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批判政治黑暗鞭撻統治階級的腐朽的詩歌有哪些
《古風》其三、《古風》其二十四等批判政治黑暗、鞭撻統治階級的腐朽,蔑視權貴,鄙視塵俗,追求自由是李白詩歌的重要內容.李白長安三年,名為出仕,因為政治的黑暗,他的濟世理想根本無法實現的,理想的幻滅使他對腐朽的統治集團有了更清楚的理解,他在詩歌中對社會的黑暗做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自從從政理想幻滅后,李白對權貴塵俗的鄙棄更加強化了.在這樣黑暗的社會中,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提到的“安能折腰事權貴”是一種骨氣,他不愿意“摧眉折腰事權”.所以他寫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里有很深的人生哲理.表面上寫行路的艱難,實際上是表明人生旅途上的艱險.這種骨氣是他生活的氣概.。
二、帶有諷刺的古詩
題臨安邸
林升【宋】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譯文:美麗的西湖大部分環山,重重疊疊的青山把西湖擁在懷里,一座座樓閣雕梁畫棟,不計其數,西湖游船上輕歌漫舞日夜不歇。整日在西湖游山玩水,飲酒作樂,和煦的春風吹得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還會記得丟失的北方領土,淪落的舊都!在他們眼里,杭州就是汴州,沒什么兩樣。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墻壁上的詩,是一首政治諷刺詩。《題臨安邸》表現了當時的社會。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占。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茍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它傾吐了郁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泊秦淮
杜牧【唐】
煙籠寒江月籠紗,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
譯文: 迷蒙的煙霧籠罩著寒江,銀色的月光籠罩著小舟白沙, 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臨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國之恨, 仍在對岸吟唱《玉樹后庭花》。
詠 針
文映江〔清〕
百煉千錘一根針,
一顛一倒布上行,
眼晴長在屁股上,
只認衣冠不認人。
全詩名為詠針,實為諷刺,但詩中只字不提諷刺的那類人,即使如此,就算你是一個大字不識幾個的大老粗,也能一眼看明白這首詩諷刺的是哪類人,這就是這首詩的絕妙之處!
白居易的《秦中吟》10首和《新樂府》50首基本都是,去查一下就是了
三、劉禹錫的政治諷刺詩
劉禹錫是唐代一個比較有特色的詩人,在中唐詩壇上,他的詩既不像韓愈的奇崛,也不像白居易的平易,而能獨樹一幟,自成風格。劉劉禹錫的詩歌,成就最高的主要有三類:政治諷刺詩,寓意深刻,辛辣犀利。懷古詩,均用律絕形式,吊古傷今,沉郁蒼涼,感慨無限。至于他學習民歌所作的《竹枝詞》、《楊柳枝詞》、《浪淘沙詞》等,則活波清新,自然流轉,盡洗文人習氣。
從他各類詩歌創作的總體上看,劉禹錫具有進步的政治主張和卓越見識,對于社會政治觀察敏銳。他寫詩注重立意、選材構思,以及塑造形象,多從表達豐富深刻的思想出發;所以世人評“劉禹錫詩以意為主”。
他的很多詩或針砭時弊、諷刺權貴,或謳歌平藩戰爭,表達統一的愿望;或者描述自己的政治生涯,表現剛直不阿的精神面貌;立意深刻。加之由于較多采用懷古、詠物等形式,運用比興、象征、諷喻等手段,借此言彼,寓實于虛,融情于景,故又顯得精煉含蓄。如名篇《烏衣巷》。像劉禹錫的這類懷古詩,選取的往往只是一角一隅的景物和細節,但卻小中見大,含意豐富,具有一種蘊藉之美。
劉禹錫的政治諷刺詩,除了辛辣犀利外,也上述兼有這些特點,如膾炙人口的《戲贈看花諸君子》和《再游玄都觀》。象這類諷刺詩,往往用意雙關,語帶諷刺,曲折寫來,更覺詩意雋永。宋代蘇轍曾說劉禹錫的詩“用意深遠,有曲折處”,明末清初的王夫之也說劉詩“深于影刺”,都是指的這些特點。而劉禹錫的“深于影刺”,也體現在他的詠物詩上:如《白鷹》、《聚蚊謠》、《百舌吟》等詩,鋒芒銳利,有著很強的斗爭性,不過由于采用寓托的手法,又顯得含意深遠。
劉禹錫還是唐代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因此他的詩常融形象與哲理于一爐;在許多生動的詩歌形象中,經常能反映出詩人對社會人生的觀察和思考,閃爍著哲學家的思想火花。劉詩中多見飽含哲理的詩句,雖非有意的論述哲學思想,但見解精辟,給人以啟迪。例《金陵懷古》、《浪淘沙詞九首》中的第九首等作品中的詩句,借助優美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把深微的哲理以詩化;這些名言佳句,點綴在詩中,使他的詩既有審美價值,又富有哲學思想。
明朝人胡震亨在《唐音癸簽》中說劉詩“開朗流暢,含思宛轉”,又說:“運用似無過人之處,卻都愜人意,語語可歌。”這些個特點,在劉禹錫的民歌體詩中表現的尤為突出。他這些詩保存了清新開朗的民間情調,采擷樸素生動的民間口語,運用俚歌俗調的形式,繪真景、抒真情,具有濃厚的天然風韻——“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竹枝詞》之二)
四、朝天子 詠喇叭 寫明王朝末年政治黑暗,吏治頹廢的句子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朝天子·詠喇叭》是明代 王磐的散曲。明朝正德年間,宦官當權,欺壓百姓,行船時常吹起號頭來壯大聲勢,這支散曲就是為了諷刺宦官而作。詩中表面上寫的是喇叭和嗩吶,實則處處寫的都是宦官。“曲兒”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們的仗勢欺人;“軍愁”“民怕”說明他們走到哪里,就給哪里帶來災難;“水盡鵝飛”則形容他們把百姓欺壓得傾家蕩產。整首曲子雖然沒有正面提到一個宦官的字樣,但是卻活畫出了他們的丑態,在輕俏詼諧中充滿了對宦官的鄙視和憤慨,道出了百姓的心聲。
這首散曲借物抒懷,活畫了宦官的丑態,諷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殘害百姓的罪惡行徑,表達了人民的痛恨情緒,是王磐的散曲代表作。
五、李白的詩有哪些是諷刺國家腐敗的
《夢游天姥吟留別》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寓言三首
【其一】
周公負斧扆,成王何夔夔?
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
賢圣遇讒慝,不免人君疑。
天風拔大木,禾黍咸傷萎。
管蔡扇蒼蠅,公賦鴟鸮詩。
金滕若不啟,忠信誰明之。
【其二】
遙裔雙彩鳳,婉孌三青禽。
往還瑤臺里,鳴舞玉山岑。
以歡秦蛾意,復得王母心。
區區精衛鳥,銜木空哀吟。
【其三】
長安春色歸,先人青門道。
綠楊不自持,從風欲傾例。
海燕還秦宮,雙飛入簾櫳。
相思不相見,托夢遼城東。
李白的政治諷刺詩繼承了詩騷以來的比興傳統,將鋒芒直接指向最高統治者唐玄宗及其一手制造的黑暗政治。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用政治諷刺詩批評唐玄宗忠奸不分、賢愚莫辨、糟糠人才;
2、諷刺唐玄宗迷信道教,志求神仙;
3、諷刺唐玄宗晚年溺于聲色,耽于享樂。而表現上述諷刺內容,又主要是通過比興的手法來實現的。李白政治諷刺詩中比興手法的運用豐富多彩,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寄情于物,托物以諷;
2、借漢說唐,以古諷今;
3、借男女怨曠之情,寫君恩疏絕之感。因此,李白政治諷刺詩的總體特色,可以用劉勰評價屈賦的一句話來概括:“諷兼比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