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詞誰知道柳永的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②,驟雨③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④,留戀處⑤,蘭舟⑥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⑦。
念去去⑧,千里煙波,暮靄⑨沉沉⑩楚天⑾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⑿。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⒀,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⒁,更與何人說!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
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
上下闋,一百零三字,仄韻。這首詞選自《全宋詞》,雨霖鈴又作雨淋鈴。
這首詞是他離開都城汴京(現在河南開封)時寫的,抒發了跟情人難分難舍的感情。 ②對長亭晚:面對長亭,正是傍晚時分。
③驟雨:陣雨。 ④都門帳飲:在京都郊外搭起帳幕設宴餞行。
無緒;沒有情緒,無精打采。 ⑤留戀處:一作“方留亦處”。
⑥蘭舟:據《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后用作船的美稱。
⑦凝噎:悲痛氣塞,說不出話來。即是“凝咽”。
⑧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來越遠)。 ⑨暮靄:傍晚的云氣。
⑩沉沉:深厚的樣子。 ⑾楚天:戰國時期湖南、湖北、江蘇、浙江一帶屬于楚國,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⑿清秋節:蕭瑟冷落的秋季。 ⒀經年:經過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復一年。
⒁風情:情意(男女戀情)。 【譯文】 秋后的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
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 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
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
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鑒賞】 柳永多作慢詞,長于鋪敘。
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
這與同樣表現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時柳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
柳詞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系。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后情景。
劉熙載《藝概》卷四:“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為名句,不僅在于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今宵酒醒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造出一個凄清冷落的懷人境界。
“此去”以下,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經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回環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 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為“俗曲”。
此詞上片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于秦樓楚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堪稱俗不傷雅,雅不避俗。
[編輯本段]柳 永·《雨霖鈴》評解及賞析 ★評解 寒蟬凄切①,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②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③。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④。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⑤,更與何人說。
【作者簡介】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變,福建崇安人。 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進士。
在北宋著名詞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詞史上卻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者,也是第一個大量寫作慢詞的詞人。
他能自制新曲,音律諧婉。他的詞,鋪敘展衍,不事雕飾。
在宋詞的發展中,有開疆拓土之功。 他的詞通俗淺近,旖旎近情。
深受人們的喜愛。 【注釋】 ①凄切:凄涼急促。
②都門:指汴京。 帳飲:設帳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 ④經年:年復一年。
⑤風情:風流情意。 【評解】 《雨霖鈴》被稱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
本篇《雨霖鈴》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柳永生卒年不詳,字耆卿,初名三變,排行第七,故稱柳七,福建崇安人。
因他的一首《鶴沖天》中有“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以及“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等詞句。仁宗知道后認為柳永過于狂妄,不準錄取。
二、雨霖鈴是什么詩詞的名稱
詞牌《雨霖鈴》原是唐代教坊大曲名,柳永始用為詞牌之名,又名《雨 霖鈴慢》,為雙調,上片九句,押五仄韻,五十一字,下片八句,押五仄韻, 五十二字,共一百零三字。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借口 討伐楊國忠,引發了安史之亂。第二年六月,安 祿山大軍逼近長安,潼關失守,長安城危如累 卵。
七月,唐玄宗攜楊貴妃、宰相楊國忠、太子 李亨,以及諸皇親國戚、心腹宦官,倉皇逃往四 川。行至馬嵬驛(今陜西興平)時,六軍因缺糧 不肯繼續前行。
在陳玄禮的煽動下,眾將士把怨 恨都發泄到禍國殃民的楊國忠身上,發動兵變, 斬殺了楊國忠,史稱“馬嵬驛之變”。 楊國忠死后,眾將士將館釋圍住,要求唐 玄宗賜死楊貴妃。
唐玄宗迫于情勢危急,為平息 軍心不得不下令縊死楊貴妃。唐玄宗人蜀行至斜 谷口時,一路霖雨綿綿,山風刮得驛站檐鈴“叮 當”、“叮當”地響個不停,悲痛之情油然而 生,于是寫下了《雨霖鈴》曲。
《明皇雜錄》里 記載:“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人斜谷,屬霖雨涉旬,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即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
這就是《雨 霖鈴》的來歷。 以《雨霖鈴》作為詞牌的詞中最著名的當屬柳永的《雨霖鈴》:“寒蟬 凄切。
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