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勸戒別人要盡孝時說什么詩句
很多呢。
提供一些如下: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
《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臥,兒屎母濕眠。
《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
《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臺。《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
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
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
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
〖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
《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
《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二、勸戒別人要盡孝時說什么詩句
很多呢。提供一些如下: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臥,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臺。《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三、有沒有關于盡孝的名人名言、詩句
古人二十四孝 http://* 作者:zbdl 發表于:2003-06-30 20:02:50 二十四孝_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云英。
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云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
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云英找到父親的尸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
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并任命沈云英為游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后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
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云思親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后來做了丞相。
他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個同僚,奉詔出使邊疆之際,母親得了重病,如果這樣離去,無法在身邊侍候,心中非常悲痛。
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此奏請皇上改派別人。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視,途中經太行山。
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云,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云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
有詩頌曰: 朝夕思親傷志神,登山望母淚流頻;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
他的老師去世以后,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后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并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
愿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并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
有詩頌曰: 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 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_彩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
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
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饑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
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
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后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
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 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 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筍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里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
長大后,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
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
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
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有詩頌曰: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里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
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于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于松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詩頌曰: 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 父子俱無恙,脫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_鹿乳奉親 周朝時,有一位叫郯子的,從小就很孝順。
他的父母年老的時候,雙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終于想出一個辦法。
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這樣去取得鹿乳供奉雙親,沒想到被打獵的人發現。 正當獵人舉起了弓箭要射殺他時,他急忙喊道:”我為了取得鹿乳,給患有眼疾的雙親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
獵人知道原來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沒有射他,并且對他這種孝敬父母的行為贊嘆不已。有詩贊曰: 親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二十四孝_籠負母歸 鮑出,字文芳,是后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強盜把他母親劫走。
鮑出聞訊后,怒發沖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于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
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
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
后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
四、有關盡孝的詩句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愿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于汝。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柜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
非癡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云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云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圣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愿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里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于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征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1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12、《步虛》【唐】司空圖
阿母親教學步虛,三元長遣下蓬壺。
云韶韻俗停瑤瑟,鸞鶴飛低拂寶爐。
13、《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五、有關“盡孝要趁早”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2、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3、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李毓秀《弟子規》 4、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孝經》 5、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高爾基 6、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7、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三國志·魏書》 8、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9、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勸報親恩篇》 10、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增廣賢文》 11、孝子親則子孝,欽于人則眾欽。
——林逋 12、母愛勝于萬愛。——莎士比亞 13、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禮記》 14、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16、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論語·為政》。
六、有關“盡孝要趁早”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2、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3、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李毓秀《弟子規》
4、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孝經》
5、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6、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7、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三國志·魏書》
8、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9、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勸報親恩篇》
10、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增廣賢文》
11、孝子親則子孝,欽于人則眾欽。——林逋
12、母愛勝于萬愛。——莎士比亞
13、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14、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16、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七、關于盡孝的古詩句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八、關于盡孝的詩詞
如下,望采納: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送母回鄉》【唐·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椿萱圖》【明·唐寅】
漆園椿樹千年色,堂北萱根三月花。
巧畫斑衣相向舞,雙親從此壽無涯。
《母子吟》【宋·釋文珦】
游子行遠方,慈母在高堂。
砌有忘憂草,對之還斷腸。
母心乃如斯,子心其可忘。
子心茍如母,足以感蒼蒼。
君不見漢蔡邕,晉王祥。
《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墨萱圖 其一》【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墨萱圖 其二》【元·王冕】
萱草生北堂,顏色鮮且好。
對之有余飲,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順心,豈在榮與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歲華老。
游子未能歸,感慨心如搗。
《王母祝語·萱草花詩》【宋·王義山】
當年樹背入詩章,綠葉丹花有暉光。
為道宜男仍永世,福齊太姒熾而昌。
猶記夏侯曾與賦,灼灼朱華凝瑞露。
紫微右極是慈闈,歲歲丹霞天近處。
《題楊解元壽萱堂其一》【宋·王炎】
冬夏勤溫情,晨昏潔膳羞。
堂中人不老,庭下草忘憂。
《題楊解元壽萱堂其二》【宋·王炎】
濟濟斑衣子,怡怡白發親。
紫萱偏得地,玉樹解留春。
《用黃侍郎韻題宇文發運瑞萱亭其一》【宋·魏了翁】
花長鄂鄂自相親,枝葉根心一氣春。
認得個中真血脈,孝慈天分匪由人。
《用黃侍郎韻題宇文發運瑞萱亭其二》【宋·魏了翁】
春風拍拍壽觴前,人有何憂樹爾萱。
老眼未忘兒女愛,花隨人意瑞家園。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勸人要及時盡孝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