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關于飲水思源的詩句有哪些
1、賈誼三年謫,班超萬里侯。------《田園言懷》唐代:李白
釋義:賈誼急于仕進被貶到長沙三年,班超離家萬里才封了個定遠侯。
2、何如牽白犢,飲水對清流。------《田園言懷》唐代:李白
釋義:這怎能比得上牽著白牛犢的巢父,飲水于清清的河流!
3、摘青梅薦酒,甚殘寒,猶怯苧蘿衣。-------《八聲甘州·摘青梅薦酒》宋代:湯恢
釋義:摘下青澀的梅子來佐酒,但酒薄不足以抵御暮春的殘寒更何況穿的是單薄的苧蘿衣。
4、正柳腴花瘦,綠云冉冉,紅雪霏霏。-------《八聲甘州·摘青梅薦酒》宋代:湯恢
釋義:正是綠肥紅瘦的暮春時節,楊柳枝葉婆娑,如團團綠云,柔軟披垂。落花紛紛,遠望去像是降下的紅雪。
5、隔屋秦箏依約,誰品春詞?-------《八聲甘州·摘青梅薦酒》宋代:湯恢
釋義:沉思靜想間,又隱約聽到鄰里的歌妓正低按秦箏,唱春詞吟新詩。
6、回首繁華夢,流水斜暉。 -------《八聲甘州·摘青梅薦酒》宋代:湯恢
釋義:回首往昔,那曾經的風流繁華恍然如夢,只剩下斜暉脈脈流水悠悠,一切俱已消逝,令人無限感傷。
7、寄隱孤山山下,但一瓢飲水,深掩苔菲。-------《八聲甘州·摘青梅薦酒》宋代:湯恢
釋義:我隱居在 孤山山下,每日長掩苔扉,深居簡出,但一簞食、一瓢水足矣。
8、羨青山有思,白鶴忘機。-------《八聲甘州·摘青梅薦酒》宋代:湯恢
釋義:我常常羨慕青山安詳寧靜,好象在凝神沉思似的;也羨慕以前的隱士們以鶴、梅為伴,因忘記了人世的權謀機變,而能時刻保持著一顆恬然自得的心。
9、悵年華,不禁搔首,又在涯,彈淚送春歸。-------《八聲甘州·摘青梅薦酒》宋代:湯恢
釋義:遠望天涯,看看又是一年春盡,不禁黯然銷魂,搔首踟躕,想到自己的青春年華也正隨著春天匆匆流逝,眼淚便在不知不覺間輕彈暗灑。
10、銷魂遠,千山啼禰,十里荼種。 -------《八聲甘州·摘青梅薦酒》宋代:湯恢
這時耳邊又傳來了杜鵑的聲聲悲啼,那凄慘的叫聲回蕩在山間,仿佛在說著“不如歸去”;荼種花正盛開,布滿十里山谷。
二、表達飲水思源的詩句
飲水思源 與世無爭 淡泊名利
形容低調、內斂的成語:
不露圭角 不露鋒芒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虛懷若谷
不矜不伐 不卑不亢 戒驕戒躁 不驕不躁 功成不居
一謙自益 益謙虧盈 謙虛謹慎 不亢不卑 長揖不拜
滿招損,謙受益
形容低調、內斂的詩句推薦蘭德的一首詩:
與人爭,我不屑
我愛大自然,其次是藝術
我在生命置火上烤手,
火要熄了,我也要走了
形容不忘本詩句很多,推薦幾句: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炎黃子孫不忘本,兩岸和平一家親
吃水不忘挖井人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三、表現思源感恩之情的名人詩句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愿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于汝。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柜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
非癡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云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云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圣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愿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里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于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征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