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黃瓜的古詩
浣溪沙 宋 · 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種菜 宋 · 陸游
白苣黃瓜上市稀,盤中頓覺有光輝。
時清閭里俱安業,殊勝周人詠采薇。
秋懷 宋 · 陸游
園丁傍架摘黃瓜,村女沿籬采碧花。
城市尚余三伏熱,秋光先到野人家。
新蔬 宋 · 陸游
黃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盤四月時。
莫擬將軍春薺句,兩京名價有誰知?
漫興 其九 元 · 王冕
密樹連云濕,荒村入徑斜。
山童分紫筍,野老賣黃瓜。
忽要千鈞弩,尋求百姓家。
予生為計拙,見景重咨嗟。
黃瓜 清· 乾隆
菜盤佳品最燕京,二月嘗新豈定評。
壓架綴籬偏有致,田家風景繪真情。
二、描寫黃瓜的詩句
新蔬
黃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盤四月時。
莫擬將軍春薺句,兩京名價有誰知?
新蔬
黃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盤四月時。
莫擬將軍春薺句,兩京名價有誰知?
xīn shū
huáng guā cuì jù zuì xiāng yí , shàng shì dēng pán sì yuè shí 。
mò nǐ jiāng jūn chūn jì jù , liǎng jīng míng jià yǒu shuí zhī ?
三、關于黃瓜的句子
(1)清晨的露珠從葉子,花苞上流下來,菜園里黃瓜在那碧綠的藤架上搖著,頭部鮮艷的黃花隨風飄出淡淡的花香。
(2)西邊種著一架架我喜歡吃的黃瓜,它們扭動著細長的藤蔓,上面綴滿了鮮綠色的黃瓜,它們形態各異,遠遠就可以聞到黃瓜的清香。
(3)黃瓜又名青瓜,刺瓜,王瓜。黃瓜根系分布淺,再生能力較弱。莖蔓性,,很長,可達三米以上。葉子的形狀像手掌,顏色深綠色的,葉緣還有細鋸齒。果實一般長40厘米左右,嫩果顏色是乳白色,長大后為深綠色,身上覆蓋著小毛刺。黃果屬喜溫作物,生長適合溫度18攝氏度~32攝氏度。
(4)黃瓜,沒有長成時吃起來有點澀,味微苦。當它成熟時,就變得甜滋滋了,連它的“小尾巴”都發甜。那些深綠色的黃瓜對人來說是老了點,不好吃了,可這樣的黃瓜卻成了我的“上等品”。我切開這樣的黃瓜,用手摳出瓜籽,放進嘴里一嚼,滿口噴香,一股甜味油然而生,再加上水分多,我特別愛吃。
(5)旁邊棚里一棵棵黃瓜藤爬滿了整個架子。它們好象在向我們微笑,歡迎我們的到來。那邊棚里的西紅柿又大又紅,掛滿了枝頭。西紅柿的顏色有紅的,有黃的,還有綠的,像開滿了鮮花。
(6)剛剛破土的小苗可愛極了,黃瓜苗像胖娃娃的小手,生菜苗像綠色的小旗,香菜苗像綠綠的絨毛,豆角苗頂著種子的皮,仿佛是戴貝雷帽的少年。
(7)在平房前,常常會看到房前的碧綠的瓜架,一片片綠色的小葉子中,結滿了又細又長的可愛的黃瓜。走到瓜架前,一股清香直沁肺腑,感到十分愜意。*
(8)漫步在幽靜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風徐徐從耳際拂過,碧綠的瓜葉也隨之輕輕地跳躍著,隱約露出身下肥嫩水靈的黃瓜。突然間,我驚詫于如此肥碩的瓜果,何以懸于如此纖弱的藤蔓之上,還能如此茁壯地成長?
四、和黃瓜相關的詩句
(1)唐·章懷太子:《黃臺瓜詞》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良可,四摘抱蔓歸。”
(2)宋·蘇軾:《浣溪沙》
“蔌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3)清·吳偉業:《詠王瓜》
“同摘誰能待,離離早滿車,弱藤牽碧蒂,曲項戀黃花。客醉嘗應爽,兒涼枕易斜。齊民編月令,瓜路重王家。”
(4)清·黃之雋:《種王瓜籬豆諸蔬》:
“終作抱甕身,五鼎未列筵。瓜瓠如有知,為我根蔓牽。蔓則蔽蒼野,根則人黃泉。以告我父母,貧賤子可憐。”
(5)現代詩人張君瑞,自稱青瓜先生,賦《黃瓜吟》,把對黃瓜的贊譽表現的淋漓盡致。
《黃瓜吟》:“丙戌仲春,得黃瓜兩根,盡予人,后得一把,碎而嗅,遂大喜不能禁情,于是作文一篇,以曝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