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浪淘沙》的詩句
浪淘沙
(唐)白居易
白浪一望,沒有邊際,與海相連。
平地一望,也沒有邊際。
一年一年的過去了,但平地里的沙子卻淘不走。
于是東海變成了桑田。
白色的浪潮一望無際,與海相連,岸邊的沙子也是一望無際.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海浪從不停歇的淘著沙子,于是滄海桑田的演變就這樣出現
浪淘沙 劉禹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意思是,不要說流言蜚語如同急浪一樣深得使人無法脫身,不要說被貶謫的人好像泥沙一樣永遠下沉。淘金要千遍萬遍的過濾,雖然辛苦,但只有淘盡了泥沙,才會露出閃亮的黃金。
詩人屢遭貶謫,歷盡坎坷,但斗志不衰,精神樂觀,胸懷曠達,氣概豪邁,在邊遠的貶所雖然經了千辛萬苦,到最后終能顯示出自己不是無用的廢沙,而是光亮的黃金。詩句通過具體形象的比喻,概括了從自我經歷獲得的深刻感受,堅信被讒言所害的人,終有一天會真相大白,洗清罪名。后兩句也可以用來比喻做學問要精心篩選,去其糟粕,才能取其精華。
二、浪淘沙的詩句包括作者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辛棄疾《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鐘》
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
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誤鳴鐘。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
歐陽修《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 花更好,知與誰同?
三、浪淘沙詩句的意思
浪淘沙(二)
(唐)劉禹錫
莫道讒言如浪深,
莫言逐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
吹盡狂沙始到金。
1、遷客:遭受貶謫客居他鄉的人。
2.淘、漉:過濾。
兩句詩的前兩句是:“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全詩的意思是,不要說流言蜚語如同惡流一樣使人無法脫身,不要說被貶謫的人好像泥沙一樣永遠下沉。淘金要千遍萬遍的過濾,雖然辛苦,但只有淘盡了泥沙,才會露出閃亮的黃金。詩人屢遭貶謫,坎坷備歷,但斗志不衰,精神樂觀,胸懷曠達,氣概豪邁,在邊遠的貶所雖然經了千辛萬苦,到最后終能顯示出自己不是無用的廢沙,而是光亮的黃金。詩句通過具體的形象,概括了從自我經歷獲得的深刻感受,予人以哲理的啟示。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劉禹錫《浪淘沙》
表示淘金要“千淘萬漉”非常辛苦,終于的到金子了,寫的是淘金女的艱辛,和帝王將相不管人民的死活。
現長常被用來表示不畏艱難。
四、浪淘沙白居易的詩詞意思(白浪茫茫與海連
白居易浪淘沙詞六首,我選截兩個解釋
白浪茫茫與海連, 平沙浩浩四無邊.
暮去朝來淘不住, 遂令東海變桑田.
白浪一望無邊,與海相連,岸邊的沙子也是一望無際。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海浪從不停歇的淘著沙子,于是滄海桑田的演變就這樣出現。
這首詩指出了潮汐漲落的規律和巨大力量,潮汐不斷沖擊著海岸,使海岸不斷發生變遷。盡管這種變化不易測量,但洪濤變平野,綠島成桑田在不知不覺地發生著。
另一首:
借問江潮與海水, 何似君情與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 相思始覺海非深.
全詩都是一個多情女子的獨白。“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了?”是一個假設的問句。女主人郁悶已久,愛情熾烈,對著江潮、海水發泄自己的不滿。這里“江潮與海水”的描寫,意義有三。其一是為了扣住題目“浪淘沙”;其二是借喻女子的內心如波浪起伏的江潮那樣不平靜;其三,江潮與海水事實上并不像“君情與妾心”,而此處“何似君情與妾心?”卻反過來責備它們為什么不像,似乎江潮、海水本來是像“君情與妾心”的,現在不像了。這樣的描寫可以顯示出女子的天真和她對愛情的執著。“相恨不如潮有信”是責備男方的久出不歸。封建時代,男子重利輕別離是很普遍的現象,為了經商或仕途,很多人拋下自己的妻子、情人遠走他鄉,久出不歸,使很癡情的少婦獨守空閨,自怨,自憐。李益《江南詞》:“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就是反映了這種情況。海水朝潮夕落,終始有信,潮有信而人無情,兩相對比,愈加顯出男子的負心薄情。也從側面襯托出主人公的多情。所以末句說“相思始覺海非深”。原來她對那個無情薄信的男人是又恨又愛,愈是恨其不歸,相思之情也愈是熾烈。故深沉如大海,也終不如多情女子的相思之情深了。
五、《浪淘沙》這首詩 詩句的意思是啥
浪淘沙
(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濤風波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譯文 :
彎彎曲曲的黃河河流漫長,夾帶著大量的黃沙,黃河波濤洶涌,奔騰澎湃,來自天邊。現在我要迎著風浪直上銀河,走到牛郎、織女的家門口。
賞析:
這首詩寫于夔州,是民歌體的政治抒懷詩,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詩歌的前兩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繪了來自天邊,奔騰千里的壯麗圖景。“九曲”用了夸張的手法寫黃河曲曲折折。“自天涯”將黃河的源遠流長突寫得了神入化,與李白的《將進酒》中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后兩句采用了張騫為武帝尋找河源和牛郎織女相隔銀河的典故,馳騁想象,表示要迎著狂風巨浪,頂著萬里黃沙,逆流而上,直到牽牛織女家,表現了詩人的豪邁氣概。
六、描寫海寧潮的詩句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
杜甫:天地黯慘忽異色,波濤萬頃堆琉璃。
王在晉《望江臺》: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涌自天來。
李廓《憶錢塘》:一千里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
劉禹錫《浪淘沙》: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孟浩然《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百里聞雷震,鳴弦暫輟彈。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寬。驚濤來似雪,一座凌生寒。
李白《橫江詞》:海神東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如連山噴雪來。
白居易《潮》:早潮才落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獨光陰朝復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徐凝《觀浙江濤》:浙江悠悠海西綠,驚濤日夜兩翻覆。錢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頭看不足。
蘇軾《觀浙江濤》: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紅旗青蓋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情此景那兩得。愿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
楊萬里《浙江觀潮》:“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
七、問下有關海和浪的詩句有那些
歐陽修《浪淘沙·把酒祝東風》賞析 浪淘沙 ·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
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
今年花勝去年紅。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注釋] [把酒]―把,端著。
把酒就是端著酒杯。如果理解為把住酒壺不撒手,那就俗了。
[紫陌]―陌,阡陌,小路。紫陌,泛指皇城之外的路。
[且]――并且,而且,也。 (連詞的成分很大,但通篇看,該字還隱含著“希望”“盼望”“但愿”的成分) [從容]―從,跟隨、相伴。
容,容納、允許、讓。從容,非從容不迫之意,但從作者惜春的角度看,還是有些不慌不忙之寬余。
在該詞里大多取相伴之意 [總是]―大多是,都是,全是。 [祝]―祝愿,問候。
[勝]―超過。 [譯文] 【把酒祝東風】端起一杯滿懷深情的酒,問候你久違的春天,【且共從容】并且希望你不要步履匆匆,留下來與我和美相伴吧。
【垂楊紫陌洛城東】繁華的洛城之東,路旁已是垂柳依依,春意盎然。 【總是當時攜手處】還記得嗎?去年此時,也是在這里,你我攜手相伴,【游遍芳叢】在芳草花叢中盡情的賞春游芳。
【聚散苦匆匆】人間聚散總是苦于太匆匆,【此恨無窮】讓人引起無窮的怨恨。【今年花勝去年紅】今年的花兒比去年的還鮮艷美麗。
【可惜明年花更好】也許明年的花兒會格外美好更加艷麗動人,【知與誰同】可惜的是,面對美景,不知道誰是與我一同賞花的人。 此詞為明道元年(1032)春,歐公與友人梅堯臣在洛陽城東舊地重游有感而作,詞中傷時惜別,抒發了人生聚散無常的感嘆。
首二句語本于司空圖《酒泉子》“黃昏把酒祝東風,且從容”,而添一“共”字,便有了新意。 “共從容”是兼風與人而言。
對東風言,不僅是愛惜好風,且有留住光景,以便游賞之意;對人而言,希望人們慢慢游賞,盡興方歸。“洛城東”揭出地點。
洛陽公私園囿甚多,宋人李格非著有《洛陽名園記》專記之。京城郊外的道路叫“紫陌”。
“垂楊”同“東風”合言,可想見其暖風吹拂,翠柳飛舞,天氣宜人,景色迷人,正是游賞的好時候、好處所。 末兩句說,都是過去攜手同游過的地方,今天仍要全都重游一遍。
“當時”即下片的“去年”。“芳叢”說明此游主要是賞花。
下片頭兩句深深地感嘆:“聚散苦匆匆”,是說本來就很難聚會,而剛剛會面,又要匆匆作別,這怎能不給人帶來無窮的悵恨。 “此恨無窮”并不僅僅指作者本人而言,也就是說,在親人朋友之間聚散匆匆這種悵恨,從古到今,以至今后,永遠都沒有窮盡,都給人帶來莫大的痛苦。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南朝梁江淹《別賦》)好友相逢,不能長聚,心情自然是非常難受的。這感嘆,就是對友人深情厚誼的表現。
下面三句是從眼前所見之景來抒寫別情,也可以說是對上面的感嘆的具體說明。“今年花勝去年紅”有兩層意思。
一是說今年的花比去年開得更加繁盛,看去更加鮮艷,當然希望同友人盡情觀賞。說“花勝去年紅”,足見去年作者曾同友人來觀賞過此花,此與上片“當時”呼應,這里包含著對過去的美好回憶;也說明此別已經一年,這次是久別重逢。
聚會這么不易,花又開得這么美好,本來應該多多觀賞,然而友人就要離去,怎能不使人痛惜?這句寫的是鮮艷繁盛的景色,表現的卻是感傷的心情,正是“以樂景寫哀”。末兩句意為:明年這花還將比今年開得更加繁盛,可惜的是,自己和友人分居兩地,天各一方,明年此時,不知同誰再來共賞此花啊!再進一步說,明年自己也可能已離開此地,更不知是誰來賞此花了。
把別情熔鑄于賞花中,將三年的花加以比較,層層推進,以惜花寫惜別,構思新穎,富有詩意,是篇中的絕妙之筆。而別情之重,亦即說明同友人的情誼之深。
此詞筆致疏放,婉麗雋永,近人俞陛云稱它“因惜花而懷友,前歡寂寂,后會悠悠,至情語以一氣揮寫,可謂深情如水,行氣如虹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