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古絕唱的古詩詞
描寫秋天的唐詩 劉禹錫《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憑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登蘭山寄張五》 作者: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作者:劉長卿 古臺搖落后,秋入望鄉心。 野寺來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 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自今。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作者:許渾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關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早秋》 作者:許渾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描寫秋天的送詞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宋·范仲淹《蘇幕遮》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橙黃橘綠時:指秋冬之交的時節。 宋·蘇軾《贈劉景文》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明日黃花:指重陽過后菊花逐漸枯萎。
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無處尋花,故曰“愁”。 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 描寫秋天的元曲 《天凈沙·秋思 》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二、千古絕唱的古詩詞
描寫秋天的唐詩 劉禹錫《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憑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登蘭山寄張五》 作者: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作者:劉長卿 古臺搖落后,秋入望鄉心。 野寺來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 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自今。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作者:許渾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關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早秋》 作者:許渾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描寫秋天的送詞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宋·范仲淹《蘇幕遮》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橙黃橘綠時:指秋冬之交的時節。 宋·蘇軾《贈劉景文》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明日黃花:指重陽過后菊花逐漸枯萎。
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無處尋花,故曰“愁”。 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 描寫秋天的元曲 《天凈沙·秋思 》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三、十首氣勢豪邁的古詩詞千古絕唱
定風波?三月七日 【宋】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滿江紅?寫懷 【宋】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宋】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
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 【宋】王安石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
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云龍。興王只在笑談中。
直至如今千載后,誰與爭功。
四、毀琴散詩留下千古絕唱的唐代大詩人是誰
古代的傳媒遠非現在這樣發達,但是卻也同樣具有現代傳媒的特點,比如青樓女子傳唱某位文士的詩稿,就有可能使這位風流才子名聲大噪,柳永、周邦彥如是也.也比如某位文壇名宿推崇某位后輩的文采華章,就有可能讓這位后起之秀一夜之間聞名遐邇,如歐陽修之對蘇軾和曾鞏.更有言談舉止放浪形骸卻又有真才實學者,用某種另類行為而名滿海內,如嵇康和禰衡.相比較而言,在古代一個人想紅,想紅透大江南北,腹中沒有點真本事,還真難,但是有了真本事,想要為天下人所知,也并非是一件簡單的事. 本文的主人公初唐詩人陳子昂其采用的方法可謂震古鑠今,匪夷所思,讓你想都想不到.提起陳子昂,很多人都會想到他那首流傳千古的名詩,“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首《登幽州臺歌》的詩,與其說是一首詩,不如說是詩人的某種物是人非的感慨,更通透的一點來說,是詩人某種人生觸底的反彈,理想在現實的破滅后幻象中所發的牢騷,這牢騷一發可就發大了,大的讓后世人摸不著北,還讓后世人產生許多高雅古樸的想像和意境,其實了解了陳子昂的生世,再理解這首詩,就感覺詩人心中充滿了苦楚和傷感,更有一言難盡的尷尬,正是在吟完了這句千古牢騷之后,不滿屈階俯身甘做幕僚的陳大詩人方憤而辭職,回鄉養老. 陳子昂,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漢族,梓州射洪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為陳拾遺.進士出身,歷仕武則天朝麟臺正字、右拾遺.陳子昂出身于一個經營井鹽的富豪之家,父親是一個初通文墨的鄉紳,常給道觀捐款,并得以在道觀辟有一個讀書臺,因為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陳子昂自小潛心攻讀,博覽群書,學問日進,由于他對經史子集熟練于胸,所以科舉考試的躍龍門之路比較通暢,二十四那年就中了進士.在詩名和仕途之路上,大詩人更看重的是衣錦還鄉的烏紗帽,而詩文不過是進身晉級的敲門磚,雖然陳子昂也被當時的方家賞識,比如京兆司功王適看了其《感遇》詩,就斷言:“此子必為天下文宗”,但是因為陳子昂初出茅廬,客居京師十年,但并不為天下人看重. 后世張愛玲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出名要趁早”,想必客居京師卻又無所事事的陳子昂心急如焚,在他的理想中,登廟堂之高,以才學輔佐帝王才是人間正道,所以陳子昂為出名而不惜做出了一項自我推銷的非常之舉,堪稱仕林千百年間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奇特典范.唐李亢所著《獨異志》補佚里有一則關于陳子昂非常之舉的隱密趣聞. 陳子昂,蜀射洪人.十年居京師,不為人知.時東市有賣胡琴者,其價百萬,日有豪貴傳視,無辨者.子昂突出于眾,謂左右:“可輦千緡市之.”眾咸驚,問曰:“何用之”答曰:“余善此樂.”或有好事者曰:“可得一聞乎!”答曰:“余居宣陽里.”指其第處.”并具有酒,明日專候.不唯眾君子榮顧,且各宜邀召聞名者齊赴,乃幸遇也.”來晨,集者凡百余人,皆當時重譽之士.子昂大張宴席,具珍羞.食畢,起捧胡琴,當前語曰:“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馳走京轂,碌碌塵土,不為人所知.此樂,賤工之役,豈愚留心哉!”遂舉而棄之.舁文軸兩案,遍贈會者.會既散,一日之內,聲華溢都.時武攸宜為建安王,辟為記室.后拜拾遺.歸覲,為段簡所害. 陳子昂家室富有,以這種不惜千金而特立獨行的方式,隱喻世人,獨知千金胡琴而不知我有比胡琴更有價值的才學?這種以胡琴為餌而毀琴暗中推銷自己的方式,真是煞費苦心,功夫不負有心人,陳子昂果然在京師洛陽詩名大振,但是陳子昂并非甘心僅僅做個響譽仕林的詩人,他的最終目的仍然是仕途,當詩名響亮而仕途依然黯淡時,陳子昂不惜鋌而走險,犯顏直諫,為此他為女皇武則天上了一封《諫靈駕入京書》,文章洋洋灑灑,文采飛揚,可見陳子昂是有真才實學的,武則天是非常愛才的,一個駱賓王都讓其感慨和心動,何況一個竭盡忠誠的新秀,女皇破例召見陳子昂,但見陳大才子對答如流,才思敏捷,于是女皇封了陳一個中書省麟臺正字官職,相當于內閣秘書.陳子昂投其所好,一發而不可收拾,再上諫書,也許其理想是當一個魏征那樣的諫臣,但骨子里邀寵的味道是很明顯的,結果再中女皇心思,官職也升為右拾遺,從八品上,副科級別. 這樣的升遷自然滿足不了陳子昂內心的欲望,因為陳大才子非常自負,認為自己滿腹經綸,且經世濟才能夠安邦定國,于是傾其全才,先后為女皇上了無數道諫書,其中《諫開告密書》和《為政條奏八科疏》很有見地,他以為知人善用,愛才如命的女皇能夠實現他為政的滿腔抱負,可是讓他始料未及的是他卻被女皇分派到武攸宜軍中任管記,隨軍北伐契丹,一個幕僚,一個讓其看不到前途的顛沛游離的任命,讓其對自己的前途產生了迷茫和動搖.史載“子昂褊躁無威儀,然文詞宏麗,甚為當時重”,大概也不算冤枉了這位大才子,因為他的某些做法確實和文人的穩重以及沉穩不符,性格上的急功近利也為時人所非議. 陳子昂雖未被列入初唐四杰中人,但其在仕途幻滅的過程中,為唐初文風的探索卻堪稱為一座不朽的里程碑,針對文學方面初唐的浮艷詩風,他力主恢復漢魏風骨,反對齊、梁以來的形式主義文風,。