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什么關于“以民為本”的名言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 ●人民的頭腦就像土地一樣,新奇和美好的東西都會從那里生長出來(沃·特納) ●上帝不會永遠受到愚弄,人民最終將成為自己的主宰(海約翰)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 ●人民的安危應當是至高無上的法律(西塞羅) ●尊重人民,也就會受到人民的尊重(培根) ●我從來沒有埋怨人民,不論是現在或任何時刻(葉芝) ●民者,萬世之本也(漢·賈誼) ●民為天下國家之根本(宋·石介) ●為國者,以民為基(三國志) ●英雄者,國之干,庶民者,國之本〈三略〉 ●國以民為本,君以民為本,吏以民為本(漢·賈誼)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孔子家語〉 ●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于民之憂樂(清·黃宗羲) ●國家之主人為誰?即一國之民是也(清·梁啟超) ●人民至上就是:件件政治大事,要向人民請教(巴爾扎克) ●雖然船在上面,水在下面,然而水仍是主人翁!(裴多菲) ●以民情驗天心(清·康有為)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韓非子〉 ●圣人治天下,體民之情,遂民之欲(清·戴震) ●眾好之,必察焉;眾惡之,必察焉〈論語〉 ●夫與民共其樂者,人必憂其憂;與民共有其憂者,人必拯其危----〈三國志〉 ●善治必達情,達情必近人(清·唐甄) ●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亂?失民心而已!(清·王韜) ●王者所以得天下者,以得民也。得民者,以得其心也(宋·汪藻)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 ●圣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老子〉 ●民心所歸,大事可成;民心所離,立見滅亡(清·陳天華) ●自古天下離合之勢常系民心(宋·辛棄疾) ●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宋·程頤)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子〉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荀子〉 ●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足寒傷身,民怨傷國 ●群眾的怒火,誰也無力把它撲滅(維吾爾族) ●觸犯眾怒的,死了都無處可埋(維吾爾族) ●千人所指,無疾而終 ●千口唾沫淹死 ●得人心者永生(非洲) ●大海不會干涸,人民不會迷路(蘇聯) ●人民的聲音就是神的聲音(英國)。
二、有哪些關于"以民為本"的名言
1、安民者何,無求于民,則民安矣——清·金纓《格言聯璧》
2、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明·張居正《張太岳集》
3、百姓所以養國家也,未聞以國家養百姓也.——宋·王安石《再上龔舍人書》
4、百姓所以養國家也,未聞以國家養百姓也.——宋·王安石《再上龔舍人書》
5、邦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仍不外乎開地利而已.——《晚清文選·(彭玉麟)力阻和議片》
6、不憂一家寒,所憂四海饑.——清·魏源《偶然吟》
7、處富貴之地,要知貧賤的痛癢.——明·洪應明《菜根譚》
8、大廈不傾,匪一瓦之積,黎庶之安,乃眾賢之力.——明·方孝孺《瓦銘》
9、大約小變其治,則人為本,法為末.欲變法,先變人.大變其治,則法為本,人為末.——張鶴齡《晚清文選·彼我篇》
10、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宋·李綱《病牛》
11、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明·于謙《詠煤炭》
12、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渾小事,我死庸何傷!——宋·文天祥《五月十七日夜大雨歌》
13、道也者,導之也,上導之而下遵以為路也.——清·王夫之《讀通鑒論》
14、得民心者,可以為官;失民心者,何足道哉?——元·趙素《為政九要》
15、得土地易,得人心難.——《宋史·楊簡傳》
三、有哪些關于"以民為本"的名言
1、安民者何,無求于民,則民安矣——清·金纓《格言聯璧》 2、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明·張居正《張太岳集》 3、百姓所以養國家也,未聞以國家養百姓也.——宋·王安石《再上龔舍人書》 4、百姓所以養國家也,未聞以國家養百姓也.——宋·王安石《再上龔舍人書》 5、邦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仍不外乎開地利而已.——《晚清文選·(彭玉麟)力阻和議片》 6、不憂一家寒,所憂四海饑.——清·魏源《偶然吟》 7、處富貴之地,要知貧賤的痛癢.——明·洪應明《菜根譚》 8、大廈不傾,匪一瓦之積,黎庶之安,乃眾賢之力.——明·方孝孺《瓦銘》 9、大約小變其治,則人為本,法為末.欲變法,先變人.大變其治,則法為本,人為末.——張鶴齡《晚清文選·彼我篇》 10、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宋·李綱《病牛》 11、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明·于謙《詠煤炭》 12、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渾小事,我死庸何傷!——宋·文天祥《五月十七日夜大雨歌》 13、道也者,導之也,上導之而下遵以為路也.——清·王夫之《讀通鑒論》 14、得民心者,可以為官;失民心者,何足道哉?——元·趙素《為政九要》 15、得土地易,得人心難.——《宋史·楊簡傳》。
四、有什么關于“以民為本”的名言
民本篇
1、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五子之歌》)
釋:惟,惟獨,只有。邦,國。本,根本。
2、夫民,別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圣。(《管子?君臣上》)
釋:夫,發語詞,無實義。別而聽之,分別聽信個人之辭。合而聽之,全面聽取。圣,無所不通。
3、為國者以富民為本,以正學為基。(漢?王符《潛夫論?務本》)
釋:為wéi,治理。正,使正當。
4、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三國志?吳書?駱統傳》)
5、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天下興行在民趨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釋:興行,重德行。
民心篇
1、民安土重遷,不可卒變,易以順行,難以逆動。(《三國志?魏書?。民本篇
1、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五子之歌》)
釋:惟,惟獨,只有。邦,國。本,根本。
2、夫民,別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圣。(《管子?君臣上》)
釋:夫,發語詞,無實義。別而聽之,分別聽信個人之辭。合而聽之,全面聽取。圣,無所不通。
3、為國者以富民為本,以正學為基。(漢?王符《潛夫論?務本》)
釋:為wéi,治理。正,使正當。
4、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三國志?吳書?駱統傳》)
5、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天下興行在民趨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釋:興行,重德行。
民心篇
1、民安土重遷,不可卒變,易以順行,難以逆動。(《三國志?魏書?袁渙傳》)
釋:安土重zhòng遷,安居于本土,不愿輕易遷動。卒cù,同“猝”,突然。順,順其意。逆,背其意。
2、可懷以德,難屈以力。(《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釋:懷,懷柔,感化。
3、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宋?蘇轍《新論下》)
釋:寬,為政寬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