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做好充分的戰斗準備,等待著敵人”四字詞語有哪些
1. 持戈試馬
【拼音】: chí gē shì mǎ
【解釋】: 比喻作好準備,躍躍欲試。
【出處】: 《紅樓夢》第七九回:“那金桂見丈夫旗纛漸倒,婆婆良善,也就漸漸的持戈試馬。“
2. 擦掌磨拳
【拼音】: cā zhǎng mó quán
【解釋】: 形容準備動武,準備動手干或焦灼不安的樣子。
【出處】: 《西游記》第二二回:“那大圣護了唐僧……見八戒與那怪交戰,就恨得咬牙切齒,擦掌磨拳,忍不住要去打他。”
【舉例造句】: 俞實夫猛然地站起來,壽美子擦掌磨拳地要奔出去,靜子拉住了她。 ★夏衍《法西斯細菌》第二幕
3. 嚴陣以待
【拼音】: yán zhèn yǐ dài
【解釋】: 指做好充分戰斗準備,等待著敵人。
【出處】: 《資治通鑒·漢紀·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
【舉例造句】: 鮑叔牙聞魯侯引兵而來,乃嚴陣以待。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六回
4. 枕戈待旦
【拼音】: zhěn gē dài dàn
【解釋】: 戈:古代的一種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殺敵,枕著武器睡覺等天亮。形容時刻準備作戰,。
【出處】: 《晉書·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
【舉例造句】: 我先前只知道武將大抵通文,當“枕戈待旦”的時候,就會做駢體電報,這回才明白雖是文官,也有深諳韜略的了。 ★魯迅《準風月談·沖》
5. 枕戈以待
【拼音】: zhěn gē yǐ dài
【解釋】: 枕著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殺敵報國心切。同“枕戈待旦”。
【出處】: 明·張煌言《上行在陳南北機宜疏》:“臣雖駑鈍,亦當枕戈以待。”
【舉例造句】: [仁皇]與李文貞光地談《易》,每至子夜,諸待從多枕戈以待。 ★清·昭梿《嘯亭雜錄·優容大臣》
二、關于戰斗的成語、佳句
浴血奮戰 【兵不雪刃】兵器上沒有沾上血。
形容未經戰斗就輕易取得了勝利。【赤壁鏖兵】鏖:激戰。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伐吳,孫權聯合劉備軍隊聯合抗曹,聯軍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戰。泛指激烈的戰斗。
【兵勇將猛】士兵勇敢,將帥勇猛。形容戰斗力很強。
【持槍實彈】持:握。手握鋼槍,子彈上膛。
形容全副武裝,準備戰斗。【彈雨槍林】彈下如雨,槍立如林。
形容戰斗劇烈。【刀折矢盡】折:斷;矢:箭。
刀也斷了,箭也用盡了。形容戰斗到最后,無力再戰了。
【飛箭如蝗】飛:飛快,迅速;蝗:蝗蟲。飛快的箭像成群的蝗蟲一樣多。
形容激烈的戰斗。【弓弩上弦,刀劍出鞘】弦:弓上的牛筋繩子;鞘:裝刀劍的套子。
弓張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戰斗準備。
【肝髓流野】形容戰斗激烈殘酷、尸橫遍野。【弓上弦,刀出鞘】弦:弓上的牛筋繩子;鞘:裝刀劍的套子。
弓張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戰斗準備。
【裹血力戰】猶言浴血奮戰。形容頑強地拼死戰斗。
【弓折刀盡】比喻戰斗力沒有了,無法可想。【各自為戰】各自成為獨立的單位進行戰斗。
【擐甲披袍】擐:套;披:穿。套上鎧甲,穿上戰袍。
指做好戰斗準備。【擐甲執兵】擐:穿;兵:武器。
身披鎧甲,手拿武器。指準備戰斗。
【擐甲執銳】擐:穿;銳:兵器。身披鎧甲,手拿武器。
指準備戰斗。【荷槍實彈】荷:扛。
扛著槍,上了子彈。形容全副武裝,準備投入戰斗。
【合刃之急】合刃:兵器的鋒刃碰在了一起,指交戰。指戰斗到了最激烈最危急的時刻。
也形容事情發展到了最危急的時刻。【精兵猛將】精:精銳;猛:勇猛。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將領。形容戰斗力很強的將士。
【精兵強將】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將領。形容戰斗力很強的將士。
【精兵勇將】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將領。形容戰斗力很強的將士。
【金鼓連天】金鼓:古時作戰,用金鉦和戰鼓指揮士兵,擊鼓表示前進,鳴金表示后退;連天:響徹云霄。形容軍威盛大或戰斗激烈。
【金鼓齊鳴】金鼓:指金鉦和戰鼓。金鉦戰鼓一齊響起。
形容戰斗氣氛緊張激烈。
三、形容做好準備的成語
弓調馬服 比喻辦任何事情,應先做好準備工作。
出處:《荀子·哀公》:“弓調而后求勁焉,馬服而后求良焉。”
摩厲以須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準備,等待時機。
出處:《左傳·昭公十二年》:“摩厲以須,王出,吾刃將斬矣。”
摩厲以需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準備,等待時機。同“摩厲以須”。
摩礪以須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準備,等待時機。同“摩厲以須”。
磨礪以須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準備,等待時機。
出處:《左傳·昭公十二年》:“摩以厲須,王出,吾刃將斬矣。”
未雨綢繆 綢繆:緊密纏縛。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
出處:《詩經·豳風·鴟號》:“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引而不發 引:拉弓;發:射箭。拉開弓卻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啟發引導。也比喻做好準備暫不行動,以待時機。
出處:《孟子·盡心上》:“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整裝待發 整理好行裝,等待出發。
四、描寫做好準備的成語有哪些
1、厲兵秣馬
【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解釋】: 厲:同“礪”,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馬。形容準備戰斗。
【出處】: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舉例造句】: 孫權克仗先烈,雄據江東,舉賢任能,厲兵秣馬,以伺中國之變。
2、嚴陣以待
【拼音】: yán zhèn yǐ dài
【解釋】: 指做好充分戰斗準備,等待著敵人。
【出處】: 《資治通鑒·漢紀·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
【舉例造句】: 鮑叔牙聞魯侯引兵而來,乃嚴陣以待。
3、枕戈待旦
【拼音】: zhěn gē dài dàn
【解釋】: 戈:古代的一種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殺敵,枕著武器睡覺等天亮。形容時刻準備作戰,。
【出處】: 《晉書·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
【舉例造句】: 我先前只知道武將大抵通文,當“枕戈待旦”的時候,就會做駢體電報,這回才明白雖是文官,也有深諳韜略的了。
4、枕戈坐甲
【拼音】: zhěn gē zuò jiǎ
【解釋】: 以戈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備不懈,時刻準備戰斗。
【出處】: 唐·令狐德棻等《周書·文帝紀上》:“如其首鼠兩端,不時奉詔,專戮違旨,國有常刑,枕戈坐甲,指日相見。”
【舉例造句】: 掖垣瑣闥之地,皆枕戈坐甲之人。
5、枕戈披甲
【拼音】: zhěn gē pī jiǎ
【解釋】: 以戈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備不懈,時刻準備戰斗。 同“枕戈坐甲”。
【出處】: 清·龍翰臣《復唐子實書》:“今日之事,將因一鄉而累及一邑,因一邑而累及一省。此非有人維持調護之,則外軍枕戈披甲之士,抑郁不揚。”
五、形容做好準備的詞語有哪些
1. 蓄勢待發【xù shì dài fā】
指隨時準備進攻。出自《三國演義》,龍非池中之物,趁雷欲上九霄,蓄勢待發……意思是有一段是劉備在劉表那,被蔡瑁陷害。蔡瑁寫了一句詩:龍豈池中物,乘雷欲上天。然后跑到劉表那去告狀說是劉備所寫。
2. 練兵秣馬【liàn bīng mò mǎ】
訓練士兵,喂飽戰馬。指作好戰斗準備。出自宋,蘇洵《幾策·審敵》:”將遂練兵秣馬以出于實,實而與之戰,破之易爾.。”
3. 摩厲以需【mó lì yǐ xū】
比喻做好準備,等待時機。出自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二年》:“摩厲以須,王出,吾刃將斬矣。”
4. 杅穿皮蠹【yú chuān shuǐ dù】
比喻事先充分準備,謀定而后行動。出自《晉書·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5. 未雨綢繆【wèi yǔ chóu móu】
趁著天沒下雨,先修繕房屋門窗。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預防意外的事發生。出自《詩經·豳風·鴟號》:"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六、形容提前做好準備的成語有哪些
1、未雨綢繆 [ wèi yǔ chóu móu ]【翻譯】:《詩經·豳風·鴟鸮》:“迨天之未陰雨…綢繆牖戶。”
意思是說,在天還沒下雨的時候,就修補好房屋的門窗。后用以比喻事先做好準備。
綢繆(chóumóu):修補。【出處】: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在乎你們自己未雨綢繆的。
2、居安思危 [ jū ān sī wēi ]【翻譯】:在平安穩定的時候要想到可能會出現的危險災難。指時時要提高警覺,預防禍患。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備則無患。”譯文:在平安穩定的時候要想到可能會出現的危險災難,這樣也有個防備,準備了就沒有顧慮防范。
3、防患未然 [ fáng huàn wèi rán ]【翻譯】:在事故或災害發生之前就加以預防。【出處】:魯國.班固《漢書·外戚列傳下》:“事不當時固爭;防患于未然。”
譯文:做事不能太固執想當然,在事故或災害發生之前就加以預防。4、有備無患 [ yǒu bèi wú huàn ]【翻譯】: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
《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出處】:近代.峻青《海嘯》第二章八:“原來他早已事事防范有備無患了。”
5、積谷防饑 [ jī gǔ fáng jī ]【翻譯】:儲存糧食,防備饑荒。【出處】:元·高則誠《琵琶記·諫父》:“又道是養兒代老,積谷防饑。”
譯文:又或者說養兒子來養老,儲存糧食,防備饑荒。
七、求20個形容事先做好準備的成語和20個意思相反的成語求20個形容事
練兵秣馬拼音: liàn bīng mò mǎ 簡拼: lbmm近義詞: 厲兵秣馬 反義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指作好戰斗準備解釋: 訓練士兵,喂飽戰馬.指作好戰斗準備出處: 宋·蘇洵《幾策·審敵》:“將遂練兵秣馬以出于實,實而與之戰,破之易爾.”摩厲以須拼音: mó lì yǐ xū 簡拼: mlyx近義詞: 摩厲以需、摩礪以須 反義詞: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比喻做好準備,等待時機解釋: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準備,待時而動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二年》:“摩厲以須,王出,吾刃將斬矣.”例子: 至是始得以間道生還之故遷拜拾遺,得居言路,~.(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五)謁后語: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拼音: bīng mǎ wèi dòng, liáng cǎo xiān xíng 簡拼: bmwx近義詞: 反義詞:用法:解釋: 指出兵之前,先準備好糧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出處: 林占財《森林中的遠征》:“是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自古以來用兵的老規矩,你們沒有糧食怎么走這么遠的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拼音: 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 簡拼: fsyf近義詞: 反義詞:用法: 復句式;作分句;指有準備就會成功解釋: 預:預先,指事先作好計劃或準備;立:成就;廢:敗壞.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例子: “~”,沒有事先的計劃和準備,就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選集·論持久戰》)居安思危拼音: jū ān sī wēi 簡拼: jasw近義詞: 常備不懈、安不忘危、防患未然 反義詞: 高枕無憂、及時行樂、刀槍入庫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解釋: 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里,也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指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例子: 得寵思辱,~(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十回)杅穿皮蠹拼音: yú chuān shuǐ dù 簡拼: ycpd近義詞: 反義詞:用法:解釋: 杅:飲水器.比喻事先充分準備,謀定而后行動.枕戈待旦拼音: zhěn gē dài dàn 簡拼: zgdd近義詞: 枕戈坐甲、枕戈以待 反義詞: 醉生夢死、高枕無憂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解釋: 戈:古代的一種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殺敵,枕著武器睡覺等天亮.形容時刻準備作戰,出處: 《晉書·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例子: 我先前只知道武將大抵通文,當“~”的時候,就會做駢體電報,這回才明白雖是文官,也有深諳韜略的了.患至呼天拼音: huàn zhì hū tiān 簡拼: hzht近義詞: 反義詞:用法:解釋: 患:禍患;呼:喊.形容事前不作準備,災禍臨頭,求天救助.出處:例子: 如果不早作準備,來年汛期~,就來不及了.謁后語:急來報佛腳拼音: jí lái bào fó jiǎo 簡拼: jlbj近義詞: 反義詞:用法:解釋: 比喻事到臨頭才慌忙準備.出處:例子: 學習要靠平時的積累,~,應付考試,那是不鞏固的.渴而掘井拼音: kě ér jué jǐng 簡拼: kejj近義詞: 反義詞:用法:解釋: 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沒有準備,臨時才想辦法.臨陣磨槍拼音: lín zhèn mó qiāng 簡拼: lzmq近義詞: 臨陣磨刀、措手不及、臨渴掘井 反義詞: 常備不懈、防患未然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比喻事到臨頭才匆忙準備解釋: 到了快要上陣打仗的時候才磨刀擦槍.比喻事到臨頭才匆忙準備.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0回:“‘臨陣磨槍’也不中用!有這會子著急,天天寫寫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例子: 學習要靠平時努力,不要~,到考試前才用功.臨難鑄兵拼音: lín nàn zhù bīng 簡拼: lnzb近義詞: 反義詞: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比喻平時不作準備,臨時才想辦法解釋: 臨到危難時,方才鑄造兵器.比喻平時不作準備,臨時才想辦法.出處: 春秋·齊·晏嬰《晏子春秋·雜上二十》:“溺者不問隊,迷者不問路.溺而后問隊,迷而后問路,譬之猶臨難而遽鑄兵,臨噎而遽掘井,雖速,亦無及已.”例子: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拼音: píng shí bù shāo xiāng,jí lái bào fó jiǎo 簡拼: psbj近義詞: 反義詞:用法:解釋: 諺語.原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后多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拼音: qī nián zhī bìng,qiú sān nián zhī ài 簡拼: qnza近義詞: 反義詞:用法:解釋: 病久了才去尋找治這種病的干艾葉.比喻凡事要平時準備,事到臨頭再想辦法就來不及.出處:大寒索裘拼音: dà hán suǒ qiú 簡拼: dhsq近義詞: 反義詞:用法:解釋: 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比喻平時沒有準備,事到臨頭十分慌亂.出處:。
八、形容準備戰斗的成語有哪些
枕戈待旦
zhěn gē dài dàn
[釋義] 戈:古代的一種兵器;和“矛”相似;旦:天亮。枕著武器躺著;等待天亮。形容殺敵心情急切;毫不松懈;時刻準備迎戰。
[語出] 《晉書·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正音] 戈;不能讀作“ɡě”。
[辨形] 枕;不能寫作“忱”或“沈”;待;不能寫作“侍”。
[反義] 醉生夢死 高枕無憂
[用法] 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連動式。
[辨析] ~和“嚴陣以待”都有“警惕性高;等待敵人”的意思。但“嚴陣以待”偏重在做好了充分準備;以嚴整的陣勢;等待來犯的敵人;~偏重在殺敵心切;指睡覺時仍不放松戒備;等待著殺敵。
[例句] 這支英雄艦隊;~;日夜守衛在東海前哨。
[英譯] make a pillow of one's spear waiting for daybr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