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西部風光的詩句兩句
1、《出塞》【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向沙場老。莫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4、《出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5、《涼州詞》【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6、《關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7、《從軍行》【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8、《塞上聽吹笛》【唐】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戌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9、《漁家傲·塞下秋來》【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10、《塞下曲·其二》【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二、在開學的第一周,你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請寫出兩句描寫西部的詩句
古 從 軍 行
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萄入漢家。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關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從 軍 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寫景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三、描寫西部的古詩詞四首
銀川沙湖賀蘭山下湖水平塞外江南草木榮葦蕩簇簇沙魚鳥壯懷奇景自天成莫高窟峭壁懸崖看重檐百座洞窟賞盡禪河西古道多過客寶藏留與后人傳玉門關一大漠孤煙何處尋長河落日無古人玉門關隘春不度滿目蕭條昔日魂玉門關二宛如黃河白云間孤城一片萬仞山黃沙掠去雄關貌只留古丘在面前雅丹地貌戈壁荒灘怪影重千奇百怪不言中思絮放飛盡領略雅丹地貌顯神工漢長城遺址曾是倚城揮戈處眼前空留斷壁殘當年雄姿今安在至今猶憶戰時酣鳴沙山月牙泉夕陽晚照鳴沙山落日余暉映眼簾月牙泉水清如鏡駝隊徐緩影連連秦陵兵馬傭先拜始皇后看兵千軍萬馬葬陵中屈指驚嘆秦盛世臨潼懷古一脈情華清池驪山高聳墜青云華清池邊多麗人貴妃倩影今何在不見明皇在此巡法門寺法門舍利舉世殊韶光普照景色獨佛門圣地放異彩蕓蕓眾生禪意濃古都西安古城新貌西安城風水寶地在關中大唐遺風今猶在古韻今朝一往情西安夜市華燈初上夜市忙店鋪火爆叫聲揚風味小吃土特產頓足忘返盡興嘗戈壁行滿眼黃沙點點翠遙望遠山片片金驅車一行百里處綠水環繞一山村。
四、古詩八十首里有哪些是描寫西部的詩句
早發白帝城 李 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注釋]1.白帝:四川省奉節縣東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處長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縣,處長江中游。3.啼:叫。
[簡析]這是一首傳誦千古的七言絕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牽連,流放夜郎(今貴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
在返回江陵途中,寫下了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愉悅的心情。 “朝辭白帝彩云間”,首句寫詩人的回想,點出開船的時間是早晨,地點是白帝城。
“彩云間”是寫白帝城的高。彩云繚繞與詩人遇赦的喜悅之情十分和諧。
“千里江陵一日還”,次句寫詩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達。詩人用夸張的手法,寫了長江一瀉千里之勢,同時也抒發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繪輕舟快駛的情形。“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兩岸猿猴的叫聲還沒停止,可那輕快的小船已經駛過了千山萬嶺。
這兩句詩人先寫猿聲,繼寫輕舟,用一個“已”字把“啼不住”和“過萬重山”聯結起來,借猿聲回響襯托輕舟的快捷,這種修辭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詩人急欲東歸的心情,洋溢于詩的明快的節奏之中。
全詩寫景抒情,寫的是輕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輕快愉悅之情,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塞下曲 盧綸 月 黑 雁 飛 高, 單 于 夜 遁 逃。
欲 將 輕 騎 逐, 大 雪 滿 弓 刀。 [注釋]1.塞下曲:古時邊塞的一種軍歌。
2.月黑:沒有月光。3.單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領。
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統帥。4.遁:逃走。
5.將:率領。6.輕騎:輕裝快速的騎兵。
7.逐:追趕。 [簡析]這是盧綸《塞下曲》組詩中的第三首。
盧綸曾任幕府中的元帥判官,對行伍生活有體驗,描寫此類生活的詩比較充實,風格雄勁。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
前兩句寫敵軍的潰逃。“月黑雁飛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驚起,飛得高高。
“單于夜遁逃”,在這月黑風高的不尋常的夜晚,敵軍偷偷地逃跑了。“單于”,原指匈奴最高統治者,這里借指當時經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兩句寫將軍準備追敵的場面,氣勢不凡。“欲將輕騎逐”,將軍發現敵軍潛逃,要率領輕裝騎兵去追擊;正準備出發之際,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剎那間弓刀上落滿了雪花。
最后一句“大雪滿弓刀”是嚴寒景象的描寫,突出表達了戰斗的艱苦性和將士們奮勇的精神。 本詩情景交融。
敵軍是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潰逃的,將軍是在“大雪滿弓刀”的情景下準備追擊的。一逃一追的氣氛有力地渲染出來了。
全詩沒有寫冒雪追敵的過程,也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斗場面,但留給人們的想象是非常豐富的。 作者簡介:盧綸(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縣)人。
唐代詩人。 竹枝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還有晴。 [注釋]1. 竹枝詞:巴渝(今四川省重慶市)一帶的民歌。
歌詞雜詠當地風物和男女愛情,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這一優美的民間文學形式,曾引起一些詩人愛好并仿制。
劉禹錫仿作的《竹枝詞》現存十一首。2. 晴:與“情”同音,詩人用諧音雙關的手法,表面上說天氣,實際上是說這歌聲好像“無情”,又好像“有情”,難以捉摸。
[簡析]這首詩摹擬民間情歌的手法,寫一位初戀少女聽到情人的歌聲時乍疑乍喜的復雜心情。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興。
這是一個春風和煦的日子,江邊楊柳依依,柳條輕拂著水面;江中流水平緩,水平如鏡。 次句“聞郎江上唱歌聲”敘事。
在這動人情思的環境中,這位少女忽然聽到了江面上飄來的聲聲小伙子的歌聲。這歌聲就像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江水,濺起一圈圈漣漪一般,牽動了姑娘的感情波瀾。
三、四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寫姑娘聽到歌聲后的心理活動。她心中早就愛上了這個小伙子,但對方還沒有明確表態。
今天從他的歌聲中多少聽出了點情意,于是她覺得:這個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氣一樣,說它是晴天吧,西邊卻下著雨;說它是雨天吧,東邊卻又出著太陽。“道是無晴卻有晴”一句,詩人用諧音雙關的手法,把天“晴”和愛“情”這兩件不相關的事物巧妙地聯系起來,表現出初戀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這首詩語言平易,詩意清新,情調淳樸,歷來受到讀者喜愛。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注釋]1. 西林:西林寺,在現在江西省的廬山上。
這首詩是題在寺里墻壁上的。2. 緣:因為。
3. 此山:指的是廬山。 [簡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
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
五、描寫西部的古詩有哪些
1、唐代王之渙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白話譯文:被風卷起的黃沙,好像與白云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立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楊柳》呢?玉門關一帶根本沒有楊柳可折啊!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作者簡介: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
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 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其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家喻戶曉。
2、唐代王昌齡的《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白話譯文:秦漢以來,明月就是這樣照耀著邊塞,但是離家萬里的士卒卻沒能回還。如果有像李廣這樣驍勇善戰的將軍立馬陣前,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
作者簡介:王昌齡是盛唐時享有盛譽的一位詩人。殷璠《河岳英靈集》把他舉為體現“風骨”的代表,譽其詩為“中興高作”,選入的數量也為全集之冠。
3、唐代王維的《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白話譯文: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
作者簡介: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
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進士。
累官至給事中。安 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后,降為太子中允。
后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游生活。
詩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 4、唐代王昌齡的《從軍行》其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白話譯文:軍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聲,不管怎樣翻新,聽到《關山月》的曲調,總會激起邊關將士久別懷鄉的憂傷之情。
紛雜的樂舞與思鄉的愁緒交織在一起,欲理還亂,無盡無休。此時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著連綿起伏的長城。
作者簡介: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
一作太原(今屬陜西)人。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
晚年貶龍標(今湖南黔陽)尉。 因安史亂后還鄉,道出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
其詩擅長七絕,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也有憤慨時政及刻畫宮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5、唐代王昌齡的《從軍行》其三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云沙古戰場。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白話譯文:邊城榆樹的葉子早已稀疏飄落,顏色發黃了,傍晚時分,一場戰斗剛剛結束,環視戰場,只見暮云低合,荒丘起伏。 將軍向皇帝上表奏請班師,以便能把戰死沙場的將士尸骨運回故土安葬,不能讓士兵們為他鄉埋葬自己的戰友而傷感痛哭。
擴展資料 《從軍行》作品賞析: 第二首詩截取了邊塞軍旅生活的一個片斷,通過寫軍中宴樂表現征戍者深沉、復雜的感情。 “琵琶起舞換新聲”。
隨舞蹈的變換,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調,詩境就在一片樂聲中展開。琵琶是富于邊地風味的樂器,而軍中置酒作樂,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與羌笛。”
這些器樂,對征戍者來說,帶著異或情調,容易喚起強烈感觸。 既然是“換新聲”,應該能給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
但是,“總是關山舊別情”。邊地音樂主要內容,可以一言以蔽之,“舊別情”而已。
因為藝術反映實際生活,征戍者沒有一個不是離鄉背井乃至別婦拋雛的。 “別情”實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創作素材。
所以,琵琶盡可換新曲調,卻換不了歌詞包含的情感內容。《樂府古題要解》云:“《關山月》,傷離也。”
句中“關山”在字面的意義外,雙關《關山月》曲調,含意更深。 此句的“舊”對應上句的“新”,成為詩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墜揚抑的音情,特別是以“總是”作有力轉接,效果尤顯。
次句強調別情之“舊”,但這樂曲也并不是太乏味。“撩亂邊愁聽不盡”,那曲調無論什么時候,總能擾得人心煩亂不寧。
所以那奏不完、“聽不盡”的曲調,實叫人又怕聽,又愛聽,永遠動情。這是詩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揚。
“聽不盡”三字,或是怨,或是嘆,或是贊,意味深長。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嘆。
讀者也許會感到,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細流一波三折地發展(換新聲——舊別情——聽不盡)后,到此卻匯成一汪深沉的湖水,蕩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長城”,這里離情入景,使詩情得到升華。
正因為情不可盡,詩人“以不盡盡之”,“思入微茫,似脫實粘”,才使人感到那樣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內心世界表達得入木三分。此詩之臻于七絕上乘之境,除了音情曲折外,這絕處生姿的一筆也是不。
六、查找關于西部的古詩詞
長河落日 大漠孤煙 一幅畫留在西部山川 一架古箏 幾聲羌笛 一杯酒送你西出陽關 金戈鐵馬 幾番征戰 一卷書任你閱讀昨天 啊!西部 中國的西部 我們夢中的家園 絲綢古道 敦煌飛天 大雁塔述說著過去的 光輝燦爛 黃土高坡 雪域高原 蘭花花雪蓮花開成 千古夢幻 夢中駝鈴 窗外風鈴 信天游悲悲壯壯 年復一年 啊!西部 中國的西部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澎湃的黃河遠遠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間,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嶺之間。
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楊柳這哀怨的曲調?春風不愿度過玉門關。
七、描寫西部的古詩
是邊塞詩嗎?關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1、《出塞》【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向沙場老。
莫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4、《出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5、《涼州詞》【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6、《關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7、《從軍行》【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8、《塞上聽吹笛》【唐】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戌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9、《漁家傲·塞下秋來》【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10、《塞下曲·其二》【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