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追求自由,不受束縛的生活或者事物的詩句.越多越好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陶源明的歸園田居: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春天說來便來
河源上的冰又瘦了
牽牲口的人二犯桃花
卜甲說唯一的救贖
是穿過峽谷往東
找一個身懷六甲的婦人
就是你的歸宿
肚里的孩子與不擅游吟的你
一模一樣
她的襤縷是你前生的錯
這一世你要甘于這樣的生活
要放棄城市的腐酸氣息
做一個淡泊的男子
學會耕田放牧
閑瑕鑄劍
趕在梅雨前面生好火
邀請自己剛剛出世的骨肉
酒肆里沽酒
垂釣柳溪
把之前河上的浮云忘掉
砍下桉樹
搭一條木橋
邀請三兩只早鶯
晨昏的步伐慢得正好
讓你有時間縫補創口
同時把你游歷山川的軌跡
收到兒孫看不見的地方
偶爾村東聽書
那個目盲的女子
不彈琴不賦詩,只識
流淚舞劍
經過身邊的時候
要仔細那駁落的銹色
迷了你眺望的眼
——穿過塵埃《歸田記》
二、五律詩句,50句
五律詩句,50句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孤城。
此地一為別,
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晚晴
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
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
人間重晚晴。
并添高閣回,
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干后,
歸飛體更輕。
杜甫
春望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終南山
王維
太乙近天都,
連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
陰晴眾壑珠。
欲投人處宿,
隔水問樵夫。
三、李清照漁家傲中最能表現作者積極追求自由生活的句子是
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象大鵬那樣乘萬里風高飛遠舉,離開那齷齪的社會。叫風不要停止地吹著,把她的輕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過著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萬里風”句,出自《莊子·逍遙游》:“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扶搖”,風名。“九”是虛數,是多的意思。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鵬高飛之志。“蓬舟”,象蓬草那樣飛旋輕快的小舟。“三山”,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個神山。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為什么夢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極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從上文的意思來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就是說,盡管她有才華,有理想,有抱負,但在現實社會中根本得不到實現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這樣想的。可見她的夢想仙境,正是她對黑暗現實不滿的表現。她要回到那沒有離亂,沒有悲傷,沒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間存在著戰亂、殺戮、欺詐、孤獨、寂寞的現實。所以,她的那種思想活動,并非消極的,而是積極的,有現實意義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追求自由生活的五律顯示得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