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是表達什么的詩句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是表達作者喜悅之情的詩句
詩人像小孩子一樣歡樂得手舞足蹈還不能表達自己的喜悅,還需要“放歌縱酒”才能把喜情抒盡 。“白日放歌 ”縱酒 ,不是借酒澆愁,而是以酒助興;今日之高歌,不是長歌當哭,而是快樂地歡唱 。他恨不能立即歸去,“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正是詩人歸心似箭的心理寫照。“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穿”、“下”二字,貼切、形象地描繪出詩人想象中在險峽中穿行疾駛與出峽后順流而下的暢快之情。
二、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作品】: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內容】: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懷.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是表達作者喜悅之情的詩句
詩人像小孩子一樣歡樂得手舞足蹈還不能表達自己的喜悅,還需要“放歌縱酒”才能把喜情抒盡 .“白日放歌 ”縱酒 ,不是借酒澆愁,而是以酒助興;今日之高歌,不是長歌當哭,而是快樂地歡唱 .他恨不能立即歸去,“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正是詩人歸心似箭的心理寫照.“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穿”、“下”二字,貼切、形象地描繪出詩人想象中在險峽中穿行疾駛與出峽后順流而下的暢快之情
三、求“青春作伴好還鄉”全詩及寫作背景和主題思想如題,謝謝 愛問知識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 1。
官軍:唐軍。 2。
劍:劍閣之北劍門山,代指蜀地。 薊北:河北薊州,代指河北。
3。卻看:回頭看。
妻子,妻子兒女。 4,漫卷:隨意收拾起卷起來。
5。白日:白天,兼有陽光明媚、心情開朗之意。
放歌:高歌歡唱。須:應當,該當。
縱酒:大喝。 6。
青春:春天生成的秀色。 7。
即:就。巴峽:四川東北巴江之峽。
巫峽,三峽之一。 8。
襄陽:今屬湖北。洛陽:今屬河南。
杜甫句下自注:“余田園在東京。”東京即洛陽。
這首詩是唐代宗廣德年間(763年),杜甫流亡在梓州(今四川三臺縣)時寫的。是年正月,史思明之子史朝義兵敗自縊,經歷了七年安史之亂暫告結束,河南河北相繼被官軍收復。
杜甫忽然欣聞薊北收復,有些情不自禁,寫下了這首傳世名作。那種喜極而狂的神態和酣暢淋漓的快感躍然紙上。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當時極度喜悅的心情,表達了希望祖國統一,民眾能安居樂業的強烈感情。全詩突出地表現出一個“喜”字。
可以說無處不喜。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詩人像小孩子一樣歡樂得手舞足蹈還不能表達自己的喜悅,還需要“放歌縱酒”才能把喜情抒盡 。白日放歌縱酒 ,不是象往常那樣借酒澆愁,而是以歌助酒,以酒助興。
他恨不能立即歸去,“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正是詩人歸心似箭的心理寫照。“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 穿”、“下”二字,貼切、形象地描繪出詩人想象中在險峽中穿行疾駛與出峽后順流而下的暢快之情 。 手法上,第一句敘事,后七句抒情。
除首聯不對仗外,頷聯、頸聯、尾聯皆為對仗。這種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更增加了全詩的藝術感染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詩句停頓青春作伴好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