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沒有表達自己看破紅塵的詩句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意思: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并非是臺,本來就虛無一物,那里會染上什么塵埃?
涵義: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首先說一下這首詩的出處
在南北朝的時候,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當時在湖北的黃梅開壇講學,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翹楚者當屬大弟子神秀大師。神秀也是大家公認的禪宗衣缽的繼承人。弘忍漸漸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尋找一個繼承人,所以他就對徒弟們說,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禪意的詩),看誰做得好就傳衣缽給誰。這時神秀很想繼承衣缽,但又怕因為出于繼承衣缽的目的而去做這個畿子,違法了佛家的無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來,在院墻上寫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時時刻刻的去照顧自己的心靈和心境,通過不斷的修行來抗拒外面的誘惑,和種種邪魔。是一種入世的心態,強調修行的作用。而這種理解與禪宗大乘教派的頓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當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這個畿子的時候,都說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時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沒有做任何的評價。因為他知道神秀還沒有頓悟。
而這時,當廟里的和尚們都在談論這首畿子的時候,被廚房里的一個火頭僧—慧能禪師聽到了。慧能當時就叫別人帶他去看這個畿子,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慧能是個文盲,他不識字。他聽別人說了這個畿子,當時就說這個人還沒有領悟到真諦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個畿子,央求別人寫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有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說他是十世比丘轉世),他這個畿子很契合禪宗的頓悟的理念。是一種出世的態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弘忍看到這個畿子以后,問身邊的人是誰寫的,邊上的人說是慧能寫的,于是他叫來了慧能,當著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說:寫得亂七八糟,胡言亂語,并親自擦掉了這個畿子。然后在慧能的頭上打了三下就走了。這時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時候去了弘忍的禪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講解了《金剛經》這部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并傳了衣缽給他。然后為了防止神秀的人傷害慧能,讓慧能連夜逃走。于是慧能連夜遠走南方,隱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創立了禪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沒有追到。后來神秀成為梁朝的護國法師,創立了禪宗的北宗。
二、形容看破紅塵的詩句有哪些
1、《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唐代:張籍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譯文: 你明知我已經有了丈夫,還偏要送給我一對明珠。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纏綿,把明珠系在我紅羅短衫。
我家的高樓就連著皇家的花園,我丈夫拿著長戟在皇宮里值班。雖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無遮掩,但我已發誓與丈夫生死共患難。
歸還你的雙明珠我兩眼淚漣漣,遺憾沒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2、《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宋代:歐陽修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譯文: 樽前擬把歸期說定,一杯心切情切,欲說時佳人無語滴淚,如春風嫵媚的嬌容,先自凄哀低咽。
啊,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處癡絕,這凄凄別恨不關涉——樓頭的清風,中天的明月。 餞別的酒宴前,莫再演唱新的一闋,清歌一曲,已讓人愁腸寸寸郁結。
啊,此時只需要把滿城牡丹看盡,你與我同游相攜,這樣才會少些滯重的傷感,淡然無憾地與歸去的春風辭別。 3、《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 唐代: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譯文: 東風颯颯,陣陣細雨隨風飄散紛飛,荷花塘外的那邊,傳來了聲聲輕雷。有鎖紐的金蟾香爐,香煙繚繞飄逸,狀似玉虎的轆轤,牽引繩索汲井水。
賈女隔簾窺韓壽,是愛他年輕貌美,魏王夢見甄氏留枕,賦詩比作宓妃。呵,我這顆心不再與春花一同萌發;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煙灰。
4、《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宋代: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譯文: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楊柳依依,飛揚起片片煙霧,一重重簾幕不知有多少層。豪華的車馬停在貴族公子尋歡作樂的地方,她登樓向遠處望去,卻看不見那通向章臺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隨著狂風大作,再是重門將黃昏景色掩閉,也無法留住春意。淚眼汪汪問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語,紛亂的,零零落落一點一點飛到秋千外。
5、《鷓鴣天·代人賦》 宋代:辛棄疾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腸已斷,淚難收。
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
譯文: 落日里寒鴉歸巢勾起我一片思愁。只有池塘柳樹發出嫩綠的新芽顯出溫柔。
如果不是眼下親自遭遇離愁別恨的折磨,根本不會相信這世上真會有人傷心白頭。 離腸寸斷,淚流難收。
懷著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紅樓。明明知道亂山無數,遮斷了遠方的天空,可還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欄桿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罷休。
三、古詩詞中形容看淡一切踏出紅塵的詞語
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云。
紅粉佳人休使老,風流浪子莫教貧。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誰人背后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
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
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路逢險處難回避,事到臨頭懊悔遲。
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天上眾星皆拱北,世上無水不朝東。
看淡人世~~~~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人生似鳥同林宿,大難來時各自飛。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事在人為,莫道萬般皆是命;境由心生,退后一步自然寬。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四、形容遠離紅塵的詩句有哪些
1.《竹里館》
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2.《夜歸鹿門山歌 》
唐代: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3.《飲酒》
唐代:柳宗元
今夕少愉樂,起坐開清尊。舉觴酹先酒,為我驅憂煩。
須臾心自殊,頓覺天地暄。連山變幽晦,綠水函晏溫。
藹藹南郭門,樹木一何繁。清陰可自庇,竟夕聞佳言。
盡醉無復辭,偃臥有芳蓀。彼哉晉楚富,此道未必存。
4.《渭川田家》
唐代: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斜陽 一作:光)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5.《漁歌子·荻花秋》
五代:李珣
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碧煙中,明月下,小艇垂綸初罷。
水為鄉,篷作舍,魚羹稻飯常餐也。酒盈杯,書滿架,名利不將心掛。
五、描寫紅塵的詩句
風華年少 輕合琴蕭 逍遙紅塵笑
同攬流云 彈劍長吟 青山東籬影
巧笑兮,愿紅塵共笑傲。
凝眸兮,江山一夢癡未了。
癡未了,情未了,恩未了,怨未了
不求踏馬功名到
只愿相伴同偕老
緣情難了天荒地老
一夜春夢羞了紅顏
白了發梢
滄海無際歸人無期
潮來潮往
卷走多少紅塵記憶
抬頭間刀光劍影一切如風早已走遠
揮揮手恩恩緣怨都已化作一縷塵煙
誰斷腸
孤帆漣影曳紅塵,
流光飛螢草木深。
七月江南秋風瑟,
落花滿地不開門
劉禹錫《玄都觀桃花》詩的開頭,很有名的一首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
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
盡是劉郎去后栽。
紫陌紅塵:紫陌:郊野滿著花草的小路;紅塵:揚起的飛塵。塵本不紅言其染也。紫陌紅塵于詩中為郊野景色,后延伸盛世浮華之意。
1.相逢紅塵內,高揖黃金鞭。--《相逢行》唐.李白
2.紅塵陌上游,碧柳堤邊住。--《生查子》宋.晏幾道
3.日落紅塵合。車馬亂縱橫。--《于長史山池三日曲水宴》唐.陳子昂
4.行舟縈淥水,列戟滿紅塵。--《泛舟送鄭卿入京》唐.杜審言
5.上有紅塵撲,顏色不得鮮。--《京兆府新栽蓮》唐.白居易
6.下視十二街,綠樹間紅塵。--《登樂游園望》唐.白居易
7.酒酣白日暮,走馬入紅塵。--《同儲十二洛陽道中作》唐.孟浩然
8.自笑走紅塵,流年舊復新。--《書事》唐.杜牧
9.紅塵掩鶴蓋,翠柳拂龍媒。--《春晚看群公朝還人為八韻》唐.陳子良
10.劍鋒生赤電,馬足起紅塵。--《劉生》唐.楊炯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六、表明“自己不問世事”的古詩詞,都有哪些
表明“自己不問世事”的古詩詞有
1.《夏日寄高尊卿》
年代: 明 作者: 魏時敏
林屋虛寒半掩扉,野情偏稱綠荷衣。
柳風乍起燕雛軟,梅雨初晴荔子肥。
歲月無情催客老,溪山有意待君歸。
浮沉世事何須問,好整綸竿坐釣磯。
2.《水調歌頭·世事不須問》
年代: 宋 作者: 韓元吉
世事不須問,我老但宜仙。南溪一曲,獨對蒼翠與孱顏。月白風清長夏。醉里相逢林下。欲辯已忘言。無客問生死,有竹報平安。少年期,功名事,覓燕然。如今憔悴,蕭蕭華發抱塵編。萬里蓬萊歸路。一醉瑤臺風露。因酒得天全。笑指云階夢,今夕是何年。
3.《摸魚兒·渺斜陽》
年代: 宋 作者: 劉辰翁
渺斜陽、村煙酒市,獨教王謝如此。漁翁夢入江頭絮,寂寂平安西子。東風起。東風起。種桃千桃皆流水。橋邊萬里。甚老子情鐘,明朝后日,又灑送春淚。
青過雨,歷歷遠山如洗。暮云堪共誰倚。諸賢洛下風流散,輕薄紛紛余幾。聊爾爾。問世事。何如自嗅殘花蕊。金銅劍履。但陌上相逢,摩挲一笑,鑄此幾時矣。
4.《借虛翁涌金門城五詩韻以寫幽居之興》
年代: 宋 作者: 楊公遠
細捻吟髭謾賦詩,騷人那敢與爭馳。
傾杯對月風清夜,倚杖觀山云斂時。
世事安危渾莫問,人生得失底須悲。
何當琢就梅花句,付與高樓畫角吹。
5.《句》
年代: 宋 作者: 劉應時
世事不復問,舊書時一首。
6.《十二月初七日述懷》
年代: 宋 作者: 張九成
謫居寂寞歲將闌,幾案凝塵酒盞乾。
落落雨聲檐外過,愔愔雪意座中寒。
孤飛只影人誰念,萬里長途心自安。
世事悠悠君莫問,雪芽初碾試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