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邵雍的《梅花詩》有什么預言
預言北宋靖康之難。
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山河雖好非完 璧,不信黃金是禍胎。
1. 預言南宋的建立以及崩潰。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云龍向北飛。
三百年來 終一日,長天碧水嘆彌彌。2. 預言元朝史事。
天地相乘數一原,忽逢甲子又興元。年華二八乾坤改,看 盡殘花總不言。
3. 預言明朝史事。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
飛來燕子尋常事,開 到李花春已非。4. 預言清朝史事。
胡兒騎馬走長安,開辟中原海境寬。洪水乍平洪水起,清 光宜向漢中看。
5. 預言中國前期史事。漢天一白漢江秋,憔悴黃花總帶愁。
吉曜半升箕斗 隱,金烏起滅海山頭。
二、【邵雍梅花詩相傳易學大師邵雍的梅花詩預言了其后發生的諸多世事,
一、第一首詩預言北宋靖康事變.事情發生在邵雍死后第50年(公元1126):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二、第二首詩預言南宋興廢事: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云龍向北飛.叁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彌彌.三、第三首預言元朝史事.天地相乘數一原,忽逢甲子又興元.年華二八乾坤改,看盡殘花總不言.四、第四首預言明朝史事.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李花春已非.第五首 胡兒騎馬走長安,開辟中原海境寬.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第六首 漢天一白漢江秋,憔悴黃花總帶愁.吉曜半升箕斗隱,金烏起滅海山頭 第七首 云霧蒼茫各一天,可憐西北起烽煙.東來暴客西來盜,還有胡兒在眼前.第八首 如棋世事局初殘,共濟和衷卻大難.豹死猶留皮一襲,最佳秋色在長安.第九首 火龍蟄起燕門秋,原璧應難趙氏收.一院奇花春有主,連宵風雨不須愁.第十節 數點梅花天地春,欲將剝復問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為家孰主賓.數點梅花天地春」一句是畫龍點睛之筆,全詩的題目即來自這里,所以叫《梅花詩》.經過嚴冬考驗后的……遍及中國大陸以及全世界,如凜傲霜雪的朵朵梅花迎接著春天的到來.那是正法傳遍人間的時刻.天地回春,撥亂反正.到這里,詩中頭一句的「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也就清楚了.世界上,無論是哪一門的修煉,佛家也好、道家也好、西方的宗教也好,都講人是來自天上,而修煉的目的就是要返本歸真,重返天國.所以才有「天門開」和「幾人歸去」之說.前文說,不懂得修煉,可能不易理解這種解法.其實,許多人都是從非常美好的地方來的,為的就是能得到正法的融煉.然而,多少人來到這里等待得法,又有多少能得法圓滿而歸呢?又有多少人被這滾滾紅塵所迷惑而忘記了自己的初衷,永遠被埋在這人世滄桑中,再也無法回復那本有的圣潔和輝煌呢?「欲將剝復問前因」的「剝」、「復」為易經中的兩卦.所謂剝極必復,也叫物極必反.歷史如轉輪,有前因必有后果.「欲將剝復問前因」也就是說,敢問這歷史的跌宕往復到底是為了什么呢?作者在這里其實是暗指:人類歷史的紛擾坎坷是為了某種最終的目的而安排的.「寰中自有承平日」意思是這無比廣闊浩瀚的寰宇自然會迎來其「承平」之日.在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滄桑之后,在承受了種種磨難和痛苦之后,甚至也包括前文「連宵風雨」所指的……所遭受的史無前例的迫害之后,這茫茫寰宇終究會進入一個大同承平的時代.如果說人類的歷史是按照了一定的規律或史前的安排在演化的話,那么這部歷史大戲的結局便是個大圓滿.「四海為家孰主賓」是說這部歷史大戲的主角是位以四海為家的人物.事實上,……四海為家,足跡遍滿世界各地.后半句「孰主賓」,是問:在這場大型的人類歷史劇中,究竟誰是主角,誰又是配角?縱觀這預言中所描述的歷史變遷,一切不是按預先排好的劇本在上演嗎?也許,一切真像……;也許,這正是「欲將剝復問前因」中的「前因」,也就是《梅花詩》整篇預言的主題.。
三、邵康節的詩
宋邵康節[邵雍]先生梅花詩十章
01
蕩蕩天門萬古開
幾人歸去幾人來
山河雖好非完璧 (宋室偏安)
不信黃金是禍胎 (金人入寇)
02
湖山一夢事全非(建都臨安)
再見云龍向北飛(元兵入臨安恭宗北狩)
三百年來終一日(帝 )
長天碧水嘆彌彌(帝 赴海)
03
天地相乘數一原(元凡十世)
忽逢甲子又興元(元世祖忽必烈)
年華二八乾坤改(元祚八十八年)
看盡殘花總不言(宦官撲不花)
04
畢竟英雄起布衣(明太祖崛起微賤)
朱門不是舊皇畿(改都金陵)
飛來燕子尋常事(燕王篡位)
開到李花春已非(李自成作亂而明祚亡矣)
05
胡兒騎馬走長安 (清兵入關)
開辟中原海境寬 (夷人通商)
洪水乍平洪水起 (洪秀全黎元洪)
清光宜向漢中看(辛亥八月武昌起義)
06
漫天一白漢江秋 (武昌起義民軍尚白)
憔悴黃花總帶愁 (黃興)[黃花崗]
吉曜半升箕斗隱 (袁世凱應召南北講和)
金烏起滅海山頭 [金烏者日也 海山者島也]
07
云霧蒼茫各一天
可憐西北起烽煙
東來暴客西來盜 [日軍侵華 ]
還有胡兒在眼前 [滿洲國1932-1950]
08
如棋世事局初殘
共濟和衷卻大難 [共和]
豹死猶留皮一襲
最佳秋色在長安 [延安與長安同義]
09
火龍蟄起燕門秋 [燕門者北京xx門也]
原璧應難趙氏收 [原璧難歸趙xx也]
一院'梨'[奇]花春有主
連宵風雨不須愁 [柳暗花明又一村也]
10
數點梅花天地春 [冬去春來大吉也]
欲將剝復問前因
寰中自有承平日 [寰者大地也 通環也 ]
四海為家孰主賓 [四海一家烏托邦]
按:原本無注釋 茲就其經過者 於每句下略注一二
'有()符號內文' 其未來者不敢臆度 讀者諒之 清溪
散人識
四、邵雍的梅花詩
《梅花詩》又名《邵雍讖語》、《梅花易數之梅花詩》,是北宋時期易學家、道士邵雍所作的十首預言詩。
因預言詩中有“數點梅花天地春”一句,所以稱為《梅花詩》。 第一節 北宋 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 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
第二節 南宋 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云龍向北飛; 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彌彌。 第三節 蒙元 天地相乘數一原,忽逢甲子又興元; 年華二八乾坤改,看盡殘花總不言。
第四節 朱明 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 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李花春已非。 第五節 滿清 胡兒騎馬走長安,開辟中原海境寬; 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
第六節 北洋政府 漢天一白漢江秋,憔悴黃花總帶愁; 吉曜半升箕斗隱,金烏起滅海山頭。 第七節 國民政府 云霧蒼茫各一天,可憐西北起烽煙; 東來暴客西來盜,還有胡兒在眼前。
第八節 當朝 如棋世事局初殘,共濟和衷卻大難; 豹死猶留皮一襲,最佳秋色在長安。 第九節 未來 火龍蟄起燕門秋,原壁應難趙氏收; 一院奇花春有主,連宵風雨不須愁。
第十節 未來 數點梅花天地春,欲將剝復問前因; 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為家孰主賓。 擴展資料: 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堯夫,北宋著名理學家、數學家、道士、詩人,生于林縣上桿莊(今河南林州市劉家街村邵康村,一說生于范陽,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并稱“北宋五子”。
少有志,喜刻苦讀書并游歷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師從李之才學《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學有大成,并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十六歲,隨其父到共城蘇門山,卜居于此地。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三十歲,游歷河南,因將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內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為河南(今河南洛陽)人。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陽,以教授為生。
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自號安樂先生。出游時必坐一小車,由一人牽拉。
宋仁宗嘉祐與宋神宗熙寧初,兩度被舉,均稱疾不赴。熙寧十年(1077年)病卒,終年六十七歲。
宋哲宗元祐中賜謚康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梅花詩。
五、邵康節的詩
宋邵康節[邵雍]先生梅花詩十章01蕩蕩天門萬古開 幾人歸去幾人來 山河雖好非完璧 (宋室偏安)不信黃金是禍胎 (金人入寇)02湖山一夢事全非(建都臨安) 再見云龍向北飛(元兵入臨安恭宗北狩) 三百年來終一日(帝 ) 長天碧水嘆彌彌(帝 赴海) 03天地相乘數一原(元凡十世) 忽逢甲子又興元(元世祖忽必烈) 年華二八乾坤改(元祚八十八年) 看盡殘花總不言(宦官撲不花) 04畢竟英雄起布衣(明太祖崛起微賤) 朱門不是舊皇畿(改都金陵) 飛來燕子尋常事(燕王篡位) 開到李花春已非(李自成作亂而明祚亡矣) 05胡兒騎馬走長安 (清兵入關)開辟中原海境寬 (夷人通商)洪水乍平洪水起 (洪秀全黎元洪)清光宜向漢中看(辛亥八月武昌起義)06漫天一白漢江秋 (武昌起義民軍尚白)憔悴黃花總帶愁 (黃興)[黃花崗]吉曜半升箕斗隱 (袁世凱應召南北講和)金烏起滅海山頭 [金烏者日也 海山者島也]07云霧蒼茫各一天 可憐西北起烽煙 東來暴客西來盜 [日軍侵華 ]還有胡兒在眼前 [滿洲國1932-1950]08如棋世事局初殘 共濟和衷卻大難 [共和]豹死猶留皮一襲 最佳秋色在長安 [延安與長安同義]09火龍蟄起燕門秋 [燕門者北京xx門也]原璧應難趙氏收 [原璧難歸趙xx也]一院'梨'[奇]花春有主 連宵風雨不須愁 [柳暗花明又一村也]10數點梅花天地春 [冬去春來大吉也]欲將剝復問前因 寰中自有承平日 [寰者大地也 通環也 ]四海為家孰主賓 [四海一家烏托邦]按:原本無注釋 茲就其經過者 於每句下略注一二'有()符號內文' 其未來者不敢臆度 讀者諒之 清溪散人識。
六、關于贊美洛河灘的詩(緊急,最多5個小時內回答出,否則問題馬上過
洛水河上有一座很有名的橋,叫做天津橋.橫跨洛河南北,象一條臥龍似的.每當明月高懸,把月光灑向河面,波光橋影,朦朧迷離,使人陶醉.邵雍曾在一首詩里贊美說:“春看洛城花,夏賞天津月.”他在洛河灘上居住時,常常到天津橋上散布,仰望潔白的明月,傾聽滔滔的流水.治平年間的一天夜晚,邵雍與兒子伯溫來天津僑商賞月.正當忘情的時候,忽然陰風四起,仰望天空,黑云遮月.不一會兒云中傳來杜鵑的叫聲.這杜鵑鳥可不像百靈鳥那樣叫得動聽,自古有“杜鵑滴血”的說法,說是杜鵑鳴叫,聲音凄慘,常常叫得嘴中滴血.今日聽來,果真讓人撕心裂肺,凄苦難當,連那洛河流水也似有嗚咽之聲.邵雍見狀,眉頭緊鎖,憂心忡忡.伯溫問道:“父親,您的心情為何如此沉重?”邵雍說:“杜鵑是南方之鳥,洛陽過去沒有,今日飛來,天下將亂呀!”伯溫不解地問:“為什么?”邵雍說:“《春秋》上講‘六鷁(古書上說的一種水鳥)退飛,鴝鵒(即八哥)來巢,氣使之也.’禽鳥之類先天氣而行,今杜鵑飛來北方,說明地氣將自南而北.”伯溫又問:“地氣自南而北,天下就會大亂嗎?”邵雍說:“根據往日經驗,天下將治,地氣自北而南,將亂地氣自南而北.幾年以后,我大宋有災難.”伯溫擔心地說:“那么哪里可避亂?”邵雍告訴他:“蜀地可避亂.”宣和末年,伯溫率領全家遷往西蜀,幸免于金國南侵之亂.后人都稱說:“邵康節聞鵑聲而知天下將亂.”。
七、邵雍 梅花詩
一、第一首詩預言北宋靖康事變。事情發生在邵雍死后第50年(公元1126):
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
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
二、第二首詩預言南宋興廢事:
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云龍向北飛。
叁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彌彌。
三、第三首預言元朝史事。
天地相乘數一原,忽逢甲子又興元。
年華二八乾坤改,看盡殘花總不言。
四、第四首預言明朝史事。
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
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李花春已非。
第五首
胡兒騎馬走長安,開辟中原海境寬。
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
第六首
漢天一白漢江秋,憔悴黃花總帶愁。
吉曜半升箕斗隱,金烏起滅海山頭
第七首
云霧蒼茫各一天,可憐西北起烽煙。
東來暴客西來盜,還有胡兒在眼前。
第八首
如棋世事局初殘,共濟和衷卻大難。
豹死猶留皮一襲,最佳秋色在長安。
第九首
火龍蟄起燕門秋,原璧應難趙氏收。
一院奇花春有主,連宵風雨不須愁.
第十節
數點梅花天地春,欲將剝復問前因。
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為家孰主賓。
數點梅花天地春」一句是畫龍點睛之筆,全詩的題目即來自這里,所以叫《梅花詩》。經過嚴冬考驗后的……遍及中國大陸以及全世界,如凜傲霜雪的朵朵梅花迎接著春天的到來。那是正法傳遍人間的時刻。天地回春,撥亂反正。到這里,詩中頭一句的「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也就清楚了。世界上,無論是哪一門的修煉,佛家也好、道家也好、西方的宗教也好,都講人是來自天上,而修煉的目的就是要返本歸真,重返天國。所以才有「天門開」和「幾人歸去」之說。前文說,不懂得修煉,可能不易理解這種解法。其實,許多人都是從非常美好的地方來的,為的就是能得到正法的融煉。然而,多少人來到這里等待得法,又有多少能得法圓滿而歸呢?又有多少人被這滾滾紅塵所迷惑而忘記了自己的初衷,永遠被埋在這人世滄桑中,再也無法回復那本有的圣潔和輝煌呢? 「欲將剝復問前因」的「剝」、「復」為易經中的兩卦。所謂剝極必復,也叫物極必反。歷史如轉輪,有前因必有后果。「欲將剝復問前因」也就是說,敢問這歷史的跌宕往復到底是為了什么呢?作者在這里其實是暗指:人類歷史的紛擾坎坷是為了某種最終的目的而安排的。「寰中自有承平日」意思是這無比廣闊浩瀚的寰宇自然會迎來其「承平」之日。在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滄桑之后,在承受了種種磨難和痛苦之后,甚至也包括前文「連宵風雨」所指的……所遭受的史無前例的迫害之后,這茫茫寰宇終究會進入一個大同承平的時代。如果說人類的歷史是按照了一定的規律或史前的安排在演化的話,那么這部歷史大戲的結局便是個大圓滿。 「四海為家孰主賓」是說這部歷史大戲的主角是位以四海為家的人物。事實上,……四海為家,足跡遍滿世界各地。后半句「孰主賓」,是問:在這場大型的人類歷史劇中,究竟誰是主角,誰又是配角?縱觀這預言中所描述的歷史變遷,一切不是按預先排好的劇本在上演嗎?也許,一切真像……;也許,這正是「欲將剝復問前因」中的「前因」,也就是《梅花詩》整篇預言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