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自然環境詩句
詩中云1;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關山月))2.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3.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李白:(獨坐敬亭山))4.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5.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高適:《別董大》)6.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7.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杜牧:《山行》)8.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9.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李白:《早發白帝城》)詩中河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經.關雎》)2.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4.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夏完淳:《別云間》)5.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6.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7.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8.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9.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詩中山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江雪》)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3.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關山月})4.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5.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6.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7.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淵明:《歸園田居》)8.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9.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10.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詩中江1.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夏日絕句》)2.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3.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4.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5.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6.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7.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張繼:(楓橋夜泊》)8.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9.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中水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蒹葭》)2.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3.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曹操:<觀滄海》)4.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5.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劉禹錫:《竹枝詞》)6.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8.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二、描寫描寫環境優美的句子
春天來了,萬物復蘇,柳樹抽出了她那柔嫩而纖弱的枝條.今天又下起了毛毛細雨,飄飄灑灑的,玄武湖畔一排排柳樹隱沒在茫茫的細雨之中,漸漸地消失在霧里.遠遠地就看到一排垂柳,條條柳絲剛剛返青,綠影婆娑在微風的吹拂下像一層綠紗籠罩在柳樹后的梅花,美極了.秋光疊疊復重重,潛度偷移三徑中秋天,沒有春天五彩斑斕的鮮花,沒有夏天茂盛異常的綠樹,沒有冬天紛紛揚揚的雪花,但秋天有果實累累的果樹,給人們帶來豐收的喜悅,到處都是瓜果遍地!春天的江南是美麗的,風很柔和,空氣很清新,太陽很溫暖;大田里的麥苗像一片海,星羅棋布的村莊是不沉的舟,縱橫交錯的彎彎曲曲的河道,河邊的柳枝吐了嫩芽,蘆葦邊鉆出來放時透青了;河道里平靜的水,從冬天的素凈中蘇醒過來,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萬里晴空,陽光燦爛.春姑娘曬得都瞇縫起眼睛來了.那嫩綠的新葉,那田野的薄霧輕煙,象她的衣衫.隨著她春意的步伐,那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簡直要頂著腳站出來啦.無邊無際的平原平坦、廣闊,像一個碩大無比的墨綠色的大翡翠圓盤,蒼茫浩渺,氣魄攝人.一片連綿不斷的平原,在天空下伸展,沒有山丘,像風平浪靜的日子里的海一樣平靜.那霏霏的雨絲,宛如一片朦朧的煙霧,遮掩了綿延千里的淮河平原.高原的氣候,真叫人無從捉摸.忽而喜,忽而怒;忽而風滿天,忽而平靜得紋絲不動.高原上的春天短得像兔子的尾巴,一閃便不見了.綠草如茵的草原上還有一條細細的河,袒露在陽光下,遠遠看去,像一條發光的銀項鏈.雨后的草原,野花競放,像一塊剛浸過水的花頭巾,連露珠兒也都是五顏六色的了!。
三、寫環境好的詩句
1、鵲踏枝·六曲闌干偎碧樹 五代:馮延巳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
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譯文 在綠陰叢中,一座別致、幽靜的小樓悄然獨立,曲曲折折的欄桿緊緊依偎著碧樹,兩者相映成趣。
春風和煦輕柔,鵝黃嫩綠、如絲如縷的楊柳在風中款款擺動腰肢,搖曳多姿。 春光明媚,晴空萬里,游絲裊裊,柳絮翻飛,這已是暮春景象了,正當杏花盛開,嬌艷無比之際,卻下起了一陣小雨。
在如此深重的幽情之中,她不由沉沉睡去,正在睡酣夢甜之際,卻被窗外清脆的鶯啼聲驚起,而美夢也再也無尋處了。 2、行香子·樹繞村莊 宋代:秦觀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
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
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墻,隱隱茅堂。
飏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
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譯文 綠樹繞著村莊,春水溢滿池塘,淋浴著東風,帶著豪興我信步而行。
小園很小,卻收盡春光。桃花正紅,李花雪白,菜花金黃。
遠遠一帶圍墻,隱約有幾間茅草屋。青色的旗幟在風中飛揚,小橋矗立在溪水旁。
偶然乘著游興,走過東面的山岡。鶯兒鳴啼,燕兒飛舞,蝶兒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3、青玉案·碧山錦樹明秋霽 宋代:曹組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
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涼只恐鄉心起。
鳳樓遠、回頭謾凝睇。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譯文 秋雨初晴,青山紅樹顯得分外明麗。山路突然轉陡,讓人懷疑到了盡頭。
忽然看見彎曲的水流附近有人家。竹籬茅屋,酒旗沙岸,形成了一簇村市。
只恐凄涼的思鄉之情升起。鳳樓渺遠,回首空自望。
今晚將會宿在哪座孤館中呢?秋雁一聲長鳴,殘月映照半窗。總是離人的眼淚。
4、鳳棲梧·霜樹重重青嶂小 宋代:趙可 霜樹重重青嶂小,高棟飛云,正在霜林杪。九日黃花才過了,一尊聊慰秋容老。
翠色有無眉淡掃。身在西山,卻愛東山好。
流水極天橫晚照,酒闌望斷西河道。 譯文 霜樹重重疊疊遠山顯得越來越小,流動的云團高高的樓閣仿佛就在林梢之上,九月九日重陽節剛剛過去。
一杯菊花酒聊以**衰老的容顏。 翠綠山色若有若無就像淡掃的眉黛。
而今雖在西山卻喜愛歸隱東山。流水連天夕陽橫照于水里,酒盡高樓眺望那通往家鄉的西河道風光。
5、天凈沙·江亭遠樹殘霞 元代:吳西逸 江亭遠樹殘霞,淡煙芳草平沙。綠柳陰中系馬。
夕陽西下,水村山郭人家。 譯文 江邊的亭子,背襯著天際的殘霞和樹木。
平坦的沙岸上芳草簇簇,彌漫著淡淡的煙霧。行人跳下馬來,把坐騎在楊柳蔭中拴住。
夕陽西下,近水近山,各有村莊和人家的居屋。
四、描寫環境的詩句意思和表達的意境
這類詩句甚多,只能簡要說說. 所謂詩詞的意境,“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觀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創設的生活圖景,主要是由景物構成.“意境”就是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場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 在意境的創設上,畫面或雄渾壯麗,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或幽清明凈,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曠天底樹,江清月近人”;或和諧靜謐,如“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或開闊蒼涼,如“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或高遠遼闊,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意境常見的表達程式有兩兩相對的四組概念: 宏闊——蒼涼、雄渾、莽蒼、遼闊、高遠、壯闊、深遠 細膩——空寂、纏綿、幽靜、幽美、寧謐、婉轉、朦朧 繁復——繁麗、熱烈、高亢、繁華、淳樸、喧鬧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蕭條、荒涼、冷寂 “一切景語皆情語”,在古代詩歌中,詩人常把要抒發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寫的景物之中,即人們常說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如:臺城(唐·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析】南京古城陰雨連綿,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為一場舊夢,如今只聽到凄涼的鳥鳴.古城的柳樹不管它誰興誰亡,依然枝繁葉茂,如綠煙籠罩長堤.開頭描寫陰雨、江草、鳥鳴,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氣氛,后兩句寓情于景,于常見的景物中寄寓了無限的惆悵,抒發了盛衰興亡的感慨.這首詩營造的是一種凄婉愁怨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