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卜算子《詠梅》的詩句
卜算子·詠梅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詩詞》。
注釋
陸游(1125—1210) 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的大詩人。他生當封建統治階級向外來侵略勢力委曲求和的時代,愛國抱負不為時用,晚年退居家鄉。他在《詠梅》詞中表現出孤芳自賞、凄涼抑郁的調子。本詞用陸游原調原題,但情調完全相反,所以說“反其意而用之”。
附:陸游原詞卜算子 詠梅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輾作塵,
只有香如故。
二、卜算子 詠梅 名句有哪些
卜算子 詠梅 :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觀刈麥: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月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浣溪沙: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醉花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南鄉子 登州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調歌頭: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這首應該全是名句)山坡羊 潼關懷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飲酒(其五):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行路難(其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還有: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這些上課老師應該都有講吧
三、我想請求〈卜算子 詠梅〉的全詩句,拜托
**詞《卜算子·詠梅》[卜算子·詠梅①]:(1961年12月)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②。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注釋]:①[卜算子]詞牌名。②[陸游]南宋愛國大詩人。
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主張堅決抗金、收復中原,為統治集團中求和派所壓制。
晚年退居家鄉。所著詩詞有激昂慷慨的愛國之志,也有失意苦悶和抑郁情緒。
陸游詠梅詞,即《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講解]:中國文學上,歌詠梅花的詩詞作品難以計數。上自帝王貴族,下至平民文士,詠梅之作層出不窮。
詠梅者或傾心于梅花之香艷,著力刻畫摹寫其綽約風姿;或傾慕其高潔的品質,于描寫之中注入作者個人的某種情懷。富貴顯達之人可詠梅以示其安逸優雅,或雕章琢句以逞才學,窮苦不遇之士亦多藉梅以寄托情懷,或抒不平之感,或表脫俗之志。
梅花,因此也就以其豐富多彩的面目出現在中國古代詩詞作品中,或風神綽約,動人心魄,或顧影自憐,凄清抑郁,或傲然,或嫵媚,或清雅,或禾農艷,總之,因作者創作環境與意圖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形態和人格情趣,**的這首《詠梅》詞寫于1961年月12月,詞前作者自序云“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因此,在分析這首詞前,就很有必要先了解陸游原詞表現了什么樣的情感。陸游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一生創作了大量詩詞作品。
他的詩詞作品有不少表達了愛國情感,同時,由于他的愛國主張始終遭到壓制,因而他的作品中也有不得志的悲憤抑郁。這首《卜算子·詠梅》詞便是一例。
詞中,陸游以梅花自比,表現出孤芳自賞的凄涼情調。詞中的梅花雖然清香無比,但為“群芳”所妒,更兼“風”“雨”的摧殘,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清香依舊。
這里的梅花無疑是陸游自己的處境與人品的寫照,從中既體現了他不愿茍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遭遇打擊后的凄涼與無奈。全詞悲劇氣氛濃重,“斷橋”、“黃昏”、“風”、“雨”,一片落寞孤寂,凄涼壓抑,讀之使人感到陰郁低沉。
時代的悲劇,個人的不幸,使陸游《詠梅》詞蒙上了深重的陰影。**的這首《卜算子·詠梅》詞是讀了陸游作品后寫的,用了陸詞的原調原題。
同樣是詠梅,正如作者自序所云,是“反其意而用之”,詞中梅花的形象及詞之格調情趣與陸游原詞完全相反,在詠梅詞中,**這首詞可謂別具一格。開首兩句“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點明梅花開放的時節,此時嚴冬即將過去,春之神正翩翩來臨。
句中雖有“風雨”、“飛雪”,但給人的感覺迥異于陸詞的陰冷壓抑,而是欣喜舒朗,尤其是“飛雪迎春到”,為全詞定下了明快而富有生機的基調。“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大地仍銀裝素裹,嚴冬的痕跡尚未消退,懸崖上有百丈堅冰尚未融化,可春的氣息卻已早早地透露了,那便是冰雪中傲然綻開的梅花。
這兩句將梅花放在嚴寒的環境中去表現,有力地襯出了梅花不畏寒冷的特性。皚皚白雪將梅花俏麗的形象襯托得更加鮮艷奪目,同時,堅冰百丈的環境也點出了梅花開放之“早”,為下面寫梅花的報春作了鋪墊。
梅花先于百花而將春回大地的信息傳播給了人們,所以說“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可以想見,經歷了寒冬之后的人們,猛然間看到這冰雪中俏麗的梅花時,將會多么的驚喜振奮啊。這“花枝俏”無疑是春的使者,是生命的象征,是春之女神所到之處最先撒下的花瓣,與群芳相比,她是最得風氣之先的,因而也引人注目,可她卻是那么謙遜,沒有一絲一毫的驕矜自得,這是何等的氣度!作者這里將梅花充分地人格化了,并且賦予了她以崇高的品格,讀之使人倍感親切。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最后兩句將梅花的形象表現得更臻完美。春之女神的足跡終于遍布大地,所到之處,鮮花爛漫,姹紫嫣紅,分外絢麗。
先于百花而發的梅花此刻卻只是和眾多的山花一樣在春風中歡笑,她無意計較得失,也不追逐名利,更不愿出人頭地、獨占春色,這是胸襟坦蕩者的豁達大度,是無私奉獻者的真實寫照。作者從梅花的特性中發掘出了這種高貴的品質。
全詞格調明朗輕快,擬人化的寫法突出了梅花鮮明生動的品性。語言也平易流暢,顯得清麗自然,毫無雕琢禾農艷之氣,意境高遠,耐人尋味,使人在贊賞梅花的同時,感悟到高尚的情操。
在歷代眾多的詠梅詞中,這首詞立意新穎,別出機杼,獨標高格,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給人以獨特的美感。
四、卜算子·詠梅的詩句
主席這首詩卻是寫梅花的美麗、積極、堅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時代革命者的操守與傲骨。
詩人把梅花的形象向縱深引導,它雖俏麗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為我們送來春的訊息。而當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時候,梅花卻獨自隱逸在萬花叢中發出欣慰的歡笑。
梅花,它在詩人眼中是一名戰士,它與嚴寒搏斗,它只為了贏得春天,通報春天的來臨,然后退去,并不強奪春天的美景。這一形象是大公無私、默默奉獻的形象。
詩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為一名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的形象,它已從一個中國革命者成為一名世界革命者。梅花在新中國里,它的形象已被詩人塑造成型,更加豐滿高大了。
五、卜算子 詠梅 詩句意思
《卜算子·詠梅》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詞,那時陸游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戰派士氣低落,因而十分悲觀,整首詞十分悲涼,尤其開頭渲染了一種冷漠的氣氛。
卜算子 詠梅 (南宋)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譯文 一 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自開自落,無人理睬。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
梅花并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
二 驛站之外,靠近斷橋的旁邊,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卻無人欣賞。每當日色西沉的時候,總要在內心泛起孤獨的煩愁,特別是刮風下雨。
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芳斗春,無意聽憑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殘變成泥又碾為灰塵,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背景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上片寫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
驛亭是古代傳遞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處所。加上黃昏時候的風風雨雨,這環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涼!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
下片寫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卻無意與它們爭春斗艷。即使凋零飄落,成泥成塵,我依舊保持著清香。
末兩句即是《離騷》“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的精神。比王安石詠杏:“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之句用意更深沉。
陸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參加考試被薦送第一,為秦檜所嫉;孝宗時又為龍大淵、曾覿一群小人所排擠;在四川王炎幕府時要經略中原,又見扼于統治集團,不得遂其志;晚年贊成韓侂胄北伐,韓侂胄失敗后被誣陷。我們讀他這首詞,聯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縮影。
詞中所寫的梅花是他高潔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與六朝文人不同。
但是象林和靖所寫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隱士的情懷;雖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寫品格的,但也只能說:“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說。”(南宋肅泰來《霜天曉角·詠梅》)這只是陸游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
陸游的友人陳亮有四句梅花詩說:“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寫出他自己對政治有先見,不怕打擊,堅持正義的精神,是陳亮自己整個人格的體現。陸游這首詞則是寫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
我認為在宋代,這是寫梅花詩詞中最突出的兩首好作品。 鑒賞 這首《卜算子》以“詠梅”為題,詠物寓志,表達了自己孤高雅潔的志趣。
這正和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陸游曾經稱贊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落梅》)。
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于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
它既得不到應有的護理,更談不上會有人來欣賞。隨著四季的代謝,它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
它孑然一身,四顧茫然──有誰肯一顧呢,它可是無主的梅呵。“寂寞開無主”一句,作者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
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孑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凄涼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獨自愁”,這與上句的“寂寞”相呼應。驛外斷橋、暮色、黃昏,原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風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層。
“更著”這兩個字力重千鈞,前三句似將梅花困苦處境描寫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風和雨”似一記重錘將前面的“極限”打得崩潰。這種愁苦仿佛無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達高潮,然而盡管環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了。
它,“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它,“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楨)。上闋四句,只言梅花處境惡劣、于梅花只作一“開”字,但是其倔強、頑強已不言自明。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像這像那,而是用環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托。
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說,作者描寫這么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說》)。
上闋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讓讀者從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環境下的心緒──愁。
也讓讀者逐漸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闋托梅寄志。
梅花,它開得最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已);“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張謂)。
是它迎來了。
六、卜算子·詠梅的詩句及作者
一、陸游詞:
1、原詞:
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2、譯文:
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梅花并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
二、主席詞:
1、原詞:
卜算子·詠梅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2、譯文:
風雨把春天送歸這里,飛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來到。已經是冰封雪凍最寒冷的時候,懸崖邊上還盛開著俏麗的梅花。
梅花雖然俏麗,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為了向人們報告春天到來的消息。等到百花盛開的時候,她將會感到無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