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初一上的古詩(全)
古文標題:過故人莊 出處或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古文標題:如夢令 出處或作者: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龜雖壽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二、初一到初三人教版課內古詩
七年級上冊《觀滄海》 曹操《次北固山下》 王灣《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西江月》 辛棄疾《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龜雖壽》曹操《過故人莊》 孟浩然《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夜雨寄北》 李商隱《泊秦淮》 杜牧《浣溪沙》 晏殊《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楊萬里《如夢令》 李清照《觀書有感》 朱熹七年級下冊《山中雜詩》 吳均《竹里館》 王維《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逢入京使》 岑參《滁州西澗》 韋應物《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約客》 趙師秀《論詩》 趙翼八年級上冊《望岳》 杜甫《春望》 杜甫《石壕吏》 杜甫《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使至塞上》 王維《渡荊門送別》 李白《游山西村》陸游《長歌行》 漢樂府《野望》 王績《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黃鶴樓》 崔顥《送友人》 李白《秋詞》 劉禹錫《魯山山行》 梅堯臣《浣溪沙》 蘇軾《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八年級下冊《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赤壁》 杜牧《過零丁洋》 文天祥《水調歌頭》 蘇軾《山坡羊 潼關懷古》 張養浩《飲酒(其五)》 陶淵明《行路難》 (其一) 李白《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己亥雜詩》 龔自珍《贈從弟》 劉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無題》 李商隱《相見歡》 李煜《登飛來峰》 王安石《清平樂 村居》 辛棄疾九年級上冊《望江南》 溫庭筠《漁家傲 秋思》 范仲淹《江城子 密州出獵》 蘇軾《武陵春》 李清照《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觀刈麥》 白居易《月夜》 劉方平《商山早行》 溫庭筠《卜算子 詠梅》 陸游《破陣子》 晏殊《浣溪沙》 蘇軾《醉花陰》 李清照《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山坡羊 驪山懷古》 張養浩《朝天子 詠喇叭》 王磐九年級下冊《關睢》《蒹 葭》《從軍行》 楊炯《月下獨酌》 李白《羌村三首(之三)》 杜甫《登樓》 杜甫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參《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望月有感》 白居易《雁門太守行》 李賀《卜算子 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觀別云間》 夏完淳。
三、初一上學期所有古詩
觀滄海
東漢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永志。
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天凈沙·秋思
[元]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龜雖壽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四、初一上學期詩詞賞析
《次北固山下》賞析 陳麗蓉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背景介紹:王灣生卒年不詳,洛陽人。
景云三年進士及第,開無初為滎陽主簿。參加過《群書四錄》的編校,后任洛陽尉,其后不知所終。
其詩當時很負盛名,曾往來于吳楚間。《全唐詩》錄存其詩十首,《次北固山下》是傳誦一時的名篇。
名句點擊: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賞析:這首詩是作者旅途思鄉之作,主要寫詩人清晨在江面上的所見所感,作者在江南北固山下停宿,為北固山下壯美秀麗的景色所陶醉,不由生起思鄉之情,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名篇。
前三聯寫景,最后一聯抒情。開頭兩句先寫北固山的地勢,分為水路和陸路。
作者清晨在江岸邊遠眺所見景物:青山重疊小路蜿蜒;碧波蕩漾,小船疾駛而去。“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寫潮水漫無邊際漲,江面也變得寬闊了,風勢正順,船帆高懸,一輪旭日升起。
作者置身于青山綠水中,自有一番情趣在其中。“闊”寫出了漲潮時長江的氣勢,水面變得遼闊了。
“懸”反映了一帆風順,行船平穩。表現出詩人胸襟的開闊和心情的舒坦。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抓住海上日出的瞬息變化和江上春氣回轉的微妙特征,雖然是在臘月里,江南卻春意盎然,詩人先頓后挫,用“生”入文,把大自然擬人化,顯得生動有趣,由此可見詩人煉字功夫之深,把夜和日在舊和新之間的互相依存生動地表達出來,反映出新的一年又開始了,也暗含著詩人對流年消逝的感傷。這兩句是膾炙人口的詩句。
末聯兩句由旅途景色引起鄉思,引出以歸雁捎書,表達了詩人羈旅愁懷、思念家鄉的深情。詩人很注意煉字煉句,“入舊年”、“生殘夜”等用字準確精練,生動細致地描寫了動人的景色。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詩文解釋】 沉埋在沙中折斷的戰草還沒有腐蝕,自己拿起來磨洗認出是前朝的兵器。如果不是東風給周郎方便,銅臺中深鎖的就會是二喬。
【詞語解釋】 折戟:指殘破的戟(兵器)。 銷:銹蝕。
前朝:以前的年代。 周郎:吳國的年青將領周瑜。
銅雀:即銅雀臺。 二喬:喬公二女,大喬嫁孫策,小喬嫁周瑜。
【詩文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發生于漢獻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
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云人物。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認為周瑜勝利于僥幸,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國家興亡的慨嘆。
有情有致。 浣溪沙 蘇 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
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注釋】 本篇寫的是作者“謝雨”途中的感受。上片寫景,下片抒情。
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詞中所寫的景,并不是一般情況下通過視覺形象構成的統一的畫面,而是通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音響在詩人意識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組聯續不斷的影象。現在,不妨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意識活動來體驗一下這首詞的構思過程。
作者在“謝雨道上”,經過長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籟籟”之聲傳來耳際,并好象有什么東西打在身上和頭巾上。
這時,他才意識到:這是棗花落在身上。接著,耳邊又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響,越往前走,這響聲便越濃,從南,從北,從四面八方傳來,不用看也不用問,這是作者熟悉的繅車的響聲。
從響聲中,作者意識到,他已進入村中了。這時,突然一陣叫賣聲傳入耳鼓,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位披著“牛衣”的農民坐在古老的柳樹蔭中,面前擺著一堆黃瓜……。
些少三句,農村的季節特點,村中的勞動生活以及農村的貧困面貌,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接觸并形象地折射出來。 下片寫作者的感受和意識活動。
“酒困路長惟欲睡”是對上片的補充。在結構上,這一句又是倒敘,它說明前三句之所以從聽覺方面來寫,主要是因為酒意未消,路途遙遠,人體困乏,故而寫下來的只不過是睡眼朦朧中聽來的片斷,并非是視覺構成的完整統一的畫面。
“日高人渴”兩句,雖然寫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農民家里覓水的意識活動,但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節、隨遇而安的性格特征。看來,蘇軾似乎并沒有多少太守的架子,他跟農民的距離并不太遠。
讀這樣的詞,會使人感到真實、親切,可以嗅到當時農村生活的氣息。這首詞與前首有所不同,它主要寫作者路途中的片斷感受,其重點并不在于要反映農村的貧困面貌。
由于災后得雨,旱象解除,作者的喜悅之情較前首也濃厚得多了。 這首詞注重詞句的錘煉而又不露痕跡。
例如“簌簌”,有的評論家認為這兩字放在句首是“句法倒裝”,其實,作者的目的在于強調“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響,并合乎平仄的要求,而不是在寫下落的形態。正因這兩字放在“句首”,才說明作者是從“簌簌。
五、初一到初三古詩名句
答:你好,現總結如下,請參考學習 1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2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3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4 曉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5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6 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7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8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9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0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 11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1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13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14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15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6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17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8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19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20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21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22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23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24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25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26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27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28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29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30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31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32 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33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4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35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36 問渠哪得深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37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38 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39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如胸懷間。 40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41、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42、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43、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44、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45、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4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47、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48、睛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49、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50、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51、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52、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53、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54、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55、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56、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7、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58、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59、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60、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6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6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6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64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65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66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67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68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69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70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六、初一語文上冊古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
《黃鶴樓》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白居易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夜雨寄北》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龜雖壽》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
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
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相見歡》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觀書有感》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清平樂 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看剝蓮蓬.
課外古詩詞:
龜雖壽(曹操) 過故人莊(孟浩然) 題破山寺后禪院(王建)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隱) 泊秦淮(杜牧)
浣溪
七、初一上冊課外古詩十首賞析
【龜雖壽·步出夏門行】 曹操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首詩是曹操的樂府詩《步出夏門行》的最后一章,寫作的時間是建安十二年(207)。東漢末年,居住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奴隸主貴族,乘中原一帶天下大亂之機,經常入塞擄掠漢民。
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以后,袁紹的兒子袁熙和袁尚等,投奔了烏桓。建安十二年,曹操為了安定東北邊境,消滅袁紹的殘余勢力,率軍征伐烏桓,結果取得了勝利。
這首詩是他凱旋歸來的時候寫的。全詩以昂揚慷慨為基調,抒發了曹操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豪壯之情。
《龜雖壽》共十四句,除最后兩句是入樂時加的,和全詩的內容沒有關系以外,其他十二句,每四句是一層,可以分成三層來理解。 第一層是開頭四句。
這四句的主要意思是說“人壽不長”。詩人為了表現這一意思,沒有采取直述的寫法,而是連用了神龜和騰蛇兩個比喻。
神龜,是龜的一種,古人常常用它來象征長壽,神龜盡管能長壽,但最后還是要死亡,所以詩中說“猶有竟時”。騰蛇,相傳是一種像龍一樣的神物,本領很大,騰蛇雖然能騰云駕霧,但到時候也免不了死亡,因此詩中說“終為土灰”。
詩人在這里特別標舉神龜和騰蛇,這是因為在迷信思想相當盛行的古代,神龜和騰蛇都被染上了濃厚的神學色彩,即使這樣,詩人也斷定它們逃脫不了死亡的命運。神龜和騰蛇尚且如此,至于其他物種,那就自然更不在話下了。
因此,詩人用神龜和騰蛇作比喻,不僅具有舉一反三、以重代輕的典型意義,同時也旗幟鮮明地否定了萬物不變、人可以成仙不死等神學迷信思想。從修辭的角度來看,開頭這四句用的是借喻,只寫出了用作比喻的神龜和騰蛇,至于被比喻的內容,則完全略去了。
這樣處理,不僅語言精練,而且也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使讀者會自然地聯想到,衰老和死亡也是人們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但是如何對待衰老和死亡,不同的人常常有不同的表現。
有的及時行樂,虛度時光;有的慨嘆遲暮,消極悲觀。而曹操則表現了另外一種精神境界,這就是這首詩第二層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老驥伏櫪”以下四句是第二層。這一層是全詩的中心。
在寫法上,這一層和第一層有些相似之處,也是運用了比喻,用伏在馬槽上的老驥還想馳騁千里,來比喻想建功立業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壯志不減。老驥,就是老千里馬。
在古代,千里馬在人們的生活中,特別是在征戰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曹操用老驥作比喻,飽含著對老驥的尊敬和愛戴,同時也是他自己幾十年戎馬俊倥傯的征戰生涯的象征。
在內容上,這一層上承第一層,一方面表現了曹操清醒地看到了自己已經到了暮年,另一方面又表現了他進入暮年時的可貴的精神狀態。這一層一開始就寫“老驥伏櫪”,寫出了千里馬同神龜和騰蛇一樣,也不能違背自然法則,也是要老的。
千里馬是這樣,人何嘗不是如此。他寫《龜雖壽》時,已是53歲的年紀,照古人的說法,人“五十始衰”。
因此,曹操在這首詩中,承認自己是到了暮年。但是曹操的過人之處主要不在這里,而在于他面對暮年,在精神狀態上不服老,要保持一種生命不息、斗爭不止、奮發有為的精神境界。
這一點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一個有作為的人,總是珍惜年華,總是想依靠人的力量延長自己的生命,從而爭取有更多的時間來建功立業,曹操就是這樣一個人。
曹操的這種思想感情在《龜雖壽》的第三層有比較集中的表現。在曹操看來,“盈縮之期,不但在天”,也就是人的壽命的長短,與“天”有關系,但又不是完全由“天”來決定的。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只要人們能夠注意保養自己的身體,是可以延年益壽的。在這里,曹操一方面看到了人的壽命與自然屬性有關系,另一方面又突出地強調了在壽命問題上人的主觀能動作用。
這種樸素的、辯證的唯物精神,否定了長期流傳的“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迷信說法,這在當時來說,是相當進步的思想。 《龜雖壽》的中心是抒發了一種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精神。
這種精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精神和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的一個特點。這一特點曾經激勵過無數的仁人志士,在“治國平天下”的事業中,奮發有為,即使到了暮年,“猶冀有新功”。
《龜雖壽》表現的正是這種思想感情,因此自古迄今,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 過故人莊 【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這音詩是作者隱居鹿門山時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寫。
一、二句從應邀寫起,“故人”說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寫山村風光的名句,綠樹環繞,青山橫斜,猶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畫。
五、六句寫山村生活情趣。面對場院菜圃,把酒談論莊稼,親切自然,富有生活氣息。
結尾兩句以重陽節還來相聚寫出友情之深,言有盡而意無窮。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語言樸實清新,意境鮮明,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從而成為自唐代以來田園詩中。
八、初一上四首古詩和十首課外古詩哪些是重點句觀滄海、次北固山下、錢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天凈沙·秋思》最后一句考的多.“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泊秦淮和夜雨寄北一樣,后兩句比較重要,全詩相對來說都比較重要.……只背重點不是萬全之策,為以防萬一,還是要多下功夫,全部記住,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