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尋幾句佛經或哲理的句子,作紋身用,要藏文或者梵文想紋身,尋幾句
1、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凈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2、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在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盤,元清凈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3、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于本心,為物所轉,故于是中觀大觀小.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以上三句摘自揭示宇宙、人生真相的《楞嚴經》!。
二、關于佛經的詩句
六祖壇經里有很多: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說通及心通 如日處虛空 唯傳見法性 出世破邪宗
法即無頓漸 迷悟有遲疾 只此見性門 愚人不可悉
說即雖萬般 合理還歸一 煩惱暗宅中 常須生慧日
邪來煩惱至 正來煩惱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凈至無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凈心在妄中 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 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 終生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 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無道心 闇行不見道 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 自非卻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 打除煩惱破 憎愛不關心 長伸兩腳臥
欲擬化他人 自須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現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 邪見名世間 邪正盡打卻 菩提性宛然
此頌是頓教 亦名大法船 迷聞經累劫 悟則剎那間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親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鎖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見,何勞向什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
擬將修福欲滅罪,后世得福罪還在。
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
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
學道常于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
吾祖唯傳此頓法,普愿見性同一體;
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見莫悠悠,后念忽絕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詳見:
三、佛經最經典的句子
佛家經典的醒世禪語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伽葉:如何能為離于愛者? 佛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即為離于愛者。 伽葉:釋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如何無我無相,無欲無求?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伽葉:釋尊,世人業力無為,何易?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葉:世人心里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伽葉:有業必有相,相亂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語有云:寧靜而致遠。 佛語有云:心動則物動,心靜則物靜。 佛語有云:隨心、隨緣、隨性。 佛語有云:萬法唯心。 佛語有云:風亦不動,樹亦不動,乃汝心動也。 佛語有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佛語有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佛語有云:善惡一念之間。 佛語有云: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語有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佛語有云:厚德載物,有容乃大。 佛語有云: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佛語有云:九九歸一、終成正果。 佛語有云:禍往者福來。 佛語有云:無色無相,無嗔無狂。 佛語有云: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佛語有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佛語有云:眾生皆平等。 佛語有云:有其因,必有其果。 佛語有云:即種因,則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佛語有云: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佛語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五陰盛。 佛語有云:一剎便是永恒。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諸法因緣生, 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 一切皆為虛幻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若以音求我 ,若以色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不可說。(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縱然痛惜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必惹塵埃
佛前有花,名優曇華,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開花,彈指即謝,剎那芳華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十大經典佛語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 縱然痛惜也)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 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四、說幾個經典的佛語謝謝``
佛語,是指佛經中的句子嗎?
1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2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一葉一如來,一沙一極樂。
3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
4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5諸法因緣生, 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6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7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
8一切皆為虛幻。
9不可說。
10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1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12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13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14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五、美的佛經詩句
【一】心中有佛是佛緣佛緣,是心與佛的交流。
學佛是對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修佛是修心,佛無處不在,修佛不在表像,而在內心。
佛不是要我們崇拜他,模仿他,表象的相近并不能代表本質的相同。佛是心靈打造的幻象,太過于執著外在,反而會迷失其。
心中有佛,便是與佛有緣。【二】放棄非分的欲望是佛緣佛緣,是少一些強求的欲望。
。佛經上說,未斷我愛,不如潔凈。
愛恨恩仇,皆是情障。當你知道迷惑時,并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今日的執著,可能會造成明日的后悔。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永遠也不可能給你煩惱,皆因你自己的內心放不下強求的欲望。
放下非分的欲望,便是佛緣。【三】平和的面對生活是佛緣佛緣,是一種平和的心境。
人的心思很不穩定,它很容易受引誘,更會在光怪陸離的誘惑中迷失方向,很多人一心追求占有,得不到片刻清閑,失去生活的快樂,卻帶來了更多精神生活的困擾和煩惱。佛教會我們用一顆平靜的心看待生活中的得與失。
讓本性自然的流露,平和的面對生活便是與佛有緣。【四】對己對事負責是佛緣佛緣,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有佛心的人不去看眾生的錯;只看到眾生的過錯卻看不到自己過失的人,枉談“佛”字。要認清自己,看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也要看清楚事情的后果,因為你要對那個后果負責。
不要把生命浪費在你一定會后悔的地方上。對己對事負責,便是與佛有緣。
【五】擁有美好的信念是佛緣佛緣,是心中的信念。佛祖有言,地獄天宮,皆為凈土,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為般若。
當你痛苦的時候,相信痛苦不是永恒的,你就一定有力量戰勝痛苦,這是一種信念。可以說信念主導著我們的人生之路,成佛成魔,也全在一念之間。
擁有美好的信念,便是與佛有緣。【六】行智慧之事是佛緣佛緣,是大徹大悟的智慧。
在生活中,如果能多動用智慧看待問題,就會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也會減少許多煩惱和束縛,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是智慧;擁有這種智慧,才能改變別人,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懂得用慧眼看人生;行智慧之事,便是佛緣。【七】善於忍耐是佛緣佛緣,是忍耐一切。
忍耐才是對意志的磨練,也是力量的積蓄。它用無形的火焰融化著堅冰。
忍耐帶給你的痛苦,日后必成甘甜。忍耐不同于逃避,因為逃避是意志的沉淪,而忍耐則是不忘記自己的使命,讓意志更加堅定。
學會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善於忍耐,便是與佛有緣。
【八】寬容待人是佛緣佛緣,是寬容與諒解。真正的慈悲不是愛你所愛的人,還要能寬恕和愛護與你對立的人,愛人如己。
當別人因誤會或別的原因而對你無理相向時,要以慈悲的心去包容對方,以理智的方法去感化他。如果你一直想改變對方的話,你會很煩惱很痛苦。
同樣的瓶子,為什么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里,為什么要充滿著煩惱呢?寬容待人,便是與佛有緣。【九】懂得愛與感恩是佛緣佛緣,是博愛的精神,我們只要有一顆渴望真.善.美的心,有著終極意義上向往獲得智慧與真理的追求,我們就是“有緣人”。
當機緣與因果成熟時,佛緣自然會來到我們身邊。無緣不是絕緣,只是當下無緣。
可以說每個人都有佛性,每個人也都能與佛結緣。懂得愛與感恩,便是與佛有緣。
六、和佛經有關的詩詞
一沙一世界,一樹一菩提。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
神秀示法詩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六祖示法詩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神照本如開悟詩
處處逢歸路,頭頭達故鄉;
本來成現事,何必待思量。
文偃詩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塵;
己靈猶不重,佛視為何人。
安分庵主開悟詩
幾年個事掛胸懷,問盡諸方眼不開;
肝膽此時俱破裂,一聲江上侍郞來。
曼殊本事詩
鳥舍凌波肌似雪,新持紅葉索題詩;
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髦時。
神贊蜂子投窗詩
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癡;
百年鉆故紙,何日出頭時。
程顥題淮南寺詩
南去北來休便休,白草吹盡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對愁。
惠洪詩
山縣蕭條早放衙,蓮塘無主自開花;
三叉路口炊煙起,白瓦青旗一兩家。
寒山詩
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
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
劉長卿送靈澈詩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無盡藏尼嗅梅詩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嶺頭云;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拾得詩
君不見,
三界之中紛擾擾,只為無明不了絕。
一念不生心澄然,無去無來不生滅。
德誠船居寓意詩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石屋山居詩
萬境萬機俱寢息,一知一見盡消融;
閑閑兩耳全無用,坐到晨雞與暮鐘。
孫覿楓橋三絕詩
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
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鐘。
焰里寒冰結,楊花九月飛。
泥牛吼水面,木馬逐風嘶。
靈云志勤開悟詩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五祖清演開悟詩
山前一片閑田地,叉手叮嚀問祖翁;
幾度賣來還自買,為憐松竹引清風。
虛舟普度墨梅詩
常憶西湖處士家,疏枝冷蕊自橫斜。
精時一片當時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覺海法因庵主開悟詩
巖上桃花開,花從何處來?
靈支才一見,回首舞三臺。
寒山吾心詩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
列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劉長卿送上人詩
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王梵志我有詩
我有一方便,價值百匹練。
相打長伏弱,到死不入縣。
守安南臺靜坐詩
南臺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緣無事可商量。
悟新詩
六祖當年不丈夫,倩人書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無信,卻受他家一缽盂。
了元詩
一樹春風有兩般,南枝身曖北枝寒。
現前一段西來意,一片西飛一片東。
寒山詩
碧澗泉水清,寒山月華白。
默知神自明,觀空境逾寂。
白云端禪師詩
嶺上白云舒復卷,天邊皓月去還來。
低頭卻入茅檐下,不覺呵呵笑幾回。
寒山眾星詩
眾星羅列夜明珠,巖點孤燈月未治。
圓滿光華不磨瑩,掛在青天是我心。
七、佛經中的經典句子
您好1、汝修三昧,本出塵勞。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2、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3、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4、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云遮。5、不破本參不入山,不到重關不閉關。
6、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7、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8、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9、末后一句,始到牢關。鎖斷要津,不通凡圣。
10、隨順世緣無掛礙,涅槃生死等空花。11、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八、佛經中有哪些經典語句
緣起偈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
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無常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七佛通戒偈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自凈其意,是諸佛教。香偈戒香定香解脫香,光明云臺遍法界。
供養十方無量佛,見聞普熏證寂滅。三力偈以我功德力,如來加持力, 及與法界力,周遍眾生界。
三諦偈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 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涅盤經本有今無,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無有是處。回向偈愿以此功德,莊亞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消除宿業障,同登無上覺。布施偈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無所得。
我今安住最勝心,供養一切十方佛。誕生偈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今茲而往,生分已盡。黃昏偈此日已過,命即衰減, 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初夜偈白眾等聽說,初夜無常偈; 煩惱深無底,生死海無邊; 度苦船未立,云何樂睡眠? 勇猛能精進,攝心常在禪。
四第一偈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 善友第一親,涅盤第一樂。施舍得道偈雖得積珍寶,嵩高至于天。
如是滿世間,不如見道跡。 不善像如善,愛而似無愛。
以苦為樂像,狂夫之聽厭。菩薩行偈常當攝身行,而不殺盜淫, 不兩舌惡口,不妄言綺語, 心不貪邪欲,無恚不毒想, 舍離諸邪見,是為菩薩行。
慈悲心偈常行于慈心,去除怨恨想; 大悲感眾生,悲惜化淚雨。 修行大喜心,同已所得法; 擁護以道意,乃應菩薩行。
目連說方便偈當速求方便,于此佛法眾, 當除生死患,如象食竹葉, 若于此佛法,修諸無欲業, 已除諸塵勞,亦盡若源本。法身舍利偈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
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佛祖開示婆羅門偈所行非常,謂法興衰; 夫生輒死,此滅為樂。
藥師佛談粥偈持戒清凈人所奉,恭敬隨時以施粥。 十利饒益于行者,色力壽樂辭清辯。
宿食風除饑渴消,是名為藥佛所說。妙色王求法偈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善宿王感化魔王偈作福不作惡,皆由宿行法, 終不畏死經,如船截流渡。世親止欲偈趣求諸欲人,常起于希望。
諸欲若不遂,惱壞如箭中。莫貪淫欲偈勇者入定觀,身心所與塵, 見已生穢惡,如彼彩畫瓶。
水中撈月偈此諸癡獼猴,為彼愚導師。 悉墮于井中,救月而溺死!神秀悟禪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慧能悟禪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慧能論禪不在坐偈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 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庭前柏樹子偈出入云閑滿太虛,元來真相一塵無。 重重請問西來意,唯指庭前一柏樹。
釋迦牟尼說倒惑偈未香以涂身,并熏衣纓絡。 倒惑心亦爾,謂從已身出。
如彼丑陋婢,見影謂已有。龐蘊舉家修行偈世人多重金,我愛剎那靜。
金多亂人心,靜見真如性。王安石論戲場偈諸優戲場中,一貴復一賤。
心知本相同,所以無欣怨。蘇軾地獄變相偈我聞吳道子,初作豐都變; 都人懼罪業,兩月罷屠宰。
此畫實無相,筆墨假和成; 譬如說食飽,何處生怖汗? 乃知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若人了此言,地獄自破碎。蘇轍呈順禪師偈中年悟道覺前非,邂逅相逢老順師。
搐鼻經參真面目,掉頭不受別鉗錐。 枯藤破衲師何事,白酒青鹽我是誰。
慚愧東軒殘月上,一杯甘露滑如飴。黃庭堅自贊偈似僧有發,似俗無塵, 作夢中夢,見身外身。
宋濂贊永明延壽偈我與導師有宿因,般若光中無去來。 今觀遺像重作禮,忽悟三世了如幻。
靈山一會猶儼然,愿證如如大圓智。張拙隨順世緣偈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靈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云遮。愛欲纏綿偈如火蓋干薪,增長火熾然; 如是受樂者,愛火轉增長。
薪火雖熾然,人皆能舍棄; 愛火燒世間,纏綿不可舍。六祖得法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其他寧執有如須彌山,莫執空如芥子。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
法本法無法, 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 法法何曾法。
來說是非者, 正是是非人。無明實性即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
無消息處急走過, 有消息處不停留。無始終,無內外,強立名,為法界。
法界性,即法身,因不覺,號無明。 空色現,情器分,三世間,從此生。
迷則凡,悟則圣,真如體,須親證。
九、我要些經典的佛經語句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世間上的法,都是短暫不真的,就像露泡夢電云一般,應該如是看待。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彼如來妙體,即法身諸佛,法體不可見,彼識不能知。)
如果把佛純粹理解為物質現象,那你就已經不在正道上,無法見到真正的如來。(如來的真實體性,是諸佛的根本法身,法體無一切相,凡夫的智慧根本不能理解。)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形象現象,都虛幻不真。
以上出自《金剛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物質現象的本源是虛空,空與物質現象是相對的;物質現象沒有自性,一切體性為空的現象都帶有物質性;受、想、行、識這四蘊,也和色一樣。
以上出自《心經》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所有眾生都是我過去父母,所以我們不殺生,就是在孝敬父母。
以上出自《梵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