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請寫出三句具有現實主義色彩的詩句
1.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和唯心主義
翻開任何一本關于中國古詩的評論就可以發現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古詩有兩大流派,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其實,不光是古詩,其他文學也是有同樣的兩派。具體劃分為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是現代人,或者確切點說的話是外國人而不是詩人本人,因為他們本人并沒有這種意識,他們之所以沒有這種意識是因為他們所過的生活和他們所受思想的影響。在中國古代的主要思想流派,有儒、道、釋三派,具體體現到中國的古詩中也是這樣的。中國的古詩也可分為儒、道、釋三派,用現在的叫法就是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唯心主義。如果按這樣劃分的話,屈原、陶淵明、李白等應該屬于道派的。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要說一下中國的道派,道派的主要思想是“道法自然“。與其說道法自然,到不如說是我行我素。其實,他們是看不慣現實,但是他們又不愿意自己去積極的參與改變現實。在這里,把屈原也歸在里面是有點委屈他了,他有點被迫的意味,但是,人家并沒有要他尋死的意思。不是現實容不下他們,而是他們從不下現實。所以,我們看看的他們不是關心社會,充滿激情,安分守己,而是自甘墮落,不思進取,空閑空想。例如: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名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歡, 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凌亂。醒時同**,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 相期邈云漢。
而韓愈、杜甫、陸游等是儒派的。其實,在中國的古代,儒派和道派就像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一樣影響著中國古代的政治和思想。和道派不同的是,儒派更關注的是人民的疾苦和社會現實。假如人人都像道派那樣的話,社會就很難進步的。因為自然界一直遵守的都是自然的法則,但是也正如預期的那樣自然一直都是自然。野獸遵守的是自然,所以野獸還是野獸。現在西方人的達兒文主義,其實也就是自然法則,之所以到現在才提出來,說明他們的落后。其實我們的祖先早就提出來了,而且提的不他還完善。唐朝的詩人劉禹錫:
天之道在自然,其用在強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在這里我們看到,自然法則只使用于自然,遵守的是弱肉強食,而人類使用的是法制,遵守的是是非曲直。那么如果說道派關注的是自然的話,儒派關注的是社會。下面是一個例子:
貧女
秦韜玉
蓬門未識乙羅香,擬托良媒亦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苦恨年年壓金錢,為他人作嫁衣裳。
還有一派釋派,就是佛教的。這一派似乎是不被重視的,因為很少人能夠去注意他們,而他們也是不愿意讓別人過多的去注意他們的,但是他們在歷史上,特別在中國的古詩中是有很大的分量的,這在古詩中是能夠體現出來的。比如李白的詩中就有好多描寫這些人的,他的好多朋友都和尚。蘇軾就經常同和尚交往,他的詩中也有好多。但是有趣的是釋派的詩人在中國古詩中似乎是沒有地位的,當我們翻開唐詩的時候,里面沒有一首是和尚做的。在我們旅游的時候,我們又會發現另外一種情況,好多的名山大川,古廟名剎都是因為有禪詩而讓人留戀和無盡的回味。下面就舉一個例子:
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
這是一個叫神秀的和尚寫的,而另一個叫慧能的和尚寫到:
菩提本無樹,明鏡并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二、描寫不悔的詩
1:笑容或眼淚,幸福或悲傷,都已被這一年的雨季模糊了焦影,十八歲的悲傷總是特別多,或許認為自己什么都懂,亦或許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懂,就這么毫不反抗地讓悲傷籠罩了自己。
2:偶爾仰起頭看看天空、尋找屬于自己的那片藍天、這時候。小小的幸福會注滿心頭、永遠充實的過著自己隨心所欲的生活、學習固然是枯燥的、可是仔細一想也是有意思的、有一天你失去了學習。
那或許你會覺著空虛了。3:更多唯美的句子請關注:關于青春的唯美句子 描寫青春很傷感的句子語句4:如果你觀到面前的陰影,別怕,那是因為你的散文詩的文體特點背后有陽光。
如果可以和你在一起,我寧愿讓天空所有的星光全部損落,因為你的眼睛,是我生命里最亮的光芒。5:這是1個多么完善的輪回,咱們就走在這樣1個輪回。
沒有起點和終點,沒有方向和目標。就這樣不斷的不斷的走。
然后你會碰到一些人,你們會相伴一程,或只是擦身而過,然后繼續上路。更多唯美的句子請關注:關于青春的唯美句子 描寫青春很傷感的句子語句6:我好喜歡回頭張望自己走過的路,盡管每看一次,心都會被拉扯出止不住的疼痛,喜歡在黑夜里,閉上眼睛懷念著某一個人,或許只有在如此暗淡的夜里,我才敢這么肆意地想念,想象著自己未來的成就與幸福,但從不曾想過那幸福會與我有關。
7:我們曾經是單純的孩子,我們希望能單純一輩子。如果可以選擇,我們寧愿永遠不懂,那些從前不懂的事。
8: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年青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候,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
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9:夜靜如水,雨淅淅瀝瀝的下著,飄進屋檐的雨絲,染濕了青春的扉頁,風沿著我的睡意,襲入了我的夢中,吹散了青春二字,又支離破碎的呈現在清晨醒來的晨曦里。
10:我無法把她們對我的關心表達地琳瑯滿目,但只有在他們的面前,我的悲傷才顯得那么淋漓盡致,因為她們了解我,我是幸運的,雖然我丟失了心里面很重要的東西,可她們是我最重要的朋友,她們陪我成長,關心我,幫我,她們對我那么好、那么好,讓我如此依賴,盡管不在我身邊,但卻從來不曾覺得遠……*11:青春氣貫長虹,勇銳蓋過怯懦,進取壓倒茍安。如此銳氣,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則更多見。
年歲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12:換一種風格來想象那些年輕的生命享受的質樸而唯美的光陰在古老的燈光,風化的筆跡,僵直的手指都再不能延續書寫的時候,從兩片淡綠色的陽光里,復蘇的柔軟的生命,卻才剛剛開始。
13:更多唯美的句子請關注:關于青春的唯美句子 描寫青春很傷感的句子語句14:語句15:冷氣變成風,從兩人之間的距離穿過去。這樣的距離。
原來就可以放進太多東西——彼此的不熟悉。忽視。
遺忘。偶爾的迷惑。
在狹窄的世界里偶然地遇見之后,又被撤走了那些控制著偶然的邊界,周遭在一瞬恢復了廣袤與無邊。想要接近的步履卻遠遠比不過世界迅速擴張的速度,除了眼睜睜看彼此的距離變遠,又能做什么。
16: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于這些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17: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像、熾熱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涌流。18:生活賦予我們一種巨大的和無限高貴的禮品,這就是青春:充滿著力量,充滿著期待志愿,充滿著求知和斗爭的志向,充滿著希望信心和青春。
19:拾起鵝卵石,才明白,這青春的含義,慢慢的含義,慢慢的放入記憶的口袋,重新上路,我會感嘆道:“青春,讓生活更美好。20: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唐必致靈魂。
憂煩、惶恐、喪失自信,定使心靈扭曲,意氣如灰。21:人生如一條河流,無數的記憶成了河底的鵝卵石,拾起一顆,沙鍋面赤然刻著兩個大字——青春。
用力把它仍入時間的旋渦中,飛入人生年華之中……22:好朋友不但應該在關鍵時刻拔刀相助,不但應該分享彼此的秘密,還應該隨時義無反顧地,為對方作出犧牲。過去是我塵封的日記,忽一日,我清點它們,它們整齊但模糊,窎遠。
我想,也許可以把它們刻字那座叫愛情的碑的背后!23:青春的腳步慢慢向我們接近,青春的苦惱也隨之而來。24:人總是喜歡解脫束縛,尋求另外一種新鮮刺激的生活。
就像穿鞋,穿久了,光著腳走路,就會有一種全新的體驗。然而,光腳一旦遇上了玻璃碴,就容易受傷……25:青春是首不悔的詩。
有一首詩最為動人,那就是青春;有一段人生最美麗,那就是青春;有一道風景最為亮麗,那就是青春。請不要說青春已疲憊,也許你的幻想曾被現實無情的毀滅,也許你的追求毫無結果,但你應該相信,沒有寒風的洗禮,哪來萬紫千紅的春天?沒有辛勤的耕耘,哪有累累碩果?青春是一首不悔的詩。
26:如果愛上了,就不要等閑放棄。冒失可能使你后悔一陣子,怯懦卻可能使你后悔生平!27:風吹起花瓣猶如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搖晃搖晃,成為我命途中最美的點綴。
看天,看雪,看季候,深深的暗影!28:我們都年青像五月里響起的風鈴,哼著。
三、描寫風景十分清幽寧靜的詞或詩句有哪些
好詞:
生機勃勃 沃土千里 炊煙裊裊 依山傍水
羊腸小道 牛肥馬壯 麥浪翻滾 山環水繞
生活恬靜 依山傍水 青山綠水 青山環抱
樹高林密 野草遍地 綠草如茵 百花爭艶
好句:
1.一條條小河宛如藍色的緞帶纏繞著一望無際的綠色田野,遠處一座座造型古樸、色彩和諧的小屋,一派美麗動人的田園風光!
2.小村上空升起裊裊炊煙,好像一個身穿白紗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在夕陽的照耀下婀娜多姿。
3.矮矮的房屋也是一種藝術品,古典、優雅,像一幅濃郁的油漆彩畫。
4. 綠草如茵的草原上還有一條細細的河,袒露在陽光下,遠遠看去,像一條發光的銀項鏈。
5. 雨后的草原,野花競放,像一塊剛浸過水的花頭巾,連露珠兒也都是五顏六色的了!
6. 遠遠地眺望,草地上有團團白云在蠕動,原來這是牧場的羊群,一只只白生生的,肥壯可愛,使草原更加生的小鳥兒唧唧喳機勃勃。
好段:
1.平緩的山坡上鑲嵌著一塊塊粉紅色的蕎麥田,路邊鋪著碧綠的青稞地,圓木建成的圍欄順著彎彎曲曲的土路,一直通向遠方的原始森林,藏式吊腳樓錯落有致地分布在路旁,煮奶茶的淡藍色煙霧中,牛群、羊群時隱時現……整個氛圍呈現著一種中世紀鄉土意味。
2. 冉冉升起的如銀的炊煙,那更古沉默永不停息的小溪,那馱著夕陽緩緩獨行的老牛,一方方秧田像棋盤格子,綠絨絨的秧苗,織成一幅幅地毯,遠遠地伸向天際;叢叢綠樹掩映著青磚紅瓦的房屋。 春天,故鄉的松樹林依然郁郁蒼蒼,映山紅卻已開遍山丘。
3.夏日的草原,早晨空氣格外清新,我纏著父親在草原上漫步。幽幽的草香迎面拂來,紅艷艷。朝陽正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為遼闊的草原鍍上一層金色。草葉上的露珠,像鑲在翡翠上的珍珠,閃著五顏六色的光華。我看到草叢中夾著許多粉紅色、白色、黃色或是藍色的不知名的花,把草原裝扮得十分美麗。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賀知章《詠柳》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杜甫《絕句》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張志和《漁歌子》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葉紹翁《游園不值》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朱熹《春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殘《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 《渭城曲》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四、描寫風景十分清幽寧靜的詞或詩句有哪些
1,《鳥鳴澗》唐代: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白話文釋義:很少有人活動只有桂花無聲地飄落,夜里一片靜謐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不時地高飛鳴叫在這春天的溪澗中。 2,《池上二絕》唐代:白居易 山僧對棋坐,局上竹陰清。
映竹無人見,時聞下子聲。 白話文釋義:兩個僧人坐著下圍棋,竹樹樹陰遮蓋了棋盤。
再無他人能在竹林外見到他們,人們在竹林外的話可以聽到兩位僧人微小的落子聲。 3,《鹿柴》唐代: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白話文釋義:幽靜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
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4,《竹里館》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白話文釋義:獨自閑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
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里?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5,《入若耶溪》南北朝: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 白話文釋義:我駕著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閑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蕩悠。
晚霞從遠處背陽的山頭升起,陽光照耀著蜿蜒曲折的水流。蟬聲高唱,樹林卻顯得格外寧靜;鳥鳴聲聲,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這地方讓我生了歸隱之心,我因多年來厭倦仕途卻沒有歸隱而悲傷起來。
五、反映了送友人的詩句
李白《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1]。
此地一為別[2],孤蓬萬里征[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4]。
賞析
這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
首聯點出告別的地點。詩人和友人并肩緩轡來到城外,舉首遠望,只見一抹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一灣清澄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是寫景,但景中含情。那抹淡遠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及,引出一縷悵惘之意,暗透出詩人對眼前離別的無可奈何;而那灣繞城的流水似乎又象征著綿綿離情,潺潺不絕。這一聯“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對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個畫面色彩清麗。“橫”字寫青山的靜,“繞”字寫白水的動,也相當準確。
接下去兩句寫情。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里之外去了。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頸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天邊一片白云飄然而去,一輪紅日正向著地平線徐徐而下。此時此景,更令人感到離別的凄涼痛苦,難舍難分。這兩句“浮云”對“落日”,“游子意”對“故人情”,也對得很工整,切景切題。詩人不僅是寫景,而且還巧妙地用“浮云”來比喻友人,他就象天邊的浮云,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誰知道他會飄泊到何處呢?無限關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輪西沉的紅日落得那么徐緩,戀戀不舍地把最后的光線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離開。而這正是詩人此刻心情的象征啊!
結尾兩句寫離別時的場景。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似乎和主人的心意相通,不時蕭蕭長鳴。詩人雖然沒有直接說離別的感覺,然而馬尚且不耐離情的凄苦,揚鬃哀嘶,人何以堪!
這首詩寫得自然明快,感情熱誠。詩中青翠的山巒,清澄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云,再加上班馬長鳴,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畫面中流蕩著無限溫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注釋
[1]郭:外城.
[2]為別:作別。
[3]孤蓬;一名飛蓬,枯后根斷,常隨風飛旋。萬里征:萬里行。 1.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3.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4.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5.輪臺東門送君去,
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7.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8.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李白:《送友人》
9.春草明年綠,
王孫歸不歸?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10.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柳永:《雨霖鈴》)
11.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李白:《送友人》)
12.仍憐故鄉水,
萬里送行舟。
(李白:《渡荊門送別》)
13.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李叔同:《送別》)
[4]蕭蕭:馬鳴聲。班:分別。
六、長路關心悲劍閣 片云何意傍琴臺是誰的詩句
野老
【年代】:唐
【作者】:杜甫——《野老》
【內容】
野老籬邊江岸回,柴門不正逐江開。
漁人網集澄潭下,賈客船隨返照來。
長路關心悲劍閣,片云何意傍琴臺?
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哀。
【賞析】:
此詩寫于上元元年(760),這時杜甫剛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來。經過長年顛沛流離之后,總算得到了一個憩息之處,這使他聊感欣慰。然而國家殘破、生民涂炭的現實,卻時時在撞擊他的心靈,使他無法寧靜。這首詩就揭示了他內心這種微妙深刻的感情波動。
詩的前四句寫草堂之景,筆觸悠閑疏淡,詩句好象信手拈來似的。開頭“野老”二字,是杜甫自稱。江岸回曲,竹籬茅舍,此時詩人正在草堂前的江邊漫步觀賞。“柴門”一句妙在寫得毫不費力。這個柴門好象是隨意安上去的,既然江流在這里拐了個彎,就迎江安個門吧,方位不正也無所謂,一切任其自然。而那邊澄碧的百花潭中,漁民們正在歡快地下網捕魚呢。“澄潭”指百花潭,是草堂南面的水域。也許因為江流回曲,適于泊舟,那一艘艘商船也映著晚霞,紛紛在此靠岸了。這四句,是詩人野望之景,出語那么純真自然,猶如勾畫了一幅素淡恬靜的江村閑居圖,整個畫面充滿了村野之趣,傳達了此時此刻詩人的閑適心情。然而杜甫并不是一個超然物外的隱士,久望之下,竟又生出另一番情思來了。
“長路”承上“賈客船”而來,接得極自然。杜甫有詩云:“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四首》),大概就指這些“賈客船”。正是這些“萬里船”,擾亂了他平靜的心境,令人想起那漫漫長途。這“長路”首先把他的思緒引向大江南北,那里有他日夜思念的弟妹,他常想順江東下。由此又想到另一條“長路”:北上長安,東下洛陽,重返故里。然而劍門失守,不僅歸路斷絕,而且整個局勢是那樣緊張危急,使人憂念日深。在這迷惘痛苦之中,他仰頭見到白云,不禁發出一聲癡問:“片云何意傍琴臺?”琴臺是成都的一個名勝,相傳為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當壚賣酒的地方,此代指成都。“片云”用以自喻,意思是:自己浮云般的飄泊之身,為何留滯蜀中呢?首先當然是戰亂未平,兵戈阻絕。但又是誰把他趕出朝廷,剝奪了他為國效力的機會呢?這一句借云抒情,深婉含蓄。云傍琴臺,本是自然現象,無須怪問。因而這一問好似沒頭沒腦,也無法回答,其實正表達了詩人流寓劍外、報國無門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亂心情。
尾聯二句,傳出了詩人哀愁傷感的心情。詩人感嘆去年洛陽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復,而西北方面吐蕃又在虎視耽耽。蜀中也隱伏著戰亂的危機,聽那從蕭瑟秋風中的成都城頭傳來的畫角聲,多么凄切悲涼!全詩以此作結,余味無窮。
詩的前四句所寫之景,恰如王國維所說的“無我之境”。“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人間詞話》)這就是說,詩人以寧靜的心境去觀照外物,“自我”好象溶入客觀世界,這時寫出的意境即是無我之境。本詩前四句詩人心境淡泊閑靜,完全陶醉于優美的江邊晚景中,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詩的后四句轉入抒情后,仍未脫離寫景,但這時又進入了“有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間詞話》)這里的景物,無論是云彩還是城闕,是秋色還是角音,都浸染了詩人哀傷的感情色彩。兩種境界,互相映襯,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當詩的上半部展現出那幅江村圖時,人們以為詩人是忘情于自然了,讀到下面,才感受到他深沉的憂國憂民之心,原來他的閑適放達,是在報國無門的困境中的一種自我解脫。這種出于無奈的超脫,反過來加深了痛苦心情的表達,在平靜水面下奔涌著的痛苦的潛流,是一種更為深沉的哀痛
七、詩句鑒賞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塞外苦寒,北風一吹,大雪紛飛。詩人以“春風”使梨花盛開,比擬“北風”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僅寫出了“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出了詩人驚喜好奇的神情。“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頗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見過梨花盛開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花團錦簇,壓枝欲低,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為神似。春風吹來梨花開,竟至“千樹萬樹”,重疊的修辭表現出景象的繁榮壯麗。“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東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無論豪情與奇趣都得讓此詩三分。詩人將春景比冬景,尤其將南方春景比北國冬景,幾使人忘記奇寒而內心感到喜悅與溫暖,著想、造境俱稱奇絕。要品評這詠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個成語——“妙手回春”。
2、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并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八、寫出相應的詩句
《清平樂》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的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真實的反映了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實安逸的農村生活。
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構思巧妙、新穎、色彩協和、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美好的印象。 清平樂·村居》辛棄疾 詩人首先把我們的目光帶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長滿青草的溪邊。
聽見茅草屋有人操著柔媚的南方口音帶著醉意在互相說話取笑,是誰呢?原來是一對白發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兒子在小溪的東面鋤豆田里的雜草,二兒子正在編雞籠子,調皮可愛的小兒子,趴在溪邊剝著蓮蓬,那憨稚之態格外讓人喜歡。詩人以簡練的筆觸勾畫出一幅優美的田園景物,描繪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態的形象,借此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閑居農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村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并不能說是作者對現實的粉飾。從作者一生始終關心宋朝恢復大業來看,他向往這樣農村生活,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愛國熱忱。
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在遠離抗金前線的村莊,這種。《清平樂》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的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真實的反映了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實安逸的農村生活。
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構思巧妙、新穎、色彩協和、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美好的印象。 清平樂·村居》辛棄疾 詩人首先把我們的目光帶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長滿青草的溪邊。
聽見茅草屋有人操著柔媚的南方口音帶著醉意在互相說話取笑,是誰呢?原來是一對白發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兒子在小溪的東面鋤豆田里的雜草,二兒子正在編雞籠子,調皮可愛的小兒子,趴在溪邊剝著蓮蓬,那憨稚之態格外讓人喜歡。詩人以簡練的筆觸勾畫出一幅優美的田園景物,描繪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態的形象,借此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閑居農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村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并不能說是作者對現實的粉飾。從作者一生始終關心宋朝恢復大業來看,他向往這樣農村生活,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愛國熱忱。
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在遠離抗金前線的村莊,這種和平寧靜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觀想象的產物,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心描寫色彩憬物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