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愛國的詩詞及賞析、
示兒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賞析: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占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
從這里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翻譯: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
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滿江紅 [岳飛]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朝天闕。賞析:這是一首氣壯山河、光照日月的傳世名作。
此詞即抒發他掃蕩敵寇、還我河山的堅定意志和必勝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絕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詞聲情激越,氣勢磅礴。
開篇五句破空而來,通過刻劃作者始而怒發沖冠、繼而仰天長嘯的情態,揭示了他憑欄遠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洶涌激蕩的心潮。接著,“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現了他蔑視功名,唯以報國為念的高風亮節,下句則展現了披星戴人、轉戰南北的漫長征程,隱然有任重道遠、不可稍懈的自勵之意。
“莫等頭”二句既是激勵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時光,倍加奮勉,以早日實現匡復大業。耿耿之心,拳拳之意,盡見于字里行間。
下片進一步表現作者報仇雪恥、重整乾坤的壯志豪情。“靖康恥”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韻鏗鏘。
“何時滅”,用反詰句吐露其一腔民族義憤,語感強烈,力透字背。“駕長車”句表達自已踏破重重險關、直搗敵人巢穴的決心。
“壯志”二句是“以牙還牙,以血還血”式的憤激之語,見出作者對不共戴天的敵寇的切齒痛恨。結篇“待從頭”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復、江山一統之后,再回京獻捷。
全詞以雷貫火燃之筆一氣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因而一向廣為傳誦,不斷激發起人們的愛國心與報國情。翻譯:我怒發沖冠,獨自登高憑欄,陣陣風雨剛剛停歇。
我抬頭遠望天空一片高遠壯闊。我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
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塵土,八千里經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靖康年間的奇恥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卻。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上戰車,踏破賀蘭山缺。
我滿懷壯志,發誓喝敵人的鮮血,吃敵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過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賞析: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詩。詩的開頭,回顧身世。
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經磨煉,無論什么艱難困苦都無所畏懼。接著追述戰斗生涯:在荒涼冷落的戰爭環境里,我度過了四年。
把個人命運和國家興亡聯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從國家和個人兩個方面,繼續抒寫事態的發展和深沉的憂憤。
這一聯對仗工整,比喻貼切,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和詩人的遭遇。國家民族的災難,個人坎坷的經歷,萬般痛苦煎熬著詩人的情懷,使其言辭倍增凄楚。
五六句喟嘆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詩人因國家覆滅和己遭危難而顫栗的痛苦心靈。結尾兩句以磅礴的氣勢收斂全篇,寫出了寧死不屈的壯烈誓詞,意思是,自古以來,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這顆愛國忠心照耀在史冊上就行了。
這句千古傳誦的名言,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全詩格調沉郁悲壯,浩然正氣貫長虹,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翻譯:在家國都遭逢千辛萬苦期間,我通過的考試而被起用為官。我為朝廷起兵抗元已整整四年了。
這些歲月,由于戰爭不停,田園寥落,人民痛苦不堪,祖國的山河也已破碎得像在風雨中搖曳的柳絮一樣不可收拾。隨著抗元斗爭的不斷失利,自己也像受到暴風雨吹打的浮萍一樣生死難卜。
在江西的惶恐灘戰敗后,被元軍追趕,我的心緒就像惶恐灘的名字那樣惶恐。我被押解過零丁洋時,身為俘虜,心里那種感受就像零丁洋的名字那樣孤苦零丁。
自古以來,有哪個人能長生不死呢?但重要的是要留下赤膽忠心,在史冊上光輝照耀。出塞 [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賞析: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
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
二句寫征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
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
二、愛國的詩句和鑒賞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病起書懷》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 關于愛國的古代詩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晏殊和尚的詩句“:契闊死生君莫問,行云流水一孤僧。無端歡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成冰。”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13、唐·李夢陽: 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 14、明·于謙: 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忠家。
15、宋·陸游: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16、三國志: 憂國忘家,捐軀濟難。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 18、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病起書懷》1.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病起書懷》宋.陸游 2. 寸寸山河寸寸金,瓜離分裂力誰任。
——《贈梁任父母同年》清.黃遵憲 3.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白馬篇》三國.魏.曹植 4.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國殤》戰國.楚.屈原 5.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唐.王昌齡 6.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 ——《泊秦淮》唐.杜牧 7.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塞上曲二首》唐.戴叔倫 8.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揚子江》宋.文天祥 9.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過零丁洋》宋.文天祥 10.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滿江紅》南宋.岳飛 -----------全詩------------ 1.《滿江紅》南宋.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2.《病起書懷》宋. 陸游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3.《贈梁州張都督》唐. 崔顥 聞君為漢將,虜騎罷南侵。
出塞清沙漠,還家拜羽林。 風霜臣節苦,歲月主恩深。
為語西河使,知余報國心。 4.《揚子江》宋.文天祥 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5.《塞上曲二首》唐. 戴叔倫 軍門頻納受降書,一劍橫行萬里馀。
漢祖謾夸婁敬策,卻將公主嫁單于。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三、愛國詩的賞析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賞析】
這首陸游的晚年之作,抒發了作者內心慷慨激憤、報國之志難酬的抑郁之情,激昂中透著悲愴。
年輕時不知道世事艱難,滿懷兵定中原之干云豪氣。雪夜駕戰船巡視瓜州渡,秋風馭鐵馬勒韁大散關。胸中自有萬里長城,自認可以保疆衛國,恨不能仿效諸葛臥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可惜白發照鏡,國未復、民流離,壯志難酬!
詩中“氣如山”之“氣”可解釋成“志氣”“壯氣”“豪氣”。
首句“早歲那知世事艱”一句,暗寫詩人晚年已知世事艱難并流露出憤激不平之意,感嘆自己早年不懂得世事的艱難。第二句“中原北望氣如山”,“氣”字可解釋成“志氣”“壯氣”“豪氣”等,全句可解釋為“北望中原產生決心恢復失地的英雄豪氣如山”。
頷聯用了“列錦”手法(即意象直接組合),把分別表示軍隊、時令,地名的名詞并列疊加在一起,構成了雄健激越的藝術畫面:乘樓船,冒夜雪,奮戰在瓜洲渡;騎鐵馬,頂秋風,激戰于大散關。這兩句詩,洋溢著戰斗的豪情,展示出報效祖國的雄心。句中的“氣”字解釋為“志氣”“壯氣”“豪氣”,才更能與頷聯昂揚之氣、雄渾之境相“匹配”:首聯為概述早年的豪情壯志,頷聯是詩人恢復之志的具體化。
律詩,在章法上頗講究起承轉合。本詩第二句中的“氣”字唯有解釋為“志氣”“壯氣”“豪氣”等,才能構成突“轉”,使得詩歌前兩聯與后兩聯形成強度對比,吻合起承轉合的章法。首聯寫早年胸懷收復中原的如山氣概,是起;頷聯回顧鐵馬秋風的戰斗經歷,是承;頸聯抒寫壯志難伸的悲憤,是轉;尾聯于感嘆無人可與諸葛亮比肩中流露出悲愴之情,卻又不失豪壯之氣,是合。
特殊是“塞上長城”典故的使用,詩人是以檀道濟自況。這種比況,當有首、頷兩聯“英雄豪氣”的奠基與輝映才能夠使懷有滿腔愛國熱忱的詩人形象更加鮮明,更加豐滿。
陸游生于北宋末年,少年受愛國思想的熏陶。雖為官屢遭貶黜,卻有不失恢復之志的性情操守。這種“氣”表現在詩中,便具有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的巨大精神力量,這是陸游詩歌的內核,體現了他的詩歌風格。《書憤》第二句“中原北望氣如山”的“氣”字,當是具有陽剛與健美的英雄豪氣,它集中反映了詩人早年的書生意氣和志士愿望。正是早年這種意氣的濃烈和愿望的宏大,才使得詩人在鬢發斑白的晚年因“塞上長城空白許”而倍感人生失意的無奈和壯志難酬的苦痛,于是胸腔中涌動出無法抑制的悲傷、怨憤之情。這種因心理與現實的巨大落差而產生的失落與悲憤,凸現了詩歌的題目——“書憤”。
尾聯,詩人引用諸葛亮的典故,感嘆自己不能像諸葛亮一樣實現“北伐”愿望而流露出失意、悲愴之情,也體現了詩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一腔愛國情懷。
四、愛國詩句及其賞析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詩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過零丁洋時。后來元軍統帥張弘范再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張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詩以明志節。
詩歌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兩件大事:一是在他21歲時,明經入仕,因科舉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頭,起兵勤王抗元。第二聯寫國家山河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艱辛危苦。第三聯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最后一聯,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岳飛 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一起寫登高臨遠 ,憑欄眺望,句中隱括了荊軻于易不餞別、
座中人發盡沖冠的故事。連“瀟瀟雨歇”一語,亦神似《易水歌》。
長嘯而仰天,足以表壯懷之激烈。
三十功名、八千里路,一縱一橫,兼寫壯懷壯舉,概括性極強。
又信手拈來古樂府名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將及時努力與抗金事業聯系,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為千古箴銘。
上片寫出責任感、緊迫感,過片更直書國恥,慷慨陳詞。
謂當激勵士卒,功期再戰,北逾沙漠,喋血虜廷。
這里,“饑餐渴飲”和“食肉被皮”兩個成語熔鑄一聯,
如實反映了慘遭凌暴的宋人對金兵的仇恨,切齒之聲紙上可聞。
又由于“壯志”、“笑談”等語的運用,
造成“為君談笑靜胡沙的”輕快語調,表現出在戰略上對敵人的蔑視。
結尾以收拾金甌的決勝氣概鎮住全詞,與發端的力量悉稱。
全詞濡染大筆,直抒胸臆,忠義憤發,元氣淋漓。
寓絕大感慨,饒必勝信念。
從而成為豪放詞的千古杰作,至于岳飛英名,同垂不朽。
五、有關愛國主義的詩歌還有賞析~~急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詩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過零丁洋時。
后來元軍統帥張弘范再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張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詩以明志節。 詩歌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兩件大事:一是在他21歲時,明經入仕,因科舉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第二聯寫國家山河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艱辛危苦。第三聯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
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最后一聯,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岳飛 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一起寫登高臨遠 ,憑欄眺望,句中隱括了荊軻于易不餞別、座中人發盡沖冠的故事。連“瀟瀟雨歇”一語,亦神似《易水歌》。
長嘯而仰天,足以表壯懷之激烈。 三十功名、八千里路,一縱一橫,兼寫壯懷壯舉,概括性極強。
又信手拈來古樂府名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將及時努力與抗金事業聯系,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為千古箴銘。 上片寫出責任感、緊迫感,過片更直書國恥,慷慨陳詞。
謂當激勵士卒,功期再戰,北逾沙漠,喋血虜廷。 這里,“饑餐渴飲”和“食肉被皮”兩個成語熔鑄一聯, 如實反映了慘遭凌暴的宋人對金兵的仇恨,切齒之聲紙上可聞。
又由于“壯志”、“笑談”等語的運用, 造成“為君談笑靜胡沙的”輕快語調,表現出在戰略上對敵人的蔑視。 結尾以收拾金甌的決勝氣概鎮住全詞,與發端的力量悉稱。
全詞濡染大筆,直抒胸臆,忠義憤發,元氣淋漓。 寓絕大感慨,饒必勝信念。
從而成為豪放詞的千古杰作,至于岳飛英名,同垂不朽。
六、愛國詩、詞的解析
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賞析】這首陸游的晚年之作,抒發了作者內心慷慨激憤、報國之志難酬的抑郁之情,激昂中透著悲愴.年輕時不知道世事艱難,滿懷兵定中原之干云豪氣.雪夜駕戰船巡視瓜州渡,秋風馭鐵馬勒韁大散關.胸中自有萬里長城,自認可以保疆衛國,恨不能仿效諸葛臥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可惜白發照鏡,國未復、民流離,壯志難酬!詩中“氣如山”之“氣”可解釋成“志氣”“壯氣”“豪氣”.首句“早歲那知世事艱”一句,暗寫詩人晚年已知世事艱難并流露出憤激不平之意,感嘆自己早年不懂得世事的艱難.第二句“中原北望氣如山”,“氣”字可解釋成“志氣”“壯氣”“豪氣”等,全句可解釋為“北望中原產生決心恢復失地的英雄豪氣如山”.頷聯用了“列錦”手法(即意象直接組合),把分別表示軍隊、時令,地名的名詞并列疊加在一起,構成了雄健激越的藝術畫面:乘樓船,冒夜雪,奮戰在瓜洲渡;騎鐵馬,頂秋風,激戰于大散關.這兩句詩,洋溢著戰斗的豪情,展示出報效祖國的雄心.句中的“氣”字解釋為“志氣”“壯氣”“豪氣”,才更能與頷聯昂揚之氣、雄渾之境相“匹配”:首聯為概述早年的豪情壯志,頷聯是詩人恢復之志的具體化.律詩,在章法上頗講究起承轉合.本詩第二句中的“氣”字唯有解釋為“志氣”“壯氣”“豪氣”等,才能構成突“轉”,使得詩歌前兩聯與后兩聯形成強度對比,吻合起承轉合的章法.首聯寫早年胸懷收復中原的如山氣概,是起;頷聯回顧鐵馬秋風的戰斗經歷,是承;頸聯抒寫壯志難伸的悲憤,是轉;尾聯于感嘆無人可與諸葛亮比肩中流露出悲愴之情,卻又不失豪壯之氣,是合.特殊是“塞上長城”典故的使用,詩人是以檀道濟自況.這種比況,當有首、頷兩聯“英雄豪氣”的奠基與輝映才能夠使懷有滿腔愛國熱忱的詩人形象更加鮮明,更加豐滿.陸游生于北宋末年,少年受愛國思想的熏陶.雖為官屢遭貶黜,卻有不失恢復之志的性情操守.這種“氣”表現在詩中,便具有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的巨大精神力量,這是陸游詩歌的內核,體現了他的詩歌風格.《書憤》第二句“中原北望氣如山”的“氣”字,當是具有陽剛與健美的英雄豪氣,它集中反映了詩人早年的書生意氣和志士愿望.正是早年這種意氣的濃烈和愿望的宏大,才使得詩人在鬢發斑白的晚年因“塞上長城空白許”而倍感人生失意的無奈和壯志難酬的苦痛,于是胸腔中涌動出無法抑制的悲傷、怨憤之情.這種因心理與現實的巨大落差而產生的失落與悲憤,凸現了詩歌的題目——“書憤”.尾聯,詩人引用諸葛亮的典故,感嘆自己不能像諸葛亮一樣實現“北伐”愿望而流露出失意、悲愴之情,也體現了詩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一腔愛國情懷.。
七、【古代詩歌抒發愛國主義情懷的名句賞析你喜歡那句
NO1: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沙場將士的堅定與視死如歸的決心,可佩可敬.NO2:贏得生前生后名,可憐白發生.一生功名,赫赫戰功,終歸于塵土,英雄老去的悲哀和凄涼.NO3: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朝天闕.射雕英雄傳里的郭靖,楊康就是取名于靖康恥,我們都贊岳飛一聲英雄,或者敬稱岳爺爺,民族氣節直灌天地.NO4:念天地之悠悠,獨創然而涕下.這里有一個形象思維的賞析,詩中的形象思維已不局限于詩人自己,而是擴充到了像詩人那樣不得重用,懷才不遇的志士,自古以來,就有壯志難酬之聲,古亦如此,今亦如此.NO5: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NO6: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老杜又一次在家國之思中潸然淚下,怎讓人不感傷?NO7:夙夜憂嘆(出師表)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NO8: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當年意氣,當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