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秋婚禮的古詩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柳永鳳 棲梧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2 佚名擊鼓《詩經.邶風》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3 秦觀 鵲橋仙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4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5 佚名 鳳求凰 琴歌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6 鄭愁 予賦別 這次我離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擺一擺手,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
7 李白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8 元稹 離思 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9 曹植 明月上高樓 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10 納蘭性德 虞美人 凄涼別后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11 張籍 節婦吟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12 席慕蓉 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13 陳衡恪 題春綺遺像 嗟余只影系人間,如何同生不同死?
14 梁啟超 臺灣竹枝詞 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5 徐干 室思 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
16 司馬光 西江月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18 張先 千秋歲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19 黃景仁 綺懷詩二首其一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20 李商隱 無題六首其三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21 李商隱 暮秋獨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31 佚名綢繆《詩經.唐風》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二、誰有描寫秋天的詩句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盡白花煞;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瑟瑟西風滿院栽 蕊寒香冷蝶難來 它年我欲為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山明水凈夜來霜, 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蘇幕遮·范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 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 愁腸,化作相思淚。
蝶戀花 宋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水調歌頭 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 小窗低戶深映,微路繞欹斜。
為問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輕度,拼卻鬢雙華。徙倚望滄海,天凈水明霞。
念平昔,空飄蕩,遍天涯。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
卻恨悲風時起,冉冉云間新雁,邊馬怨胡笳。誰似東山老,談笑靜胡沙。
古詩詞中的"秋" 古詩詞是我國文壇上的兩顆璀璨的明珠,不僅在當時大放異彩,就是在現在也依然有獨特的審美價值。 因其具有短小精悍易記易誦的特點而廣為流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愛文為文之人。
就其價值,評論家早就有“詩言志”一說,“志”即詩人的思想、追求、情趣,此乃詩之靈魂,吟詩填詞均是為了表達作者自己的心志,只是表達方式因人而異罷了。縱觀文壇,“眼望蒼穹,右手按胸”式的抒情為數甚少,大概是文人較鐘情于委婉含蓄的表達方式吧,詩人詞家大多擅長借助各種豐富的意象來映射自己的心情及思想,故而賞析作品多由意象入手。
在諸多的意象當中,“秋”是出現頻率較高的一個。筆者擷取了一些飽含“秋”意的名章佳句,試圖從表達效果入手來探求“秋”之意蘊。
今天,人們往往以“金色”綴之于“秋”,它給予人的往往是豐收的企盼。但在古文人眼里,卻似乎很少有這份喜悅,有的只是秋風的蕭瑟、草木的枯敗,一片肅殺的景象。
所以當他們需要表達悲傷的心情時往往就會借助“秋”這一透著涼意的意象。 一、傷別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離愁別恨,自古就是詩人詞家難以割舍的情懷,因而也是他們常詠的對象。如: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雨霖鈴》) 以上兩例都是以種種凄涼、冷落的秋天景象襯托和渲染離情別緒,活畫出了兩幅秋江離別圖。
二、嘆時 多愁善感似乎是詩人的本性,就是極平常的秋景也時常引發他們對時光易逝的感嘆。如: 常恐秋節至,昆黃華葉衰。
(漢樂府《長歌行》) 晚雨未摧宮樹,可憐閑葉,猶抱涼蟬。 短景歸秋,吟思又接愁邊。
(史達祖《玉蝴蝶》) 草木凋零,落葉歸根,好景不再,逝者如斯,排遣不成,凄涼頓生。 三、思鄉 漂泊異鄉的游子,“離愁漸遠漸無窮。”
家是他們永遠的牽掛。“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吳文英《唐多令》)即是最直白的訴說。 還有馬致遠的名曲被譽為“秋思之祖”的[天凈沙]:“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它借描寫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個蕭瑟蒼涼的意境,并以小橋流水人家的幽靜氣氛,反襯出淪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酸楚啊!又如: 古臺搖落后,秋入望鄉心。
(劉長卿《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 三湘秋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盧綸《晚次鄂州》)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
(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范仲淹《蘇幕遮》) 秋入鄉心愁割腸,以上五例均是以秋色來托引鄉愁,是悲秋思鄉望歸的典范。
四、懷人 “睹物”易惹人相思,而古人“目秋”也常常撩撥起對親故或所敬仰之人的懷戀。如: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韋應物《秋夜寄丘員外》)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趙孟 《岳鄂王墓》) 親友離去之后,形單影只,相伴的唯有落寞與孤寂,加之現于眼前的又是荒涼的秋景,此情此景怎一個“愁”字了得?賈誼、岳飛本是人臣之楷模,卻落得個遭貶、被殺的下場,詩人蘊憑吊之情于秋景。
三、主持婚禮時描寫秋天豐收的詩句古詩
【描寫秋天的詩句】:
1.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2.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4.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5.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劉禹錫:《秋風引》)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7.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8.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9.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觀滄海》)
10.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
【關于秋天的詩句】:
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蕩。
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秋思——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一燈殘。
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秋味——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昵圖網上下載http://**mingjushangxi/qiu/
四、深秋婚禮的古詩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柳永鳳 棲梧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2 佚名擊鼓《詩經.邶風》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3 秦觀 鵲橋仙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4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5 佚名 鳳求凰 琴歌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6 鄭愁 予賦別 這次我離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擺一擺手,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
7 李白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8 元稹 離思 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9 曹植 明月上高樓 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10 納蘭性德 虞美人 凄涼別后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11 張籍 節婦吟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12 席慕蓉 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13 陳衡恪 題春綺遺像 嗟余只影系人間,如何同生不同死?14 梁啟超 臺灣竹枝詞 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15 徐干 室思 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16 司馬光 西江月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18 張先 千秋歲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19 黃景仁 綺懷詩二首其一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20 李商隱 無題六首其三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21 李商隱 暮秋獨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31 佚名綢繆《詩經.唐風》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五、關于秋的詩句
【標題】:悲秋 【年代】:唐 【作者】:盧殷 【體載】:七絕 【內容】:-------------------- 秋空雁度青天遠,疏樹蟬嘶白露寒。
階下敗蘭猶有氣,手中團扇漸無端 【標題】:悲秋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載】:五律 【內容】:-------------------- 涼風動萬里,群盜尚縱橫。 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
愁窺高鳥過,老逐眾人行。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
【標題】:悲秋 【年代】:南宋 【作者】:陸游 【內容】:-------------------- 秋燈如孤螢,熠熠耿窗戶;秋雨如漏?冢愕瘟縋骸? 我豈楚逐臣,慘愴出怨句?逢秋未免悲,直以憂國故。 三軍老不戰,比屋困征賦。
可使江淮間,歲歲常列戍? 【標題】:子夜秋歌 【年代】:南北 【作者】:南北無名 【內容】:-------------------- 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揚。 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標題】:蝶戀花 【作者】:蘇軾 【體載】:詞 【內容】:-------------------- 昨夜秋風來萬里。 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
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
羈舍留連歸計未。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
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
【標題】:秋 【年代】:宋 【作者】:程顥 【體載】:七絕 【類別】:記時 【內容】:-------------------- 洗滌炎埃宿雨晴,井梧一葉報秋聲。 氣從緹室葭莩起,風向白蘋洲渚生。
【標題】:秋 【年代】:唐 【作者】:高蟾 【體載】:七絕 【內容】:-------------------- 陽羨溪聲冷駭人,洞庭山翠晚凝神。 天將金玉為風露,曾為高秋幾度貧。
【標題】:秋 【年代】:唐 【作者】:李山甫 【體載】:七律 【內容】:-------------------- 傍雨依風冷漸勻,更憑青女事精神。 來時將得幾多雁, 到處愁他無限人。
能被綠楊深懊惱,謾偎**送殷勤。 鄒家不用偏吹律,到底榮枯也自均。
【標題】:秋 【年代】:唐 【作者】:王睿 【內容】:-------------------- 蟬噪古槐疏葉下,樹銜斜日映孤城。 欲知潘鬢愁多少,一夜新添白數莖。
【標題】:秋 【年代】:唐 【作者】:無名氏 【體載】:七古 【內容】:-------------------- 月色驅秋下穹昊,梁間燕語辭巢早。古苔凝紫貼瑤階, 露槿啼紅墮江草。
越客羈魂掛長道,西風欲揭南山倒。 粉娥恨骨不勝衣,映門楚碧蟬聲老。
【標題】:秋 【年代】:唐 【作者】:韋應物 【內容】:-------------------- 束帶自衡門,奉命宰王畿。君侯枉高鑒,舉善掩瑕疵。
斯民本已安,工拙兩無施。何以酬明德,歲晏不磷緇。
時節乃來集,欣懷方載馳。平明大府開,一得拜光輝。
溫如春風至,肅若嚴霜威。群屬所載瞻,而忘倦與饑。
公堂燕華筵,禮罷復言辭。將從平門道,憩車灃水湄。
山川降嘉歲,草木蒙潤滋。孰云還本邑,懷戀獨遲遲。
【標題】:秋 【年代】:唐 【作者】:翁洮 【體載】:七律 【內容】:-------------------- 宋玉高吟思萬重,澄澄寰宇振金風。 云閑日月浮虛白, 木落山川疊碎紅。
寥??雁多宮漏永,河渠煙斂塞天空。 侯門處處槐花□,獻賦何時遇至公? 【標題】:秋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內容】:-------------------- 晚節逢君趣道深,結茅栽樹近東林。
吾師幾度曾摩頂, 高士何年遂發心。北渚三更聞過雁,西城萬里動寒砧。
不見支公與玄度,相思擁膝坐長吟。 。
六、描寫春天的詩句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清平樂(詞) 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其他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唐 戴叔倫《蘇溪亭》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 杜甫《春望》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宋· 黃庭堅《清平樂》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宋· 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唐 杜甫《春夜喜雨》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唐 韓愈《晚春》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 崔護《題都城南莊》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唐 趙嘏《喜張?h及第》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唐 韓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宋· 王安石《元日》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宋· 王安石《春夜》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宋·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宋 葉紹翁《游園不值》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宋· 陸游《馬上作》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 宋祁《玉樓春》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唐· 白居易《憶江南》: 一春常是雨和風,風雨晴時春已空 宋· 陸游《豆葉黃》 細聽春山杜宇啼,一聲聲是送行詩 宋· 辛棄疾《浣溪沙》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宋· 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宋· 姜夔《揚州慢》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南唐 李煜《虞美人》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南唐 李煜《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