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峨眉山”的詩句有哪些
1. 《峨眉山月歌》唐代詩人: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2. 《贈別鄭煉赴襄陽 》唐代詩人: 杜甫
戎馬交馳際,柴門老病身。
把君詩過日,念此別驚神。
地闊峨眉晚,天高峴首春。
為于耆舊內,試覓姓龐人。
3. 《登峨眉山》唐代詩人:李白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
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
云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
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
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
4. 《漫 成 》唐代詩人:杜 甫
江皋已仲春,花下復清晨。
仰面貪看鳥,回頭錯應人。
讀書難字過,對酒滿壺頻。
近識峨眉老,知予懶是真。
5. 《峨眉餌黃精》唐代詩人:韋應物
靈藥出西山,服食采其根。
九蒸換凡骨,經著上世言。
候火起中夜,馨香滿南軒。
齋居感眾靈,藥術啟妙門。
自懷物外心,豈與俗士論。
終期脫印綬,永與天壤存。
《峨眉山月歌》唐代詩人:李白
《贈別鄭煉赴襄陽 》唐代詩人: 杜甫
《登峨眉山》唐代詩人:李白
《漫 成 》唐代詩人:杜 甫
二、贊美峨眉山的詩句
1. 且任客心洗流水,不勞揮手聽清音。——峨眉山清音閣
2. 山行本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王維
3. 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難匹。——《登峨眉山》李白
4. 云擁半嶺雪,花吐一溪煙。——余光中
5. 娥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李白
《山中》王維
6.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7.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登峨眉山》李白
8.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9. 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
10. 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
11. 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
12. 云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
13. 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
14. 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15. 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
《峨眉山月歌》李白
16.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7.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李白的《登峨眉山》是一首五言古體詩,流露出作者的出世之思。李白生長于蜀國,見慣了蜀地奇偉秀麗的山巒。然而,面對峨眉山時,仍止不住驚嘆“峨眉邈難匹”,極言其超群脫俗之美。他“周流試登覽”,卻發現峨眉山巖壑幽深,群峰險怪,林泉勝跡,是難以盡覓的。
三、贊美峨眉山詩句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007-5-17 17:43:38 心情: 天氣: 溫度: ℃ ——李白《峨眉山月歌》賞析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是李白二十六歲(726)初離蜀地時的作品,詩中描寫了峨眉山月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表現了詩人離鄉時對故鄉山水的深深依戀。
全詩意境明朗清新,語言自然流暢。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在一個云淡風清的秋夜,詩人從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輪秋月懸掛在幽美靜謐的夜空,皎潔的月影倒映在靜靜流淌的江水中,伴隨著詩人遠去的行舟,和江水一起流向遠方。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又一個天高云淡的夜晚,一葉輕舟從清溪出發,在月光的照耀下向三峽駛去,用不了多久,就要到達渝州了,從峨眉山一直跟隨詩人行走的明月,被岸邊的高山遮住看不見了。 注釋: ①峨眉山:位于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山市境內,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勝地和佛教名山。
②半輪秋:半圓的秋月。 ③平羌:平羌江,又名青衣江,在峨眉山東北,經蘆山、雅安、洪雅、夾江,到樂山與大渡河匯流入岷江。
④ 清溪:唐時泯江的一處渡口。君:指峨眉山月。
⑤渝州:今重慶市為唐代渝州治所。
四、關于峨眉的古詩
1、峨眉山月歌[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2、憶昔[宋] 陸游
憶昔西游兩鬢青,即今鏡里雪千莖。
峨眉風月猶關念,濯錦鶯花已隔生。
避暑有時移枕簟,畏人終日閉柴荊。
此懷恨欠詩千首,且寄秋泉一再行。
3、浣溪沙[當代] 梁羽生
已慣江湖作浪游,且將恩怨說從頭。
如潮愛恨總難休。
瀚海云煙迷望眼,天山劍氣蕩寒秋。
峨眉絕塞有人愁。
4、霜天曉角·峨眉仙客[宋] 甄龍友
峨眉仙客,四海文章伯。
來向東坡游戲,人間世、著不得。
去國誰愛惜,在天何處覓。
但見尊前人唱,前赤壁、后赤壁。
5、山[唐] 李嶠
地鎮標神秀,峨眉上翠氛。
泉飛一道帶,峰出半天云。
古壁丹青色,新花綺繡紋。
已開封禪所,希謁圣明君。
五、請問在峨眉山月歌中描寫峨眉山月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的詩句是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007-5-17 17:43:38 心情:天氣:溫度:℃ ——李白《峨眉山月歌》賞析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是李白二十六歲(726)初離蜀地時的作品,詩中描寫了峨眉山月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表現了詩人離鄉時對故鄉山水的深深依戀.全詩意境明朗清新,語言自然流暢.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在一個云淡風清的秋夜,詩人從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輪秋月懸掛在幽美靜謐的夜空,皎潔的月影倒映在靜靜流淌的江水中,伴隨著詩人遠去的行舟,和江水一起流向遠方.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又一個天高云淡的夜晚,一葉輕舟從清溪出發,在月光的照耀下向三峽駛去,用不了多久,就要到達渝州了,從峨眉山一直跟隨詩人行走的明月,被岸邊的高山遮住看不見了. 注釋: ①峨眉山:位于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山市境內,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勝地和佛教名山. ②半輪秋:半圓的秋月. ③平羌:平羌江,又名青衣江,在峨眉山東北,經蘆山、雅安、洪雅、夾江,到樂山與大渡河匯流入岷江. ④ 清溪:唐時泯江的一處渡口.君:指峨眉山月. ⑤渝州:今重慶市為唐代渝州治所.。
六、描寫峨眉山的詩文
描寫峨眉山的詩句1.《登峨眉山》 李白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
云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
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2、《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3、《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
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
峨眉山月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我似浮云殢吳越,君逢圣主游丹闕。
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4.《寄司馬山人十二韻》 杜 甫關內昔分袂,天邊今轉蓬。
驅馳不可說,笑談偶然同。道術曾留意,先生早擊蒙。
家家迎薊子,處處識壺公。長嘯峨眉北,潛行玉壘東。
有時騎猛虎,虛室使仙童。發少何牢白,顏衰肯更紅。
望云悲轗軻,畢景羨沖融。喪亂形仍役,凄涼信不通。
懸旌要路口,倚劍短亭中。永作殊方客,殘生一老翁。
相衰骨可換,亦遣馭清風。5.《送張煉師還峨眉山》司空曙太一天壇天柱西,垂蘿為幌石為梯。
前登靈境青霄絕,下視人間白日低。松籟萬聲和管磬,丹光五色染紅霓。
春山一入尋無路,鳥響煙深水滿溪。拓展知識:峨眉山(Mount Emei)山頭位于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境內,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
《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艷也,故名峨眉山。"峨眉山處于多種自然要素的交匯地區,區系成分復雜,生物種類豐富,特有物種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亞熱帶植被體系,有植物3200多種,約占中國植物物種總數的1/10。
峨眉山還是多種稀有動物的棲居地,動物種類達2300多種。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隊向游人討食,為該山一大特色。
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 ,宗教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構成了峨眉山歷史文化的主體,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禮儀、音樂、繪畫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濃郁氣息。山上多古跡、寺廟,有報國寺、伏虎寺、洗象池、龍門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勝跡,是中國旅游、休養、避暑目的地之一。
峨眉山為蝕余山,介于北緯29°16′-29°43′,東經103°10′-103°37′之間,為邛崍山南段余脈,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體南北延伸,綿延23公里,面積約154平方公里,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4座山峰組成。山的中、下部分布著花崗巖、變質巖及石灰巖,山頂部蓋有玄武巖。
峨眉山-樂山大佛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峨眉山古建筑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峨眉山為主體的峨眉山景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
七、描寫峨眉山的句子
峨眉山位于中國西南部的四川省,是我國著名的游覽勝地,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峨眉山平疇突起,巍峨、秀麗、古老、神奇。它以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而著稱于世。
被人們稱之為“仙山佛國”、“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譽。“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對峨眉山情有獨鐘的唐代詩人李白,遠在一千二百年前就寫下了對峨眉山的深愛。
宋代詩人范成大更是把對峨眉山的贊美推向了極至,他在詩中寫到:“大峨兩山相對開,小峨迤邐中峨來,三峨秀色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明代詩人周洪謨寫下:“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當代文豪郭沫若也題書峨眉山為“天下名山”。
峨眉山自古以來就被譽為古“天府之國”的四大風景名勝之一,享譽國內外。古往今來,峨眉山就是人們禮佛朝拜、游覽觀光、科學考察和休閑療養的勝地。
峨眉山在中國各大名山中具有獨特的優點――“雄、秀”兼備。雄是指其山體的巨大,全山總面積超過300平方公里,千巖萬壑,云蒸霞蔚。
主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山下的平原地區海拔400余米,相對高差在2600米以上,大大超過了久享盛譽的五岳和黃山、廬山、雁蕩山等國內旅游名山。在登山公路和索道未建成時,登頂的石徑長達60余公里,登頂的游人和香客須路跋涉數日以至十數日。
人在山間,只覺到處峰起去涌,蒼茫如海。秀是指其寧靜、深沉的迷人風采。
峨眉山千姿百態,東部低山,勢若錦屏;中部群峰聳峙,如筍如蓮,如詩如畫;西部山勢巍峨,雄偉壯觀。春季萬物萌動,郁郁蔥蔥;夏季百花爭艷,姹紫嫣紅;秋季紅葉滿山,五彩繽紛;冬季銀裝素裹,白雪皚皚。
主峰金頂絕壁凌空高插云霄,巍然屹立。登臨其間,可西眺皚皚雪峰,東瞰莽莽平川,氣勢雄而景觀奇,有云海、日出、佛光、圣燈四大奇觀。
中部群山峰巒疊嶂,含煙凝翠,飛瀑流泉,鳥語花香,草木茂而風光秀。金頂海拔3077-3099米,三峰并峙,絕壁凌空,剛勁挺拔,“高凌五岳,秀甲九州”。
俯瞰峨眉山,氣勢雄偉而景色秀麗,山靜云動,儀態萬方,多姿多彩,飄逸神奇。游客人峨眉山,有如在畫中游,感覺到一種詩的意境,美的享受,仿佛超然于塵世之外,身心俱凈化澄澈。
難怪《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稱贊峨眉山"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一山而具"五種美感":形態美、動態美、色彩美、聽覺美、意境美。美的事物和美的自然,帶來美的感染、美的熏陶和美的感受。
從晉代開始,峨眉山一直為佛教普賢道場,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文化史。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勢雄偉,景色秀麗,氣象萬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清代詩人譚鐘岳將峨眉山佳景概為十景:“金頂祥光”、“象池夜月”、“九老仙府”、“洪椿曉雨”、“白水秋風”、“雙橋清音”、“大坪霽雪”、“靈巖疊翠”、“羅峰晴云”、“圣積晚鐘”。現在人們又不斷發現和創造了許多新景觀。
進入山中,重巒疊嶂,古木參天;峰回路轉,云斷橋連;澗深谷幽,天光一線;靈猴嬉戲,琴蛙奏彈;奇花鋪徑,別有洞天。歷史悠久的佛教文化、雄偉的山體景觀、秀麗的植物景觀以及神奇的氣象景觀有機地巧妙地融合為一幅幅美景,一個個奇觀,"峨眉十景",四季風光,給人以種種美感和美的享受,構成了峨眉山獨有的"雄、秀、險、神、奇、幻"六大特色。
特殊的地形地貌、豐富的氣候類型,使得峨眉山地區遠離塵世,自然資源保存良好。山間野生動物種類豐富。
類型齊全,區系復雜,具有模式種多、古老物種多、東洋區系多、珍稀物種多的物點。據統計,全山共有動物2300多種,其中珍稀特產及經濟種類有27種:鳥類有265種,占四川全省總數的43;昆蟲保有268種,其中屬峨眉山特有種的達53種,英雄金鳳蝶和中華枯葉蝶為稀世之琴。
四川省的兩棲動物名列全國之首,而峨眉山保有的品種就占全省的37。小熊貓、蘇門羚、蜂鷹、鳳頭鷹、白鷴、大鯢、山溪鯢、環毛蚓等動物都極具觀賞價值和科研價值。
迷人風采。崇山峻嶺名得自《水經注》所引用的《益州記》中描寫峨眉風光的句子:“秋日清澄,望見兩山對峙如峨眉焉”。
而“峨眉”正是《詩經》中形容女子秀眉的用語。隱隱浮現于去海之上的如黛青山、漫山遍野的蔥蘢植被、山間無數的溪澗潭瀑,峨眉之秀,秀在其骨,秀在其神。
八、描寫峨眉山的優美句子有哪些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登峨眉山》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李白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 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 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 峨眉山月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 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 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 我似浮云殢吳越,君逢圣主游丹闕。——《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 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 山行本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王維云擁半嶺雪,花吐一溪煙。
——云海泉。
九、誰告訴我一些關于峨眉山的詩詞
秋 日 李世民 菊散金風起①, 荷疏玉露圓。
將秋數行雁, 離夏幾林蟬。 云凝愁半嶺, 霞翠纈高天②。
還似成都望, 直見峨眉前。 [注釋] (一)金鳳:即秋風。
古代以陰陽五行解釋季節變化,秋屬金,故稱秋風為金風。 (二)纈高天:纈,讀“協”。
以絲縛繒,染之為纈。引申為薄細之物折迭成纈。
此指彩霞如絲網折迭,縈繞在天空。 度 秋 李世民 夏律昨留灰①, 秋箭今移晷②。
峨眉岫初出③, 洞庭波漸起。 桂白發幽巖, 菊黃開灞涘④。
運流方可嘆⑤, 含毫屬微理⑥。[注釋] (一)律:律呂略稱。
古代正聲的竹器,共十二管。其六為陽律;其六為陰呂。
繼用律管實灰測時令,別四季,故又稱歷日律歷。灰:煅葭為灰實律管置于室,視其孔側灰之厚薄而判別季令。
(二)晷:讀“規”,古代用以側日影定時辰,名“日晷”。 (三)岫:讀“秀”,山有穴日岫,也指峰巒。
(四)灞:讀“霸”,水名,位陜西省西南,陜西八大川之一。涘:水涯。
(五)運流:指宇宙萬物之變化推移,一開始即無停滯。 (六)含毫:言命筆寫作。
疇 昔 篇 駱賓王 華陽舊地標神制, 石鏡峨眉真秀麗。 諸葛才雄已號龍, 公孫躍馬輕稱帝①。
五丁卓犖多奇力②, 四士英靈富文藝。 云氣橫開八陣形③, 橋影遙分七星勢④。
[注釋] (一)公孫:古代“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后用作對官僚子弟的稱謂。
(二)五丁: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五個力士。《水經注·沔水》: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負力,令五丁引之成道。
(三)八陣形:三國時期諸葛亮擺下八陣圖,令陸遜不能破陣。言形式奇妙多端。
(四)七星勢:七星,引自“北斗七星”。指山上橋梁眾多,云氣橫開,橋景似北斗七星分布全山。
[作者介紹] 駱賓王(626~684),唐江南道婺州義烏(浙江義烏)人。7歲能詩,有“神童”之稱,與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號稱“初唐四杰”。
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間,以奉禮郎從軍西域,后還游蜀中。高宗年間(676~678)由長安主簿入朝為侍御史,因禍入獄,次年復出為臨海縣丞。
光宅6年(684),武則天廢中宗李顯為廬陵王,欲將唐改為周,引起徐敬業等(即李敬業)據揚州起兵,駱賓王參加了這一討伐行動,被任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并寫了著名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有《駱賓王集》《駱臨海集箋注》。
感遇詩之二十四 陳子昂 其一 浩然坐何慕①, 吾蜀有峨眉。 念彼楚狂子②, 悠悠白云期③。
悲哉時不會, 涕泣久漣濡④。 夢游綏山穴⑤, 南采巫山芝。
探源觀群化, 遺世從云螭⑥。 婉孌將永矣⑦, 感悟不見之。
其二 金鼎合神丹, 世人將見欺。 飛飛騎羊子, 胡乃在峨眉。
變化固非類, 芳菲能幾時。 疲疴苦淪世, 憂悔日侵淄。
眷然顧幽褐, 白云空涕夷 [注釋] (一)浩然:指思緒之遠。慕:思慕。
(二)楚狂:姓陸名通字接輿,春秋晚期楚人,為避楚王聘,入蜀隱于峨眉。 (三)白云期:指隱居。
(四)泣:鼻涕。濡:讀“儒”,浸濕。
(五)綏山:即今沙灣境內的二峨山。 (六)螭:讀“癡”,似龍而無角,神話以為是龍的一種。
此謂云中之龍。 (七)婉孌:美好貌。
孌,讀“巒”。 [作者介紹]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唐梓州(四川射洪)人。
光宅元年(684)中進士,官左拾遺。隨武攸宜討契丹,任管記。
屢上書言事,辭多直切,遭降職解官后歸鄉,被縣令段簡誣陷入獄而卒。陳子昂所著《修竹篇序》標舉漢魏風骨,反對六朝柔靡詩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對唐代詩歌及后代詩歌創作均有積極影響。
射洪存陳子昂讀書遺址。有《陳拾遺集》《感遇》《登幽州臺歌》。
登峨眉山 李 白 蜀國多仙山, 峨眉邈難匹①。 周流試登覽, 絕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開②, 彩錯疑畫出。 泠然紫霞賞③, 果得錦囊術④。
云間吟瓊簫, 石上弄寶瑟。 平生在微尚⑤, 歡笑自此畢⑥ 煙容如在顏⑦, 塵累忽相失⑧。
儻逢騎羊子⑨, 攜手凌白日⑩。 [注釋](一)邈:讀“目”(讀音是否正確?),遠也。
(二)青冥:青而暗昧,此指出峰。倚:傍也。
(三)泠然:泠,讀“靈”,水聲、風聲。(四)錦囊術:意為成仙之書。
《武帝內傳》“奉以黃金之箱,封以白玉之函,以珊瑚為軸、紫錦為囊,安著柏梁臺上。”(五)微尚:指微小的志愿(隱居求仙的不現實思想)。
(六)歡笑自此畢:語出顏延年詩,“嘉運既我從,歡顏自此畢”。(七)“煙容”句:煙,指山水霧氣,這句話說生活超脫塵俗,臉上好像帶有煙霞色彩。
(八)塵累:言人事羈絆。(九)騎羊子:語出《列仙傳》,“葛山者,羌人也,周成王時,好刻木羊賣之,一日騎羊入西蜀,蜀中王候貴人追上綏山。
綏山在峨眉南,高無極也。隨之者不復還。”
(十)攜手:陳子昂詩云:“攜手登白日,遠游戲赤城。”聽蜀僧廣浚彈琴 李 白 蜀僧抱綠綺①, 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 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 余響入霜鐘③。
不覺碧山暮, 秋云暗幾重。 [注釋] (一)綠綺:琴名,琴首嵌有碧玉。
(二)流水:曲名,“高山流水”。客心洗流水:可釋為高山流水琴音悠揚悅耳,令人消去一切煩惱憂愁。
(三)霜鐘:出自《山海經》,“豐山有鐘。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峨眉山的著名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