔燦《唐詩箋注》云:“‘霜葉紅于二月花’真名句。”俞陛云《詩境
淺說續編》云:“詩人之詠及紅葉者多矣,如‘林間暖酒燒紅葉’,‘紅樹青
山好放船’等句,尤膾炙詩壇,播諸圖畫。惟杜牧詩專賞其色之艷,謂勝于春花。當風勁霜嚴之際,獨絢秋光,紅黃紺紫,諸色咸備,籠山絡野,春花無此大觀,宜司勛特賞于艷李秾桃外也。”不錯,籠山絡野的楓林紅葉的確美艷絕倫,但被 “悲秋意識” 牢籠的封建文人卻很難產生美感。用一個大書特書的“愛”字領起,滿心歡喜地贊美楓葉“紅于二月花”,不僅寫景如畫,而且表現了詩人豪爽樂觀的精神風貌。
“寒山”、“石徑”、“白云”、“人家”、“霜葉”,由“上寒山”、
“停車”的主人公用驚喜的目光統攝起來,構成一幅秋山旅行圖。當然,說這 是“圖”, 并不確切, 因為“上寒山”、“白云生”、“停車”都是動態“愛”更是活潑潑的心態,都畫不出來。
全詩的重點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鋪墊作用。第一 句用“寒”字,是為了喚起第四句“霜葉”;每二句寫“白云”,是為了用色 彩的強烈對比反襯第四句的“霜葉”異常“紅”艷,給人以“紅于二月花”的感受。更有力的鋪墊還是由急于趕路而突然“停車”以及由此突出的那個“愛”字,前面已分析過了。還有“楓林晚”的那個“晚”字,意味著夕陽將落,火紅的光芒斜射過來,更使滿林楓葉紅得快要燃燒。構思新穎,布局精巧,于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精神發越。兼之語言明暢,音韻和諧,宜其萬口傳誦,經久不衰。
《無題》
李商隱
萬里風波一葉舟,憶歸初罷更夷猶。
碧江地沒元相引,黃鶴沙邊亦少留。
益德冤魂終報主,阿童高義鎮橫秋。
人生豈得長無謂,懷古思鄉共白頭。
【賞析】首句賦而兼比。一方面實寫自巴蜀買舟東下的情景,又以之比宦途的風浪險惡,說自己象一葉扁舟在風波中顛簸無靠。由儒家思想薰陶的封建知識分子,其心態是達則兼濟天下,揚眉吐氣,很少想念家室;而當在外困頓失意、窮途末路之時,對家庭骨肉、親情的溫暖,又倍覺可貴。“萬里風波一葉舟” 正是這種宦海蒼茫、回歸不得的心境下的喻象的外化,感慨深沉而出語自然渾成。二句寫出了“憶歸之心,愈欲撇開,愈加縈系”(姚培謙箋)的矛盾心理。“初罷 ”,剛剛罷休、丟開。“夷猶”即“猶豫”。全句說才把憶歸的心事丟開,決定在武昌稍事停留,一下子又猶豫起來,恨不得插翅飛回家中。詩人對妻子一往情深,詩集中不少寄妻贈內詩流露出為仕為家不能兩顧的矛盾和痛苦。稍后所作《荊門西下》云“人生豈得輕離別”、“蕙蘭蹊徑失佳期”,即同一意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