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請問你喜歡竹石這首詩的原因是什么
我喜歡竹石這首詩的原因是:因為從竹石這首詩是可以看出詩人喜歡竹子的。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里附帶原詩解釋一下。
這是一首題畫詩,作者取境在破巖中生長的竹子,借用竹子來展現它堅韌不屈,不畏艱難的頑強品質。而這種美好的品質,倘若聯系詩人的性格便能明白,是為詩人所欽佩的。作者以擬人的手法,將竹子的生長人格化,賦予了詩人所寄托的美好品質的向往,也暗自表達了詩人自身的決心與希冀,哪怕如今是什么困境,哪怕遭到什么打擊,自己都不能輕易言敗。
二、鄭板橋閱讀答案 一生杰出的成就是 喜歡蘭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簡要概括
他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詩書畫方面獨樹一幟,號稱“詩書畫三絕”。
他特別喜歡畫蘭、竹、石。他認為蘭花四時不謝,竹子百節長青,石頭萬古不移,是值得歌頌的。
鄭板橋私自開倉救濟老百姓,被罷了官。 鄭板橋賣字畫得來的錢,都給了窮人。
鄭板橋是清朝的一位書畫家~號稱“詩書畫三絕”。||他的詩大都來自現實~是值得歌頌的。||鄭板橋在濰縣當縣令時~他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財富,永遠值得我們懷念。||第一段:介紹鄭板橋 第二段:歌頌鄭板橋,鄭板橋的詞書畫 第三段:講舍己為人,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
三、鄭板橋為什么喜歡畫“瘦”竹如題
鄭板橋(1693—1766),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泰州興化人。
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曾作七品縣官。兼擅詩、詞、曲、文、聯、印、書、畫,為“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以“詩書畫三絕”名世。
鄭板橋繪畫,學于現實,博采眾長,自成風格。 他一生最喜畫竹、蘭、石,兼畫梅、松、菊等,效法“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春之竹、萬古不移之石”,做“千秋不變之人”,這是板橋所欣賞的“四美德”。
竹、蘭、石代表著作者頑強不屈、堅韌不拔、正直無私、虛心向上的精神品質,是他“倔強不馴之氣”的象征。 板橋畫竹,“神似坡公,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
《清代學者像傳》他一生的三分之二歲月都在為竹傳神寫影,他曾有詩寫道:“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少年時,屋旁有一片竹,他于是在窗上糊上白紙,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月色將竹影投射到窗紙上,他覺得零亂的竹影就是天然圖畫。
后來他說:“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通過觀察和藝術創作的實踐,提煉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論。
“眼中之竹”是自然實景,是對自然的觀察和從中體驗畫意;“胸中之竹”是藝術創作時的構思;“手中之竹”是藝術創作的實現。 他把主觀與客觀、現象與想象、真實與藝術有機地融為一體,創造了師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在《題畫竹》中,他總結自己的畫竹之法:故板橋畫竹,不特為竹寫神,亦為竹寫生,瘦勁孤高,是其神也;豪邁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節也;落于色相而不滯于梗概,是其品也。 他的《墨竹圖》,嫩竹老竹,潑墨有香有淡,11枝竹,新、老、前、后,層次清楚,既互相交叉,又各自獨立,極富立體感,是一幅優禿的作品。
他畫蘭石,也與別人不同:“蘭葉用焦墨探毫,以草書之中豎長撇法運之”《清代學者像傳》,既撤撒得開,又收得攏,未開、初開、半開、全開的蘭花;山上、巖下、石畔、盆中的蘭花,他都畫。 “畫石亦然,有橫塊,有豎塊,有方塊,有圓塊,有欹斜側塊”,既有細皴,又有亂為,有時甚至用暢筆酣墨畫“一筆石”。
四、鄭板橋特別喜歡畫蘭竹石原因是什么
1.(1)第三個(2)第四個(3)第三個(4)第二個2.他的書畫獨樹一幟,絕無僅有。
3.書畫 兩袖清風,體會百姓疾苦4.分別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高潔、清逸、氣節和淡泊的四種品格5.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梅花》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李白《古風》數莖幽玉色,晚夕翠煙分。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欲得八簾云。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杜牧《題新竹》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