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古詩詞中的細節描寫詩句因為沒有積分所以無法懸賞了
在杜牧的筆下,僅凝結成四句小詩:“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詩人僅攝取楊貴妃看到跑馬飛送荔枝的人發出會心一笑的細節入詩,一切盡在不言中了.詩人的隱諷態度在于“妃子笑”與“無人知”,由此可見,千里迢迢飛送荔枝,完全為了博得一人的歡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內情的,看到快馬飛馳的緊急情況,或許以為是為了軍國大事呢?“妃子笑”的細節,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李清照的《點絳唇》:“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青衣透.見客人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利用“嗅青梅”這一細節掩飾一下自己,以便偷偷的看闖進來的翩翩少年這一動作,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的刻畫出來,在我們心中立起了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帶有幾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元稹的小詩《行宮》,寓引古鑒今之意,抒憑吊今昔之情,向來極負盛名.詩云:“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唐詩別裁》說它:“只四語已抵一篇長恨歌矣.”《養一齋詩話》稱它:“一十個字,足賅《連昌宮詞》六百字,尤為妙境.”下列小詩,都是以細節描寫為中心組織全篇,顯得搖曳多姿,昭暢述情,各顯其妙: 鳴錚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李端《聽箏》 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惟看宿燕窩. 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 ——張佑《詠內人》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烏衣巷》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張籍《秋思》 驢肩每帶藥囊行,村巷欣欣夾道迎, 共說向來曾活我,生兒皆以陸為名. ——陸游《山村經行因施藥》 城南倒社下湖忙,阿老龍鐘七十強. 猶有嫁時塵埃鏡,東涂西抹不成妝. ——陸游《阿老》。
二、古詩中的細節描寫
詩歌鑒賞是高考必考題型之一,表達技巧每年必考,雖然每年的側重點不一樣。
表達技巧有哪些呢?表現手法分為廣義和狹義的兩種。廣義的表達技巧有:
情景關系: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表現手法:象征、襯托、烘托, 渲染、抑揚、動靜結合、正側結合、白描、虛實結合、聲色結合、細節描寫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對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
狹義的表現手法只有表達技巧。
今天,我們重在梳理一下細節描寫的考查和答題思路。
【高考例題】
閱讀下列詩歌,回答問題(2008年 山東卷)
畫堂春
秦觀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注】捻(niān)持取、捻弄。
1、“憑欄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兩句主要是使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現了詞中人物的怎樣的感情變化?(4分)
【答案】 主要運用了細節描寫(或動做描寫也可)。用“捻花”“放花”兩個細節(動作)表現了詞中人物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春歸的感情變化。(如果逐句分析,主要能答出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春歸的感情變化也可。)
分析答案,得出答題步驟。
【步驟】
第一步、確定表現手法。細節描寫或動作描寫。
第二步、指出什么細節(或哪些動作)。用“捻花”“放花”兩個細節(動作)
第三步、語境意義(包含細節的句子的意思)。獨自登上冒出楊柳枝頭的畫樓,斜倚欄桿,手中捻弄著花枝,放下花枝,面對著日落西山的太陽,默默無語。
第四步、情感意義(通過動作所表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了詞中人物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春歸的感情變化。
【答案總結】“憑欄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兩句主要是使用細節描寫(動作)手法。(第一步,手法)
詞人用“捻花”“放花”兩個細節(動作)(第二步),寫出了中人物斜倚欄桿,手中捻弄著花枝,放下花枝,面對著日落西山的太陽,默默無語的情態,(第三步,語境意義)表現了表現了詞中人物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春歸的感情變化。(第四步,情感意義)
【拓展訓練】
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秋 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表達了他什么樣的情感?
【訓練過程】兩名學生上黑板做題(其他同學寫在練習本上);共同分析,上黑板的同學得分情況。再分析自己的得分情況;最后分析自己失分的原因。
【答案】 (6分) 詩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個細節(第一步,手法):家書將要發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第二步,什么細節)作者客居洛陽見秋風起,從而引起對家鄉親人無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開信封補寫。(第三步)表現了作者的無限思鄉之情。(第四步)
2、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點絳唇 李清照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兩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試分析詞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答案】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兩句主要使用了細節(動作)描寫的表現手法。詞中寫了主人公倚在門上,回頭一看,又不敢正眼看,只是輕嗅梅花的花香。用了“倚”、“回”、“嗅”三個動作,描繪出主人公既愛戀又羞澀、既欣喜又緊張、既興奮又恐懼的微妙心理活動。把一個情竇初開,又受著封建禮法約束的少女的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
三、關于細節的古詩句
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
——老子 2、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歐陽修《伶官傳序》)。
禍患常常是由一點一滴極小的不良細節積累而釀成的,縱使是聰明有才能的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種不良的嗜好中,受其迷惑而結果陷于困窮。 3、“不矜細行,必累大德。”
就是說,平時不注重小節,必將有損于品德修養,以至于犯下大錯誤。 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劉備給兒子阿斗的遺訓。 4、一失足成千古恨 5、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6、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7、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8、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9、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10、牽一子而動全吳王細節贏得戰爭勝利。
四、細節描寫的現代古詩
1
多少個夜晚
您起來為我們蓋被子
多少次生病
您抱著我著急 傷心
多少次考差
您耐心地給我講解錯題
多少次灰心
你不斷地鼓勵我
多少次吃飯
您總把好的菜盛在我的碗里
是誰這么無微不至地關心我們
哦!
原來是您——慈祥的媽媽
2
別離
晚秋的葉
紛紛離開養育它們的樹,
葉沒有忘記樹對它的滋養,
樹依依不舍的放開葉,
葉隨風遠行。
成熟的果
紛紛投入大地的懷抱,
果沒有忘記枝藤對它的教養,
枝藤輕輕松開手,
任果實滾向遠方。
長大的人紛紛離開家投入社會大潮。
兒行千里母擔憂,
但長大的人牽記著母親的愛。
母親噙淚送兒行,
兒在風浪中馮蕩。
3
離別之夜
花兒為什么凋落了,
鳥兒為什么不再鳴叫了,
深秋的夜兒為什么如此的安靜……
母親手中的針兒好忙好忙,
母親手中的針兒好熱好熱。
忙得我不知如何是好,
熱得我心中更添應涼意。
針兒把我的衣裳補得好平好平,
可我的心中卻又添一波漣
……
時間過得好快好快,
時間又過得好慢好慢,
花兒、鳥兒、夜兒在做著無聲的伴奏……
母親手中的行李包裝了又裝,
沉沉的,壓在我的心頭。
可母親不知道,
東西裝得再多,有一件也還是帶不走
——一顆游子的心。
4
離別之夜
時鐘不近情意地“嘀嗒”“嘀嗒”
我的淚水隨著您一想流下。
記憶閘門瞬間沖垮
孩時的我,頑皮,不聽話,
看到您被氣哭,
我才慌手慌腳。
但只是站著,不說話。
過生日,長大了,
透著蠟燭,看見您滿頭銀發,
眼淚和燭一起流下。
沒等報答您,又要出嫁,
看著您滿眼淚花,
但也不知該說啥。
總想和您說句心里話。
其實我不想離開家。
(不知道能不能幫到你)
五、細節描寫的現代古詩
1多少個夜晚 您起來為我們蓋被子 多少次生病 您抱著我著急 傷心 多少次考差 您耐心地給我講解錯題 多少次灰心 你不斷地鼓勵我 多少次吃飯 您總把好的菜盛在我的碗里 是誰這么無微不至地關心我們 哦! 原來是您——慈祥的媽媽 2別離 晚秋的葉 紛紛離開養育它們的樹, 葉沒有忘記樹對它的滋養, 樹依依不舍的放開葉, 葉隨風遠行。
成熟的果 紛紛投入大地的懷抱, 果沒有忘記枝藤對它的教養, 枝藤輕輕松開手, 任果實滾向遠方。 長大的人紛紛離開家投入社會大潮。
兒行千里母擔憂, 但長大的人牽記著母親的愛。 母親噙淚送兒行, 兒在風浪中馮蕩。
3離別之夜 花兒為什么凋落了, 鳥兒為什么不再鳴叫了, 深秋的夜兒為什么如此的安靜…… 母親手中的針兒好忙好忙, 母親手中的針兒好熱好熱。 忙得我不知如何是好, 熱得我心中更添應涼意。
針兒把我的衣裳補得好平好平, 可我的心中卻又添一波漣 …… 時間過得好快好快, 時間又過得好慢好慢, 花兒、鳥兒、夜兒在做著無聲的伴奏…… 母親手中的行李包裝了又裝, 沉沉的,壓在我的心頭。 可母親不知道, 東西裝得再多,有一件也還是帶不走 ——一顆游子的心。
4離別之夜 時鐘不近情意地“嘀嗒”“嘀嗒” 我的淚水隨著您一想流下。 記憶閘門瞬間沖垮 孩時的我,頑皮,不聽話, 看到您被氣哭, 我才慌手慌腳。
但只是站著,不說話。 過生日,長大了, 透著蠟燭,看見您滿頭銀發, 眼淚和燭一起流下。
沒等報答您,又要出嫁, 看著您滿眼淚花, 但也不知該說啥。 總想和您說句心里話。
其實我不想離開家。(不知道能不能幫到你)。
六、詩歌鑒賞中的細節描寫指什么
細節描寫,就是文學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尋味、最能引起人們想象的片刻;或寫人物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顰一笑;或寫平常生活場景中的一瞬。
成功的細節描寫,對于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抒發感情,充實作品內容,表現主題,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秋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表達了他什么樣的情感?
解題思路:先分析細節的具體內容,再結合詩句分析為什么會有這個細節,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答案示例:詩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個細節:家書將要發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作者客居洛陽見秋風起,從而引起對家鄉親人無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開信封補寫。
《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元稹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作者自己被貶他鄉,且在“垂死病中”,當聽到摯友遭貶消息時,竟“驚坐起”。一個極富表現力的細節,惟妙惟肖地摹寫出作者當時陡然一驚的神態,表達了對朋友命運的深切關懷,道盡了友情的真諦,情深意濃,詩味雋永,耐人咀嚼。元、白二人友誼之深,于此清晰可見。白居易在江州讀詩后,深受感動。他在給元稹的信中說:“此句他人尚不可聞,況仆心哉!至今每吟,猶惻惻耳。”(《與微之書》)
七、【機智的學霸,求一首關于母愛的詩歌(細節描寫
媽媽是。
她給我們無限的溫暖,媽媽是夏天的烈日,她給我們強烈的震撼,媽媽是秋天的夕陽,她給我們彩色的人生,媽媽是冬天的日出,她給我們無限的希望母親(一)母親,母親像冬天的太陽一樣,在我遇到挫折時,他會鼓勵我、安慰我,溫暖我的心.母親,母親像黑夜里的一盞明燈,在我迷失方向時,她會指引我、照亮我,走向光明,母親,母親像秋夜中的明月,在我孤獨、無助時,她會陪伴我、支持我,給我充滿信心.母親,她一天到晚為了我而忙碌,不辭辛勞,無怨無悔,所以,在這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我要說,媽媽感謝您!我愛您!母親的愛(二)山,沒有母親的愛高;海,沒有母親的愛深;天,沒有母親的愛廣闊;地,沒有母親的愛包容;太陽,沒有母親的愛溫暖;云朵,沒有母親的愛潔白;花朵,沒有母親的愛燦爛.媽媽誰在我們冷時為我們加衣服?誰在我們餓時為我們煮飯菜?又是誰在我們失敗時鼓勵我們;在我們成功時為我們喜悅?她不是機器人;不是電腦,她是我的媽媽.媽媽不是圣瑪麗亞,也不是耶穌,更不是上帝,但她卻和圣瑪亞一樣溫柔、慈祥跟耶穌一樣有愛心,像上帝一樣有智慧.啊!媽媽真偉大!愛也許歲月帶走了您的豐采,留給您頭發的蒼白,但它永遠帶不走您慈祥的笑容?媽,在這特別的日子里,請讓我獻上最誠摯的謝意!母親節快樂.話我 愛的母親,想說的說不盡,想寫的寫不完,一切,盡在不言中.春天的天使母親就如春天的天使,送來了溫暖的春風,帶來了如絲的小雨,吹進孩子的心靈,了解孩子的需要,這位慈愛的天使,照顧孩童的生活,保護孩童的安全,付出了一切,盡管我們再怎麼的壞,母親這個天使,仍然擁有海般的度量,來寬容我們.媽媽的愛像塊糖媽媽的愛,就像塊糖,包在嘮叨里,藏在責罵里,讓我東找西找,直到我懂事,才找到.。
八、細節描寫能生動地表現出作者心中感慨的古詩句有哪些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他時若遂青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都挺感慨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古詩中細節描寫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