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黃山奇石》找出介紹“先人指路”奇石的句子
應該是仙人指路。
安徽黃山的著名景點之一,位于云谷寺至皮篷路口。一怪石屹立峰巔,其狀似身著道袍的仙人,他一手舉起,似為游客指引進人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石”,又名“仙人指路峰”。它之所以頗負盛名,不僅僅在于外形酷似,而且因為有一段對世人頗有啟發作用的故事。
相傳很早以前,有一位兩歲能文、四歲會武的神童,只因后來科場失意,擂臺負傷,改行經商后又把老本蝕光,在走投無路時就奔赴黃山來尋師訪仙。哪知跑遍了千峰萬壑,連一個藥農、樵夫的蹤影也沒見到。干糧吃光了就吞野果,衣服穿爛了就披樹皮、樹葉。漸漸地變得骨瘦如柴,一天終于昏倒路旁,奄奄一息。不知過了多久,來了一位身背蔑簍,腳著山襪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過來,問明情況后,老人哈哈一笑說:“你怎么聰明反被聰明誤呢?哪里有什么神仙,你快回家去找個力氣活干干,免得把一條命丟在這荒山野嶺白白喂了豺狼虎豹。”說完還送些野果給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話是對的,就千恩萬謝地辭別了老人。沒走多遠,猛一下醒悟過來:“我跑遍全山連個人影也沒見過,那老漢分明就是仙人。”他回頭就追,追上老人后就雙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給指引一條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說:“我哪里是什么神仙。實不相瞞,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這才看破紅塵.隱匿在此.”神童半信半疑,但見老漢風度不凡,氣宇若仙,決心拜老人為師,苦苦哀求不止。誰知等他抬頭再看時,這老人卻變成了一塊高大魁偉的“仙人指路”石。神童又在石頭前百拜千叩,忽然石頭人肚里發出聲音:“踏遍黃山沒見仙,只怪名利藏心間,勸君改走勤奮路,包你余生賽神仙.”神童最終還是聽信了仙人的話,后半生不但成家立業,而且日子過得很火紅。難怪清人曹來復以詩記之:“世事多乖錯,投足皆模糊。請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處指迷途。”在人勝亭北行一公里的石板橋仰視,仙人指路石的形狀又變成了喜鵲,旁有一棵青松,狀若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稱“喜鵲登梅”。
二、仙人指路下一句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
黃 山 奇 石
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的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
每當太陽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只金光閃閃的雄雞。它伸著脖子,對著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說,這就是著名的“金雞叫天都”了。
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等。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巖石,正等著你去給它們起名字呢!
三、形容黃山奇石仙人指路的作文
有一次,爸爸媽媽帶我去游覽聞名中外的黃山,那里風光秀麗,美麗極了。
到了黃山,我們先游覽了黃山大浮溪大峽谷--野生猴源,我們看見了黃山短尾猴和傳說中的猴王。旁邊茂盛的樹林枝葉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摘果子吃。
中餐后赴黃山風景區,先乘坐纜車上山,在緩緩上升過程中,可以盡覽左右兩側秀美的山峰。纜車運行10分鐘,下了纜車我們到了一玉屏樓風景區,賞聞名世界的黃山迎客松,黃山松和黑虎松,觀玉屏睡佛,眺望天都峰,危崖峭壁,峰巖絕壁,處處可見黃山松恣百態萬變。
邊走邊看兩邊山峰林立,造型各異,途中游了獅子峰,猴子觀海,終于看見了課文中所說的“仙桃石”,它真的好像從天上飛下來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跟住我們登了百步云梯一線天,一線天高不可升,步步客心驚,我回頭往下一看,心臟好像都要飛出來一樣,底下是懸崖看不到底,嚇得我兩腳發抖,臉色蒼白,兩手緊緊抓住兩邊的扶手,在媽媽的安慰下,我一步步往上走,最后我們到了光明頂,這里清幽奇秀,美輪美奐的景觀,讓我覺得自己置身于仙境中,感覺美極了。
黃山真不愧是我國聞名中外的風景區呀!。
四、黃山 仙人指路 求寫一段話
仙人指路的傳說:位于云谷寺到皮篷路口。
一怪石屹立峰巔,其狀似身著道袍的仙人,他一手舉起,似為游客指引進入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又名“仙人指路峰”。它之所以頗名盛名,不僅僅在于外形酷似,而且因為有一段對世人頗有啟發作用的故事。
相傳很前,有一位兩歲能文 、四歲會武的神童,只因后來科場失意,擂臺負傷,改行經商后又把老本蝕光,在走投無路的時就奔赴黃山來尋師訪仙。哪知跑遍了千峰萬壑,連一個藥農、樵夫的蹤影也沒見到。
干糧吃光了就吞野果,衣服穿爛了就披樹皮、樹葉。漸漸地變得骨瘦如柴,一天終于昏倒路旁,奄奄一息。
不知過了多久,來了一位身背篾簍,腳著山襪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過來,問明情況后,老人哈哈一笑說:“你怎么聰明反被 聰明誤呢?哪里有什么神仙,你快回家去找人力氣活干干,免得把一條命丟在這荒山野嶺白白喂了豺狼虎豹。”說完還送些野果給神童路上吃。
神童心想老人的話是對的,就千恩萬謝地辭別了老人。沒走多遠,猛一下醒悟過來,“我跑遍全山連個人影也沒見過,那老漢分明就是仙人。”
他回頭就追,追上老人后就雙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給指引一條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說::“我哪里是什么神仙。
實有相瞞,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這才看破紅塵,隱匿在此。”神童半信半 疑,但見老漢風度不凡,氣宇若仙,決心拜老人為師,苦苦哀求不止。
誰知等他抬頭再看時,這老人卻變成了一塊高大魁偉的“仙人指路”石。神童又在石頭前百拜千叩,忽然石頭人肚里發出聲音:“踏遍黃山沒見仙,只怪名利藏心間,勸君改走勤奮路,包你余生賽神仙。”
神童最終還是聽信了仙人的話,后半生不但成家立業,而且日子過得很火紅。難怪清人曹來復以詩記之:“世事多乖錯,投足皆模糊。
請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處指迷途。”在入勝亭北行一公里的石板橋仰視,仙人指路的形狀又變成了喜鵲。
旁有一棵青松,狀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稱 “喜鵲登梅”。今人有詩 曰:“摩崖千尺亂云堆,古桿蒼松破石栽,喜鵲昂頭迎過客,聲聲唱得老梅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