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個字是"問"的詩句.
問我諸姑,遂及伯姊。
《詩經》“泉水”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陶淵明 “飲酒” 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
仝上 “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南北朝-鮑照 “梅花落”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北朝民歌 “木蘭辭”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阿婆許嫁女,今年無消息。北朝民歌“折楊柳枝歌” 問我來何遲,山川幾紆直。
南北朝-吳均 “贈杜容成” 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杜甫 “哀王孫” 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
李白 “嘲魯儒”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f巖不可攀。 李白 “蜀道難” 問余別恨今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
李白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李益 “喜見外弟又言別”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 “虞美人” 問客何為來,采山因買斧。韋應物 “長安遇馮著” 問我今何去?天臺訪石橋。
孟浩然 “舟中晚望” 問春何苦匆匆,帶風伴雨如馳驟。 北宋-晁補之 “水龍吟” 不找了,不找了,太累!古詩詞就找這些,就以范仲淹的 【剔銀燈】作結束 昨夜因看蜀志, 笑曹操孫權劉備。
用盡機關, 徒勞心力, 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細尋思, 爭如共、劉伶一醉? 人世都無百歲。
少癡騃、老成玌悴。 只有中間, 些子少年, 忍把浮名牽系? 一品與千金, 問白發、如何回避? 現代作品找幾首: 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 “蝶戀花” 問墓中人何似墓上人的清閑?──沙揚娜拉。徐志摩 “沙揚娜拉四” 問天何時老?問地何時絕?我心深深處,中有千千結。
瓊瑤 “誰是系鈴解鈴人” 問今世是何世嗎,我不能瞞你 始皇的帝國,車同軌,書同文 威武的黑旗 從長城飄揚到交址 只傳到二世,便留下了你… … 余光中“秦俑──臨潼出土戰士陶俑” 問膳曾無賜坐時,從游罕講家人禮。王國維 “頤和園詞” 問橋下釣魚的老頭要支香煙, 河上的輪船拉響了空曠的汽笛 北島 “日子” 就找這些吧。
最后的“問”字我來說(出于好奇心), 問樓主要這種資料干啥? 。
二、4句第一個字是"一"的詩句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杜甫 《曲江二首》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杜甫 《詠懷古跡五首》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陳玉蘭 《寄夫》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柳宗元 《別舍弟宗一》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高適 《人日寄杜二拾遺》
一樹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 無名氏 《雜詩》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杜牧 《過華清宮絕句》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白居易 《暮江吟》
三、成語第一個字是于的,成語第二字是之或在的
第一個字是于的第二個是之或在,如果是同一個成語的話,沒有哦。
刑于之化 指以禮法對待。后用以指夫婦和睦。
于飛之樂 于飛:比翼齊飛。比喻夫妻間親密和諧。
刑于之化 指以禮法對待。后用以指夫婦和睦。
第一個字是于的:于今為烈 烈:厲害。某件事過去就已經有過,不過現在的更加厲害罷了。
于心何忍 怎能忍心。即內心不忍。
于安思危 于:處于;思:想。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里,也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
指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 于飛之樂 于飛:比翼齊飛。
比喻夫妻間親密和諧。 于呼哀哉 于呼:感嘆詞。
哉:語氣詞。原意感嘆或悲哀。
又用于祭文,表示對死者的哀悼。 于家為國 為國家為人民。
于事無補 對事情毫無補益。 于心無愧 在心里沒有什么可慚愧的。
的二個字是之的,這個有很多,就例舉一部分: 安之若命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安之若素 安:安然,坦然;之:代詞,指人或物;素:平常。
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么不合適。 卑之無甚高論 表示只就淺易的說,沒有什么過高難行的意見。
藏之名山,傳之其人 把著作藏在名山,傳給志趣相投的人。 操之過急 操:做,從事。
處理事情,解決問題過于急躁。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嗤之以鼻 嗤:譏笑。用鼻子吭聲冷笑。
表示輕蔑。 持之以恒 持:堅持;恒:恒心。
長久堅持下去。 持之有故 持:持論,主張;有故:有根據。
指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有一定的根據。 處之泰然 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
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自理事情沉著鎮定。
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 丹之所藏者赤 比喻交朋友必須謹慎選擇。
當之無愧 無愧:毫無愧色。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無須感到慚愧。
當之有愧 當:承受;愧:慚愧。承受某種榮譽或稱號與事實不相符,感到慚愧。
常作自謙之詞。 動之以情 用感情來打動他的心。
放之四海而皆準 四海:古人認為中國四境有海環繞,故稱全國為“四海”;準:準確。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處都適用。
付之丙丁 指用火燒掉。 付之東流 扔在東流的水里沖走。
比喻希望落空,成果喪失,前功盡棄,好象隨著流水沖走了一樣。 付之一炬 付:給;之:它;炬:火把。
一把火給燒了。 付之一嘆 嘆一口氣。
多指對不滿意的某件事表示無可奈何。 付之一笑 用笑一笑來回答。
比喻不計較,不當一回事。 甘之如飴 甘:甜;飴:麥芽糖漿。
感到象糖那樣甜。指為了從事某種工作,甘愿承受艱難、痛苦。
公之于眾 公:公開;之:代指事物的內容;于:向;眾:大眾。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國之干城 干城:批御敵的武器和工具,這里比喻捍衛者。國家主權的捍衛者。
恨之入骨 形容痛恨到極點。 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即:就,立刻;揮:揮手。
叫他來就來,叫他走就走。形容統治階級對下屬或奴才的任意使喚。
呼之欲出 呼:叫,喊。形容人像畫得逼真,似乎叫一聲就會從畫中走出來。
泛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描寫十分生動。 悔之不及 后悔也來不及了。
見之不取,思之千里 見到時不拿過來,以后再想要就更難辦了。 居之不疑 對自己所處的地位,毫不懷疑。
拒之門外 拒:拒絕。把人擋在門外,不讓其進入,形容拒絕協商或共事。
來之不易 來之:使之來。得到它不容易。
表示財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 老之將至 多用作自稱衰老之語。
溜之大吉 偷偷地跑掉為妙。 溜之乎也 溜走(諷刺的、風趣的說法)。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焉:哪兒;附:依附。皮都沒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棄之如敝屐 敝:破;屣:鞋。象扔破鞋一樣把它扔掉。
比喻毫不可惜地拋棄掉。 棄之可惜 扔掉它未免可惜。
求之不得 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得到。
后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 第二個字是在的:兵在其頸 刀架在脖子上。
比喻危險已非常逼近。 不在話下 指事物輕微,或者理所當然,不值得一提。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范圍內的事情。 車在馬前 大馬拖車在前,馬駒系在車后,這樣,可使小馬慢慢地學拉車。
比喻學習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導,就容易學會。 富在知足 有了財富之后,要知道滿足,不要貪得無厭。
禍在旦夕 災難在很短時間內就要降臨。形容處境非常危險。
箭在弦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為形勢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種行動。
近在眉睫 形容很近,就在眼前。 近在咫尺 形容距離很近。
樂在其中 喜歡做某事,并在其中獲得樂趣。 蒙在鼓里 比喻受人蒙蔽,對有關的事情一點兒也不知道。
迫在眉睫 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勢十分緊迫。 身在曹營心在漢 比喻身子雖然在對立的一方,但心里想著自己原來所在的一方。
身在江湖,心存魏闕 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 事在人為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
在一定的條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觀努力如何。 叨在知己 叨:謙詞,表示辱沒他人,自覺慚愧;知己:友誼深厚的朋友。
有愧于作為您的知己朋友。 危在旦夕 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時間短。
形容危險就在眼前。 物在人亡 人死了,東西還在。
指因看見遺物而引起對死者的懷念。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第一個字是于字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