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達人心里無可奈何的詩句有哪些
1、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徐干
2、休言半紙無多重,萬斛離愁盡耐擔。——陳蓬姐
3、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形容無奈的詩句。——張仲素
4、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李白
5、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元稹
6、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魚玄機
7、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元好問
8、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黃景仁
9、直緣感君恩愛一回顧,使我雙淚長珊珊。——盧仝
10、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形容無奈的詩句。——陳叔達
11、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晏殊
12、一場寂寞憑誰訴。算前言,總輕負。——柳永
13、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李之儀
14、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司馬光
15、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晏殊
二、表達心事的詩句
1.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2.物是心非事事非,抬眼低眉。抬眼低眉,指上無聲淚先垂。
3.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4.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5.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6.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7.張潮茨菰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猶未還。妾夢不離江水上,人傳郎在鳳凰山。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8.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9.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10.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11.獨自凄涼還自遣,自制離愁。
12.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13.風力掀天浪打頭,只須一笑不須愁。
14.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15.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16.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
17.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18.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
19.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20.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21.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22.秋心一字捻作灰,是何滋味?是何滋味,臥讀琴譜卻為誰?
23.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24.微波有恨終歸海,明月無情卻上天。
三、描寫少女心思的詩句
①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 ②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戰國楚.宋玉) ③其始來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宋玉)④體如游龍,袖如素蟣(漢.傅毅) ⑤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漢.李延年) ⑥鏡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妝蕩新波,光景兩奇絕(李白) ⑦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王維) ⑧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王昌齡 ) ⑨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李白) ⑩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李白) ……很多,很多,讀不盡,寫不完!。
四、表達內心很痛苦的詩句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張籍《節婦吟》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司馬光《西江月》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張先《千秋歲》
重疊淚痕緘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文廷式《蝶戀花》
他生莫作有情癡,人間無地著相思。-況周頤《減字浣溪沙》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二首其二》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陳陶《隴西行》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李白長相思二首其一》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顧敻《訴衷情》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魚玄機《江陵愁望有寄》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曹雪芹《紅豆詞》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歐陽修《蝶戀花二首其一》
瘦影自憐秋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馮小青《怨》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張泌《寄人》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陳叔達《自君之出矣》
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韋莊《女冠子二首其一》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晏幾道《鷓鴣天三首其一》
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盧仝《有所思》
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
五、描寫心事的詩句
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唐·韋莊)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五代后蜀·顧?)
城上高樓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宋·張先)
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宋·柳永)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宋·晏殊)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宋·晏殊)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宋·朱淑珍)
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宋·晏幾道)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從之湘水深(漢·張衡)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漢·無名氏)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漢·無名氏)
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三國魏·徐斡)
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晉·《子夜歌》)
勞思復勞望,相見不相知(唐·盧照鄰)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唐·張九齡)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唐·張九齡)
他鄉有明月,千里照相思(唐·李嶠)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
曾照彩云歸。《臨江仙》
寄我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宋·蘇軾)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宋·李之儀)
欲將幽恨寄青樓,爭奈無情江水不西流(宋·秦觀)
江月知人念遠,上樓來照黃昏(宋·秦觀)
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宋·毛滂)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宋·李清照)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到團圓是幾時(宋·呂本中)
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宋·辛棄疾)
三十三天覷了,離恨天最高;四百四病害了,相思病怎熬(元·鄭德輝《倩女離魂》)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清·納蘭性德)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唐·宋之問)
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唐·王勃)
一枝何足貴。憐是故園春。(唐·張九齡)
故人故情懷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見。(唐·王勃)描寫心事的詩詞。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唐·王勃《山中》)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銷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舊路青山在,余生白首歸。(唐·劉長卿)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唐·李白)
從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唐·杜甫)
六、表達看不清對方心思的詩,詞,句子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原意為:了解我心情的人,認為我心中惆悵;不了解我心情的,還以為我呆在這兒有什么要求呢!
素帕詩
一方素帕寄心知,
問余心意知不知?
心知接到顛倒看,
橫也是絲豎也絲.
這番心意有誰知!
落花已作風前舞,流水依舊只東去。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海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音無賴似窮愁.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皆似夢,無邊私語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曉看天色暮看云,坐也思君,行也思君
有你想要的嗎
七、形容心累的詩句
1、《春盡》
唐代:韓偓
惜春連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見酒痕。
細水浮花歸別澗,斷云含雨入孤村。
人閑易有芳時恨,地迥難招自古魂。
慚愧流鶯相厚意,清晨猶為到西園。
譯文:惜別傷春連日來酒醉昏昏,醒來之后衣裳上全是酒痕。細水上漂著落花流入另澗,陰云帶雨飄入那遠處孤村。閑居無聊恨芳時白白流去,異地千里難招來古人精魂。最感激流鶯掀轉深情厚意,每當清晨還特意飛到西園。
2、《群鶴詠》
南北朝:蕭道成
八風儛遙翮,九野弄清音。
一摧云間志,為君苑中禽。
譯文:迎著八面來風張開巨大的羽翼,在九天之上自由自在鳴叫飛翔的鶴。因為失去羽翼不能再翱翔九天,只能成為帝王園囿中的玩物。
3、《奉答李和甫代簡二絕句》
宋代:黃庭堅
山色江聲相與清,卷簾待得月華生。
可憐一曲并船笛,說盡故人離別情。
夢中往事隨心見,醉里繁華亂眼生。
長為風流惱人病,不如天性總無情。
譯文:黃昏時分,山色清幽,江聲寂靜,卷起白天遮陽的簾子,等待東方一輪明月冉冉升起。突然江邊并排停泊的兩只船上,傳來悠揚的笛聲,仿佛吹笛人在向遠方的朋友訴說離別的情懷。
往事歷歷在目,在夢中還隨心可見,那些榮華富貴都是醉鄉亂眼中的幻像而已。長期以來都是因為耿介不屈的性格惹了這么多煩心事。還不如天性無情,那樣就不會有這樣的痛苦了。
4、《金字經·樵隱》
元代:馬致遠
擔挑山頭月,斧磨石上苔。且做樵夫隱去來。
柴,買臣安在哉?空巖外,老了棟梁材。
譯文:當明月掛上了山頭,挑著柴擔一步步走下山崗;在長滿苔蘚的石上,把斧子磨得鋒亮。姑且做個樵夫,去隱居在山鄉。打柴,那打柴的朱買臣如今又在何方?空山深處,埋沒了棟梁高材,一年年老去了時光!
5、《跋子瞻和陶詩》
宋代:黃庭堅
子瞻謫嶺南,時宰欲殺之。
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
彭澤千載人,東坡百世士。
出處雖不同,風味乃相似。
譯文:蘇子瞻被貶官到嶺南,當宰相的想要把他殺死。他飽吃了惠州的飯,又認真地和了淵明的詩。陶彭澤是千古不朽的人物,蘇東坡也是百代傳名的賢士。蘇的出仕與陶的歸隱,情況雖有不同,但兩人的風格和情味,卻是多么相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