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好字的古詩
1、相關古詩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2、注釋
⑴憶江南:作者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按《樂府詩集》:“《憶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詞,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為訶體之一。
⑵諳:熟悉。
⑶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⑷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于”,有勝過的意思。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3、譯文
江南的風景多么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太陽從江面升起時江邊的鮮花比火紅,春天到來時碧綠的江水象湛藍的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4、簡析
這首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頌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唯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句“能不憶江南”,并與之相關闔。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并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于著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
二、關于寫字好的詩句有哪些
關于寫字好的詩句有:
1. 吟詩寫字有底忙,未脫多生宿塵垢。
2. 但吟詩寫字,分數上面,略精進、盡足矣。
3. 讀書當努力,寫字莫糊涂。
4. 寫字不適俗,讀書難療饑。
5. 千高望遠忘世慮,寫字讀書皆有趣。
1. 寫字【xiě zì】是指書寫文字,題字。出自于高駢 《寄鄠杜李遂良處士》詩:“池邊寫字師前輩,座右題銘律后生。”
2. 上述詩句全文如下:
(1)《答孔周翰求書與詩》蘇軾
身閑曷不長閉口,天寒正好深藏手。吟詩寫字有底忙,未脫多生宿塵垢。不蒙譏訶子厚疾,反更刻畫無鹽丑。征西自有家雞肥,太白應驚飯山瘦。與君相従知幾日,東風待得花開否。撥棄萬事勿復談,百觚之后那辭酒。
(2)《水龍吟》孫惟信
小童教寫桃符,道人還了常年例。神前灶下,祓除清凈,獻花酌水。禱告些兒,也都不是,求名求利。但吟詩寫字,分數上面,略精進、盡足矣。飲量添教不醉。好時節、逢場作戲。驅儺爆竹,軟餳酥豆,通宵不睡。四海皆兄弟,阿鵲也、同添一歲。愿家家戶戶,和和順順,樂升平世。
(3)《元日示師文》王冕
骨格今年異,衣裳舊日殊。讀書當努力,寫字莫糊涂。白水翻三峽,青山出兩都。老吾何所以?賴爾得相須。
(4)《感懷 其三》王冕
寫字不適俗,讀書難療饑。蘧蘧塵網中,遑遑欲可之?仁風霜原隰,草樹發幽姿。群動正翕集,游云未來歸。懷哉鶴上人,徘徊感良時。無以慰蹇劣,樽酒聊自怡。
(5)《張御史西山雪堂》王冕
張君住近西山麓,窗幾虛明遠塵俗。懸崖絕壁堆瓊瑤,疊嶂重巒隱青綠。乾坤蕩蕩無痕瑕,世上兒子何繁華。清高或作袁老夢,標致不取陶家茶。千高望遠忘世慮,寫字讀書皆有趣。歲寒若與我為鄰,與爾種梅千百樹,坐令此處春無樓。
三、帶好字的古詩
1、相關古詩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2、注釋 ⑴憶江南:作者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
按《樂府詩集》:“《憶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詞,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為訶體之一。
⑵諳:熟悉。 ⑶江花:江邊的花朵。
一說指江中的浪花。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⑷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于”,有勝過的意思。
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3、譯文 江南的風景多么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
太陽從江面升起時江邊的鮮花比火紅,春天到來時碧綠的江水象湛藍的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4、簡析 這首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頌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
同時,唯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句“能不憶江南”,并與之相關闔。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并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
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于著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
四、含有練字的詩句
1、自才平志氣高;別懷寶劍我筆刀——《神童詩》
2、平懶著書書亦快余驚風夜吼隨處足安居——明·李贄《續焚書》
3、眉事筆千——宋·邵定《山》
4、落紙驚風起搖空見露濃丹青與文事舍復何——唐·耿湋《詠宣州筆》
5、筆落驚風雨詩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1、自才平志氣高;別懷寶劍我筆刀——《神童詩》
2、平懶著書書亦快余驚風夜吼隨處足安居——明·李贄《續焚書》
3、眉事筆千——宋·邵定《山》
4、落紙驚風起搖空見露濃丹青與文事舍復何——唐·耿湋《詠宣州筆》
5、筆落驚風雨詩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