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孝德的詩句
古代關于孝德的詩句有“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等。
(一)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出自末徐熙創作的《勸孝歌》。詩曰“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父母皆艱辛,尤以母為篤。胎嬰未成人,十月懷母腹。渴飲母之血,饑食母之肉。兒身將欲生,母身如在獄。惟恐生產時,身為鬼眷屬。一旦兒見面,母命喜再續。愛之若珍寶,日夜勤撫鞠。母臥濕簟席,兒眠干被褥。兒睡正安穩,母不敢伸縮。兒穢不嫌臭,兒病身甘贖。兒要能步履,舉止慮顛狀。哺乳經三年,汗血耗千斛。兒要能飲食,省口姿所欲。劬勞辛苦盡,兒年十五六。慧敏恐疲勞,愚怠憂碌碌。有善先表揚,有過則教育。兒出未歸來,倚門繼以燭。兒行千里路,親心千里逐。孝順理當然,不孝不如禽”。該詩描寫了母親從出生到長大成人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因此,“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孔子之所以著孝經,是因為母親為兒子付出這么多,孝敬母親是一個人的品德,是理所應當的,不孝之人禽獸不如。
(二)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出自中唐詩人孟郊的《游子吟》。詩曰:“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該詩是一首母愛的頌歌,描寫的是母子分離的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對母親深沉的內心情感。詩人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制得更為結實一點兒。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詩最后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托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于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小小的萱草花表達的孝心怎么報答得了呢。
二、關于“德”的古詩
詠 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 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 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 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 誰為表予心?
感遇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贈孟浩然
作者: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三、古代文言文中有關“德”的句子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子曰:“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從,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徒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
有仁.」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四、與"德"有關的詩句有哪些
1、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花 / 梅》(宋代:王安石)
譯文: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
2、但看低昂煙雨里,不已。勸君休訴十分杯。更問尊前狂副使。來歲。花開時節與誰來。——《定風波·兩兩輕紅半暈腮》(宋代:蘇軾)
譯文:看見芙蓉在濛濛細雨中搖擺不止,勸徐守停止說喝滿杯酒的話了。進一步問酒席前的東坡醉官,明年,芙蓉花開時,我們再為誰來敬一杯?
3、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感遇·江南有丹橘》(唐代:張九齡)
譯文:江南丹桔葉茂枝繁,經冬不凋四季常青。
4、碧苔深鎖長門路。總為蛾眉誤。自來積毀骨能銷。何況真紅一點臂砂嬌。——《虞美人·碧苔深鎖長門路》(清代:王國維)
譯文:濃綠的苔蘚封鎖著通往長門宮的道路,只因為有著美麗的容顏而受到人們的嫉妒。從來知道,毀謗太多能使人骨也銷蝕,何況是我潔白的肌體上那一點鮮紅的守宮砂呢!
5、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頻煩 一作:頻繁)——《蜀相》(唐代:杜甫)
譯文: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
6、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俠客行》(唐代:李白)
譯文:身為俠客縱死俠骨也留香,不愧為一世英豪。
7、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九歌·國殤》(先秦:屈原)
譯文:實在勇敢啊富有戰斗力,始終剛強啊沒人能侵犯。
8、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尋雍尊師隱居》(唐代:李白)
譯文:溫暖的花叢中臥著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鶴在眠。
9、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使至塞上》(唐代:王維)
譯文: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
10、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客中行 / 客中作》(唐代:李白)
譯文:蘭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香芬芳四溢。興來盛滿玉碗,泛出琥珀光晶瑩迷人。
1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南北朝:樂府詩集)
譯文:藍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12、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清平調·其一》(唐代:李白)
譯文:見云之燦爛想其衣裳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人之容貌照人。
13、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觀書》(明代:于謙)
譯文:新鮮的想法源源不斷的涌來用之不竭,像東風里花柳爭換得形色簇新。
14、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秦風·無衣》(先秦:佚名)
譯文: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戰裙。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甲胄與刀兵,殺敵與你共前進。
15、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唐代:李白)
譯文:煉銅工人在明月之夜,一邊唱歌一邊勞動,他們的歌聲響徹了寒峭的山谷。
五、古代贊美德興的詩詞文章
1、維德之行
先秦
詩經
《大明》
2、不過行儉德
唐
杜甫
《有感五首》
3、仲德在鴛行
唐
盧綸
《送樂平苗明府》
4、德山行
宋
王安石
《訴衷情·營巢燕子逞翱翔》
5、德山行
宋
王安石
《訴衷情·莫言普化祗顛狂》
6、躬行四德
宋
無名氏
《十二時/憶少年》
7、儒雅皆傳德教行
唐
唐思言
《和主司王起》
8、--行式舊德推三友
唐
裴度
《西池送白二十二東歸兼寄令狐相公聯句》
9、學行可師賀德基
***
《二賀詩》
10、今大行太皇太后亦兼此二德
宋
蘇軾
《大行太皇太后挽詞二首》
11、漫行恐污德
宋
黃庭堅
《漫尉》
12、德人經行地
宋
陳與義
《再和》
13、空費行葦德
南北朝
鮑照
《從過舊宮詩》
14、德星行斗牛
宋
蔡肇
《送王左丞五絕》
15、脫遺皮行見驥德
宋
陳長方
《題趙坦之唐人所畫二馬》
16、身行建德歡謠里
宋
陳造
《再次韻贈張德恭》
17、家德戶行
宋
方回
《趙氏鄮山書院詩》
18、行增前德光
宋
郭印
《送計敏夫赴闕》
19、行高德鉅齊回騫
宋
金君卿
《范資政移鎮杭州一百韻》
20、行德自謂心無欺
宋
李石
《次韻何思召求中江縣學額》
21、行不純德
宋
歐陽修
《贈李士寧》
22、宣室行聞盛德詩
宋
強至
《送張如瑩》
23、篤行舜德與堯仁
宋
釋紹曇
《偈頌一百零四首》
24、臨濟德山行棒喝
宋
釋守凈
《偈二十七首》
25、但行慈德解仇冤
宋
釋印肅
《活人歌》
26、行以德紹
宋
釋祖欽
《紹隆上人》
27、懿德賢行
宋
宋高宗
《文宣王及其弟子贊》
28、純德備行
宋
宋高宗
《文宣王及其弟子贊》
29、不過行儉德
宋
蘇泂
《簡寄》
30、躬行盛德基王化
宋
汪應辰
《端午帖子詞皇帝合》
31、德邵年高前輩行
宋
王義山
《挽介堂胡知郡》
32、六德六行惟俱全
宋
陽枋
《回陸主簿賀生日詩》
33、制行有成德
宋
趙蕃
《悼劉仲遠》
34、德水行穿竹影斜
宋
周燔
《定林寺》
六、關于道德的古詩句
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出處】宋·蘇轍《盛南仲知衡州》
【講解】正:使端正。意思是:從來沒有過自身品德行為不端正卻能使別人端正的人。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廢,吾弗能已矣。 【出處】《禮記·中庸》
【講解】涂:同"途"。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處事不偏不倚、不過頭也無不及的原則前行,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就不能算是君子),我是不會停止自己前進的步伐的。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圣學。 【出處】明·高拱《本語》卷三
【講解】去除一點利己的私心,就等于從圣人身上學得一點好品質。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出處】《論語·季氏》
【講解】患:憂慮,害怕。寡:少。意思是:不怕東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勻,不怕貧困而怕不安定。
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 【出處】《國語·越語上》 【講解】古代賢明的君主,不擔心他統治的人民數量不多,而擔心他們的心志行為缺少羞恥。說明統治者必須重視提高國人的思想品德素質。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講解】摩:通"磨"。倜儻(ti tǎng):卓異。意思是:古時發財做官而名譽不著的人,不知多少,只有卓異才能的人才能被后人稱頌
自立自重,不可隨人腳根,學人言語。 【出處】宋·陸九淵《象山先生全集》
【講解】意謂人要有人格,要有獨立性,要自我尊重,不可亦步亦趨,人云亦云。
寧可清貧,不可濁富。
【出處】明·羅貫中《三遂平妖傳》第三回
【講解】濁:渾濁,形容卑劣的手段。意思是:寧可一生清白貧窮,不可用卑劣的手段致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出處】《論語·子路》
【講解】自身言行正當,即使不下命令,別人也會跟著行動;若自身言行不正當,即使三令五申,別人也不會跟著行動。意謂領導者必須以身作則,為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