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仗是詩詞中的一種什么特點
對仗,又稱對偶、排偶,是我國古代詩詞格律的主要特點之一。
對仗是 由漢魏時代的駢偶文發展而來的,是把表示相同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同一聯 兩句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呈現出相互映襯的狀態,進而使語句更具有韻味, 更能增強詞的表現力。 詞韻、詞的平仄和對仗等格律都是在律詩的基礎上加以變化而來的。
要 研究詞,可以先研究律詩。律詩研究明白了,詞也就變得容易懂了。
但是,詞 的對仗與律詩的對仗有一定的區別:其一,律詩的對仗在原則上要求以平對 仄,以仄對平,而詞的對仗則不限于平仄相對。如蘇軾《江城子?獵詞》: “左牽黃,右擎蒼。”
“左”對“右”就是仄對仄,“牽”對“擊”、“黃” 對“蒼”則是平對平。 其二,詞的對仗可以允許同字相對,如“千里冰封”對 tt萬里雪飄”,又如“馬蹄聲碎”對“喇叭聲咽”,“蒼山如海”對“殘陽如 血”。
其三,律詩的對仗有固定的位置,而詞是長短句,必須相連的兩句字數 相同,才有配對的可能,所以詞的對仗很少有固定的位置。 —般來說,每片的 起首兩句如果字數相同,就可用對仗。
。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下列詩句中對仗的一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