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清江有什么古詩詞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春江花月夜 唐代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二、描寫清江方山的句子
有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怪石嶙峋,你們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嗎?她就是我們大溪有名的旅游勝地——方山風景區。那里無論晴天還是雨天,春天還是秋天,總是美不勝收。
晴天的方山,那山頂的天池讓人驚嘆不已。陽光下,天池猶如一面明亮的大鏡子,池水碧綠碧綠的,像是被綠精靈的顏料盤染過似的。微風吹過,水面波光粼粼,仿佛哪位仙女在這里撒下一大把金子。沙沙沙,沙沙沙,小雨姑娘們在為方山舉行音樂會啦!此時,蒙蒙的霧氣籠罩著整個方山。天池泛起層層波紋,周圍的花草樹木都倒映在水中,隱隱約約,朦朦朧朧,顯得特別寧靜。
春天,鮮花盛開了。整個方山散發出陣陣清香,微風吹來,那香氣直鉆入你的鼻子,讓你聞了還想聞。樹木抽出了嫩芽,嫩嫩的,綠綠的,讓你看了還想看。
秋天,樹葉漸漸變黃了,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飛舞,又像許多快樂的孩子投向媽媽的懷抱。楓葉卻越來越紅,遠遠望去,像一把把紅色的大火把在燃燒。可是,還有一些四季常綠的樹木還在為美麗的方山站崗。那紅、黃、綠組合在一起,真像一幅美麗絕倫的畫。
這就是方山,我家鄉的方山!
三、清江如練的詩句有那些
找到一首當代名家寫的關于“清江”的唯美山水風光古詩詞名言名句,供參考:
清江清歌
文/李者也
誰揮巨毫潑丹青?畫出清江山水清。
八百余里展長卷,流至長陽尤為菁。
亦江亦湖亦仙境,湖光山色客欲傾。
武落鐘離二山秀,天柱一峰沖天嵩。
巴人洞里覽勝跡,仙家寨內覓仙蹤。
倒影峽間山倒影,瑤池疑落清江中。
【注】清江,一部分位于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清江全長800里,長陽境內300里。與神農架、武當山、長江三峽齊名,并稱湖北四大甲級旅游區。清江中下游隔河巖、高壩洲兩座大型水電站的建成,高峽出平湖,形成108個島嶼。沿途風光眾多,景點數百個,代表性的有武落鐘離山、天柱峰、巴人洞、仙家寨等等。
四、請用形象的語言描繪詩句“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所呈現
小題1:“幽”字。詩的前三聯緊扣“幽”字來描寫物態人事,首聯寫環境之清幽:清江曲折,繞村而流;頷聯寫物態之幽然:燕子自由自在,鷗鳥相伴相隨。頸聯寫人事之幽趣:老妻可親,稚子可愛,合家怡然。此時此地,此情此景,詩人的內心享受著難得的安閑幽然,首聯“幽”字正是這種心境的體現。可謂一字經緯,統攝全篇。
小題2:同意這種看法。環境優美,生活安定,得享天倫,擁有這些對于飽經離亂的詩人來說,自然是欣喜和滿足的。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故人供祿米”的基礎上的,是不牢靠的,“但有”一詞正表露出詩人的隱憂;而杜甫這樣“先天下而憂,后天下而樂”的詩人,怎會滿足于獨善其身,說“微軀之外更何求”其實是無奈之語**之詞。所以說,這首詩的欣喜之音中透露著悲苦之調。
小題1:
試題分析:賞析詩眼,要看這一個字眼能否帶起或串起全篇內容。答題一般規范是:點出詩眼;結合全詩分析各句(聯)內容和這個詩眼的關系;最后一句總評。
小題2:
試題分析:就前人的分析來談自己的看法,一般宜順著前人的觀點來分析,不宜貿然否定。同時要注意緊扣作品內容,又要注意相關背景,尤其是在中學課本中介紹過的作家,更應回顧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分析欣喜之情2分,分析悲苦之情3分。
【《江村》賞析】
這首詩寫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在幾個月之前,詩人經過四年的流亡生活,從同州經由綿州,來到了這不曾遭到戰亂騷擾的、暫時還保持安靜的西南富庶之鄉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親友故舊的資助而辛苦經營的草堂已經初具規模;飽經離鄉背井的苦楚、備嘗顛沛流離的艱虞的詩人,終于獲得了一個暫時安居的棲身之所。時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華,一派恬靜幽雅的田園景象。詩人拈來《江村》詩題,放筆詠懷,愉悅之情是可以想見的。
本詩首聯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詩關緊的話,提挈一篇旨意。中間四句,緊緊貼住“事事幽”,一路敘下。梁間燕子,時來時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鷗,忽遠忽近,相伴而相隨。從詩人眼里看來,燕子也罷,鷗鳥也罷,都有一種忘機不疑、樂群適性的意趣。物情如此幽靜,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詩人愜心快意: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癡情憨態,望而可親;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天真無邪,彌覺可愛。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釣,村居樂事,件件如意。經歷長期離亂之后,重新獲得家室兒女之樂,詩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滿足呢?結句“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雖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詞,而骨子里正包藏著不少悲苦之情。曰“但有”,就不能保證必有;曰“更何求”,正說明已有所求。杜甫確實沒有忘記,自己眼前優游閑適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祿米”的基礎之上的。這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壓痛點。一旦分祿賜米發生了問題,一切就都談不到了。所以,我們無妨說,這結末兩句,與其說是幸詞,倒毋寧說是苦情。艱窶貧困、依人為活的一代詩宗,在暫得棲息,甫能安居的同時,便吐露這樣悲酸的話語,實在是對封建統治階級摧殘人才的強烈控訴。Ks5u
中聯四句,從物態人情方面,寫足了江村幽事,然后,在結句上,用“此外更何求”一句,關合“事事幽”,收足了一篇主題,最為簡凈,最為穩當。
《江村》一詩,在藝術處理上,也有獨特之處。
一是復字不犯復。此詩首聯的兩句中,“江”字、“村”字皆兩見。照一般做律詩的規矩,頷、頸兩聯同一聯中忌有復字,首尾兩聯散行的句子,要求雖不那么嚴格,但也應該盡可能避復字。現在用一對復字,就有一種輕快俊逸的感覺,并不覺得是犯復了。這情況,很象律句中的拗救,拗句就要用拗句來救正,復字也要用復字來彌補。況且,第二句又安下了另外兩個疊字“事事”,這樣一來,頭兩句詩在讀起來的時候,就完全沒有枝撐之感了。二是全詩前后嚙合,照應緊湊。“梁上燕”屬“村”,“水中鷗”屬“江”:“棋局”正頂“長夏”,“釣鉤”又暗寓“清江”。頷聯“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兩“自”字,兩“相”字,當句自對:“去”“來”與“親”“近”又上下句為對。自對而又互對,讀起來輕快流蕩。頸聯的“畫”字、“敲”字,字皆現成。且兩句皆用樸直的語氣,最能表達夫妻投老,相敬彌篤,稚子癡頑,不隔賢愚的意境。三是結句,忽轉凄婉,很有杜甫詠懷詩的特色。杜甫有兩句詩自道其做詩的甘苦,說是“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凄涼”(《至后》)。此詩本是寫閑適心境,但他寫著寫著,最后結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歡之情,使人有悵悵之感。杜甫很多登臨即興感懷的詩篇,幾乎都是如此。前人謂杜詩“沉郁”,其契機恐怕就在此處。
五、清江曲蘇癢的詩歌賞析
屬玉雙飛水滿塘。菰蒲深處浴鴛鴦。
白蘋滿棹歸來晚。秋著蘆花一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蕭蕭兩鬢吹華發。
萬事不理醉復醒。長占煙波弄明月。
這首詩寫于詩人三十七歲以前。清江曲是蘇庠泛舟清江所作,體裁近古體詩,《花草粹編》曾收錄。雙調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后段四句三仄韻。蘇庠此詞前段近《瑞鷓鴣》,后段近《玉樓春》,通篇與七言詩相似,不拘平仄。 詩人一生主要過著遁跡江湖的隱居生活,這首詩便以其自得其樂的心情,描繪了嘯傲江湖、放任自適的閑逸生活。清江,泛指詩人居處附近的一條清澈江河。 前六句所寫,既是詩人隱逸生活的一日,又是長年生活的縮影。一二句寫觀賞。屬玉,同鸀(王鳥),水鳥名,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菰蒲,水草。詩人生活在江河邊,觸目之景,最多的是水鳥:鸀(王鳥)常常嬉戲在塘水中,不過一有動靜,便雙雙驚起,飛離水面;倒是偶居不離的鴛鴦,在那菰蒲深處,“相對浴紅衣”,可以不受外界“騷擾”。長時間地觀賞這些可愛而有靈性的水鳥,詩人感到有趣,感到欣喜。三、四句寫歸來。棹,槳。徜徉在“清江”之上,其樂無窮,詩人流連忘返,待回來時,往往天色已晚。槳劃到白蘋盛開的岸邊,他向岸上望去,只見岸上挺立著叢叢蘆葦。雪白的蘆花連成一片,好像是給兩岸鋪上了一層皚皚的濃霜。情景如畫,詩人心曠神怡。五、六句寫系舟。林樾,指樹林叢聚成蔭處。將一葉扁舟系在岸邊林蔭下,上得岸來,迎面一陣蕭蕭秋風,吹起了詩人兩鬢花白頭發。如平鏡的水面上起了一陣漣漪,詩人心田也掠過一個念頭:對那些熱衷于用世的人來說,這種江湖隱逸生活太平淡乏味了,不過,他卻覺得其中有無限的清情趣。因此最末兩句,詩人表明自己的志趣。“萬事不理”,指不問人事,不與世事。觀其一生出處,這里有著詩人與現實不合作的意味在內。“弄明月”,指賞玩月色。詩人聲稱:我就喜愛這種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的生活,萬事都不必、也不愿去理會,每日除了醒復醉、醉復醒外,便是“長占煙波弄明月”,小楫輕舟,永遠占據在煙波江上,優哉游哉地觀賞風景,玩賞月色,這是十分舒心愜意的。 這首詩,以屬玉、鴛鴦、菰蒲、白蘋、蘆花、扁舟、林樾等景物,創造出一種幽美清新的江湖世界,活動在其間的詩人,又是一位孤高出塵、自由不羈的隱逸者,因此,全詩給人以一種脫盡塵世煙火的感覺,而使蘇軾大為贊賞:“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誰復疑其非也?”(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認為可與李白詩媲美。其與李白詩相似處有二:寄情山水、縱酒行樂、蕭散灑脫的不群風致相似;隨興揮灑、辭氣夸張、清新自然的飄逸風神相似。
六、描寫夏的詩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2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有約》)
3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翁卷《鄉村四月》)
4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5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6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高駢《山亭夏日》)
7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8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杜甫《絕句漫興》)
9松下茅亭,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