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物理的詩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
——近代·吳邁《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與折射。 譯文:群山疊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沒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勝,沒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張繼《夜泊楓江》 物理原理:聲音的傳播。
譯文: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三、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唐·李白《望天門山》 物理原理:相對于地面的青山是靜止的,但以運動的船為參照物,青山就變為運動的,以河岸為參照,孤帆從日邊來。 譯文: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四、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勢越高,氣溫回升越慢,在同一季節,山上的氣溫要比山下的低。
譯文:在人間四月里百花凋零已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 五、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唐·李白《將進酒》 物理原理:水循環。 譯文:那黃河之水那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二、物理相關的詩句,詩句越多越好,最好標注涉及到的物理知識點
1、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聲音是聲源振動產生的(鐘敲產生鐘聲),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到客船)
2、“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唐朝?李白?《早發白帝城》)
分析:前兩句詩字面上意思是詩人想“一日”之內往返“千里”江陵,也就是12小時的時間要行使2000里(1000公里=1000千米)的路程。據此粗略的計算一下船速:v=s/t=1000千米/12小時≈83.33千米/時。現代的內河輪船,船速也不過10~21.6千米/時,李白乘坐的這艘船未免太快了。實際上,這正表達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3、“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朝?孟浩然?《宿建德江》)
分析:詩人暮投客棧,仍然興致勃勃觀賞起夜景來。建德江的水如此清澈、平靜,詩人以水為鏡,皓月仿佛近在身邊,今夜可以高枕無憂了。明明是“平面鏡”使得天上明月“成像”在水中了。
4、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揚子江》中誓言“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這里作者以磁針石隱喻自己抗金的決心。
分析:磁體的性質之一是指南北,所以文天祥利用“磁針石指南北”的性質比喻抗金決心的堅決。這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人受到鼓舞,與古人情感共鳴,激發了心中深厚的愛國之情。
5、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這是南宋詩人陸游《村居書喜》中的兩句詩,對前一句,從物理學的角度可以理解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說明當時周邊的氣溫突然 。
分析:詩人以優美的筆調抒發了自己對美麗大自然的欽嘆,準確地描述了季節交替過程中的細節。“花氣襲人”說明詩人未與花兒接觸已經感到了花兒的芬芳,是由于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無規則的運動(擴散)引起的;周圍的氣溫突然上升,才會感到“驟暖”。
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兩句歌詞隨著著名電影《閃閃紅星》早已經深入人心。請你利用物理知識分析其中的現象。
分析:“走”和“游”表示了兩種不同的動作,在物理學上,叫做機械運動。竹排江中“游”,是以地面或者地面上的青山為參照物的;“青山”兩岸“走”,實際上是一種擬人說法,人站在“竹排”上,如果以竹排為參照物,那么青山就是運動的了!
7、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物理知識:
“掬水月在手”是:鏡面反射現象。
“弄花香滿衣”是:分子擴散現象。
8、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物理知識:“飛流直下”的水的動能在增加,水的重力勢能在減小
9、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
物理知識:光的反射與折射
10、人面桃花相映紅
物理知識:桃花反射紅光就是物體顏色的決定因素
11、聞其聲而知其人
物理知識:樂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12、唐朝詩人李益有一首詩叫《喜見外弟弟又言別》,其中描寫道:“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
從“問姓”中想起初見的“舊容”,可見聲音中有一種特征讓詩人喚起了十年前的記憶,這種特征是樂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13 于謙的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間
第一句是物理變化 后面都是化學變化
三、古詩中的物理現象
1.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游蔣山》 蘇軾(宋)
2.排云數峰出,漏日半江明。──《泊樟鎮》 楊萬里(宋)
第一句提出“為什么太陽光會被山峰擋住?”第二句提出“為什么要推開山腰的浮云,才能看到峰頂,陽光只能從云縫中穿出照亮江面?”其實都是利用了光的直線傳播的道理。
3.寶釵好耀首,明鏡可鑒形。──《贈婦》 秦嘉(漢)
前一句說明了光通過珠寶首飾的反射后的反射光線進入人眼中,顯得格外耀眼;后一句利用了平面鏡成像這一知識。
4.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春山夜月》 于良史
前一句提出了“水中為什么會有月亮?”這一現象,涉及到平面鏡成像的物理知識;后一句說明了花朵分泌芳香的分子在做無規則的運動,發生了擴散現象。
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 李白(唐)
前一句主要說明了月亮成像在酒杯中的現象,涉及到光的反射。后一句可依詩句之意,從物理角度理解為:人、月下影子、酒杯中人的像而成為三人。
6.夕陽返照桃花塢,柳絮飛來片片紅。──《雨窗消意圖》 牛應之(清)
柳絮本來是白的,而詩中卻說是“片片紅”。其原因主要是太陽光里含有七種色光,當它穿過一片紅色的桃花時,白光中的大部分色光被桃花所吸收,只有紅光被反射出來,反射出來的紅光再照到白色的柳絮上,自然呈現出淡淡的紅色。
7.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孟浩然(唐[
8.缸穿裙大雨淋。(缸為什么穿裙子呢?因為空氣中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著缸的外表面上。同時也暗示著降溫即有大雨到來。)
9.霜后暖,雪后寒。(霜是由水蒸汽直接變成固態屬于凝華,又因為凝華屬于放熱過程所以霜后暖;大雪過后要融化從固態變成液態屬于熔化過程要從周圍空氣中吸熱所以雪后寒。)
10.大的地震聲音沉,小的地震聲音尖。(這是由于大地震的振動頒率小,所以音調低感覺聲音沉;小地震的振動頒率高所以音調高感覺聲音尖。
11.水平不流,人平不言。(連通器的原理)
12.軟也是水,硬也是水。(因為水具有流動性所以水是軟的。又因為分子之間存在著后斥力難壓縮所以水是硬的。)
13.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因為細繩與木塊,水與石頭接觸時受力面積極小,產生的壓強極大,所以繩可以把木塊鋸斷,水可以把石頭滴透。)
14.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因為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越激烈。所以當花朵分泌芳香分了擴散運動加快時便預示著溫度升高天氣變暖。)
15.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物體內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無規則的運動。這是氣體分子的擴散現象。)
16.蘋果離樹,不會落在遠處。(地球有吸引力而產生的重力方向是堅直向下所以蘋果離樹,不會落在遠處。)
17.爬得高,跌得重。(因為被舉高的物體都具有重力勢能,并且舉的越高重力勢能越大,所以爬得高,跌得重。)
18.玉不琢,不發光。(玉被打磨后非常的光滑,是鏡面反射,反射光比較強,所以說玉不琢,不發光。)
19.船到江心拋錨遲,懸崖勒馬早已晚。(一切物體都有慣性,即保持原有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所以說船到江心很難停下。)
20.撈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是鏡中花。(在水和鏡中成的像是虛像,所以說在水中撈不到月亮,在鏡中摘不到花。)
21.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淺。(平靜的池水是平面鏡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來變淺。)
2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物體運動的相對性,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
23.余音繞梁,三日不絕。(聲音遇到物會反射回來即回聲。)17.一葉遮目不見泰山。(光在同一種勻的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四、含有物理現象的古詩詞
我網上搜索的:
1、千里江陵一日還:運動速度大
2、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句詩是以山為參照物,船相對于山是運動的
3、無邊落木蕭蕭下:樹葉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面落
4、不盡長江滾滾來: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勢低的地方流動
5、沉舟側畔千帆過:相對運動的描述,由于自己的船沒有動,旁邊的船相對于自己都在運動中
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在我國,東方比西方地勢低,江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處流動。。(物理+地理)
7、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由于月亮離地球遠,所以月光照射的范圍大。。(物理+地理)
8、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說明1、聲音的傳播不會互相干擾;2、聲音可繞過障礙物傳播。
9、五月天山雪,無風只有寒:說明緯度高的地方,由于接受陽光的熱量少,寒冷的天氣時間長。(物理+地理)
10、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草黃了,動物由于沒有了保護色的偽裝,讓天空中的鷹看得更清楚了,這是光現象;由于地上沒有了雪,馬跑得更快了,這是力學現象。
11、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前一句說明大地(固體)傳播聲音的能力比空氣強。
12、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看起來像雪(白色),但是通過味道的辨別,知道物質的本質,并且暗香的來是因為分子的運動產生的。(物理+化學)
13、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前一句是說由于地球重力的作用,各處的連接大海的江水的水平面與海平面在同一高度。
14、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物理現象同第6句詩。
15、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根據聲音的音色判斷發出聲音的物體。
16、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拉滿的弓含有彈性勢能。
17、飛流直下三千尺:從高處落下的水中,包括重力勢能與動能的轉化。
18、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運動的空氣(風)具有動能。
19、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聲音可以傳遞信息,通過犬吠,知道有人回來。
20、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高才能遠望。(物理+地理)
呵呵,想了一個多小時,才回憶出這些來,所以沒有將同種現象進行分類整理,望樓主可以滿意,如果樓主遍翻古詩詞,肯定能找出更多的答案。
五、誰能幫忙找一找有關物理知識的諺語、俗語、詩句
.燕子低飛有雨 下雨前空氣濕度很大,小飛蟲的翅膀潮濕,不能高飛。
燕子為了覓食,也飛得很低。2.下雪不冷化雪冷 下雪是高空中的小水珠在下落過程中,遇到低溫凝華而成的。
凝華過程是放熱過程,空氣的溫度要升高。這就是我們感覺到“下雪不冷”的原因。
下雪后,雪要熔化,雪在熔化時,要從周圍空氣中吸收熱量,因此空氣的溫度要降低,這樣我們就會感覺到“化雪冷”。3.真金不怕火煉 金(晶體)的熔點比較高,一般的爐火溫度不能達到金的熔點,所以不能使金熔化。
4.瑞雪兆豐年 覆蓋在地面的雪是熱的不良導體,可以保護小麥安全過冬。雪花在形成和降落過程中凝結了許多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有機物的灰塵,對小麥具有一定的肥效。
雪化成水滲人土里,對小麥的生長極為有利。故小麥來年必然豐收。
5.朝霞不出門,晚霞走千里 我國大部分地區屬于溫帶,處于西風帶,降雨云大多由西向東運行。早晨看到西方有虹霞仗,表明西方有降雨云,由東方射來的陽光照射在西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形成了虹。
而西方的降雨云很快會隨著西風移到本地,所以本地很快要下雨。到傍晚看到東方有虹,這是西方射來的陽光照在東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形成的,這種虹的出現,說明西方已沒有雨了,天氣將晴。
6.開水不響,響水不開 燒開水時,壺底的水吸熱,汽化形成氣泡。水沒燒開時,這些氣泡由底部上升,遇到上層溫度較低的水,氣泡內部的水蒸氣又會液化成水,氣泡體積逐漸縮小至消失。
氣泡的一漲一縮,激起水的振動,從而發出響聲。水開時,壺底的水與上層的水的溫度相等,氣泡上升過程中不斷有水蒸氣產生,體積變大,到水面后破裂,振動較小,故“響水不開,開水不響”。
7.墻內開花墻外香/酒香不怕巷子深 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無規則的運動,墻內的花香就會擴散到墻外。8.破鏡不能重圓 當分子間的距離較大時(大于幾百埃),分子間的引力很小,幾乎為零,所以破鏡很難重圓。
9.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大風來臨時,高空中氣溫迅速下降,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相當于許多三棱鏡,月光通過這些"三棱鏡"發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暈,故有 "月暈而風"之說。礎潤即地面反潮,大雨來臨之前,空氣濕度較大,地面溫度較低,*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鹽分容易吸附潮濕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預示大雨將至。
10.水火不相容 物質燃燒,必須達到著火點,由于水的比熱大,水與火接觸可大量吸 收熱量,至使著火物溫度降低;同時汽化后的水蒸氣包圍在燃燒的物體外面,使得物體不可能和空氣接觸,而沒有了空氣,燃燒就不能進行。11.“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氣溫度驟然變冷(溫度低于0℃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附著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覺。
雪熔化時要需吸收熱量,使空氣的溫度降低,所以我們有"雪后寒"的感覺。“霜前冷,雪后寒”。
霜是由于氣溫較低時空氣中的水蒸氣發生凝華現象而形成的;雪在融化時需要吸熱 在《千字文》中有“露結為霜”這樣的說法,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并不是來源于露,而露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珠。12.紙里包不住火 紙達到燃點就會燃燒。
13.扇子有涼風,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時,加快了空氣的流動,使人體表面的汗液蒸發加快,由于蒸發吸熱,所以人感到涼快。14.水缸出汗,不用挑擔 水缸中的水由于蒸發,水面以下部分溫度比空氣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外表面就產生了液化現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時由于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少,雖然也會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發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氣潮濕,水蒸發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現了.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當然不需要挑水澆地了。
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現了一層密密麻麻的小水珠15、鉆木取火:內能的改變方式16.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下雪天,高山氣溫低于山下平地氣溫,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時融化.所以下同樣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的結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氣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摻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17.冰凍三盡,非一日之寒 水的溫度在0℃~4℃之間是熱縮冷脹,4℃時水的密度最大.當整個水溫都降到4℃時,水的對流停止.氣溫繼續下降時,上層水溫降到 4℃以下,密度減小不再下沉,底層水溫仍保持4℃,上層水溫降到0℃并繼續放熱時,水面開始結冰.由于水和冰是熱的不良導體,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熱傳遞的三種方式都不易進行,冰下的水放熱極為緩慢,結成厚厚的冰,當然需要很長時間的天寒。
18.火場之旁,必有風生 火場附近的空氣受熱膨脹上升,遠處的冷空氣必將來填充,冷熱空氣的流動形成風。19、十霧九晴 時至初冬,我們經常會發現早上有霧當天多半是晴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十霧九晴”。
“十霧九晴”指的是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時候,大霧多發生于晴天。霧與晴天有沒有關系。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物理擴散現象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