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孔廟的句子
孔廟,即孔子廟,又稱作文廟,是紀念中國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建筑,在中國各地都有,在歷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稱作文廟、夫子廟、至圣廟、先師廟、先圣廟、文宣王廟,尤以文廟之名更為普遍。其中南京夫子廟、曲阜孔廟、北京孔廟和吉林文廟并稱為中國四大文廟。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分布著2000多座孔廟,中國國內1600多座,而目前國內保存較好的孔廟只有300余座,列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1座。
由于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對于維護文化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孔廟便被古代帝王所器重。
其數量之多、規制之高,建筑技術與藝術之精美,在我國古代建筑類型中,堪稱是最為突出的一種,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與曲阜孔廟相關的名句
1、德侔天地 道貫古今
——曲阜:孔廟
2、圣何可及也 文不在茲乎
——曲阜:孔廟
3、泗水文章昭日月 杏壇禮樂冠華夷
——曲阜:孔廟杏壇
4、文教風行繹自振 英才林立禮為羅
—— 江陰:張袞題孔廟明倫堂
5、至圣無域澤天下 威德有范垂人間
——日本長崎孔廟中國名畫家李苦禪親筆題聯
6、蓮潭水明直同泗水 半屏山秀儼如尼山
——臺灣:高雄孔廟
7、德參天地道貫古今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曲阜:孔廟奎文閣
8、德配天地 道冠古今
—— 河南鄭州孔廟聯
9、紹緒仰斯文識大識小 趨庭傳玉教學禮學詩
——曲阜:乾隆題孔廟詩禮堂
10、游三孔孔府孔林孔廟 仰至圣圣人圣跡圣觀
——曲阜:孔廟
11、成春秋一書褒貶嚴斧鉞 留洙泗片席俎豆以馨香
——曲阜:孔廟
12、拔地擎天傲臥岱宗一覽眾山小 雕梁畫棟雄居孔廟萬傳群第賢
——曲阜:孔廟
13、參兩大以成能時行物生無私化育 綜六經而垂教禮門義路不過范圍
——臺南市:孔廟
三、描寫三孔的詩句
《題臨江郭君季韓文卷》
年代: 宋 作者: 劉克莊
二劉【三孔】蕭條久,直至君家擅俊聲。
揮麈舊曾參宿老,吹篪蚤合和諸兄。
怪來度度觀詩好,聞說人人有集行。
欲薦子虛無氣力,津亭折柳若為情。
《清江勸駕送舉人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王炎
黃堂暫虛位,勸駕屬守丞。
金石方遏密,不敢歌鹿鳴。
吉蠲置觴豆,少洽賓主情。
西風吹桂枝,馬首將東行。
春官奏高第,天子開延英。
親策降清問,健論攄丹誠。
解褐躋朊仕,何止為身榮。
二劉與【三孔】,至今流芳馨。
《遺直堂》
年代: 宋 作者: 曾幾
【三孔】吾渭陽,猶及見仲叔。
堂堂舍人公,再拜但喬木。
四、與曲阜孔廟相關的名句
1、德侔天地 道貫古今 ——曲阜:孔廟2、圣何可及也 文不在茲乎 ——曲阜:孔廟3、泗水文章昭日月 杏壇禮樂冠華夷 ——曲阜:孔廟杏壇 4、文教風行繹自振 英才林立禮為羅 —— 江陰:張袞題孔廟明倫堂 5、至圣無域澤天下 威德有范垂人間 ——日本長崎孔廟中國名畫家李苦禪親筆題聯6、蓮潭水明直同泗水 半屏山秀儼如尼山 ——臺灣:高雄孔廟7、德參天地道貫古今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曲阜:孔廟奎文閣8、德配天地 道冠古今 —— 河南鄭州孔廟聯 9、紹緒仰斯文識大識小 趨庭傳玉教學禮學詩 ——曲阜:乾隆題孔廟詩禮堂10、游三孔孔府孔林孔廟 仰至圣圣人圣跡圣觀 ——曲阜:孔廟11、成春秋一書褒貶嚴斧鉞 留洙泗片席俎豆以馨香 ——曲阜:孔廟12、拔地擎天傲臥岱宗一覽眾山小 雕梁畫棟雄居孔廟萬傳群第賢 ——曲阜:孔廟13、參兩大以成能時行物生無私化育 綜六經而垂教禮門義路不過范圍 ——臺南市:孔廟。
五、孔廟石碑上的詩句有哪些
(第一首)
萬仞高高見宮墻,美而曰富墻里藏;
千年猶是子貢語,但訪其門問登堂。
——萬仞宮墻
(第二首)
和元氣孔家祠,香火千秋未少辭。
龍柱宣威偕宇壽,杏壇遺訓比天齊。
欞星轉世傳仙語,石坊臨風志圣時。
暗撫神龜清泣下,兩千年后拜先師。
——孔廟
(第三首)
夫子宮墻第一門,五云環繞華夏魂;
圣之時者時與進,大美長新地球村。
——圣時門
(第四首)
千古文明集大成,悠悠玉振伴金聲;
人來門下堂未遠,大道曰行復曰行。
——大成門
(第五首)
周公封魯孔家興,少昊墳頭誰祭牲?
顯赫堪羞皇室裔,富豪不讓紫禁城。
諸孫爭譽生前樂,孔子安貧身后名。
已屆仲秋迎圣誕,尋常巷陌也懸燈。
——孔府
(第六首)
門曰弘道載鐸鈴,隱隱當由側耳聽;
誰個得識夫子意,已收至寶在囊中。
——弘道門
(第七首)
神道徐行仰圣懷,角端翁仲古亭臺。
洙泉橫貫三千畝,楓柞悄蔭十萬碑。
高冢經年能勵后,儒風無日不馴才。
幾人憑吊先師意,盡是游山玩水來。
——孔林
(第八首)
誰在此門呼大哉?此門正為大人開;
文明道上千般美,妙境不離和與諧。
——大中門
(第九首)
同文門下情自親,道是知言可知心;
最喜先師出門去,教他歐美讀雅音。
——同文門
供參考。
六、描寫夫子廟的古詩
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廟,始建于東晉成帝司馬衍咸康三年(337年),根據王導提議“治國以培育人材為重”,立太學于秦淮河南岸。
當年只有學宮,并未建孔廟。孔廟是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的。
因為祭奉的是孔夫子,故又稱夫子廟。在學宮的前面建孔廟,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賢之道,接受封建教化。
南宋建炎年間遭兵火焚毀;紹興九年(1139年)又重建,稱建康府學。元朝改為集慶路學。
明初為國子學,將上元、江寧兩縣學并入,其后再毀再建。清初府學遷原國子監,便將夫子廟原府學故地改為上元、江寧兩縣的縣學。
咸豐年間再次毀于兵火;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 夫子廟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
前面以秦淮河為泮池,南岸有全國最長的照壁。照壁建于明萬歷三年(1575年),現經過修葺,已重現當年風采。
泮池邊的石欄為明正德九年1514年所建,現也修飾完整。東有奎光閣,西有聚星亭,象征文風昌盛;廟前廣場東西兩側立石柱,上書“文武大臣至此下馬”,以示對“至圣文宣王”的崇敬之意。
廟門前有“天下文樞”柏木牌坊一座,牌坊后面為“欞星門”,系丈余高石牌坊,六柱三門,中門刻有“欞星門”三字篆文。三門之間嵌有牡丹磚刻浮雕,柱頭皆有云雕,形即華表。
這是帝王出巡朝圣祀孔的通道,非一般官員百姓所能出入的。平日用木柵欄封閉。
入欞星門,東西兩側各有持敬門,中間為大成門,又稱戟門。在封建時代,每逢朔、望(農歷初一、十五)朝圣和春秋祭典,府縣官員、教諭、訓導學教官由大成門進,士子走持敬門,不得逾矩。
下階為丹墀,東西并立三碑,東為元至順二年(1331年)封至圣夫人碑,西為四亞圣碑,再西為清康熙修學宮碑記。丹墀左右為兩廡,外有走廊通正殿。
兩廡供奉孔門的七十二賢人牌位。正中是為“大成殿”,外有露臺,是春秋祭奠時舞樂之地,三面環以石欄,四角設有紫銅燎爐,燃桐油火炬,祭祀多在午夜子時,光如白晝。
殿內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師孔之位”,左右配享四亞圣——顏回、岑參、孟軻、孔汲。殿的東邊有小門通學宮。
孔廟院墻與學宮之間,東西北三面有寬暢的通道,曾種植幾百棵柏樹,古木參天,郁郁蒼蒼。那時,在廟外的文德橋上憑欄眺望,大成殿的黃色琉璃瓦屋頂在綠蔭叢中顯得金碧輝煌,雄偉壯觀。
殿后為“明德堂”,相傳匾額為南宋文天祥楷書,后由曾國藩改為篆書。堂后為“尊經閣”,閣原為教諭講課講堂,樓上藏有大量儒教典籍的刻板和諸多圣賢畫像。
清嘉慶年間又遭戰火破壞。清同治八年(1869年)曾國藩、李鴻章二人相繼重修擴建,恢復舊貌。
然而,孔廟的主要建筑均于1937年毀于日本侵略軍的炮火。解放后,原學宮部分作為秦淮區人民游樂場,“名宦鄉賢祠”則改為夫子廟小學;大成殿遺址辟為夫子廟廣場。
“**”中,剩余建筑又遭破壞。1983年,政府撥款重建夫子廟古建筑群,主體建筑大致恢復舊貌。
現在的夫子廟,已成為富有明清建筑風格的十里秦淮風光帶上的一個重要景點。它以I大成殿為中心,南北成一軸線,左右建筑對稱,占地約26 300平方米。
現已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夫子廟即是孔廟,夫子廟是孔廟的俗稱,原來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
始建于宋,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夫子廟以廟前的秦淮河為泮池,南岸的石磚墻為照壁,全長110米,是全國照壁之最。
北岸廟前有聚星亭、思樂亭;中軸線上建有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筑;另外廟東還有魁星閣。 由于時代要求,孔廟現已成為群眾文化活動場所。
1985年修復夫子廟古建筑群,周圍茶肆、酒樓、店鋪等建筑也都改建成明清風格,夫子廟建筑群由孔廟、學宮、江南貢院薈萃而成,是秦淮風光的精華。臨河的貢院街一帶則為古色古香的旅游文化商業街。
同時按歷史上形成的廟會的格局, 復建了東市場、西市場。 這里供應的傳統食品和風味小吃不下200種.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八,這里舉行夫子廟燈會,熱鬧非常.夫子廟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可以遠溯到六朝時期,明清兩朝尤盛,各派菜系和小吃爭奇壯舉勝,風味獨具。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散落民間的風味小吃發掘整理,在繼承傳統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形成了以“秦淮八絕”為代表的秦淮風味小吃。小吃供應干稀搭配,葷素相間,穿插民俗表演,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圍,使餐飲過程同時成普文化欣賞的過程,體現了飲食和文化的精美結合,對中外游客產生著久遠的吸引力。
目前風味小吃已達200多個品種,經濟效益顯著,成為夫子廟旅游經濟的重要支柱和這一地區的特色文化。近年來,相繼引進了肯德基、麥當勞等西洋快餐,保留了一些夜市大排檔,形成了中西餐合璧、高中低檔共存的餐飲新格局。
今日夫子廟已成為聞名遐邇的“美食中心”。夫子廟美食街建成于1997年,總投資1.5億元,位于夫子廟南端,東起平江府路,西止來燕路。
建筑造型各異,高低錯落有致,青磚小瓦,粉墻坡屋,古樸典雅,與夫子廟古建筑群融為一體。內部設施一流,頗具現代氣息。
仿古花崗巖路面兩側鑲嵌著彩色廣場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