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詩歌的故事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釵頭鳳 》陸游
宋高宗紹興十四年,二十歲的陸游和表妹唐琬結為伴侶。兩人從小青梅竹馬,婚后相敬如賓。然而,唐琬的才華橫溢與陸游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女子無才便是德),以至最后發展到強迫陸游和她離婚。陸游和唐琬的感情很深,不愿分離,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親懇求,都遭到了母親的責罵。在封建禮教的壓制下,雖種種哀告,終歸走到了“執手相看淚眼”的地步。 真相:根據陸游自己在晚年的詩作(《劍南詩稿》卷十四)是因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陸游迫于母命,萬般無奈,便與唐琬忍痛分離。后來,陸游依母親的心意,另娶王氏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嫁給同郡的趙士程。這一對年輕人的美滿婚姻就這樣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個春天,31歲的陸游滿懷憂郁的心情獨自一人漫游山陰城沈家花園。正當他獨坐獨飲,借酒澆愁之時,突然他意外地看見了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趙士程。 盡管這時他已與唐琬分離多年,但是內心里對唐琬的感情并沒有完全擺脫。他想到,過去唐琬是自己的愛妻,而今已屬他人,好像禁宮中的楊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這里,悲痛之情頓時涌上心頭,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離去。不料這時唐琬征得趙士程的同意,給他送來一杯酒,陸游看到唐琬這一舉動,體會到了她的深情,兩行熱淚凄然而下,一揚頭喝下了唐琬送來的這杯苦酒。然后在粉墻之上奮筆題下《釵頭鳳》這首千古絕唱。
二、【誰知道出自蘇軾的詩詞的典故小故事,注明出自哪首詞
雪泥鴻爪 蘇軾在任鳳翔府判官時,寫下了《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 鴻飛哪復計東西?……”“雪泥鴻爪” 就被概括為眾所周知的成語了. 河東獅吼 蘇東坡在一首詩里,開朋友陳季常的玩笑說:“龍丘居士亦可憐, 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因為這首詩,在文言里用“河東獅吼”就表示懼內, 而陳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這個名字也就千古流傳了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蘇軾在《前赤壁賦》中有“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 雖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 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后來,有人把“無禁”改為“不盡”. 水落石出 蘇軾《后赤壁賦》“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 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水落石出”便由此演化而出. 明日黃花 “明日黃花”出自蘇軾在重陽節所寫的一首詩和一首詞.他在《 九日(按即重陽)次韻王鞏》詩中寫道:“相逢不用忙歸去, 明日黃花蝶也愁.”又在《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詞中寫道:“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后人從這個名句引申一步,以“明日黃花” 比喻種種過時的人或事物. 堅忍不拔 蘇軾在《晁錯論》中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堅忍不拔”這個成語由此得出. 海屋籌添 蘇軾《東坡志林三老語》:“嘗有三老人相遇,或問之年…… 一人曰:‘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爾(邇) 來吾籌已滿十間屋.’”原謂長壽,后以“海屋籌添”為祝壽之詞. 琴操參宗 蘇軾在杭州時,攜琴操游西湖.一日戲曰:“我作長老,爾試參禪. ”琴操問:“何謂湖中景?”蘇軾答曰:“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琴操曰:“何謂景中人?”答曰:“ 裙拖六幅瀟湘水,髻挽巫山一段云.”“何謂人中意?”“ 隨他楊學士,鱉殺鮑參軍.”“如此究竟如何?”“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琴操大悟,即日削發為尼.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東坡謫居黃州時,寫下《臨江仙—夜歸臨皋》一詞.其中有“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句,據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 相傳這首詞寫成后,當晚就在人們中間流傳開了. 由于結尾表達了作者隱逸的想法,以致人們第二天紛紛傳說, 蘇軾已將冠服掛于江邊,坐上小舟,長嘯而去.地方官得知, 大吃一驚,怕因犯人走失而失職,急忙前去查看.到了住所, 卻發現他鼻息如雷,還沒有起床. 天涯何處無芳草 據《林下詞談》說,蘇軾在惠州時,曾命朝云唱《蝶戀花》一詞. 朝云還沒有開始唱,就已“淚滿衣襟”.蘇軾問何故,朝云曰:“ 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 東坡肉 馳名全國的“東坡肉”,這一楚鄉湖北特有的傳統名菜, 素為人們所熟知,它是由蘇軾親手制作始創于黃州. 蘇軾的煮食豬肉,確屬烹制得法,按他自己總結的烹飪要領是:“ 慢著火,少著水”.故而烹制出的東坡肉,味極鮮美. 他還寫了一首《豬肉頌》:“洗凈鐺,少著水,柴頭罨煙餡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東坡湯 蘇軾發明了一種青菜湯,叫做東坡湯.這根本是窮人吃的, 他推薦給和尚吃.方法就是用兩層鍋,米飯在菜湯上蒸, 同時飯菜全熟.下面的湯里有白菜、蘿卜、油菜根、芥菜, 下鍋之前要仔細洗好,放點兒姜.在中國古時, 湯里照例要放進些生米.在青菜已經煮得沒有生味道之后, 蒸的米飯就放入另一個漏鍋里,但要留心莫使湯碰到米飯, 這樣蒸汽才能進得均勻. 冰肌玉骨 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冰肌玉骨用來形容肌骨像冰一樣純凈,像玉一樣潤澤.。
三、關于古詩詞的故事
侯門似海:
崔郊,唐朝元和年間的秀才。曾寄居姑母家中,并與姑母家的一名丫環相愛,兩人的感情甚篤。但后來他的姑母以四十萬錢的高價將這個婢女賣給了當時任襄陽司空的于頤。這一年的寒食節,此女子隨于頤到郊外游春,巧遇崔郊在一片柳蔭下徘徊,崔郊趁人不注意,偷偷作了一首詩贈予她:
公子王孫逐后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后來,一個記恨崔郊的人把這首詩作為罪證,抄下來給于頤看。 于頤派人將崔郊請入府中,拿出他的那首詩問道:“這首詩是你做的嗎?” 崔郊十分坦率的告訴了于頤他和那個婢女的夙因。 于頤非常感慨。他對崔郊說:“這個女子雖是我用四十萬錢買來的, 但四十萬錢算不得什么,你該早就對我講才是!”于是,于頤親自作主,將那女子嫁給了崔郊。
紅葉題詩:
唐僖宗時的一天傍晚,年輕的于佑在城墻下漫步。時值“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的深秋,滿地枯萎的落葉,風呼嘯著而去,樹木的枝椏刺在寒冷的空中好像冰上的裂紋。天色越來越黯,他呆呆立了片刻,頗懷莫名的傷感。他在御溝的流水中洗手,御溝中浮著的落葉在清冽的水中緩緩流出,忽然發現一片較大的紅葉上面有墨印,他隨手將葉子從水里拾起來。使他意外的是紅葉上題著一首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墨痕未干,字跡姍姍清秀。
他看了看身邊高入云端的宮墻,猜想一定是某個宮女所為。于佑把詩帶回家里,但此事讓他久久不能釋懷,每天夜里輾轉反側,眼前全是宮里那個落寞的女子空幻的身影。幾天后,他也在紅葉上題詩兩句,置于御溝上游的流水中:“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之后他又悵然地在流水邊徘徊許久才離去。于佑將此事講給幾個同伴聽,大家都笑他。
一晃幾年過去,于佑已把那件事漸漸淡忘了。他科舉不成,幾近落魄不堪,于是在富室韓泳家教書。一天韓泳告訴他,不久,唐僖宗放出后宮侍女三千,讓她們回到民間婚配。有位叫韓翠蘋的女子是韓泳的同姓,正住在韓舍,他愿為二人牽線結緣。當時于佑尚未娶親,聽說韓翠蘋姿色美艷,于是答應下來。
于佑婚后與韓翠蘋感情很好,一天,韓翠蘋在于佑的畫笥中看見自己親筆題寫的那片紅葉,問于佑哪里得來的,于佑便如實告之。韓翠蘋說:“妾在水中也得到一片紅葉,不知是何人所做?”于佑取來一看,墨跡猶存,正是自己當年曾經寫的。倆人皆默然,淚水盈眶,千言萬語不知如何出口,相對感泣良久。因為自紅葉題詩到他們結為夫婦,中間已隔著十年的光陰。
韓翠蘋為此悲歡交集,于是提筆寫下:“一聯佳句題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
這也許是最凄苦無奈也最浪漫溫馨的故事了。“紅葉題詩”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在朝代、人名、情節上都有些微出入,《本事詩》里記當事人為顧況,《云溪友議·題紅怨》為盧渥,而宋初孫光憲《北夢瑣言》成了進士李茵,人名雖各不同,但內容大同小異。
四、詩詞小故事
賈島因赴考到京(長安)。一天,騎著驢,一邊走,一邊吟詩,忽然得了兩句道: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賈島自己覺得這兩句還不錯。可是,又覺得下句“推”字不夠好:既是月下的夜里,門早該關上,恐怕推不開了,不如改為“僧敲月下門”。心里這么琢磨著,嘴里也就反復地念著:“僧推……”、“僧敲……”,他的右手也不知不覺地隨著表演起來:一會兒伸手一推,一會兒舉手作敲的姿勢。這時,著名的大作家、“京兆尹”兼“吏部侍郎”韓愈恰巧從這兒經過,隨從儀仗,前呼后擁地過來了。按當時規矩,大官經過,行人必須遠遠回避讓路,否則就要犯罪。賈島這時正迷在他的那句詩里,竟沒有發覺,等到近身,回避也來不及了,當即被差役們扭住,帶到韓愈馬前。韓愈問明原委,不但沒有責備賈島,還很稱贊他認真的創作態度。對于“推”、“敲”兩字,韓愈沉吟了一下,說:“還是‘敲'字好。”
五、關于詩詞的故事(急)
蘇東坡與蘇小妹 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也是個出名的才女,兩人常對詩對聯取樂。
相傳蘇小妹是門樓頭,即前額突出。蘇東坡就說: 未出門前三五步, 額頭已至畫堂前。
蘇東坡臉長的長。蘇小妹就回敬道: 去年一滴相思淚, 至今還未流到腮。
蘇小妹是窩窩眼,即眼眶深陷。蘇東坡就抓住這一點,寫詩道: 幾次拭淚深難到, 留卻汪汪兩道泉。
蘇東坡是個大胡子,蘇小妹自然不肯放過。回詩道: 幾回口角無覓處, 忽聽毛里有聲傳。
總之,兄妹倆誰也不讓誰,在善意的嘲諷中卻是樂趣無窮,相處甚好。 蘇小妹三難秦少游 聰明男子做公卿,女子聰明不出身。
若許裙釵應科舉,女兒那見遜公卿。 自混沌初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雖則造化無私,卻也陰陽分位。
陽動陰靜,陽施陰 受,陽外陰內。所以男子主四方之事,女子主一室之事。
主四方之事的,頂冠束帶,謂之丈 夫;出將入相,無所不為;須要博古通今,達權知變。主一室之事的,三綹梳頭,兩截穿 衣。
一日之計,止無過饔飧井臼;終身之計,止無過生男育女。所以大家閨女,雖曾讀書識 字,也只要他識些姓名,記些帳目。
他又不應科舉,不求名譽,詩文之事,全不相干。然雖 如此,各人資性不同。
有等愚蠢的女子,教他識兩個字,如登天之難。有等聰明的女子,一 般過目成誦,不教而能。
吟詩與李、杜爭強,作賦與班、馬斗勝。這都是山川秀氣,偶然不 鐘于男而鐘于女。
且如漢有曹大家,他是個班固之妹,代兄續成漢史。又有個蔡琰,制《胡 笳十八拍》,流傳后世。
晉時有個謝道韞,與諸兄詠雪,有柳絮隨風之句,諸兄都不及他。 唐時有個上官婕妤,中宗皇帝教他品第朝臣之詩,臧否一一不爽。
至于大宋婦人,出色的更 多。就中單表一個叫作李易安,一個叫作朱淑真。
他兩個都是閨閣文章之伯,女流翰苑之 才。論起相女配夫,也該對個聰明才子。
爭奈月下老錯注了婚籍,都嫁了無才無學之人,每 每怨恨之情,形于筆札。有詩為證: 鷗鷺鴛鴦作一池,曾知羽翼不相宜! 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似休生連理枝! 那李易安有《傷秋》一篇,調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正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 他晚來風力!雁過也,總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忄欠〕 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 得! 朱淑真時值秋間,丈夫出外,燈下獨坐無聊,聽得窗外雨聲滴點,吟成一絕: 哭損雙眸斷盡腸,怕黃昏到又昏黃。
那堪細雨新秋夜,一點殘燈伴夜長! 后來刻成詩集一卷,取名《斷腸集》。 說話的,為何單表那兩個嫁人不著的?只為如今說一個聰明女子,嫁著一個聰明的丈 夫,一唱一和,遂變出若干的話文。
正是: 說來文士添佳興,道出閨中作美談。 話說四川眉州,古時謂之蜀郡,又曰嘉州,又曰眉山。
山有蟆順、峨眉,水有岷江、環 湖,山川之秀,鐘于人物。生出個博學名儒來,姓蘇,名洵,字允明,別號老泉。
當時稱為 老蘇。老蘇生下兩個孩兒,大蘇小蘇。
大蘇名軾,字子瞻,別號東坡;小蘇名轍,字子由, 別號穎濱。二子都有文經武緯之才,博古通今之學,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學士之 職。
天下稱他兄弟,謂之二蘇。稱他父子,謂之三蘇。
這也不在話下。更有一樁奇處,那山 川之秀,偏萃于一門。
兩個兒子未為希罕,又生個女兒,名曰小妹,其聰明絕世無雙,真個 聞一知二,問十答十。因他父兄都是個大才子,朝談夕講,無非子史經書,目見耳聞,不少 詩詞歌賦。
自古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況且小妹資性過人十倍,何事不曉。
十歲上隨父 兄居于京師寓中,有繡球花一樹,時當春月,其花盛開。老泉賞玩了一回,取紙筆題詩,才 寫得四句,報說:“門前客到!”老泉閣筆而起。
小妹閑步到父親書房之內,看見桌上有詩 四句: 天巧玲瓏玉一邱,迎眸爛熳總清幽。白云疑向枝間出,明月應從此處留。
小妹覽畢,知是詠繡球花所作,認得父親筆跡,遂不待思索,續成后四句云: 瓣瓣折開蝴蝶翅,團團圍就水晶球。假饒借得香風送,何羨梅花在隴頭。
小妹題詩依舊放在桌上,款步歸房。老泉送客出門,復轉書房,方欲續完前韻,只見八 句已足,讀之詞意俱美。
疑是女兒小妹之筆,呼而問之,寫作果出其手。老泉嘆道:“可惜 是個女子!若是個男兒,可不又是制科中一個有名人物!”自此愈加珍愛其女,恣其讀書博 學,不復以女工督之。
看看長成一十六歲,立心要妙選天下才子,與之為配。急切難得。
忽 一日,宰相王荊公著堂候官請老泉到府與之敘話。原來王荊公,諱安石,字介甫。
初及第 時,大有賢名。平時常不洗面,不脫衣,身上虱子無數。
老泉惡其不近人情,異日必為奸 臣,曾作《辨奸論》以譏之,荊公懷恨在心。后來見他大蘇、小蘇連登制科,遂舍怨而修 好。
老泉亦因荊公拜相,恐妨二子進取之路,也不免曲意相交。正是: 古人結交在意氣,今人結交為勢利。
從來勢利不同心,何如意氣交情深。 是日,老泉赴荊公之召,無非商量些今古,議論了一番時事,遂取酒對酌,不覺忘懷酩 酊。
荊公偶然夸能:“小兒王〔雨↑方↓〕,讀書只一遍,便能背誦。
六、關于詩歌的故事
詩的故事這里有一個宋之問巧遇駱賓王的故事。
初唐詩人駱賓王曾參與起兵反對武則天,但歸于失敗,他只得隱姓埋名,出家當和尚。這天,杭州靈隱寺來了一個年輕的游客,此人正是宋之問。
晚間,宋之問于寺間長廊漫步,見皓月當空,野山魃魃,便詩興大發,吟出“鷲嶺郁昭嘵,龍宮隱寂寥”兩句詩來,自覺有些意味,可是下面兩句卻一時接不上來。長廊盡頭,宋之問忽見一老僧打坐。
他便上前招呼。老僧抬眼寒喧幾句,道:“老衲倒有兩句 ——”于是,他緩緩吟來:“樓觀滄海日,門聽浙江潮。”
宋之問聽了,深感佩服。宋之問回房細細品味,覺得老和尚的兩句妙不可言,第二天一早就興沖沖地跑去拜見老和尚,可不見人影。
正在徘徊悵然之際,一個小和尚經過,宋之問趕忙上去詢問,和尚道:“噢,他就是駱賓王啊。”詩的故事宋之問曾經被朝廷流放到廣東羅定縣一帶,后來偷偷地從那里逃回家鄉,這首詩就是逃跑途中,經過漢江時寫的,感情比較真摯。
前兩句回憶流放到廣東時,不僅生活困苦,而且還得不到家人的任何消息。這種情況持續了很長的時間。
“斷”和“復”字用得很好,表現出詩人在廣東度日如年,與世隔絕的痛苦。后兩句寫了一個逃亡之人接近故鄉時的矛盾之情:一方面詩人日夜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時刻擔心家人由于自己的牽累而遭受不幸。
而且這種矛盾之情越接近家鄉時就越強烈,導致詩人特別害怕碰到熟人,害怕自己的擔心會變成現實。此詩寫了古人在遭受流放這種特殊情況下,心理矛盾的發展。
讀者可以從中體會到詩人的心情。這種抒寫真切可感、富有感情,耐人尋味。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兩句,后代曾廣為流傳。
七、關于詩詞的故事(急)
蘇東坡與蘇小妹 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也是個出名的才女,兩人常對詩對聯取樂。
相傳蘇小妹是門樓頭,即前額突出。蘇東坡就說: 未出門前三五步, 額頭已至畫堂前。
蘇東坡臉長的長。蘇小妹就回敬道: 去年一滴相思淚, 至今還未流到腮。
蘇小妹是窩窩眼,即眼眶深陷。蘇東坡就抓住這一點,寫詩道: 幾次拭淚深難到, 留卻汪汪兩道泉。
蘇東坡是個大胡子,蘇小妹自然不肯放過。回詩道: 幾回口角無覓處, 忽聽毛里有聲傳。
總之,兄妹倆誰也不讓誰,在善意的嘲諷中卻是樂趣無窮,相處甚好。 蘇小妹三難秦少游 聰明男子做公卿,女子聰明不出身。
若許裙釵應科舉,女兒那見遜公卿。 自混沌初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雖則造化無私,卻也陰陽分位。
陽動陰靜,陽施陰 受,陽外陰內。所以男子主四方之事,女子主一室之事。
主四方之事的,頂冠束帶,謂之丈 夫;出將入相,無所不為;須要博古通今,達權知變。主一室之事的,三綹梳頭,兩截穿 衣。
一日之計,止無過饔飧井臼;終身之計,止無過生男育女。所以大家閨女,雖曾讀書識 字,也只要他識些姓名,記些帳目。
他又不應科舉,不求名譽,詩文之事,全不相干。然雖 如此,各人資性不同。
有等愚蠢的女子,教他識兩個字,如登天之難。有等聰明的女子,一 般過目成誦,不教而能。
吟詩與李、杜爭強,作賦與班、馬斗勝。這都是山川秀氣,偶然不 鐘于男而鐘于女。
且如漢有曹大家,他是個班固之妹,代兄續成漢史。又有個蔡琰,制《胡 笳十八拍》,流傳后世。
晉時有個謝道韞,與諸兄詠雪,有柳絮隨風之句,諸兄都不及他。 唐時有個上官婕妤,中宗皇帝教他品第朝臣之詩,臧否一一不爽。
至于大宋婦人,出色的更 多。就中單表一個叫作李易安,一個叫作朱淑真。
他兩個都是閨閣文章之伯,女流翰苑之 才。論起相女配夫,也該對個聰明才子。
爭奈月下老錯注了婚籍,都嫁了無才無學之人,每 每怨恨之情,形于筆札。有詩為證: 鷗鷺鴛鴦作一池,曾知羽翼不相宜! 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似休生連理枝! 那李易安有《傷秋》一篇,調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正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 他晚來風力!雁過也,總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忄欠〕 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 得! 朱淑真時值秋間,丈夫出外,燈下獨坐無聊,聽得窗外雨聲滴點,吟成一絕: 哭損雙眸斷盡腸,怕黃昏到又昏黃。
那堪細雨新秋夜,一點殘燈伴夜長! 后來刻成詩集一卷,取名《斷腸集》。 說話的,為何單表那兩個嫁人不著的?只為如今說一個聰明女子,嫁著一個聰明的丈 夫,一唱一和,遂變出若干的話文。
正是: 說來文士添佳興,道出閨中作美談。 話說四川眉州,古時謂之蜀郡,又曰嘉州,又曰眉山。
山有蟆順、峨眉,水有岷江、環 湖,山川之秀,鐘于人物。生出個博學名儒來,姓蘇,名洵,字允明,別號老泉。
當時稱為 老蘇。老蘇生下兩個孩兒,大蘇小蘇。
大蘇名軾,字子瞻,別號東坡;小蘇名轍,字子由, 別號穎濱。二子都有文經武緯之才,博古通今之學,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學士之 職。
天下稱他兄弟,謂之二蘇。稱他父子,謂之三蘇。
這也不在話下。更有一樁奇處,那山 川之秀,偏萃于一門。
兩個兒子未為希罕,又生個女兒,名曰小妹,其聰明絕世無雙,真個 聞一知二,問十答十。因他父兄都是個大才子,朝談夕講,無非子史經書,目見耳聞,不少 詩詞歌賦。
自古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況且小妹資性過人十倍,何事不曉。
十歲上隨父 兄居于京師寓中,有繡球花一樹,時當春月,其花盛開。老泉賞玩了一回,取紙筆題詩,才 寫得四句,報說:“門前客到!”老泉閣筆而起。
小妹閑步到父親書房之內,看見桌上有詩 四句: 天巧玲瓏玉一邱,迎眸爛熳總清幽。白云疑向枝間出,明月應從此處留。
小妹覽畢,知是詠繡球花所作,認得父親筆跡,遂不待思索,續成后四句云: 瓣瓣折開蝴蝶翅,團團圍就水晶球。假饒借得香風送,何羨梅花在隴頭。
小妹題詩依舊放在桌上,款步歸房。老泉送客出門,復轉書房,方欲續完前韻,只見八 句已足,讀之詞意俱美。
疑是女兒小妹之筆,呼而問之,寫作果出其手。老泉嘆道:“可惜 是個女子!若是個男兒,可不又是制科中一個有名人物!”自此愈加珍愛其女,恣其讀書博 學,不復以女工督之。
看看長成一十六歲,立心要妙選天下才子,與之為配。急切難得。
忽 一日,宰相王荊公著堂候官請老泉到府與之敘話。原來王荊公,諱安石,字介甫。
初及第 時,大有賢名。平時常不洗面,不脫衣,身上虱子無數。
老泉惡其不近人情,異日必為奸 臣,曾作《辨奸論》以譏之,荊公懷恨在心。后來見他大蘇、小蘇連登制科,遂舍怨而修 好。
老泉亦因荊公拜相,恐妨二子進取之路,也不免曲意相交。正是: 古人結交在意氣,今人結交為勢利。
從來勢利不同心,何如意氣交情深。 是日,老泉赴荊公之召,無非商量些今古,議論了一番時事,遂取酒對酌,不覺忘懷酩 酊。
荊公偶然夸能:“小兒王〔雨↑方↓〕,讀書只一遍,便。
八、關于古詩的故事有哪些
孟郊思母
話說唐朝德宗年間,孟郊任江蘇省溧陽縣縣尉。一天晚上,他正在書房里看書,看了一會兒,覺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來,走到窗前。此時,窗外明月當空,晚風輕拂。他抬頭眺望明月,一股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幾十年寒窗苦讀,直到五十來歲才中了進士,做了一個小小的縣尉。這幾十年,老母親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趕考,出門前白發蒼蒼的老母親總是忙前忙后,為自己準備行裝。特別是這一次出門前一天的晚上,母親坐在昏暗的油燈下,一針一針地為自己縫衣服。母親一邊縫,一邊小聲念叨著:“多縫幾針,縫得密實一點兒,才結實、耐穿。出門在外要多保重身體,早點兒回來,別讓娘在家惦記……”當時,聽著母親暖人心脾的話語,望著母親布滿皺紋的臉龐和如霜的白發,孟郊的心里一陣酸楚,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地感到,母愛是多么偉大啊,就像春天的陽光那么溫暖。
孟郊想到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蕩。他返身回到書案前,揮毫寫道: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九、關于詩詞的經典故事
陸游《釵頭鳳》
紅酥手,黃籘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唐婉《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陸游的《釵頭鳳》詞,是一篇“風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悲劇。據《歷代詩馀》載,陸游年輕時娶表妹唐婉為妻,感情深厚。但因陸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陸游沈園春游,與唐琬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陸游“悵然久之,為賦《釵頭鳳》一詞,在沈園的粉壁上曾題著兩闋《釵頭鳳》。 ”這便是這首詞的來歷。
傳說,唐琬見了這首《釵頭鳳》詞后,感慨萬端,亦提筆和《釵頭鳳·世情薄》詞一首。不久,唐琬竟因愁怨而死。又過了四十年,陸游七十多歲了,仍懷念唐琬,重游沈園,并作成《沈園》詩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