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浪淘砂為題做首古詩
《浪淘沙》這是一首描寫黃河雄偉氣勢的著名詩篇。
此詩寫九曲黃河的雄偉氣勢,并展開奇特的想像,表現作者非凡的向往與追求。《浪淘沙》 古詩 - 原詩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浪淘沙》 古詩 - 作者簡介 《浪淘沙》 古詩圖冊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
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生于嘉興(今屬浙江)。
貞元九年(793)中進士,登博學宏詞科。翌年舉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書。
永貞元年(805),因輔助王叔文進行政治革新,先貶連州刺史,加貶朗州司馬。后回京,又貶連州刺史。
歷夔州、和州刺史。大和元年(827),回洛陽任職。
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后出蘇州、汝州、同州刺史。開成元年(836),改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會昌元年(841),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
臨終前撰《子劉子自傳》。詩現存800余首。
其學習民歌,反映民眾生活和風土人情的詩,題材廣闊,風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思宛轉、樸素優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潑,充滿生活情趣。其諷刺詩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擊鎮壓永貞革新的權貴,涉及較廣的社會現象。
晚年所作,風格漸趨含蓄,諷刺而不露痕跡。歌頌平叛戰爭的詩,以《平蔡州》三首、《平濟行》二首最著名。
尤其前者,在劉詩中有重要地位。劉詩中寄托身世和詠懷古跡一類,歷來為人稱道。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富于哲理意味。《西塞山懷古》、《烏衣巷》則精警超邁,韻味深長。
他與白居易、令狐楚的唱和應酬分別編為《劉白唱和集》、《彭陽唱和集》。本集中還有送僧詩一卷。
劉詩取境優美,精練含蓄,韻律自然富于音樂美。其律詩、絕句、古詩俱佳。
七言樂府小詩吸取民歌曲調優點,音調瀏亮,節奏鮮明,適于入樂。就連《平蔡州》一類古體,也具民歌的音樂美。
一些六言詩和新體詩句式、節奏、用韻都與律詩不同,逐漸向長短句演變,適于配樂歌唱。此外,劉禹錫還按《憶江南》曲調填詞二首。
二、浪淘沙詩句劉禹錫朗讀
浪淘沙九首
其一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其二
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清淺見瓊砂。
無端陌上狂風疾,驚起鴛鴦出浪花。
其三
汴水東流虎眼文,清淮曉色鴨頭春。
君看渡口淘沙處,渡卻人間多少人。
其四
鸚鵡洲頭浪飐沙,青樓春望日將斜。
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
其五
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其六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其七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其九
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后波生。
令人忽憶瀟湘渚,回唱迎神三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