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欲求比較超然灑脫的名句,如:去留無意,任天空云卷云舒
《菜根譚》里都是這樣的,樓主說的也是出于此書。
以下摘我比較喜歡的~~
1.軀殼的我要看得破,則萬有皆空而其心常虛,虛則義理來居;性命的我要認得真,則萬理皆備而其心常實,實則物欲不入。
2.學者動靜殊操、喧寂異趣,還是鍛煉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須是操存涵養,定云止水中,有鳶飛魚躍的景象;風狂雨驟處,有波恬浪靜的風光,才見處一化齊之妙。
3.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纖塵不染,方解開地網天羅。
4.晝閑人寂,聽數聲鳥語悠揚,不覺耳根盡徹;夜靜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頓令眼界俱空。
二、瀟灑的詩詞
李白的《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贗,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納蘭性德的《金縷衣》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竟逢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娥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緣、恐結他生里。然諾重,君須記。
三、形容所有人到頭來都化為塵土,萬事萬物一場空,教人超然物外,灑
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這是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解好了歌,與好了歌相互補充
附: 好了歌
作者:跛足道人 (曹雪芹)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希望能幫你
四、我國哪位詩人最灑脫豪邁
何謂灑脫:形容瀟灑自然,不拘束。
何謂豪邁:氣魄大;豪放不羈(的人)。
以下均是本人陋見,不作參考!
那么一個個看下去:
岳飛身為南宋最杰出的統帥,又愛民惜民,重視人民抗金的力量,怎能豪放不羈呢?滿江紅是愛國的不朽名篇,但不是生性灑脫之舉!
李白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他所作詩歌,總體風格豪放俊邁,清新飄逸,大氣磅礴,氣勢十足。充分表達了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極具浪漫主義情懷。向往自由而不能自由,如何灑脫?
陳子昂生性耿直,關懷天下,直言敢諫,一度遭到當權者的排斥和打擊。三十八歲辭職還鄉,后為奸人所害。悲憤之中,怒而有感發的寫下了這篇《登幽州臺歌》。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耿直之人,最為灑脫自然,但一腔愛國之心,注定不能豪放不羈!
張若虛,不僅他的生平事跡少之又少,而且他的詩作也長期湮沒無聞。然而幸運的是,張若虛的《春江》詩總算從唐代起被保留下來了。不過這是贊美青春、表現對生命永恒之渴望的。這是唯一沾不上灑脫豪邁的。
蘇東坡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蘇軾還以和藹可親、幽默機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蹤,他在生活中的各種發明都是后人喜愛的話題。那么這么看此人果真灑脫豪邁啊!
辛棄疾,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斗精神是他詞的基本思想內容。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故而不似灑脫之人!
綜上,我也選蘇軾!看了樓上的幾位看法,我必須補充一點:
事實上,:”每事俱不十分用力“正是蘇東坡的性情,也是他成為大家的必然。試想,如果蘇東坡事事斤斤計較,時時處心積慮,那還是輕曠神逸、灑脫不群的蘇東坡嗎?
中國只有一個蘇東坡。
他多才多藝,才華橫溢,深厚廣博,詼諧幽默;
他感受敏銳,思想透徹,胸襟坦白,不拘小節;
他揮動如椽之筆,如同兒戲一般,所獵之處,盡收皮囊;
他清高孤傲,飄逸不群,又謙虛謹慎,珍重莊嚴,笑面磨難,率真自信;
他熱愛生命,關懷百姓,又享受生命,善待百姓,親切熱情、慷慨厚道。
“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
五、為什么古時候能寫出很灑脫,不被世俗困擾的文章詩詞
1、這都是當時歷史以及個人境遇以及性格才情所決定的
2、灑脫的詩詞讓人讀起來蕩氣回腸,詩里滿是狂放瀟灑的身影,然而當你一讀再讀,就會發現狂放不羈的背后都有一種深深的無奈。
3、
《鷓鴣天·西都作》
【宋】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
曾批給雨支云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
幾曾著眼看侯王?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賞析】:詞人以“山水郎”自居,寫自己熱愛山水乃出于天性,聲稱自己懶散的生活方式和狂放的性格特征亦屬天賦,將高潔與疏狂的品性統一起來,表現出不愿與污濁的社會同流合污的狂放。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辛棄疾
甚矣吾衰矣。
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
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問何物、能令公喜?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
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
回首叫、云飛風起。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賞析】:詞人因無物可喜,只好將深情傾注于自然,人與青山互觀互賞,互猜互解。詞人借此告誡自已要像青山那樣忘乎情感,才會跟青山一樣寧靜祥和、嫵媚動人、超然灑脫、充滿青春的活力。
《南陵別兒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爭光輝。
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賞析】:此詩用直陳其事的賦體,又兼采比興,夾敘夾議,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在豪放跌宕的筆調中,洋溢著詩人積極奔放的生活熱情和慷慨激越的進取精神,詩人求用心切、受寵忘形的神態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