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樣欣賞古詩詞】
如何欣賞古詩詞 當今年青人受了某些刺激,或者有某些心靈沖動,不管詩寫得如何,都要寫上一首詩詞,以發泄自己的感情.但是要說讀詩的人恐怕就少得可憐,能欣賞古詩詞的人那是鳳毛麟角的.特別是年青的父母,當孩子呀呀學語的時候,卻又填鴨式的硬要孩子死記硬背許多的古詩詞,結果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對小孩的智力啟迪根本沒有什么好處.常言說“讀詩使人靈秀”,這個“讀”按本人理解,應該就是要用心去欣賞它,若是沒有帶著欣賞的心去讀詩,恐怕是讀者的心是靈秀不起來的.下面我很想用我讀詩的一些心得體會,與有興趣的朋友一起探討.一.讀詩要帶心境去讀,就會有聯想,也必然會與詩人的心情和作品的思想產生共鳴.讀詩最重要的是讀者要帶著一顆心去讀,不管是喜悅的心還是幽怨的心.同時不要拘泥于前人的說法和評介,要用自己自由想像的翅膀去遨游作品.用心去讀詩,去欣賞作品,你就自然會享受詩人以及作品的思想(或者說是心情),這時你的心情就會得到極大的釋放.有了心境去讀,讀者對詩歌作品就會產生聯想,就會對作品產生共鳴.比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我們就會有好多的聯想.春天的季節,春天的景象,春天的人們的心境.假如,再延續展開聯想,我們又可以把春天的季節做更多的遐想,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春天百花盛開的季節,春天暖風細雨季節等等.有了春天的聯想,我們反過來再想想,這個雨下得多么的及時,因為萬物的復蘇需要春雨的滋潤,特別是農民在播種的季節里,更是對春雨的渴望與企盼.因此,我們有了這心境去讀“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對詩人,對農民,對萬物的需求春雨的急待和迫切,也就自然領會了.再比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是詩人懷念故鄉,懷念親人的詩歌.假如我們是一位遠走異鄉的游子,讀這首詩的感受和身在故土的人的心境就大不一樣.往往身在異鄉的人感覺月亮也是故鄉的圓,故鄉的亮,因為這就是心境的不同.試想,一個遠離故鄉,遠離親人的人,也許孑然一身,漂泊在異鄉遠土也許有同樣的小橋,同樣的楓樹,但它不可能是同樣的位置和同樣的形狀,總有差別和不同,只有月亮是客觀實在的一樣.因此詩人也好,讀者也罷,看見月亮也就油然而生地對家鄉一片思念.這種思念化作自己主觀的想像,也就有了“月亮是故鄉圓”,會更進一步激發詩人與讀者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又比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時是蘇東坡對亡妻的一種懷念!我們讀此句,會感覺一種骨肉難分的親情,一種生死不渝的愛情的可貴.詩人的愛妻雖然離開人世已經十年了,但她的形象,她的溫情,不但在詞人的筆下出現,也會給讀者對親人的敬愛烙下親情的印記.讀者的心自然而然地會被詞人對亡妻的深情懷念而打動.當然,心境又不止是對詩人或作品的內心感受的聯想和共鳴,有時又是對詩人或作品在自然事物表現上的一種審美.比如:杜甫的“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詩人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多么美麗的一幅山水畫.我們用審美的心境去讀他,去理解他,就可以感受到,詩人的住所的位置,和環境的優雅.根據古人房屋的座向一般是座北朝南,就知道詩人的房前房后都有水流,也許房前還有小橋哩!詩人站在家門外,還天天能見到天上田野群群的白鷗或飛翔或覓食,可見這里的生態是多么的優美.再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如果讀者的心境的是淡泊的話,讀此詩便感覺這是一幅與世隔絕的仙境圖.我們不妨看看,這個地方沒有鳥來,沒有人往,只有一葉小舟,在寒冬飛雪的地方,有一位老者拿著一根釣竿在釣魚,這是何等的清靜的地方.我們暫且不去理論詩人的心情,就這首詩的風光景象就能讓我們大飽眼福,令我們遐想一番.又比如,王維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前面的四句,把秋天的美麗寫得淋漓盡致!我們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想像一番吧!剛下完秋雨的山沒有云霧彌漫,整個山清新自然,天空明朗,月光的銀輝照在山上的松林間,把那石上流動的泉水照得明亮的.這二十個字里面,有山,有大雨,有月亮,有松樹,有石頭,有泉水這是明寫的,還有埋伏著陰云散盡,天空明朗等伏線.同時把整個秋天黃昏的至晚上的時間寫得隱中欲明,不明寫,卻能讓讀者感受得到時間的流動.物體的動靜也十分的分明,月照,清流把松間與石上的對比,產生的動態美感.。
二、推薦值得賞析的古詩詞
古詩詞賞析題是近幾年中考必考的一種題型,盡管不少學生把詩詞背得爛熟,但賞析起來卻不知道如何入手.下面僅談一下個人對詩歌賞析的一些觀點,供初四復習的同學參考. 對于詩歌這種體裁來說,背誦是必要的,背誦是學生積累語言的需要,但對于賞析來說,僅僅會背是不夠的,還需要對詩歌有深刻的理解,同時還要了解詩歌的有關背景,了解詩人的思想狀況,唯有這樣,你都能夠進行賞析.從近年來詩歌賞析命題情況來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命題: 第一、對詩歌內容的分析與概括.比如讓考概述詩歌的內容,歸納詩歌描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例如:《望岳》中“陰陽割昏曉”一突出了泰山怎樣的特點?(答:突出泰山原雄偉高大的特點.)用比喻句的本體與喻體,例如:《過零丁洋》第二聯,運用比喻的方法,將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詩人以“風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依,時起時沉).詩句隱含的意義,如《登飛來峰》詩中的“浮云”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答:指的是困難、挫折、防礙等),等等. 第二、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包含的哲理.如范仲淹的《漁家傲》詞的下闋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慨和情懷?請簡要回答.(答: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思鄉憂國的情懷).再如《登飛來峰》,你從這首詩中領悟到什么人生哲理?(答: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第三、對詩歌中一些名句的理解與賞析.既要寫出詩句的意思,又要寫出詩句在表達的特點和效果.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你怎樣理解這兩句詩?(答:作者運用形象的比喻和工事的對仗,生動形象地揭示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表現出作者積極的人生態度). 第四、對詩句中重點詞語的表達作用的分析.如《飲酒》,前人評論這首詩時曾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用得非常精妙,換成“望”字就沒有這種效果.請你說說為什么?(答:“見”為無意所見,形象生動地寫出作者悠然閑適發表的心境).再如《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試體味“沙場秋點兵”一句中“秋”字的表達效果.(答:“秋”點明了是“秋高馬壯”的時候,也預示著戰無不勝的前景). 第五、描述詩句描寫的畫面,欣賞詩歌意境.如品味《詩經·關雎》的詩句,參照相關鏈接,簡析《關雎》的意境美.(答案略),再如《春望》,請展開想象,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參考答案: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因焦慮而不住撓頭嘆息.昔日長長的頭發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梳髻插簪了.含蓄而深刻的表現了詩人憂國思鄉的情懷.) 第六、賞析詩歌的寫作方法、藝術特色.如《夜雨寄北》,本詩構思的最大特點是什么?(答案:身在此地寫想彼在之思此地,當今日寫想他日之憶今日.虛實相生,情景交融).再如《天凈沙 秋思》,“小橋流水人家”一句描寫出溫馨恬靜的景象,結合全詩,談談作者為什么這樣寫?(答案:以樂景寫哀情.通過對比,反襯出游子的孤獨、凄涼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從近年來命題情況來看,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上六個方面.不論從哪個方面賞析,都要在讀懂詩歌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做回答,避免所答非所問的現象出現.詩歌欣賞題有規律可循,只要認真復習,精心準備,拿滿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三、詩句賞析
李白《早發白帝城》賞析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賞析 白帝,古城名。
在今四川奉節縣東白帝山上。 三峽是著名的長江天險,酈道元《水經注》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日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宜,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一千二百余里,雖乘奔御風,不為疾也……每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大詩人李白乘舟經三峽順流東下,見此高江險峰奇景,揮筆寫下了這首《早發白帝城》七言絕句。
李白是在前人已有佳篇的情況下寫作的,比較這一詩一文,很有意思。“朝辭白帝彩云間”,三峽是以白帝城為起點,東迄湖北宜昌。
“白帝”而曰“彩云間”,不僅是寫“朝辭”時的美麗景色,更主要的是寫白帝城地勢的高入云霄。我國整個地形是西南高,東南低,長江的上游與下游傾斜度很大。
因此,船從上游往下游開,水流很急,簡直是從高處往低處“俯沖”下來,滔滔江水就象一匹脫韁野馬在狂奔。因此,“彩云”的渲染為散文中所沒有,卻絕非閑筆,起手即高據地步。
有順流而下一瀉千里之妙。 “千里江陵一日還”。
上句“朝辭”接連這一句“千里”“一日還”,實際上檃括了《水經注》這段文字:“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一千二百余里,雖乘奔御風,不為疾也。”不過李白用“千里”和“一日”的懸殊作對比,千里的空間距離,行船只化一天功夫,對比強烈,給人以極其深刻鮮明的印象。
當然它的藝術效果就不是平鋪直敘的散文筆法所能有的了。因為這一句已充分寫出瞬息千里的船速,而寫詩要高度集中,“雖乘奔御風,不為疾也”之類的話就不必要了。
詩就是要用最少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思想感情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讀這兩句詩,令人浮想聯翩:它使我們想象到三峽“兩岸”是數不盡的“萬重山”,也就是散文中寫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它又使我們想象到,在這“兩岸連山”的峽谷中間,江水奔騰呼嘯,滾滾東流。
一葉扁舟順著江水,箭般地飛駛而下。它還使我們想象到此時飛舟上的人,兩岸的風景一閃而過,耳邊只聽得山間猿聲此起彼伏,連續不斷,就在這渾然一片的猿聲中,輕舟已過萬重山了。
詩中“猿聲啼不住”,也就是《水經注》中所寫的:“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散文是用敘述的方法,介紹這里“每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猿聲”。
詩人則巧妙地把猿聲放在行舟的現場來寫,通過舟中人的感受來寫。創造出一個新的藝術意境,使人如身歷其境,這就把高峽行舟,驚險迅捷的景象寫活了。
這首詩作于李白遇赦東歸途中,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白帝城,忽聞赦書,旋即放舟東下江陵,因此詩的感情是歡快的,與散文中所寫“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的調子異趣。
如“千里江陵一日還”,這個“還”字,意味深長。因為江陵并非李白的家鄉, 而李白卻儼如回鄉那樣感到興高采烈,這就隱隱透露了他遇赦的喜悅。
“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個“輕”字,也很傳神,它固然指船的輕快,也透露出詩人此時心情的輕快舒暢。就全詩而言,詩筆奔放,快船快意,洋溢歡悅豪情,正為當時詩人歡快心情的寫照。
近人俞陛云《詩境淺說續編》評此詩說:“四瀆之水,惟長江最為迅急,以萬山緊束,地勢復高,江水若建瓴而下,舟行者帆櫓不施,疾于飛鳥。自來詩家,無專詠之者,惟太白此作,足以狀之。”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也這樣評論道:“讀者為之駭極,作者殊不經意,出之似不著一點氣力,阮亭推為三唐壓卷,信哉!”上面談到《水經注》上那篇散文,是描寫三峽風光最著名的奇文,而李白以詩的形式表現三峽行舟,亦成千古絕唱, 比較這一詩一文,對我們理解詩與散文不同的創作方法是有啟發意義的。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當時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河南河陽(今孟縣)人,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
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倡導古文運動,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其詩力求新奇,有時流于險怪,對宋詩影響頗大。
有《昌黎先生集》。北魏貴族后裔,父仲卿,為小官僚。
[譯文] 長安街上細小的春雨潤滑如酥,近看沒有綠色,遠看草色青青。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時節,大大勝過滿城楊柳堆煙的暮春。
[講析] 這首小詩是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
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看似平淡,實則是絕不平淡的。
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范陽》)。原來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
全篇中絕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遙看近卻無”了。試想: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
四、優美的古詩詞,附欣賞和評價.
新涼 年代:【宋】 作者:【徐璣】 體裁:【七絕】 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 蝶戀花年代:【宋】 作者:【晏幾道】 體裁:【詞】 初捻霜紈生悵望,隔葉鶯聲,似學秦娥唱.午睡醒來慵—晌,雙紋翠簟鋪寒浪.雨罷蘋風吹碧漲,脈脈荷花,淚臉紅相向.斜貼綠云新月上,彎環正是愁眉樣.采蓮曲二首年代:【唐】 作者:【王昌齡】 體裁:【七絕】 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峨眉山月歌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秋夜喜遇王處士年代:【唐】 作者:【王績】 體裁:【五絕】 北場蕓藿罷,東皋刈黍歸.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惜牡丹花二首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絕】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艷散隨風.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以下省略一萬首!。
五、關于欣賞的作文,要有詩意,賞析古詩句的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用于向命運挑戰,不屈服,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被譽為“詩仙”.生性浪漫曠達,豪放不羈.李白的許多詩都充分表現了他非凡的抱負,及奔放的熱情.他希望有“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之日,也曾被朝廷召去供奉翰林,但因反權貴和腐敗,而遭受排擠.《行路難》這首詩真是他遭受讒毀后,在被貶長安的途中所寫的.全詩表達了他用于向命運挑戰,不屈服,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這是感情在尖銳復雜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愿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于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長風破浪”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政治抱負,雖被貶謫,但他的報國之志并沒有消退,他希望有“長風破浪”之日,“直掛云帆濟滄海”.這更表明了他曠達豪放,積極的人生態度.雖屢受挫折,卻難抵內心的悲憤,他仍以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態度激勵自己.含蓄的語言,昂揚的斗志.好一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讓人讀起來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很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從而達到激勵人心的效果,鞭策了很多失意之人的奮進.古典詩詞,化作一只彩蝶,在我身邊飛舞;古典詩詞,變成一朵小花,在我桌前飄香;古典詩詞,更如一簾幽夢,讓我沉醉其中……古典詩詞,如幽夢,夾雜著濃郁的花香,向我襲來.這里有“任是無情也動人”的牡丹,這里有“莫怨東風當自嗟”的芙蓉,這里有“絲垂翠縷,葩吐丹砂”的海棠,這里有“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梅花……白花的嬌媚,在古典詩詞中體現的淋漓盡致:“花謝花非花滿天”花雨紛飛,馨香的空氣中夾著黛玉的絲絲哀傷;“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花無語,陪著人一起傷感;“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落紅一地,與憑窗眺望的人一樣凄苦……在古典詩詞中,我感受到了花的美麗,花的高貴,花的凄婉……古典詩詞如幽夢,攜著皎皎月輝,向我走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的月是豁達的,他知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他用開闊的胸襟,容納了他的月亮,發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若說蘇軾的月亮是一輪圓圓的滿月,大氣,那么柳永的月亮就是一彎細細的娥眉月,嬌美.在“暮藹沉沉”時,詞人朦朧的身影出現在江邊,他“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然后,詞人發出了“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感慨.一彎殘缺的細月靜懸空中,散出了孤獨凄冷的光.江南水鄉是多情的,柔情的.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曾描繪了江南春景:千里江南,鶯飛草長,綠葉紅花,鳥語花香,山村傍水,城郭依山,春風浩蕩,酒旗飄拂.其中有山水,花草,禽鳥等自然景觀,還有城郭,村莊,酒旗等人文現象.江南不僅極其秀美,而且人煙稠密,十分富庶.可見江南水鄉對人是多情的,柔情的!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橋與水把江南演繹的如詩如畫,渾然天成.水是江南水鄉流動的夢,潺潺的流水技術展開柔弱的絲綢,在微風下飄揚飛舞,在大地上歡快的奔跑.而水是江南水鄉停住的夢,奇巧的身姿就是精靈飛舞的輕靈的翅膀,在陽光下透明而樸質,在細雨中清雅而迷離.江南水鄉對水,橋是多情的,柔情的!江南的雨是有靈性的,靈性的河是有詩情的,那雨從久遠久遠的歷史的時空里落下來,有些凝滯但也有些明麗.江南的雨落在瓦礫上.就像絲竹的聲音,憂“怨”急“緩”.那河里有江南的思緒,也有江南的靈魂,要不煙雨里江南怎么會是另一番情韻呢?當你撐著雨傘走過小橋,走過長長的古巷.一定會讓你生出一點淡淡的惆悵,生出一種隱約的懷想.絲竹聲里評彈又是江南的另一景觀,長長的古巷,古老的石橋,悠悠的碧水承載著歷史的感懷.江南的靈魂在水,在石橋,在古巷,在人的內心深處.這就是江南,如詩如畫的江南,引起詩人思緒和詩性的江南,它是多情的,柔情的.也難怪有白居易的這首詩:“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六、優美古詩及作者介紹和好句欣賞
江南春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原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于迷蒙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的畫面和色調,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給這幅畫面增添悠遠的歷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強調數量之多的一種說法.詩人先強調建筑宏麗的佛寺非只一處,然后再接以“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樣的唱嘆,就特別引人遐想.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時代佛教也是惡性發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其實解詩首先應該從藝術形象出發,而應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并不等于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筑也一定厭惡.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游玩.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云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臺還是欣賞流連的.當然,在欣賞的同時,偶爾浮起那么一點歷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達了作者的情緒很中性,既無明顯的憎 ,也無明顯的惡,僅僅是在單純地寫景、詠春.————希望可以幫到您!覺得好就請點采納答案吧,你的采納是我的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