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物理的詩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
——近代·吳邁《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與折射。 譯文:群山疊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沒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勝,沒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張繼《夜泊楓江》 物理原理:聲音的傳播。
譯文: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三、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唐·李白《望天門山》 物理原理:相對于地面的青山是靜止的,但以運動的船為參照物,青山就變為運動的,以河岸為參照,孤帆從日邊來。 譯文: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四、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勢越高,氣溫回升越慢,在同一季節,山上的氣溫要比山下的低。
譯文:在人間四月里百花凋零已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 五、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唐·李白《將進酒》 物理原理:水循環。 譯文:那黃河之水那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二、關于“物理”的詩句有哪些
關于“物理”的詩句有:
1. 乘除信物理,感慨擊所逢。———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彭城行》
2. 達人窮物理,嗜理如嗜炙。———年代: 宋 作者: 陳著《次韻戴成叔》
3. 事體須是為物理,人情安處是天機。———年代: 宋 作者: 邵華《首尾吟》
4. 細宗天時知物理,常將儆戒保和來。———年代: 宋 作者: 汪應辰《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詞》
5. 細推萬物理,榮謝相乘除。———年代: 宋 作者: 王炎《梅花》
6. 靜坐觀物理,令人添鬢絲。———年代: 宋 作者: 張嵲《雜興》
7. 細思物理須知止,何用區區只強顏。———年代: 宋 作者: 吳芾《又登碧云亭感懷三十首》
8. 青山盡解招人醉,得失到頭皆物理。———年代: 元 作者: 劉致《山坡羊·云山有意》
9. 古時君臣合,可以物理推。賢人識定分,進退固其宜。———年代: 唐 作者: 杜甫《述古三首》
10. 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年代: 唐 作者: 羅隱《清明日曲江懷友》
11. 無柰物理難齊。嘆魚蝦苦瘦,雁鶩多肥。———年代: 元 作者: 梁寅《金菊對芙蓉 秋思》
12. 人生真苦相,物理忌孤芳。———年代: 宋 作者: 黃庭堅《次韻師厚萱草》
13. 而余昏狂不自度,欲盡物理窮毫絲。———年代: 宋 作者: 王令《原蝗》
14. 時來不自由,物理將無同。———年代: 明 作者: 唐時升《園中十首》
15. 也知物理關人事,歷盡崎嶇心始灰。———年代: 宋 作者: 釋紹曇年代: 明 作者: 唐時升《頌古五十五首》
16. 豈伊物理變?信是土宜別。———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桐花》
三、物理相關的詩句,詩句越多越好,最好標注涉及到的物理知識點
1、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聲音是聲源振動產生的(鐘敲產生鐘聲),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到客船)
2、“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唐朝?李白?《早發白帝城》)
分析:前兩句詩字面上意思是詩人想“一日”之內往返“千里”江陵,也就是12小時的時間要行使2000里(1000公里=1000千米)的路程。據此粗略的計算一下船速:v=s/t=1000千米/12小時≈83.33千米/時。現代的內河輪船,船速也不過10~21.6千米/時,李白乘坐的這艘船未免太快了。實際上,這正表達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3、“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朝?孟浩然?《宿建德江》)
分析:詩人暮投客棧,仍然興致勃勃觀賞起夜景來。建德江的水如此清澈、平靜,詩人以水為鏡,皓月仿佛近在身邊,今夜可以高枕無憂了。明明是“平面鏡”使得天上明月“成像”在水中了。
4、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揚子江》中誓言“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這里作者以磁針石隱喻自己抗金的決心。
分析:磁體的性質之一是指南北,所以文天祥利用“磁針石指南北”的性質比喻抗金決心的堅決。這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人受到鼓舞,與古人情感共鳴,激發了心中深厚的愛國之情。
5、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這是南宋詩人陸游《村居書喜》中的兩句詩,對前一句,從物理學的角度可以理解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說明當時周邊的氣溫突然 。
分析:詩人以優美的筆調抒發了自己對美麗大自然的欽嘆,準確地描述了季節交替過程中的細節。“花氣襲人”說明詩人未與花兒接觸已經感到了花兒的芬芳,是由于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無規則的運動(擴散)引起的;周圍的氣溫突然上升,才會感到“驟暖”。
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兩句歌詞隨著著名電影《閃閃紅星》早已經深入人心。請你利用物理知識分析其中的現象。
分析:“走”和“游”表示了兩種不同的動作,在物理學上,叫做機械運動。竹排江中“游”,是以地面或者地面上的青山為參照物的;“青山”兩岸“走”,實際上是一種擬人說法,人站在“竹排”上,如果以竹排為參照物,那么青山就是運動的了!
7、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物理知識:
“掬水月在手”是:鏡面反射現象。
“弄花香滿衣”是:分子擴散現象。
8、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物理知識:“飛流直下”的水的動能在增加,水的重力勢能在減小
9、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
物理知識:光的反射與折射
10、人面桃花相映紅
物理知識:桃花反射紅光就是物體顏色的決定因素
11、聞其聲而知其人
物理知識:樂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12、唐朝詩人李益有一首詩叫《喜見外弟弟又言別》,其中描寫道:“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
從“問姓”中想起初見的“舊容”,可見聲音中有一種特征讓詩人喚起了十年前的記憶,這種特征是樂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13 于謙的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間
第一句是物理變化 后面都是化學變化
四、物理變化的詩句
1、物理變化的詩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真金不怕火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2、化學變化的詩句
烈火焚燒若等閑 要留清白在人間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回中烽火入,塞上追兵起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3、夠用了吧
五、誰能幫忙找一找有關物理知識的諺語、俗語、詩句
.燕子低飛有雨 下雨前空氣濕度很大,小飛蟲的翅膀潮濕,不能高飛。
燕子為了覓食,也飛得很低。2.下雪不冷化雪冷 下雪是高空中的小水珠在下落過程中,遇到低溫凝華而成的。
凝華過程是放熱過程,空氣的溫度要升高。這就是我們感覺到“下雪不冷”的原因。
下雪后,雪要熔化,雪在熔化時,要從周圍空氣中吸收熱量,因此空氣的溫度要降低,這樣我們就會感覺到“化雪冷”。3.真金不怕火煉 金(晶體)的熔點比較高,一般的爐火溫度不能達到金的熔點,所以不能使金熔化。
4.瑞雪兆豐年 覆蓋在地面的雪是熱的不良導體,可以保護小麥安全過冬。雪花在形成和降落過程中凝結了許多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有機物的灰塵,對小麥具有一定的肥效。
雪化成水滲人土里,對小麥的生長極為有利。故小麥來年必然豐收。
5.朝霞不出門,晚霞走千里 我國大部分地區屬于溫帶,處于西風帶,降雨云大多由西向東運行。早晨看到西方有虹霞仗,表明西方有降雨云,由東方射來的陽光照射在西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形成了虹。
而西方的降雨云很快會隨著西風移到本地,所以本地很快要下雨。到傍晚看到東方有虹,這是西方射來的陽光照在東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形成的,這種虹的出現,說明西方已沒有雨了,天氣將晴。
6.開水不響,響水不開 燒開水時,壺底的水吸熱,汽化形成氣泡。水沒燒開時,這些氣泡由底部上升,遇到上層溫度較低的水,氣泡內部的水蒸氣又會液化成水,氣泡體積逐漸縮小至消失。
氣泡的一漲一縮,激起水的振動,從而發出響聲。水開時,壺底的水與上層的水的溫度相等,氣泡上升過程中不斷有水蒸氣產生,體積變大,到水面后破裂,振動較小,故“響水不開,開水不響”。
7.墻內開花墻外香/酒香不怕巷子深 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無規則的運動,墻內的花香就會擴散到墻外。8.破鏡不能重圓 當分子間的距離較大時(大于幾百埃),分子間的引力很小,幾乎為零,所以破鏡很難重圓。
9.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大風來臨時,高空中氣溫迅速下降,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相當于許多三棱鏡,月光通過這些"三棱鏡"發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暈,故有 "月暈而風"之說。礎潤即地面反潮,大雨來臨之前,空氣濕度較大,地面溫度較低,*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鹽分容易吸附潮濕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預示大雨將至。
10.水火不相容 物質燃燒,必須達到著火點,由于水的比熱大,水與火接觸可大量吸 收熱量,至使著火物溫度降低;同時汽化后的水蒸氣包圍在燃燒的物體外面,使得物體不可能和空氣接觸,而沒有了空氣,燃燒就不能進行。11.“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氣溫度驟然變冷(溫度低于0℃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附著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覺。
雪熔化時要需吸收熱量,使空氣的溫度降低,所以我們有"雪后寒"的感覺。“霜前冷,雪后寒”。
霜是由于氣溫較低時空氣中的水蒸氣發生凝華現象而形成的;雪在融化時需要吸熱 在《千字文》中有“露結為霜”這樣的說法,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并不是來源于露,而露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珠。12.紙里包不住火 紙達到燃點就會燃燒。
13.扇子有涼風,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時,加快了空氣的流動,使人體表面的汗液蒸發加快,由于蒸發吸熱,所以人感到涼快。14.水缸出汗,不用挑擔 水缸中的水由于蒸發,水面以下部分溫度比空氣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外表面就產生了液化現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時由于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少,雖然也會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發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氣潮濕,水蒸發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現了.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當然不需要挑水澆地了。
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現了一層密密麻麻的小水珠15、鉆木取火:內能的改變方式16.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下雪天,高山氣溫低于山下平地氣溫,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時融化.所以下同樣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的結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氣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摻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17.冰凍三盡,非一日之寒 水的溫度在0℃~4℃之間是熱縮冷脹,4℃時水的密度最大.當整個水溫都降到4℃時,水的對流停止.氣溫繼續下降時,上層水溫降到 4℃以下,密度減小不再下沉,底層水溫仍保持4℃,上層水溫降到0℃并繼續放熱時,水面開始結冰.由于水和冰是熱的不良導體,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熱傳遞的三種方式都不易進行,冰下的水放熱極為緩慢,結成厚厚的冰,當然需要很長時間的天寒。
18.火場之旁,必有風生 火場附近的空氣受熱膨脹上升,遠處的冷空氣必將來填充,冷熱空氣的流動形成風。19、十霧九晴 時至初冬,我們經常會發現早上有霧當天多半是晴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十霧九晴”。
“十霧九晴”指的是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時候,大霧多發生于晴天。霧與晴天有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