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三大名樓的名字和詩句
中國三大名樓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湖南岳陽的岳陽樓。
一、滕王閣及有關詩句1、介紹 滕王閣,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贛江之濱,是中國古代皇家樓閣,建筑藝術獨特風格和輝煌成就的杰出代表。自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建成之后,歷經磨難。
在建閣至今的1300多年中屢毀屢建,而每次重修,不但都能夠再現古閣的風姿,而且規模也是越建越大。1926年滕王閣最后一次被毀于北洋軍閥鄧如琢手中。
1983年10月1日,正式開始了第29次滕王閣的重修工作,1989年落成。新閣共9層,高57.5米,是一座大型的仿宋建筑,也是江南三大名樓中最高的樓閣。
2、有關詩句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代王勃《滕王閣序》(日落時天上的晚霞色彩不斷變幻,一只孤獨野鴨的緩緩飛過。)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唐代王勃《滕王閣詩》(昔日游賞于高閣中的滕王如今無處可覓,只有那欄桿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遠方奔流。)
向黃昏、斷送客魂消,城頭角。 ——宋代吳潛《滿江紅·豫章滕王閣》(天地之大,卻沒有我落腳之地。)
二、黃鶴樓及有關詩句1、介紹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東吳奪回荊州之后(公元223年)。最初建樓的目的是東吳為了防御蜀漢劉備的來犯,作為觀察瞭望之用。
黃鶴樓在歷史上就是文人墨客匯聚的場所,并留下很多不朽名篇。2、有關詩句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唐代崔顥《黃鶴樓》(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唐代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友人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三、岳陽樓及有關詩句1、介紹 唐代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中書令張說遭貶,謫戍岳州(今岳陽市)。
次年,張說便在魯肅的閱軍樓舊址上重建了一座樓閣,并正式定名為岳陽樓。北宋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大臣滕子京受排擠,被貶岳州后,重修了岳陽樓。
建成后,滕子京請當時的名臣、大文學家范仲淹寫下了一篇膾炙人口的《岳陽 樓記》。2、有關詩句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宋代范仲淹《岳陽樓記》(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唐代杜甫《登岳陽樓》(浩瀚的湖水把吳楚兩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擴展資料 三大名樓的總體外觀 一、滕王閣 滕王閣主體建筑凈高57.5米,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
其下部為象征古城墻的12米高臺座,分為兩級。臺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即從外面看是三層帶回廊建筑,而內部卻有七層,就是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加屋頂中的設備層。
新閣的瓦件全部采用宜興產碧色琉璃瓦。正脊鴟吻為仿宋特制,高達3.5米。
勾頭、滴水均特制瓦當,勾頭為“滕閣秋風”四字,而滴水為“孤鶩”圖案。臺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兩個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風雨橋。
二、黃鶴樓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京廣鐵路的列車從樓下呼嘯而過。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筑面積3219平方米。
黃鶴樓內部由72根圓柱支撐,外部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構建而成。黃鶴樓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筑,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
主樓周圍還建有白云閣、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筑。整個建筑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它與蛇山腳下的武漢長江大橋交相輝映;登樓遠眺,武漢三鎮的風光盡收眼底。三、岳陽樓 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
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岳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江南三大名樓。
二、用詩經里詩句取名
益柔、念慈——《送楊氏女》韋應物,“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金庸金大俠都用這為他的小說主人公起名字,《射雕英雄傳》里的“穆念慈”。
紫言——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轉了個音。
宛芳——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轉繞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妍姿——柳永《雪梅香》,雅態妍姿正歡洽,落花流水忽西東。
弦思——晏幾道《臨江仙》,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南絮——晏幾道《御街行》,街南綠樹春饒絮。
語暉——秦觀《畫堂春》,落紅鋪徑水平池,放花無語對斜暉。
芳菲——陳亮《水龍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賞,都付與鶯和燕。
嫣然、香飛——姜夔《念奴嬌》,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香凝——吳文英《風人松》,香有當時纖手相凝。
丹青、漢青、志丹、留丹——文天祥《過零汀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虛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虛即我師。
云飛——劉邦《大風駝》“大風起兮云飛揚”。
怡年、福永——曹操《龜雖壽》“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荷風、荷香——孟浩然《夏日南享杯辛夫》“荷風送香氣”。
雙燕、燕南——歐陽修《采桑子》“雙燕歸來細雨中”。
雨娟——杜甫《詠竹》“雨洗娟娟凈”。
香韻——崔道融《梅花》“香中別有韻”。
如夢、夢如——蘇軾《也郊尋春》“享如春夢了無痕”。
梅妝——歐陽修《蝶戀花》“呵手試梅妝”。
月人——歐陽修《蝶戀花》“平林新月人歸后”。
蘭舟、曉風——柳永《雨霖鈴》“蘭舟催發”、“曉風殘月”。
月桐——蘇軾《十算子》“缺月桂疏桐”。
鴻飛——蘇軾《十算子》“鴻飛何復計東西”。
悠然——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瓊羽——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園序》“開瓊蓮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不是詩經中的 但是個人覺得還不錯 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