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誰持彩練當空舞”出自那首詩
出自**所作的《菩薩蠻·大柏地》,全詩白話文釋義:空中有赤橙黃綠青藍紫,而誰又在手持這彩虹臨空舞蹈?黃昏雨之后又見夕陽,延綿的群山正漸次變得蔥蘢。想當年在此激戰,昔日的彈洞仍留在村莊的壁頭。就讓它來點綴面前的江山吧,如今看上去卻更加鮮艷。
全詩原文如下: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后復斜陽,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創作于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縣城北30公里。1929年1月,**和**率領紅軍從井岡山出發,2月10日,同追來的國民黨軍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柏地戰斗),大獲全勝。1933年夏天,**重新經過大柏地,面對昔日金戈鐵馬的戰場,他感慨萬千地撫今追昔,一口氣寫下了這首詞。這首詞以歡快的筆調,描繪了一幅色彩斑讕的大柏地雨后的壯麗景色。全詞情景交融,抒發了作者的革命豪情,表達了革命者對戰爭、對美的看法。
擴展資料
《菩薩蠻·大柏地》詞一開始就描繪了當日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水風景,先從目前夕陽西下的晚空入筆,一來就是七個顏色字,而且每字每頓,突兀奇瑰,有破空到來之感,同時又十分形象傳神地給了我們一幅斑斕的夏日黃昏圖。
接著第二句更加大膽靈妙。究竟是誰手持彩虹臨空而舞?仿佛詩人將自己溶入其間;這如畫的風景誰來描繪,誰來掌握?令人讀起來就是詩人自己,他就是這樣美景的繪圖人,這美景的變幻者,這“紅雨隨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
然后從空中到眼前的夕輝與青山,黃昏雨后的群山格外蒼翠欲滴,在夕陽的映襯下閃爍著綺麗的暮色。這三、四句中,雖然第三句化用花間詞人溫庭筠的“雨后卻斜陽”但并非落入花間派的婉約纖柔之中,其中一個“復”字就顯得比“卻”字有重量,更肯定,“卻”字卻更婉轉、更輕一些。
而且第四句的風物也呈浩然大氣,尤其是“陣陣”二字,有浩蕩鋪展之勢,“關山”二字也是從大象入手,最后一個“蒼”字顯得氣韻悠蕩,無邊無涯之感回蕩于心頭。
下半闋起首二句才點出此詩追憶的主題,上半闋整個是寫今日風景(即1933年夏天大柏地的風景)。當年的激戰如今已成為煙云,只有雨后墻壁上還殘留著一些彈洞。這些追憶并非隨意道來,它將立即為我們創造出一個新意境:“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這的確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對美的新發現,因為在一般人的眼中,彈洞點是不好看的東西,但在詩人眼里,一切都是物隨心喜。
二、形容雨后彩虹的詩句
1、唐李白"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2、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心頭蕩漾;……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3、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
4、兩岸絕壁一線天,瀑布彩虹舞山澗;水秀陶醉四海賓,山奇嚇倒洞中仙。
5、長橋駕彩虹,往來便市井。日中交易過,斜陽亂人影
6、水底有龍掀巨浪,岸旁無雨掛長虹
7、誰把青紅絨兩條,半紅半紫掛天腰
8、斷澗迎風撒碎玉,霧雨當空飛彩虹。漫天流云增松翠,暮色斜陽映山紅。翻卷滄海天作岸,會凌絕頂君為峰
9、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云影共樓飛
10、雙崖斷處造橋工,仿佛凌霄架彩虹
11、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虹當空舞?
12、虹收青峰雨,鳥沒有夕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