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一首寫老子的詩
老子何須贊美?老子在世之日尚不需贊美,今又何須再復贊美之?其大智慧雖千百年后仍閃閃發光,問世間又有幾人能夠做到?老子一身淡泊名利、無欲無求、所以后人應該多看看老子的《道德經》來感悟人生、來體道悟道,而不是去寫什么詩來贊美老子,這樣做是違背老子的本意的。
另外,風也蕭蕭,雨也蕭蕭一句用來贊美老子也根本不對,也不可能在有此一句之情況下做出現代詩,現代之詩應有現代詩之風格,其大多為通俗易懂之文字,此句在百度上一搜就可得知其為清人所作,可以肯定與老子無關。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_^。
二、求關于贊美父親的古詩,要古詩
七絕·改詩贈父親作者:** 朝代:現代 體裁:七絕 【詩詞】: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對聯》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唐〗王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聯璧》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三、求關于贊美父親的古詩,要古詩
七絕·改詩贈父親作者:** 朝代:現代 體裁:七絕 【詩詞】: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四、贊頌父親的詩歌
1、《蓼莪》 先秦:佚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
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
民莫不谷,我獨何害!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谷,我獨不卒! 譯文:那高高的植物是莪蒿嗎?原來不是莪蒿,是沒用的青蒿。
我可憐的父母啊,為了養育我受盡了辛勞!那高高的植物是莪蒿嗎?原來不是莪蒿,是沒用的杜蒿。我可憐的父母啊,為了養育我竟積勞成疾! 小瓶的酒倒空了,那是酒壇的恥辱。
失去父母的人與其在世上偷生,不如早早死去的好。沒有父親,我可以依仗誰?沒有母親,我可以依靠誰?出門在外,心懷悲傷,踏入家門,像沒有回到家一樣。
(家空蕩蕩) 父親母親生我養我(互文句式),你們撫愛我疼愛我,使我成長培育我,照顧我庇護我,出入都看顧我,我想報答你們的大恩大德,好像蒼天的無窮無盡。南山高峻,狂風發厲,別人都有養育父母的機會,為何只有我遭此禍害? 南山高峻,狂風疾厲,別人都有養育父母的機會,唯獨我不能終養父母。
2、《田家》 唐代:聶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譯文:爸爸在山上耕田,兒子在山下開荒,都6月份了,地里的稻谷還沒有抽穗,而官家收稅的倉庫已經修好了等待征斂。 3、《觀村童戲溪上》 宋代:陸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閑看村童謝晚晴。
竹馬踉蹡沖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 三冬暫就儒生學,千耦還從父老耕。
識字粗堪供賦役,不須辛苦慕公卿。 譯文:雨后的溪水幾乎要跟堤相平,閑來觀看村童們在剛放晴的傍晚的種種嬉戲。
竹馬在地面上奔跑,跑來跑去晃晃悠悠連人帶“馬”沖進了爛泥塘里,好不掃興;風箏在空中飛舞,左搖右擺,又飛又叫,好不驕橫。 冬季的三個月中就讓兒童入學跟塾師讀書,而在農忙時節村童就跟隨父兄力田耦耕。
識字勉強能夠應付租稅勞役,何必為了做官而辛辛苦苦地打拼搏斗呢? 4、《贈衛八處士》 唐代: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翦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譯文:世間上的摯友真難得相見,好比此起彼落的參星與商星這兩個星宿。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運,竟然能與你挑燈共敘衷情?青春壯年實在是沒有幾時,不覺得你我各巳鬢發蒼蒼。
打聽故友大半都已逝去了,聽到你驚呼胸中熱流回蕩。 真沒想到闊別二十年之后,能有機會再次來登門拜訪。
當年握別時你還沒有成親,今日見到你兒女已經成行。他們和順地敬重父親摯友,熱情地問我來自哪個地方?三兩句問答話還沒有說完,你便叫他們張羅家常酒筵。
雨夜割來的春韭嫩嫩長長,剛燒好黃梁摻米飯噴噴香。你說難得有這個機會見面,一舉杯就接連地喝了十杯。
十幾杯酒我也難得一醉呵,謝謝你對故友的情深意長。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5、《百憂集行》 唐代:杜甫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
強將笑語供主人,悲見生涯百憂集。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
癡兒未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 譯文:年少之時,無憂無慮,體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氣蓬勃。
當梨棗成熟之時,少年杜甫頻頻上樹摘取,一日至少千回。可又想現在由于年老力衰,行動不便,因此坐臥多而行立少。
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來卻勉作笑語,迎奉主人。不禁悲從中來,憂傷滿懷。
一進家門,依舊四壁空空,家無余糧,一貧如洗。老夫老妻,相對無言,滿面愁倦之色。
只有癡兒幼稚無知,饑腸轆轆,對著東邊的廚門,啼叫發怒要飯吃。
五、老子名言關于學習的
1、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春秋 老子 《道德經》
白話譯文:把握著早已存在的“道”,來駕馭現實存在的具體事物。能認識、了解宇宙的初始,這就叫做認識“道”的規律。
2、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春秋 老子 《道德經》
白話譯文:
按道行事的人,他們每天都在認識自身那些潛意識中的思維模式、行為模式,減損并改正那些的錯誤言行,剔除自身的錯誤意識等等。
就這樣減損再減損,以至于自己無意去做作的按道行事。那么他們就已經把道融入到他們的思維以及行為模式中去了,所以他們的內心與舉止協調統一,非常自然。他們雖然無意按道的言行舉止標準去行事,可是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卻沒有不按道行事的。
3、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春秋 老子 《道德經》
白話譯文: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領會。
4、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春秋 老子 《道德經》
白話譯文:不學習就難以增長才干,不立志就難以學有所成。
5、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春秋 老子 《道德經》
白話譯文:我的話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沒有誰能理解,沒有誰能實行。言論有主旨,行事有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