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真”字的詩句有哪些
帶“真”字的詩句有以下:
1.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 唐 · 白居易《長恨歌》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魏晉 · 陶淵明《飲酒·其五》
3.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唐 · 白居易《暮江吟》
4.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 宋 · 陸游《書憤五首·其一》
5.廬山真面目 —— 宋 · 劉辰翁《霜天曉角·壽蕭靜安,時歸永新》
6.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 唐 ·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7.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 —— 唐 · 杜甫《房兵曹胡馬詩》
8.一彈決破真珠囊,迸落金盤聲斷續 —— 唐 · 牛殳《琵琶行》
9.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 —— 唐 · 李賀《將進酒·琉璃鐘》
10.眾禽里,真彩鳳,獨不鳴 —— 宋 · 蘇軾《水調歌頭·昵昵兒女語》
11.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 —— 清 · 納蘭性德《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
12.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 —— 唐 · 杜甫《又呈吳郎》
13.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 魏晉 ·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四》
14.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 唐 · 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 白頭吟 / 有所思》
15.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 唐 · 劉禹錫《賞牡丹》
16.若是真心待于飛,云里千條路 —— 宋 · 蔡伸《卜算子·春事付鶯花》
17.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 —— 唐 ·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二、以“真”開頭的詩句(7個字)
真珠簾卷玉樓空
御街行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
夜寂靜,寒聲碎。
真珠簾卷玉樓空,
天淡銀河垂地。
年年今夜,
月華如練,
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
酒未到,先成淚。
殘燈明滅枕頭敧,
諳盡孤眠滋味。
都來此事,
眉間心上,
無計相回避。
真山真水真畫圖
朝天子 徐再思
里湖,外湖,無處是無春處。
真山真水真畫圖,
一片玲瓏玉。
宜酒宜詩,宜晴宜雨,
銷金鍋錦繡窟。
老蘇,老逋,
楊柳堤梅開墓。
三、求含有怡或真的詩句,最好有出處
含【怡】的詩句:怡怡中堂笑,小弟栽澗綠.——《題歸夢》 年代:唐 作者:李賀 三適今為一,怡怡復熙熙.——《三適贈道友》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棱威方逐逐,談笑坐怡怡.——《奉和圣制送張尚書巡邊》 年代:唐 作者:胡皓澄江上、幾度嘯日迎風,怡怡釣秋色.——《蘭陵王》 年代:宋 作者:楊澤民怡怡靜退姿,泠泠思歸吟.——《感別送從叔校書簡再登科東歸》 年代:唐 作者:孟郊今旦一尊酒,歡暢何怡怡.——《對酒示行簡》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座客半酣言笑狎,孔融懷抱正怡怡.——《宴游池館》 年代:唐 作者:劉兼兀兀轉生離內女,怡怡笑殺月中娥.——《得道陽》 年代:元 作者:王哲逢世愛憎怡怡,五朝公忠炯炯.——《東坡先生真贊三首》 年代:宋 作者:黃庭堅怡怡夜語自天和,棋罷令人感慨多.——《夜觀汝溪二侄象棋四首》 年代:宋 作者:錢時 晚霞聊自怡,初晴彌可喜.——《初晴落景》 年代:唐 作者:李世民人和年豐,皇心則怡.——《奉和圣制喜雨》 年代:唐 作者:張九齡白華照寒水,怡我適野情.——《植靈壽木》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洛浦雖有蔭,騷人聊自怡.——《奉和襲美公齋四詠次韻·小桂》 年代:唐 作者:陸龜蒙 文王寢膳武王隨,內豎言安色始怡.——《三代門武王》 年代:唐 作者:周曇伊余龍鐘歸海涯,千山萬水情自怡.——《送夢上人歸京》 年代:唐 作者:貫休含【真】的詩句:真山真水真畫圖,一片玲瓏玉.——《朝天子》 年代:元 作者:徐再思常處真常常應,常靜常在.真常真歡真樂,現真如、超越三界.真無壞,真無壞,無壞無壞.——《滿庭芳 贈駱先生劉石二先生》 年代:元 作者:馬鈺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太虛幻境對聯》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真元,真可愛,真師真友,且喜無猜.——《滿庭芳》 年代:宋 作者:張繼先真清真靜養真如.真樂真閑,真個好功夫.——《南柯子 贈馬懷玉》 年代:元 作者:馬鈺是真非真,是假非假.——《僧雍野堂贊》 年代:宋 作者:陳著誰教并蒂連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瑞鷓鴣》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齊斗堆金,難買丹誠一寸真——《采桑子》 年代:宋 作者:晏幾道寒夜天光白,海凈月色真.——《送韋十二兵曹》 年代:唐 作者:王昌齡 行遍天涯真老亦!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里.——《漁家傲 寄仲高》 年代:宋 作者:陸游 靜酣不語笑,真寢無夢寐.——《和嘗新酒》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莫問真何如,畫亦銷光彩.——《感舊寫真》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養疾衡檐下,由來浩氣真.——《重酬李少府見贈》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愿言弄倒景,從此煉真骨.——《同友人舟行游臺越作》 年代:唐 作者:李白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擬古其三》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時危安得真致此,與人同生亦同死.——《題壁上韋偃畫馬歌》 年代:唐 作者:杜甫近識峨眉老,知予懶是真.——《漫成二首》 年代:唐 作者:杜甫此鷹寫真在左綿,卻嗟真骨遂虛傳.——《姜楚公畫角鷹歌》 年代:唐 作者:杜甫 稍覺真途近,方知人事勞.——《游昌化山精舍》 年代:唐 作者:盧照鄰葉落燕歸真可惜,東流玄發且無期.——《題桐葉》 年代:唐 作者:杜牧。
四、草和花的詩句要真的,不要耍人
唐人詠草詩 唐 張祜 【樹中草】 青青樹中草,托根非不危. 草生樹卻死,榮枯君可知. 崔國輔 【長信草】 長信宮中草,年年愁處生. 故侵珠履跡,不使玉階行. 唐 曹松 【春草】 不獨滿池塘,夢中佳句香. 春風有馀力,引上古城墻. 杜牧 【和令狐侍御賞蕙草】 尋常詩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 本是馨香比君子,繞欄今更為何人. 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曹鄴 【庭草】 庭草根自淺,造化無遺功. 低回一寸心,不敢怨春風. 韋應物 【對萱草】 何人樹萱草,對此郡齋幽. 本是忘憂物,今夕重生憂. 叢疏露始滴,芳馀蝶尚留. 還思杜陵圃,離披風雨秋. 唐人詠花詩 李煜 【梅花】 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猶發去年枝. 錢起 【梨花】 艷靜如籠月,香寒未逐風. 桃花徒照地,終被笑妖紅. 錢起 【藍田溪雜詠二十二首·石蓮花】 幽石生芙蓉,百花慚美色. 遠笑越溪女,聞芳不可識. 司空曙 【石蓮花】 今逢石上生,本自波中有. 紅艷秋風里,誰憐眾芳后. 劉禹錫 【柳花詞三首】 開從綠條上,散逐香風遠. 故取花落時,悠揚占春晚. 元稹 【桃花】 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 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 白居易 【和微之嘆槿花】 朝榮殊可惜,暮落實堪嗟. 若向花中比,猶應勝眼花. 雍裕之 【蘆花】 夾岸復連沙,枝枝搖浪花. 月明渾似雪,無處認漁家. 元稹 【櫻桃花】 櫻桃花,一枝兩枝千萬朵. 花磚曾立摘花人,窣破羅裙紅似火. 郭震 【米囊花】 開花空道勝于草,結實何曾濟得民. 卻笑野田禾與黍,不聞弦管過青春. 王建 【看石楠花】 留得行人忘卻歸,雨中須是石楠枝. 明朝獨上銅臺路,容見花開少許時. 元稹 【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王維 【紅牡丹】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韓愈 【芍藥(元和中知制誥寓直禁中作)】 浩態狂香昔未逢,紅燈爍爍綠盤籠. 覺來獨對情驚恐,身在仙宮第幾重.。
五、詩歌,有你真好
長大的路上,有你同行。
——題記一直喜歡詩歌,傾心的喜歡。她精致又不缺乏哲理的話語,短小而不失華麗的辭藻,朗朗上口的韻律讓我迷戀。
如果說,散文是舉止優雅的大家閨秀,那麼詩歌便是玲瓏可愛的小家碧玉。就這樣,她邁著輕快的腳步,走入我的心里……“郊兒啊,早點睡吧,明兒還要進京趕考呢!”微弱的燭光下傳來親切的問候,光這邊,是埋頭苦讀的孟郊。
光那邊,是老眼昏花的母親在一針一線的縫衣裳。昏暗的燭光在母親的愛意中似乎也變的更明亮。
第二天,孟郊穿著娘縫的衣服,暗下決心“娘,孩兒一定不會辜負您的。”他吟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親射虎,看孫郎”在重山峻嶺之間,一個年過四十的人,正在打獵。他心中充滿了報國志向,在迸發,在沸騰。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他的豪氣沖天,沖進我的心里。“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年輕的少年為美麗的女子日不能食,夜不能寢。
他就少了秦觀對蘇小妹的豁達“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我學到了對生活的坦然。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我學會了憂愁。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我學會了珍惜時間。
朋友,你是否有“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不如意?那麼請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這時,你就會有“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的感覺了。詩歌,有你真好!。
六、真誠的詩句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唐)王維《送別》
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 ——(唐)杜牧《贈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唐)李白《贈汪倫》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高適《別董大》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唐)李商隱《無題》
白發三千尺,緣愁似個長。 ——(唐)李白《秋浦歌》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唐)李煜《虞美人》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做官別校書叔云》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此時已惘然。 ——(唐)李商隱《錦瑟》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唐)白居易《長恨歌》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唐)白居易《琵琶行》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唐)白居易《琵琶行》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下心頭。 ——(宋)李清照《一剪梅》
人到愁來無處會,不關情處總傷心。 ——(宋)黃庭堅《和陳君儀讀太真外傳》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七、關于真誠的詩句大全
●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
《禮記·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離婁上》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談。物:實際內容。
行:行為。恒:恒心。
君子說話有根據,做事有恒心。●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君子用行動來說話,小人則光說不做。●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
明·薛瑄《讀書錄》 衡量自己,服膺上級,領導下屬,都應當一概以真誠為準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
唐·韓愈《原道》正心、誠意:使心思純正,意念真誠。將:打算。
有為:有所作為。想有所作為,必須真心誠意。
●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文士以德行為修養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
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札子》 懷著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發生變化。●至誠則金石為開。
《西京雜記》卷五 至誠:極大的真誠。 金石為開:象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被感動了。
謂真誠最能感染人。●精誠所加,金石為虧。
漢·王充《論衡·感虛》 精誠:真誠。 虧:虧蝕。
只要真心誠意從事,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誠之所感,觸處皆通。
宋·吳處厚《青廂雜記》 誠:真誠。 感:感觸。
真誠能感動一切。●人之操履無若誠實。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操履:操守。誠實是人的最高品德。
●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說》 實行并保存真誠的心,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行動美好的根本。
●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宋·朱熹《四書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的關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
●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薰蒸之。明·洪自誠《菜根譚》 遇到欺騙狡詐的人,用真誠之心感動他,遇到粗暴、乖張的人,用和藹的態度感化他。
●金有一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一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 喻私心雜念影響人之德行的精純。
●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清·曾國藩《復賀耦庚中丞》竊:謙指個人的意見。
我以為天地的運轉不息,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業的發揚和持久,關鍵在于真誠。●百慮輸一忘,百巧輸一誠。
清·顧圖河《任運》 考慮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敗,技藝再精巧若缺乏真誠也無法成功。●神莫神于至誠。
宋·張商英《素書》 沒有比完美的真誠更神圣的了。●誠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頤《通書》真誠,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業興旺的源泉。行(háng):職業,事務。
●君子乾乾不息于誠。宋·周敦頤《通書·乾坤益動》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強不息。
君子為達到至誠而自強不息。●感人以誠不以偽。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誠:真誠。偽:虛假。
以真誠而不是以虛偽感動別人。●修身處世,一誠之外更無余事。
明·朱之瑜《誠誠二首》 修養自身品性,處理好人之間的關系,唯一靠的真誠。●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
《荀子·不茍》 圣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君子養心,莫善于誠。
《荀子·修身》 培養個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個人的真誠。●至誠無息。
《禮記·中庸》 真誠是沒有止境的。永遠以真誠自勉。
●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為事不以誠,則事敗。宋·晁說之《晁氏客語》 修學:研討學問。
雜:雜亂。為事:干事情。
●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賣沒郎獨占花魁》 刻薄:冷酷無情,不厚道。
為人忠厚不吃虧,為人刻薄無好處。●作事必須踏實地,為人切莫務虛名。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踏實地:比喻做事踏實、認真。虛名:空頭的名聲。
做事要踏實認真,不可追求空頭的名聲。●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瀾《古謠諺》 有道德的人不損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廉者憎貪,信者疾偽。
《新唐書·陳子昂傳》廉:清廉。 貪:貪污。
信:誠實。疾偽:痛恨虛偽的行為。
疾:憎恨,厭惡。清廉的人憎恨貪婪,誠實的人厭惡虛偽。
●天不容偽。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 虛偽的言行,天道不容。
●巧偽不如拙誠。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篇》巧妙的虛偽不如守拙的真誠。
●華而不實,虛而無用。《韓非子·難言》 只有華美的外表而缺乏實際的內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實用。
●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漢·荀悅《申鑒·俗嫌》 不聽動聽的話語,不相信不切實際的方法,不謀取浮華的名聲,不作虛偽的事。
●大人不華,君子務實。漢·王符《潛夫論·敘錄》卓越的人不追求虛有其表,有修養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實際。
●自古圣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